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高位接盤的日本人,房價崩潰後:自殺、銀行倒閉、老齡化

2020-12-22 騰訊網

1990年三月,日本政府發布了《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這項政策的內容非常直白,其目的就是為了通過政府的手段對土地金融進行控制,簡而言之就是扼制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

但是,僅僅因為這一條政策,

日本經濟在短短幾個月內迅速下跌

,隨著房價一同滑坡的,還有原本已高歌猛進近十年的股市大盤。

短短兩年內,日本進入了經濟的冰封期,被日本國民稱作"失去的二十年",就此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

廣場協議:泡沫經濟造就的繁華假象

戰後,日本經濟經歷了幾起幾落。由於戰敗國的身份,日本面臨著巨額賠償,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

就在此時,美國出於制衡蘇聯和中國的目的,

對日本經濟伸出了援手

。由於美國強大的投資注入,日本經濟得以起死回生。

日本國民利用戰前的工業基礎優勢,迅速轉型升級,從1955年起,日本的GDP走上了一條騰飛之路。

在之後的近二十年時間裡,

日本經濟的國民生產總值幾乎每年都能達到8%以上

,這種發展速度可以說創造了某種經濟奇蹟。

以三菱為代表的老牌工業,和以索尼、松下等為代表的高新科技產業,借著日本經濟發展的東風迎頭趕上,並在短短十餘年時間裡遠銷海外,確立了其國際品牌的強大地位。

與此同時,日本國民的消費熱情與國民信心也被迅速調動起來了。1968年,

日本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

對日本國民來說,這是他們記憶中最為輝煌的時代;但正因日本經濟上的成就如此耀眼,終於還是招致了以美國為首的諸多歐美國家的提防。20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的財政赤字日益加劇。

由於美國的進口量過大,為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1985年9月22日

,美國與日本、德國、法國及英國籤訂協議,一致促進美元有秩序地貶值。

通過美元貶值,美國的貿易逆差將得到緩解,同時其他國家的貨幣價格自然將隨之升值。

懷著各自的利益目的,

五國達成一致

,由於這份協議是在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籤署的,因此被稱作"廣場協議"。

這份協議的籤訂,讓日元的價值迅速升高。而美國經過幾次幹預,不斷調整與日元的匯率,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美元與日元的匯率從1:250迅速變成了1:120。

美元貶值了整整一半,而這也就相對意味著,

日元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升值了一倍

。這對於正處於經濟蓬勃期的日本來說,無異於天賜良機。

日本的貧富差距非常小,日元的升值,相當於讓大部分國民的錢包都鼓了起來,日本的中產階級立刻成為主流人群。

他們的消費能力又反向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日本有個俗語名叫"一億總中流",

指的是當時有大約九成的國民都自認為是中產階級。

在終生僱傭制幾乎成為默認工作模式的日本,那時的絕大多數人都相信,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自己會過上相當富裕的下半生。

對那個時代的日本而言,

消費是一種美德

,隨之而來的就是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的瘋狂投機。

日本由於其狹長多山的地形,土地資源利用率不高,多年來的房屋交易市場一直不夠景氣,房產主要是滿足了基本的生產需要,極少用於投資。

但自廣場協議以來,

房地產迅速成為了交易的井噴地區

,大量資本湧入了房地產市場。彼時的日本,瀰漫著所謂的"土地神話"與"股票神話"。

人們認為土地和股票是不會貶值的。無數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很多人並非買來居住,

而是跟風"炒房",

日本的房價在沒有任何制衡的情況下一路飆升。

許多人寧願背負一生無法償還的債務也要儘快買房,原本最有消費活力的青壯年一代隨著結婚紛紛成為了"房奴",這種現象其實和21世紀初的我國頗為類似。

到1989年底,

日本的土地資產總額約為2000萬億日元

,而當時的美國土地資產總額僅為500萬億日元。然而當時的日本政府仍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一度誇下豪言:日本可以買下四個美國!

資本大量囤積在房地產業和股票業為日本經濟埋下了隱患。雖然當時的日本汽車和半導體等科技型產業同樣制霸全球。

但日本的國家經濟中,出口所佔的比例始終很低,

經濟的主要拉動力都是國內消費。

然而,市場投機看似能夠自動配置資源,卻無法像製造業那樣產生增量。

實際上不產生任何財富,反而在無形中加大了貧富差距。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熱炒,日本的經濟陷入了一種虛假的繁榮:

資金在金融系統中空轉,絕大多數消費人群都在還房貸而無力進行消費,製造業萎靡,實際上的國民生產力已經岌岌可危。日本的經濟在一片泡沫中搖搖欲墜,只差一口氣輕輕一吹,一切便將隨風消散。

