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早發明了手榴彈?「擲彈兵」又是怎麼回事?

2021-01-10 裝備知識

不尋常的歷史

手榴彈的歷史可上溯到幾個世紀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是發明火藥的中國人最早使用了手榴彈。15或16世紀手榴彈傳到西方。此後,人們開始對手榴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組建了專門的部隊,即「擲彈兵」。其成員都是身高體壯的大塊頭士兵,可投擲相當遠的距離。隨著戰爭和軍事理論的發展,後來不再需要專門的近戰部隊,人們對手榴彈的興趣也逐漸消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使人們重新認識到了手榴彈作為一種重要近戰兵器的價值。同時,技術的發展終於使手榴彈成為一種既具備有效殺傷力,又可安全貯存、搬運和使用的武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手榴彈的種類發展到了極豐富的地步,包括了今天使用的幾乎所有種類。多數國家軍隊的戰鬥條令都把手榴彈、步槍和刺刀視為今天和未來三種基本的單兵武器。

手榴彈的真面目:

所有手榴彈都包括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彈體、裝藥和引信。彈體用於填裝炸藥,有些手榴彈的彈體還可生成破片。彈體可由金屬、玻璃、塑料或其他適當材料製成。彈體材料的選擇對手榴彈的殺傷力和有效殺傷距離具有直接影響。鋁或塑料彈體產生的碎片及破片要比鋼製彈體小得多,而且也輕得多,因此動能的消失速度也就快得多。但從另一方面講,鋁或塑料破片在近距離上可致人重傷,而且對傷員動手術也困難得多。

裝藥的類型決定著手榴彈的用途。手榴彈的裝藥可以是梯恩梯炸藥,也可以是其他種類的炸藥,還可以是催淚瓦斯、鋁熱劑(燃燒劑、白磷等)等化學戰劑。

引信是引爆或點燃裝藥的一種機械或化學裝置。今天使用的大多數手榴彈,主要採用兩種引信:起爆引信和點火引信。起爆引信在彈體內爆炸以引爆裝藥,多用於殺傷手榴彈;點火引信則通過高溫燃燒引燃化學裝藥,主要用於化學手榴彈。不管工作原理如何,手榴彈的引信或以撞擊或以延時的方式激活。出於安全考慮,現在的殺傷性手榴彈大都使用延時引信,有的也使用組合式引信(即在觸發引信在解除保險之前有短暫的延時)。但是,觸髮式引信仍然保持著某種優勢。例如,敵人無法躲避或扔回觸髮式引信手榴彈,在將其投向上坡時也不會出現滾回的危險。因此,這種引信並沒有被完全拋棄。

出於同樣的原因,在延時長短的選擇上(一般為4~5秒,某些型號為6~8秒,前蘇聯偏好3~4秒的較短延時),人們不斷在安全考慮和不留給敵人反應時間之間進行平衡與折中。此外,短暫的延時更容易實現空中爆炸,使有效殺傷半徑最大化。

與其他武器相比,手榴彈的作戰距離非常短;而且,就同一枚手榴彈而言,其作用距離還取決於個人的投擲能力。一般來說,一位訓練有素的士兵投擲的標準距離約為30米;如能投到40米,那就快破紀錄了。手榴彈的有效殺傷半徑,是指以爆炸點為圓心的殺傷區半徑,在該圓形殺傷區內暴炸的傷亡概率。當然,暴露人員是站著、跪著還是趴著,是面向爆炸點還是側向爆炸點,以及爆炸是在空中還是在地面,都對殺傷概率有很大影響。公認的標準評估條件是,人員處站立姿態、面向地面爆炸點、相距1米。有效殺傷半徑通常設為15米。與其他步兵武器選定的殺傷半徑相比,似乎有點偏小,但這可能代表了戰鬥效能與安全考慮之間的最佳平衡。此外,還應記住,在有效殺傷半徑以外較遠的距離上,彈片仍具有殺傷能力,而且也確實發生過這種情況。

五花八門的手榴彈

手榴彈種類繁多,用途廣泛。每種手榴彈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可供士兵以多種方式完成指定的任務。一般來說,手榴彈大致分為4類:殺傷手榴彈、照明手榴彈、化學手榴彈(包括燃燒、發煙、反暴亂、眩暈等種類)和教練手榴彈。

中國98式閃光手榴彈

殺傷手榴彈。殺傷手榴彈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最重要的手榴彈。殺傷手榴彈主要靠彈殼與引信組件破片的高速散射殺傷人員,也可用於摧毀或癱瘓裝備。這種手榴彈又可區分為進攻殺傷手榴彈和防禦殺傷手榴彈。這是一種重要的區分方法,但同時也是引起某些混亂的區分方法,因為不同的軍隊和製造商有時使用不同的名稱表示相同的概念。這一區分也反映了作戰上的特徵:手榴彈是以爆炸衝擊波還是以破片作為主要的殺傷機理。

