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行禁止、有呼必應」 ,廣州越秀以數輔政,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
金羊網 2020-06-17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通訊員 柯爾婷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除署名外)
「惠吉西路46號這個點,我先在系統內定位,然後拍張照,再上傳到工作群,相關部門就會安排人來處理了。」6月17日上午,在廣州越秀區的六榕街舊南海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羅夢樺在政務微信工作群中以圖文形式上傳社區待解決事項後,半小時內就有環衛工人到指定地點清理裝修垃圾。清理完畢後,環衛工人拍照上傳到系統,系統顯示事項辦結。從上報到解決,全流程控制在1小時內。
社區網格員上報待解決事項
如何高效有序地統籌指揮調度轄區資源,利用有限的力量更好地服務群眾,是越秀區作為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老城區一直面臨的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廣州市越秀區在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上下功夫,依託網格化服務管理系統優勢,統籌搭建「越秀先鋒」移動工作檯,為基層減負,打通了老城區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
越秀區快速處理群眾訴求 鍾湧 攝
「令行禁止、有呼必應」
對於群眾提出的訴求,力求快速反映,一直是越秀區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重點。據悉,以往社區網格員上報事件主要是通過巡查APP直接報送至網格化系統,而街道、區級有關部門響應和處置事件時則經常通過微信工作群溝通協調。這樣,網格員需要在手機APP、網格化PC端和日常微信工作群之間頻繁錄入和轉接。
通過手機一鍵上傳
針對這一情況,越秀區依託「粵政易」,搭建了基層治理新「神器」——「越秀先鋒」移動工作檯,整合事件的採集、處置和管理三個功能。據越秀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事件集中報送到政務微信工作群後,工作人員在群內完成事件報送、處置,處理記錄自動推送到網格化系統和越秀區「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進行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用熟悉的微信群工作方式,無需二次錄入,實現採集多元受理集中、部門多元處置集中、系統多元數據集中,大大提升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得到街道社區和部門一線工作人員的普遍歡迎。
廣州越秀區網格化指揮中心「令行禁止,有呼必應」 鍾湧 攝
據介紹,今年5月7日19時40分,越秀區農林街道東風東路社區居委會接轄內機團單位三寓賓館黨支部黨員電話告知,賓館有一名湖北武漢籍人員辦理入住,疫情期間,為慎重處理請街道派出三人小組前往協助核查!收到信息後,居委立即進行事件登記,轉辦街道組織辦,街道組織辦安排三人小組上門核查。經查,該人員持湖北綠碼,且已通知工作所在地的衛生院做核酸檢測。兩天後,核酸檢測完成,事件辦結。
「推廣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要我用』到『我要用』,區內8000多工作人員上線註冊,利用『越秀先鋒』處置基層治理事件1000多件。」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說。
此外,越秀區依託政務微信群,利用接口開發了事件處置AI小秘書,將事件的主要元素集中到事件記錄小插件。工作人員遇需協同呼應的事件,通過簡單輸入(事由、智能定位、圖片、需求)即可完成登記,「一鍵」分享至對應工作群發起呼叫。網格認領、部門響應、一鍵呼應和處理、轉辦、辦結功能等「群內」集中可見,相關成員可根據各自職責同時了解事件情況並同步參與處置。還可根據需要一鍵建群,將其他工作群中的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集中到一個臨時的「有呼必應」工作群,簡單直接啟動「有呼必應」工作機制,實現事件處置扁平化管理,推動基層治理由串聯轉向並聯、由分散轉向協同、由粗放轉向精細。
以數輔政,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
據越秀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四級調研員向燮介紹,所謂的「以數輔政」在他看來一是多個部門實現數據共享後,讓老百姓辦事變得更加順暢「可能使用的證件沒有以往那樣多了。」二是通過平臺收集群眾反映的情況與訴求,經過數據分析分發到有關部門,使得區政府各部門能更有針對性地為群眾開展服務,這是「以數輔政」的重要意義。
據介紹,依託「越秀先鋒」創新應用,越秀區還升級打造了集指揮調度、督促協調、評價考核功能於一體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群眾相關訴求通過指揮調度平臺與「越秀先鋒」無縫對接,有效實現「接訴即辦」。「越秀先鋒」的事件信息可同步匯集到平臺,其他如三防應急、安全監管、社會治理等相關業務管理系統的事件信息則可通過平臺分派到「越秀先鋒」進行協同處置,平臺可對全區所有事件信息的處理情況集中掌握,對未及時呼應處置的事件開展催辦督辦。
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5月6日,在12345和雲信訪平臺,越秀區收到了多起施工噪音擾民的同類投訴。屬地街道農林街道經過研判,利用「越秀先鋒」平臺,組織各部門約談施工單位和業主單位相關負責人,要求履行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施工管理的有關規定,做好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杜絕和避免噪音擾民的現象再次出現。接訴次日即較好完成了此事的處置。
工作人員通過12345熱線收集群眾訴求 鍾湧 攝
通過「越秀先鋒」的建設和推廣應用,越秀區進一步落實了「令行禁止、有呼必應」,有效推動了制度優勢轉化為城市治理能效,真正做到把工作落實到網格、問題解決在一線。
編輯: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