政府壯士斷腕:主動刺破泡沫後的經濟滑坡

事情終於來到開頭的那一幕。1989年末,日本政府終於意識到了泡沫經濟的嚴重性,主動出擊,平抑房價。

但刺破泡沫的代價之慘烈,大概也是日本政府事先沒有預料到的。

房價一落千丈

,很多將一輩子都壓在房貸上的人徹底絕望,不少人選擇了自殺。

當年,日本著名的"自殺森林"中,

一年竟發現了2000名自殺者

。這些死者留下了無數來不及償還的債務,死帳壞帳讓銀行很快就隨之被拖垮。

同時,股市的崩盤加速了這一進程,金融業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銀行紛紛倒閉。太多的人將一生的積蓄變成了房產,導致日本國內的消費水平一蹶不振。

人們都無力進行消費

,拉動內需只能是紙上談兵

。街上隨處可見空置的樓房和爛尾樓,這些剛剛建成或者僅僅蓋了一半的樓盤由於投資方的緊急撤資而難以為繼,如同殘骸一般佇立在城市裡。

但是,已經變為固定資產的資本不可能再次變現,由於房價大跳水,很多原本有購房意願的民眾也因此舉棋不定起來。

他們都認為現在的房價還未降到最低點

,絕大多數人都採取了觀望的態度。這樣一來,僅有的那部分腰包裡還有錢的國民也不願再出錢了。

資金鍊斷裂,原先的房地產投資者們無法收回成本,同樣債臺高築,於是只能走上自殺的覆轍,銀行的悲劇繼續上演。

這是無法挽回的惡性循環,政府刺破的泡沫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舉滌蕩了泡沫之上的繁榮假象,但金融水面之下的惡臭令人難以承受。

1993年前後,

日本經濟進入了徹底停滯的冰封期

。人民的生活遭受重創,摧毀的是一代人的家庭。

許多離異或喪偶的家庭婦女,為了支持家庭,只好投身賺錢比較快的色情行業,這讓九十年代初的日本色情行業一度非常猖獗,後來演變到連年輕的女郎也都不得不通過這種手段貼補家用。

同時,由於家庭的經濟壓力過大,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不婚不育的生活,

這讓生育率本就呈下降趨勢的日本在新生兒數量上連年創下新低。

國內勞動力不足只是一項隱患,但更嚴峻的問題是,日本的老齡化日益嚴重。這個問題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根據2017年的調查數據顯示,

日本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經佔到了全國人口的28.1%,

一些中小型城市甚至已經出現了沒有年輕人的現象。

為了促進生產和消費,日本政府不得不開放了終生工作的政策,只要有意願,日本國民可以永不退休。

事實上,雖然日本的老年人退休年齡確實越來越晚,但這些老人能為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所做出的貢獻卻少得可憐。

2017年,

日本的老年就業人數已經達到了全國總就業人口的12.4%,

而且這個數據已經連續十四年呈現上漲態勢了,日後大概仍會繼續上漲。

而在這種低迷的經濟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就業熱情則越來越低,他們不再願意買房、結婚、生育,對薪資和生活質量都缺乏追求,甚至情願啃老。

這種生活模式讓日本曾經的

"一億總中流"

大幅縮小,雖然貧富差異依然沒有明顯加劇,但社會整體無可挽回地滑向了貧窮的一側,演變出了"人人均貧"的尷尬局面。

"消失的三十年":回暖的希望與反思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日本的經濟似乎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有所好轉。這其中固然有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日本的經濟始終沒有再次崛起也同樣是個不爭的事實。

人們口中

"消失的二十年",

逐漸變為了

"消失的三十年"。

當然,日本在這三十年的時間裡並非沒有作為,只是相對而言,如今的反彈無法令日本恢復到往日的輝煌罷了。

隨著國內經濟泡沫被刺破,日本國內的消費水平一落千丈,而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也導致國家的出口極為困難。

在此情況下,日本企業家另闢蹊徑,

開始在國外進行大規模的"走出去"戰略

,政府也對此大力扶持,日本迅速在全球創立了眾多領先世界的跨國企業。

在湯森路透評選出的《2015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裡,日本以40家企業數量高居榜首,力壓美國的35家。

另外,

為了應對日益凸顯的老齡化問題

,日本政府在近三十年來建立了高度完善的符合老齡化社會的社保制度。

如今日本的房地產泡沫餘波已基本消磨殆盡,在社會制度逐漸趕上之後,日本的實體經濟和製造業似乎重新煥發了生機。

利用跨國企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日本如今的貿易出口總量已有所回升,這似乎為日本經濟的回暖帶來了一線生機。

