作為二戰戰敗國,戰後日本國內陷入經濟寒冬,民生凋敝。但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日本經濟就進入了快速發展的狀態,每年保持著超過百分之十經濟的高速增長,創造了經濟飛速增長的奇蹟。
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已位列發達國家行列,經濟增長率已經超過了美國。在當年日本經濟一派繁榮景象下,甚至有學者預測,2000年日本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國。
而伴隨著日本經濟飛速增長的,還有日本的房價飛速上揚,一度高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被譽為「土地神話」。
當日本民眾沉浸在國家迅速趕超眾多發達國家的經濟奇蹟中歡欣鼓舞時,一場孕育中的經濟災難悄然而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持續高速增長了數十年的日本房價陡然暴跌,房地產市場面臨絕境,「土地神話」一朝破滅,無數日本人在這場經濟災難中遭遇滅頂之災,瀕臨絕境,導致自殺率直線上升。
而後花費了數十年,日本從這場虛假繁榮的房產泡沫得到了應有的教訓和至今借鑑的真理。
房價增長的契機
日本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依賴於日本經濟的發展。而日本戰後經濟的發展,首先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美國對日本的扶植。
二戰後,美蘇兩個大國之間為爭奪在霸主地位,進入了冷戰狀態。為了冷戰中獲得優勢地位,美國拉攏日本成為其盟友,並對日本在市場、技術、資金等經濟方面給予了極大的扶植和援助。
而由於二戰期間,日本國內消耗巨大,民不聊生,經濟早已陷入困境,因此也欣然接受美國的援助,充分利用美國的資源發展國內經濟。美國援助的效果十分顯著,僅僅戰後幾年的時間,日本就從一個戰後經濟幾乎陷入崩潰的國家恢復到戰時水平。
正是日本經濟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房地產等行業的發展。到了六十年代,日本房地產市場迎來了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契機——1964年東京奧運會。
為了迎接東京奧運會的到來,六十年代日本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活動,建造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強勢帶動了包括運輸業、通信業等各行業在內的產業發展。而在這一契機中,得到最大發展機遇的就是房地產行業。
六十年代初期,東京奧運場館和東京周圍住宅區及商業區的建設在這一階段呈井噴之勢。僅1961年—1962年兩年時間裡,日本新建公寓住宅達62棟,房價較前漲了近一倍。到1964年,日本僅新建公寓住宅就比三年前上漲了71%。
隱患漸生
日本房價的增長之勢在東京奧運會這一波井噴之後並沒有停止,反而宛如一匹脫韁野馬,繼續高歌猛進,持續發酵,到了八十年代,迎來了巔峰時刻。而八十年代日本房地產市場得以問鼎的重要推動器就是廣場協議。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美國國內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元匯率過高,導致美國出現了嚴重的貿易赤字,經濟社會出現危機。
為了緩解國內經濟困境,1985年,美國聯合包括日本、法國、英國以及德國在內的五個國家,籤訂了「廣場協議」,約定五國聯手幹預外匯市場。該協議籤訂後,五國大量拋售美元,美元大幅貶值,緩解了美國的貿易逆差。同時國際上大量資金為躲避匯率的風險從美國撤出進入日本市場,日元實現持續大幅升值。
日元的升值讓日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的價值大幅度提高,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經濟的增長。同時,日元的升值促進了國內的消費,政府還有許多民眾都十分富裕,資金充足。
日本的經濟神話引起全球的側目,不僅是製造的產品銷往全球,資本也流入全球,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活動,連紐約地標之一的洛克菲勒大樓也歸入日本名下。
1985年,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甚至擁有了可以挑動昔日霸主美國的經濟實力,宣告了日本進入經濟鼎盛時期。
而在日本經濟騰飛,國內民眾都在暢想成為「世界第一」的美好願景中時,隱患卻已悄然埋下。在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廣場協議。
1985年的廣場協議雖造成日元升值,一定程度促進了日本經濟增長,但卻極大阻礙了出口貿易的增長。同時日本國內出現了大量的過剩資本,出現了通貨膨脹。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實行寬鬆的經濟政策,一連數次下調利率,促進內需。
日本民眾和企業富足,加上政府的政策鼓勵引導,人們的消費熱情空前高漲,掀起了全民投資和投機的熱潮。
由於房地產行業盈利高,投入低,投資風險小,一度流傳著「東京房價永不跌落」等神話,所以大量資金流入了房地產市場。
與此同時,銀行還不斷以土地作為擔保,給債務人提供房產貸款,於是民眾紛紛開始從銀行貸款買房進行投資。隨著資金的大量傾入房地產市場,日本的地價和房價開始了瘋狂的飆升。僅1985年至1988年三年時間內,東京地價增長了兩倍左右,其餘大城市房價也大幅度向上跳躍,鼎盛時期僅東京的地價就足夠購買美國所有國土。
房產泡沫破滅
房產市場的暴利讓資金紛紛流入,許多人一夜暴富,成為地產大鱷。但日本國內房市早已飽和,大量資金的湧入只不過營造了一種虛假的繁榮,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一方面,瘋狂上揚的房價讓有的日本的普通民眾買不起居住房,也影響了城市建設。更為嚴重的是,眾多實體工廠和企業因地價過高,無力擴大生產規模,資金都流入房市,大大影響了實體行業的發展。
這個巨大的房產泡沫給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的瘋狂夢境,但泡沫破滅也就一瞬間。
九十年代,幾乎一夜之間,日本房產價格斷崖式下跌,跌幅達66%,房市遭遇毀滅性打擊。房價的暴跌下跌給日本國家經濟帶來了一系列的不良連鎖反應。
大批房地產公司倒閉,曾熱鬧非凡的房市門可羅雀,全國到處都是乏人問津的爛尾樓,大批民眾失業。
金融機構提供給投資者進入房市的大批資金無法收回,背負了巨大債務,變成了不良資產。許多投資者瀕臨絕境,日本跳樓自殺率直線上升。就此,昔日創造了經濟增長神話東方小國告別了輝煌歷史,跌落神壇,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日本房價暴跌帶來的房地產市場的崩潰進而引發的經濟危機給日本留下了十分嚴重的後遺症,日本「失落的二十年」間經濟一蹶不振,影響持續到現在。
而日本房產泡沫的破滅和虛假繁榮也給了我們啟示,那就是任何時候都不能被經濟的繁榮衝昏了頭腦,警惕國際金融市場上某些國家的陰謀。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實體經濟的發展,要根據市場的規律,國家發揮好宏觀調控功能,不斷調整平衡產業結構,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