進攻手榴彈亦稱震蕩手榴彈,用於在近戰中殺傷敵人,同時又可儘量降低對投彈者以及附近己方的其他人員構成威脅。其設想是,允許進攻中的步兵投擲手榴彈後繼續前進,而不必刻意採取防護措施。從技術層面講,達到這種效果靠的是在手榴彈中填裝高爆炸藥,但彈體壁非常薄,用鋁或塑料製成,不會產生高動能、高重量破片。

中國77-1式木柄手榴彈

防禦手榴彈可散射出大量在距離爆炸點相當遠的地方仍具有殺傷力的重破片或鋼珠,因此是一種能給成群前進的敵軍造成傷亡的理想近戰兵器。然而,這種殺傷機理要求投彈的士兵不僅自己要採取掩蔽措施,而且要特別注意己方其他人員的位置。防禦手榴彈可以是專門製造的,也可以是在標準的進攻手榴彈彈體外加裝重金屬套。

雖然進攻手榴彈對空曠地帶上敵人的殺傷力遠遠低於防禦手榴彈,但對付狹窄空間內的敵人卻非常有效。這種手榴彈在封閉場所使用時產生的衝擊波(超壓)通常大於相應的防禦手榴彈。因此,用它們來打擊築壘陣地內的敵軍非常有效,而且也可藉助它在封閉場所內造成的震蕩效果來完成爆破任務。

照明手榴彈。照明手榴彈用於在夜間作戰時顯示地形,可在數秒鐘內發出平均可達50000~60000標準燭光的強光。它們還可用作燃燒手榴彈,用於點燃乾草、樹葉或灌木。在夜視器材日益廣泛應用的今天,照明手榴彈作為一種失能性武器仍非常有用,因為它可使大多數夜視器材致「盲」。

化學手榴彈。裝填有各種裝藥的化學手榴彈可用於燃燒、遮蔽、發信號、反暴亂等目的。反暴亂手榴彈通常內裝催淚性毒氣(氯乙醯苯),這是一種可刺激眼睛流淚、能暫時部分或完全致盲的催淚瓦斯。用於非軍事(如警察)行動時,反暴亂手榴彈大多由專用榴彈發射器發射,因此可投射更遠的距離。除了非常特殊的情況(如向窗戶裡投擲CS催淚毒氣手榴彈,將懷有敵意的個人從房間或建築物裡趕出來),使用反暴亂手榴彈要求有關人員戴上適當的防護用具。

燃燒手榴彈用於摧毀熱敏裝備或縱火,也可用於破壞、癱瘓或摧毀車輛、武器系統、掩體或彈藥。燃燒手榴彈採用可高溫燃燒40~60秒的混合裝藥(通常以鋁熱劑或其派生物為主要成分)。一部分裝藥變成熔化了的鐵水,從手榴彈裡流出,將所觸及的任何東西點燃或熔化。這種裝藥可燒穿約50毫米厚的鋼板,可將鋼或鐵製機件熔接到一起。發煙手榴彈有2個不同類型。發彩色煙幕的手榴彈,主要用於識別或標示位置,也可用於為地地或地空作戰行動標示區域;發白色煙幕的手榴彈主要用於隱蔽進攻或撤退行動,或是為這些行動製造煙幕。

眩暈手榴彈用於轉移或分散注意力,它的使用場合是:清除建築物或房間內的敵人。

教練手榴彈。教練手榴彈是殺傷手榴彈的模擬彈,用於訓練。教練手榴彈在設計上必須能夠讓士兵進行逼真的訓練,使他們熟悉「真傢伙」的使用方法和特點。大多數教練手榴彈會發出巨大的「砰」聲或閃光,以模擬殺傷手榴彈的爆炸情景。