作為與我國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日本經濟的發展走勢,對我國有極大的借鑑意義。

首先,日本經濟產生虛高泡沫,

根本原因在於國內經濟的根基出現了問題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第一、第二產業都應作為國民經濟穩固的柱石,唯有以發展實業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經濟體系,才能夠有穩步繁榮的可能性。

日本作為一個戰後經濟嚴重受創、需要依靠美國扶植來發展壯大自身的國家,始終未能發揮出本國製造業的優勢,

而國民經濟的增長長期過度依賴於第三產業

,尤其是金融業的發展。

這種畸形的發展模式,必然導致根基不牢,後期極易造成整座經濟大廈的垮塌。要避免這種情況,我國必須夯實工業基礎,打牢經濟地基。

在製造業領域不斷推陳出新,發揮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正如近年來所做的

"三去一降一補"

一樣,將國家基礎經濟體系的結構不斷升級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第三產業的經濟泡沫不會傷及根本。

其次,日本忽視了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能力

,面對一路走高的房市與股市,日本政府長期保持著盲目樂觀的心態,竟然真的認為這虛假的繁榮是可控的,從而喪失了抑制泡沫的最佳機會。

等到政府終於痛下決心決定刺破泡沫時,這背後裹挾的巨大經濟損失已經令日本幾乎無法承受了。

事實上,

雖然美國一直在推波助瀾是不爭的事實

,但如果從反思的角度來看,日本並非沒有機會穩定住局勢。

對我國來說,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一直是防止市場動蕩,或資本過度匯聚於某一行業最有效的手段。

只有用政府這隻

"看得見的手"

牢牢握住市場這隻

"看不見的手"

,才能讓國民經濟穩定向好發展,而不至於在洶湧的世界經濟浪潮中迷失了方向。

最後,房地產和金融業的泡沫危險,是給我國最直接的警告。如今的中國房市到底有沒有泡沫?相信每個人都對此有自己的答案。

由於

城市人口大量聚集於東南沿海的一線城市,

導致我國房地產價格呈現出極不均衡的態勢;而二三線城市的平均空置率逐年攀升,似乎也是一個隱憂。

目前,我國年輕人對於房子的態度已經由曾經的"結婚就要買房"逐漸向"暫時不結婚,租房也不錯"的方向轉變。

與其說這是時代思想的演變,倒不如說是由於巨大的購房壓力帶來的被迫思路。對此,我國政府實際上也幾經呼籲,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同時也通過各方渠道,阻遏房價的進一步上漲。雖然近幾年的房價始終沒有回落的明顯趨勢,但漲幅確實得到了有效抑制。

李嘉誠曾經說過,任何事物任何一種行業,如有一窩蜂的趨勢,過度發展,就會造成摧殘。日本的泡沫經濟破裂已經過去了三十年,

但此次經濟巨變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發人深思

中國正處於經濟穩定攀升的關鍵節點,如何能夠規避可預見的風險,保證我國經濟的巨輪繼續平穩航行,是如今經濟學家們都在思索的首要問題。或許從日本九十年代的危機中,我們可以尋得些許答案。

