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建設實戰化公共衛生應急人才隊伍 提高前哨預警意識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周紫霄31日稱,廣東率先啟動公共衛生建設完善補強工作,有針對性地對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進行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3月2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等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對全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體系進行完善。

  上述措施提出,要建設實戰化公共衛生快速應急響應人才隊伍,到2022年底,實現省、市、縣三級智慧管理、流行病學調查、大數據分析、院感控制和風險溝通等人才隊伍全覆蓋。

  措施明確,要增強臨床醫學人才傳染病防控救治能力,提高前哨預警意識、能力和效率,提升臨床醫學人才應急臨床藥物實驗設計水平和傳染病新藥應用水平。

  同時,探索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和青年骨幹專家制度,建設區域性流行病學調查人才培養基地;強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技術手段的實際應用,提升精準調查、科學研判、及時報告、提前預警等能力;圍繞病原體鑑定識別、分子溯源、生物信息學分析、試劑盒開發應用與質量控制、疫苗候選株篩選等領域,依託高端實驗平臺,培養具備國際前沿技術能力的檢驗檢測人才。

  此外,廣東計劃搭建高水平科研平臺,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高端醫療裝備等主攻方向等;對與國際組織和有關領域領先國家合作開展的科研項目,優先立項給予支持。(完)

(責任編輯:楊淼)