相關焦點

  • 橫掃戰場的裝甲擲彈兵,到底是什麼兵?開坦克扔手榴彈的士兵?
    這其中的裝甲擲彈兵,更是受到軍迷的追捧。那麼,橫掃戰場的裝甲擲彈兵,到底是什麼兵?開坦克扔手榴彈的士兵?說起裝甲擲彈兵,需要先了解什麼是擲彈兵。擲彈兵起源於古代歐洲。到了15世紀,歐洲開始出現了裝填黑火藥的手擲彈藥。兩百多年後,這種手擲彈藥開始大規模使用,最早出現的專業擲彈兵,是路易十四的髪國軍隊。到18世紀,專門使用這種彈藥的士兵也被稱為擲彈兵。
  • 曾以「擲彈兵」為步兵精銳代名詞:二戰中的木柄手榴彈
    【話說軍世】在單兵常見裝備中,手榴彈是非常重要的單兵手投爆炸性武器,對於多數二戰相關影視作品們,我們可以看到美軍使用的是卵形手雷,而德軍比較常用的木柄手榴彈,很多認為二戰中德軍只有木柄手榴彈,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使用手榴彈的擲彈兵,都是步兵精銳代名詞。
  • 最優秀的二戰步兵:德國裝甲擲彈兵,領先日本至少20年
    二戰時期,德軍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兵種,叫做「裝甲擲彈兵」。德國的裝甲擲彈兵頻繁出現在歐洲的各大戰場上,是二戰德軍中最閃亮的明星部隊之一。一直以來,人們對裝甲擲彈兵的認識很模糊,總是搞不清裝甲擲彈兵到底是做什麼的。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好像扔手榴彈的一樣。
  • 遊民講武堂:威風堂堂陷敵陣 無敵精銳擲彈兵
    一、擲彈兵的起源  顧名思義,所謂擲彈兵就是投擲手榴彈的士兵。專司投擲爆炸物或燃燒物的士兵在軍事史上出現的很早,畢竟扔東西是人類最早掌握的戰鬥技能之一,無論男女,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能無師自通。面具肯定比它扔的東西還貴,這不科學  世界徵服者鐵木真的部隊也曾使用過可投擲的爆炸物進行攻城作戰,此後我國明朝時期也曾大範圍的使用過類似的火器,但這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擲彈兵。
  • 二戰德軍獨特的兵種—裝甲擲彈兵,二戰步兵的最高境界
    其實說新奇也新奇,說不新奇也不新奇,因為這個裝甲擲彈兵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獨創的一個兵種,可以說是現代陸軍中裝甲步兵的先驅。大家都知道,二戰雖然以德軍的最終戰敗告終,但是二戰德軍的戰鬥力之精銳,是誰也無法否認的。若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德軍裝甲擲彈兵可以說是當時陸軍中的步兵巔峰,作為新時期的作戰力量這個特殊的兵種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地方。
  • 二戰德軍裝甲擲彈兵的戰術運用,反坦克反步兵,德意志戰車好伴侶
    「擲彈兵」與「裝甲擲彈兵」的由來 裝甲擲彈兵是一個組合詞,要詳述這個詞彙,首先要把他分解開,從「擲彈兵」說起. 擲彈兵的簡單解釋,就是「投擲手榴彈的士兵」。手榴彈是一種用投擲的炸彈,因17世紀左右歐洲的手擲炸彈外型有些象石榴,故得此名。儘管現在的手榴彈的外型有了很大的改變,仍沿用以前的名字。其實從它的用途和特性來說,它最早是起源於中國。
  • 筷子的來歷:是誰發明的?最早何時出現的?筷子有什麼寓意?
    筷子最早是中國發明的,後來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用筷子的呢?其實在殷商時期,中國人就開始使用了。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陽殷墟出土的銅筷子。那麼,筷子是誰發明的呢?在民間,流傳著三個有關筷子由來的傳說。有的說,姜子牙受神鳥的啟示,發明了絲竹筷;有的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發明用玉簪為筷;還有的說,是大禹發明的筷子,在治水時為了節約時間,發明用樹枝來撈取熱食。
  • 他山之石:助推德國裝甲擲彈兵變身「特高隊」的「電子主心骨」
    ▲新銳強悍的「美洲獅」,才是新一代裝甲擲彈兵的好樣子!作為引出新銳「美洲獅」與「裝甲擲彈兵系統」的引子,視頻裡簡單的提及了,老式的「黃鼠狼」步兵戰車與裝甲擲彈兵下車後的聯絡,依託的是無線電臺;而新式的「美洲獅」步兵戰車則是通過信息化手段與新一代裝甲擲彈兵聯絡,這就是這一視頻所塑造「高大上」感受所圍繞的內容。
  • 德軍裝甲擲彈兵的「碉堡剋星」:Sdkfz 251/16型半履帶噴火裝甲車
    德軍是最早使用火焰噴射器的軍隊,在火焰噴射器的研發上一直處於前列,德軍也最早認識到帶有一定裝甲防護和機動能力的新型火焰噴射武器的重要性,二戰初期德軍先後將一號和二號坦克改裝為噴火坦克,後期又利用三號坦克和Sdkfz 251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改裝為噴火戰車,其中前者用於城市攻堅戰中的近距離火力支援任務,後者則用於野戰中的攻堅和火力壓製作戰,是德軍裝甲擲彈兵部隊的重要火力支援武器之一。