文/南宮欽

相關焦點

  • 90年代日本房價暴跌,無數人自殺,但日本悟出一個沿用至今的真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持續高速增長了數十年的日本房價陡然暴跌,房地產市場面臨絕境,「土地神話」一朝破滅,無數日本人在這場經濟災難中遭遇滅頂之災,瀕臨絕境,導致自殺率直線上升。 房價增長的契機 日本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依賴於日本經濟的發展。而日本戰後經濟的發展,首先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美國對日本的扶植。 二戰後,美蘇兩個大國之間為爭奪在霸主地位,進入了冷戰狀態。為了冷戰中獲得優勢地位,美國拉攏日本成為其盟友,並對日本在市場、技術、資金等經濟方面給予了極大的扶植和援助。
  • 上世紀日本房價「崩潰」後,那些傾盡所有買房的人,後來咋樣了?
    有些人抓住了時機,在房價漲跌之間大賺一筆,而有些人卻不幸遇到了房市的泡沫經濟,買了房子以後就砸在了手裡。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房價出現了大幅度的漲跌,曇花一現的泡沫經濟很快就破碎了,房價也隨之崩盤。當年那些貸款買下高價房子的人,現在咋樣了?
  • 1991年,日本的房價全面大崩潰,到底有多少慘痛教訓?
    進入1990年,日本的房地產、股市等行業全面崩潰,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日本的房價崩潰中,到底能看出多少慘痛教訓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日本的經濟發展歷史。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二戰結束以後,美國曾全面遏制日本的發展。由於美國與蘇聯的爭霸已經愈演愈烈,面對強大的蘇聯,美國感到了很大的壓力。
  • 90年代日本房價急劇下跌,數萬人含淚自盡,悟出1真理,沿用至今
    日本銀行方面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想債務人大量貸款,前期刺激了消費欲望,國內消費需求增長,經濟得到發展,甚至出現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日本人全部認為屬於日本的時代快要來臨了
  • 房價有購買力支撐,若停止房貸能降低房價嗎?6類人將很難接受
    其實有很多人可能也有這樣的想法,覺得房貸是影響房價的主要根源,但事實上,我想說,如果銀行真的停止房貸,導致房價被迫下降,有6類人將會先崩潰,其中可能就有你: 就算有少部分人能為了愛情衝動結婚,但是未來呢?有了孩子後,肯定要考慮給孩子落戶上學的問題,沒有房子,這一問題就無法解決。當然有人會說可以從父母那裡繼承房產,但如今我國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峻,長壽老人越來越多,等待繼承房產的時間會很長,那這個時候,根本沒辦法慢慢等著房價下跌。而普通人想要買房,僅靠存款很難負擔,銀行若停止放貸,老百姓都很難會同意了。
  • 日本自殺人數排世界第八,但工業上卻日本人精明與謹慎
    日本自殺人數每年超30000人,每10000人裡就有23.7人,排世界第八。究其原因可能是日本經濟停滯,讓人感覺失去了生活希望。 日本從60年代開始,藉助半導體產業,以及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日本電子和汽車產品大量向海外出口,賺取了巨額的美元。 賺回來的美元,日本的銀行大量的放出去購買國外的不動產,據說日本當時把紐約的幾個代表性的大樓都買了下來,說是要佔領美國。
  • 90年代初期,日本股市樓市是怎麼崩潰的?
    提到日本現代史,最繞不開的話題就是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樓市崩盤,時至今日,這場經濟災難也的餘波還沒有結束,日本在陷入失去的二十年後,似乎還有失去的三十年、四十年。那麼日本當年的股市樓市是怎麼崩潰的呢?就在這些意外的條件下,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到了上世紀60、70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僅次於美國,美國人驚呼「日本人又來了」。而此時的美國可就慘了,因為政策失利,美國經濟一度避實就虛,大量的不良信貸、對外戰爭等導致美國連年貿易逆差,財政危機嚴重。到了70年代,美國實在扛不住了,就醞釀著如何解決當前的困境,最終美國決定通過讓美元貶值的策略,提升美國企業的外貿競爭力。
  • 日本房價「崩盤」回憶:那些沒買房子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房奴,想要買一套房子,動輒就要一百萬起價,對於家庭富裕的人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這個社會大多是普通人,一個房子就足以讓他們喘不過氣。如果好不容易買了房子,再遇上房價崩盤,這無疑又是一場打擊。就像上世紀的日本房價崩盤,在房價崩盤的情況下,那些沒有買房子的人情況就樂觀了很多。
  • 專家:「樓市崩塌」前夜,日本「這些現象」正在我國上演?早了解
    作者:縱橫論市60、7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對日本上個世紀90年代的「樓市崩塌」記憶猶新:在1991年的3個月時間裡,房價急跌65%。從此以後,日本的經濟社會千瘡百孔,積重難返,進入了被學界稱為「失去的20年」。實際上,即便在日本樓市泡沫破裂的前一天,仍舊有不少人在買房,開發商和投資者都在向房地產這個行業「砸錢」。
  • 最早的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90年代生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好不容易告別了單身,想結個婚,發現房價又屢創新高,買不起。想當白領,卻發現正遭遇金融危機。自己去創業吧,正巧趕上經濟下行。股市頻頻飄紅好想跟風撈一筆吧,錢剛投進去就發現被套牢了。圖安穩去考個公務員吧,福利又縮水了。想送個禮往上爬一爬吧,發現某某某領導被雙規了 ,不敢送了。剛剛參加工作,延遲退休就來了,所有人都是你前輩。剛開始交社保,醫療改革就來了。