相關焦點

  • 廣東: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同比增長50%
    近日,廣東在全國率先啟動公共衛生人才隊伍體系完善補強工作。3月26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稱「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在2020年專插本招生中增設預防醫學專業,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同比增長50%;到2022年底,廣東省將實現省市縣三級公共衛生快速應急響應人才隊伍全覆蓋。
  • 面對疫情大考 廣東高校交出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新答卷」
    在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廣東高校如何響應社會需求,交出培養人才的「新答卷」?  廣州中醫藥大學:加快推進學科建設,計劃培養預防醫學、中醫藥防疫等人才  「廣州中醫藥大學積極推進公共衛生學科建設意義重大,意味著學院內涵建設邁出新步伐。」
  • 廣東縣區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推進現場會在廣州召開
    廣州市花都區按照「四有」標準(有法定機構、有公務員編制隊伍、有應急指揮響應平臺、有應急物資儲備倉庫)組建實體化運作的鎮級應急管理機構,初步形成區、鎮兩級上下貫通、整體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按照「四化」要求(輔助決策智能化、指揮調度可視化、應急救援立體化、安全管理動態化)建設區應急指揮中心,實現應急管理信息化成果與應急處置實戰的深度融合。
  • 國家衛建委、科技部: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如何建設,人工智慧如何與...
    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如何建設關於我國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李斌提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次抗擊新冠肺炎是對我國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此次應對疫情過程中,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體系等方面仍然存在著短板。
  • 吉林大學聚焦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
    學院從196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10年獲批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2002年成為全國首批MPH試點學校,2010年獲批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  學院擁有高水平師資隊伍和人才培養平臺。
  • 權威發布|十大制度建設護衛全市公共衛生體系
    改革完善公共衛生制度保障體系適時修訂《濰坊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啟動編制《濰坊市重大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保障體系建設規劃》,加強常態化普法宣傳,推廣應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制度成果和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等5項工作。02.
  • 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補短板 研究生擴招與學院建設並行
    廣東省3月底印發文件提出,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同比增長50%;到2022年年底,廣東將實現省市縣三級公共衛生快速應急響應人才隊伍全覆蓋。鄭州大學增加計劃1200多個,擴招專業主要向臨床醫學、生命科學、網絡空間安全等相關學科傾斜。寧波大學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標比去年淨增1008名,增量指標重點傾斜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廣東推進全省縣區應急指揮中心建設
    廣州市應急管理局 供圖中新網廣州12月23日電 (王堅)廣東省應急管理廳23日在廣州召開全省縣區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推進工作現場會。參會人員實地參觀了廣州市花都區應急指揮中心,觀摩了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裝備,花都區就應急指揮平臺和功能建設作了匯報。
  • 同心協力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三論學習貫徹落實...
    要深化消防救援隊伍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抓緊建立健全中央地方分級指揮和隊伍專業指揮相結合的指揮機制,加強現場指揮規範化建設,健全政策制度體系,努力走出中國特色消防救援新路子。綜合應急能力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質的提升。應急管理部門是實戰部門,必須把能力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眼「全災種、大應急」加快轉型升級,為履行核心職能提供支撐。
  • 公共衛生碩士研究生今年擴招50%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錦輝 陳理 通訊員/粵衛信)廣東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稱「措施」),拿出15條硬招實招,對全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體系進行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完善補強,為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衛生人才保障。
  • 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應當解決的幾個問題
    劉孟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應急救援隊伍。對照要求,湘西州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要創新體制機制,著力解決存在突出問題,努力建設有湘西特色的隊伍體系,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 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要強化「兩個根本」,推進應急管理深刻變革,發揮制度治本作用,全過程提高風險防抗、監測預警、處置救援、恢復重建等應急管理能力,提升應急管理工作專業化精細化水平。同時,要編制好應急管理「十四五」規劃,堅持以人的現代化為基本,著力構建現代化的應急指揮體系、風險防範體系、應急救援力量體系、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體系、應急管理法治體系,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 如何補齊我國公共衛生短板?委員專家呼籲:加強戰略性研究、常抓不懈
    人才問題是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非常明顯的短板。「現在疾控系統人心不穩,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公共衛生院校畢業生很多都不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比如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畢業生,真正到疾控系統工作的不到2%。這個問題亟須重視!」曾光表示。
  • 應急管理部對關於切實加強森林防滅火一體化建設的建議答覆
    二是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加強應急、林草、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強統一行動,推動高火險期建立部門例會制度,及時研究解決相關問題。三是完善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優化完善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信息共享平臺,保證火情報送、隊伍駐防、物資儲備、監測預警等各類數據信息實時共享。四是規範現場指揮機制。
  • 廣東省縣區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推進現場會在廣州市花都區召開
    南方網訊(記者/劉灝 解雙)12月23日,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在廣州市花都區應急指揮中心召開全省縣區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推進工作現場會。參會人員實地參觀了花都區應急指揮中心,觀摩了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裝備,花都區就應急指揮平臺和功能建設作了匯報。
  • 疫情暴露專業人才短板 公共衛生學科小眾變熱門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 王帆編輯丨王峰公共衛生與防疫人才的培養一定要擴大規模、提高質量,要鼓勵雙一流大學設立高質量的公共衛生學院,而不是只有醫學院校來設置這一專業。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在2月28日宣布,18.9萬碩士研究生的計劃增量,將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在諸多專業人士看來,此次疫情確實暴露出公共衛生人才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應急管理方面。
  • 濰坊醫學院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公共衛生危機管理」 博士人才培養...
    為發揮濰坊醫學院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公共衛生危機管理」博士人才培養項目的優勢,提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政策的科學性和針對性,1月28日,學校召集有關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等組成專家團隊,就當前疫情的科學防控召開諮詢論證會。
  • 肥東縣橋頭集鎮:「三化」推動基層武裝機構規範化建設|中安在線...
    為提升基層武裝機構建設水平和民兵分隊應急能力,橋頭集鎮針對基層武裝部和民兵營進行規範化建設,持續固本強基,通過「三化」解決建設標準不統一、運行不規範、軟硬體配套不完備等實際問題,切實提升戰鬥力。
  • 促進公衛人才培養 全國公衛醫師專業能力體系建設項目啟動
    12月19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公共衛生醫師分會共同主辦、賽諾菲巴斯德支持的「全國公共衛生醫師知情告知規範化建設項目——專業能力體系建設與提升」正式啟動。中國多次強調,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公共衛生醫師分會會長、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鄔堂春說:「該項目旨在促進我國公衛人才培養、提升國家公共衛生能力,是一件功在當代、立在鞦韆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