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秋日的大風破壞之後,寫下了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雖然是自己的房子壞掉了,詩人卻在詩中嘆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不管是古代的寒士,還是現代的打工者,人人都希望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理想房屋。所以自古以來,房價一直都備受關注,房價是跌是漲?漲價了怎麼辦?跌價了要不要買?這些常常都是人們焦慮的主要問題。
01
房子的價格與國家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物價上漲,房價必然也會上漲。有些人抓住了時機,在房價漲跌之間大賺一筆,而有些人卻不幸遇到了房市的泡沫經濟,買了房子以後就砸在了手裡。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房價出現了大幅度的漲跌,曇花一現的泡沫經濟很快就破碎了,房價也隨之崩盤。當年那些貸款買下高價房子的人,現在咋樣了?
二戰後日本戰敗,其政治和經濟皆是滿目瘡痍,雖然美國在日本本土投下了兩顆原子彈,但是在60年代,美國和日本的關係卻相當好。日本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迅速發展才是重中之重。於是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經濟迅速恢復,不但國力發展迅速,更是在方方面面都進入了騰飛時代。
日本制定了以貿易立國的經濟方針,不斷對外展開出口貿易。但與此同時卻限制著進口貿易,這種方法讓日本在短期內積攢了不少財富,但是他們想要開拓更大的市場。70年代,日本試圖以汽車用美國市場,日本製造的汽車一向有經濟實用的好名聲,但是初期這種汽車在美國市場上卻並不受歡迎,因為多數美國人更偏好看上去比較氣派的車輛。
02
在美國進入大蕭條時期時,日本沒有放過這個機會,藉此機會出口了大量產品。很快美日兩國便出現了巨大的貿易逆差,美國政府當然不肯吃這個虧,所以就進行了一系列經濟制裁的手段。日本此時也想趁機擺脫美國的控制,為本國吸取大量資金,所以大幅度調低了貸款利率,此同時日本的房價卻開始一路飆升,日本的房地產泡沫開始膨脹。
從日本本國的地形來看,其森林覆蓋率超過65%,本身又是一個島國,所以能夠用於住宅的土地實在不多,因此日本一直以來房價就不便宜。然而泡沫經濟的膨脹現象讓國民產生一種錯覺:目前經濟態勢大好,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所以人們認為以後的房價會越來越貴。
在這種心態下,再加上大幅度調低的貸款利息,所以令很多日本人跟風貸款買房。當時的日本仍然是全世界貸款利息最低的國家,所以不管怎麼算,都會讓人認為貸款買房壓力不大,導致日本在短時間內掀起了一股買房的狂熱。
03
在當時,不但國民買房,日本的財閥巨頭也買。1989年,三菱公司買下了洛克菲勒中心的14棟樓,同一年索尼公司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日本人當時不但買房,還去加拿大買下森林,在澳大利亞買下鐵礦,在香港買下了最貴的房子。法國生產的LV手袋,有70%都是由日本女性購買。當時的洛杉磯甚至有一半的房產都是由日本人購買,在夏威夷有超過95%的投資都來自日本。
當時的日本簡直就像鍍金的財神,渾身上下金光閃閃,從頭到腳都是「有錢」兩個字。日本的房價越漲越高,終於在1991年達到巔峰。當時日本的買房熱情和房價誇張到什麼地步呢?舉兩個例子:一套現在賣900萬日元的房子,在當時可以賣到16.5億日元。一套售價為6200萬日元、大小為55平米的房子,搖號中籤率為加1/3200。
《文中子·事君》中有言:「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房地產的泡沫以及日元升值極大的影響了日本的實體工業發展,從1993年開始日本的房產泡沫碎了一地,房價一降就是十幾年。直到現在,日本依然有許多30年前的房子還沒有賣出。泡沫經濟的破碎讓日本留下了將近6000億美元的壞帳,數家銀行倒閉,失業率、自殺率、離婚率大幅度上漲。
小結
這一場泡沫經濟讓日本人深受其害,那些傾盡所有買了房子的人不得不繼續償還貸款,沒有買房子的人到現在也不敢再買房子。再加上日本的租房制度非常完善,一般來說房租不會超過工資的20%,所以現在大部分日本人更喜歡租房而不是買房。
參考資料: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文中子·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