  • 日本房價是怎麼跌下來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這個經濟發達、人多地少的地方房價長期低迷?換一個角度說,日本人是怎樣把他們的房價控制得這麼好的?今天我們就要深入討論這個問題,希望給大家一些新的啟發。但在廣場協議後,日本不光要享受日元升值帶來的好處,還想抵消負面影響。日本央行在《廣場協議》後的一年半內把基準利率從5%大幅降低到2.5%,而且縱容泛濫的貨幣瘋狂投機,缺少應有的監管。當時日本的各大銀行也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放款。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欲望,從而導致日本消費需求增長。
  • 泡沫經濟下日本房價崩盤,當年「沒買」房子的人,後來過得怎樣?
    日本當年的房價崩盤,許多瘋狂投資房產的人滿盤皆輸,甚至有人因背負不起沉重的貸款自殺了,那當年「沒有」瘋狂買房子的人,如今怎麼樣了呢?日本經濟發展房價猛漲,大部分人盲目投資買房在1945年之後,日本憑藉著之前積累的許多的財富,還有超強的科學技術能力和國民的努力,在60年代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人盡皆知,日本的製造業十分的發達,質量好,產量高,所以日本開始了大量的出口貿易。
  • 大崩潰前的1990年,日本年輕人有多瘋狂?
    在日本繁榮時代,日本生育率從1975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5。新生兒從1975年的200萬下降到1990年的120萬。 在經濟崩潰後,賺錢越來越難,生育率更加走低。日本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不足。嚴重的影響了社會進步。為後期日本經濟的衰落也埋下了隱患。
  • 馬雲再出「新預言」:2021年房價高位解體,新的暴利時代要來了!
    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房價一直居高不下。如果問您現在什麼東西最值錢,估計會有很多人回答是房子。在過去的20年中,房地產和土地在推動經濟發展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然有人鼓吹房價會繼續上漲。
  • 在政策調控下軟著陸,才能避免日本房價暴跌帶來的災難!
    開發商蓋樓,找銀行貸款,居民(不管是各種各樣的炒房者還是剛需)購房,還是找銀行貸款。銀行把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到房地產行業。隨著房價逐漸上漲,房地產槓桿率越來越高。這樣,房地產泡沫就越來越多。364萬億的泡沫啊,想想就讓人膽戰心驚! 房價比天還高,普通大眾根本就買不起;空置房太多,房子缺少實用價值,成為了單純的投資甚至是投機工具;槓桿太高,整個房地產市場,幾乎全靠銀行貸款支撐。這些,和幾十年前發生在日本的,由於房地產泡沫破碎,導致的經濟和社會災難何其相識。
  • 人口面臨老齡化,城市房價兩極分化,開啟『搶人大戰』
    都知道,人才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柱,而人才會流入,同時也需要有產業進駐,才會吸引人才,人才與產業屬於相輔相成。有了人口的持續流入,才能支撐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今年以來,房價愈發的呈現出兩極分化,強者恆強,深圳上海之類的城市,房價一路水漲船高,皆因城市經濟發展好,人口流入,需求增加,支撐房價持續上漲。而什麼燕郊廊坊之類的主要是依靠外溢,本地的經濟較差,購買力支撐不了。
  • 日本再次發布緊急狀態!企業湧現倒閉潮,自殺率創下新高
    1月7日這一天,東京首都圈一都三縣新增感染者4035人,日本全國單日新增感染者首次超過7000人,達到7570人。至此,日本感染者總數累計已經達到267716人,感染者死亡人數3886人。至此,日本感染者總數累計已經達到267716人,感染者死亡人數3886人。或致近5萬億日元損失 根據日本政府的要求,這次實施緊急狀態期間,東京首都圈所有的餐飲店將在晚上8時停止營業;企業居家辦公的比例要達到70%;企業要減少晚上8時後的工作;市民在晚上8時之後儘量不要外出,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的密切接觸。
  • A股大跳水:大股東套現3000億離場,90後「借唄」入市接盤!
    來源:經理人雜誌2015年那場年牛市,80後還沒有緩過勁來;2020年的這場牛市,90後已經衝鋒陷陣。當然是從高位接盤的散戶手上來!除了大股東密集減持,國家隊社保基金也開始出手套現。社保基金是什麼來頭?其全稱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專門管理我們繳納的社保,達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也就是說,社保基金拿著全國人民的養老錢,不能有損失,責任重大。
  • 為什麼當年美國和日本要擠破房地產泡沫,而不去保房價?
    第一次是20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嬰兒潮長大成年,造成了市場對房地產的巨大需求,進而抬高了美國的房價。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政府開始使用金融手段鼓勵居民購房,成立了房地產公司,為低收入群體向銀行申請住房貸款提供擔保。
  • 成員老齡化嚴重 日本黑社會後繼乏人
    據日本社會研究機構估算,戰後日本第二次嬰兒潮中出生的人中,有105萬人面臨「孤獨死」。報導稱,在山口組和神戶山口組的直系組長裡,最大歲數的組長分別是80歲和79歲。日本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老齡化壓力之下,日本正面臨勞動力不足、社保費用膨脹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甚至已經開始影響黑社會組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