  • 中國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何中國部隊卻依然沒有淘汰木柄手榴彈?
    步兵大概是所有兵種裡誕生最早的了,世界上開始出現戰爭的時候步兵就跟著出現了,直到現在它依舊是軍隊最基礎的兵種,任何一支軍隊裡你都能看到他們的存在。在古代步兵使用的都是冷兵器,作戰距離通常都比較近。所以不少國家的步兵都是武裝到牙齒,突擊步槍、手榴彈、微型飛彈以及各種物資那是一樣都不缺。今天我們想說的就是所有步兵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武器,這也是步兵裝備裡最基礎的一種武器,它就是手榴彈。手榴彈發展到現在也衍生出了不少新版本,中國已經有最前進的手榴彈了,而且早已大規模裝備到我國解放軍部隊中了,為什麼我軍戰士還要保留和使用木柄手榴彈呢?
  • 卡拉OK是誰發明的?
    是誰最早發明了卡拉OK呢。其實是一個叫井上大佑的日本人。他16歲的時候在一個樂隊當鼓手,因為技術不太好,後面主要精力放在了樂隊管理上。在樂隊管理過程中他發現一旦喲成員出差,就不能給顧客伴奏了。於是他想,如果能造一臺機器,客人點那首歌,伴奏立刻就能放出來,那就不會出錯,也不需要有人伴奏了。於是在1971年的時候他和朋友就開始研發這種機器。
  • 中國已經有了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何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就拿二戰來說,如今很多國家的武器都是二戰時期被發明出來的。然後經過一代一代的更新,才有了今天的樣子。 不過奇怪的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就已經在使用木柄手榴彈了,而中國如今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什麼中國軍隊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 歷史上最早的照相機誰發明的
    經過反覆試驗,他發明了一種攝影方法:先在銅板上鍍上銀,並用碘蒸氣進行光敏化處理,使銅板上形成層碘化銀,然後用特殊的鏡頭拍攝相片。不過,用這種方法拍攝出來的照片上只有一些模糊的影像,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後來,他又發現水銀蒸氣可以使底片顯影。不久,達蓋爾研究出了便捷的顯影方法,結合定影技術和當時適用的感光材料,製成了原始的照相機,當時是1839年。
  • 志願軍的武器:木柄手榴彈標配,蘇制反坦克手榴彈威力大
    志願軍某部阻擊戰鬥,一名戰士在投彈手榴彈是步兵的標配,是一種產量較大、使用較廣的武器。革命戰爭年代,手榴彈曾是人民軍隊廣大指戰員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在當時我軍使用的手榴彈主要是木柄手榴彈。中國的木柄手榴彈來源於德國的M24木柄式手榴彈,引進我國後進行了改進,將長木柄截短。
  • 火藥是誰發明的?什麼情況下發明的?火藥發明的目的是什麼?
    火藥是我們熟悉的四大發明之一,但是,火藥到底是誰發明的,是在什麼情況下發明的,發明火藥最開始的目的是什麼?這個事就不知道夥伴們知不知道了!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發明火藥這個事 火藥的發明可以說是誤打誤撞,而且可以說是一行搶了另一行的飯碗。 首先為什麼要發明火藥?您要是單純的以為是為了製造武器,那就錯了,大錯特錯!發明火藥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求長生!
  • 二戰時,納粹德軍地面部隊最精銳的三個兵種,為什麼擲彈兵最強悍
    作為納粹德軍重要的組成部分,納粹德軍的地面部隊是一支絕對實力超讚的作戰力量,而這其中有三個兵種是地面部隊中最強悍和最精銳的作戰力量,分別是裝甲兵、擲彈兵和摩步兵,那麼,這三個精銳兵種中,為什麼擲彈兵是最強悍的呢?
  • 衝鋒鎗手榴彈黃金組合讓志願軍在上甘嶺重創強敵
    除冷槍冷炮戰術外,志願軍先進靈活的近戰武器組合以及圍繞它們展開的步兵戰術居功至偉,而這種被稱為金不換的近戰組合就是衝鋒鎗和手榴彈。手榴彈大量興起於一戰時期,被視為單兵手中最主要的支援武器,對火炮力量貧弱的中國軍隊而言至關重要,而志願軍曾裝備過的手榴彈包括引入的蘇聯RG42和F1兩種攻防用型號,也包括繳獲的美式Mk2手雷,但使用最多的還是德式M24手榴彈(木柄手榴彈)以及其國內仿造型號。
  • 中國古代發明Top10
    據推測,火藥的發現時間要更早一些,因為曾公亮描述了三種不同的火藥混合物,並且將其用於軍事用途,在用於最初的手榴彈之前,曾將其用於信號彈和煙花。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意識到加入金屬混合物可以在火藥爆炸中創造出絢麗的色彩。——現代煙花就誕生了。它還為子彈等火器提供了炸藥的製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