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提出包括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等六大方面17項重點舉措。
這份被認為是今後一定時期內推動上市公司質量發展的工作綱領性文件,得到地方政府、地方證監局的高度重視。廣東省政府迅速出臺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通知,制定三年行動計劃。上海、重慶、新疆、海南等地區證監局相繼舉辦轄區提高上市公司監管質量專題培訓。
另一方面,在日常監管的實際操作中,監管機構也開始踐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文件精神。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來,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出示了45封警示函。相比較於過去三個月平均28.6封/月,以及過去一年平均23.9封/月的警示函頻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
具體到監管內容上,內控、財務審核、合規信披等字眼被高頻提及,更大意義上是監管部門對於風險防範於未然的重視,而並非風險本身的嚴峻性。
業內人士分析,從目前的監管氛圍來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監管思路整體是給企業預留糾錯空間,讓企業通過提高自身的風控能力與危機意識發現問題。如四川證監局在近期下發的通知中強調,規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提升信息披露質量,聚焦主業做優做強,切實解決高質量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積極自查,存在關聯方資金佔用、違規擔保問題的限期整改。業內人士指出,上述內容反映了地方證監局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監管中更多還是希望推動企業完成自查自糾;另一方面,監管風向也從側面提高了上市公司自查自糾企業質量問題的積極性。
從四川證監局今年以來出具的7封警示函來看,包括借款未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的*ST北能、重大事件未及時披露的*ST升達、以及未及時披露權益變動的西部資源等。而近期收到四川證監局警示函的易見股份,警示內容涉及公司在保理業務管理、保理資金投放等方面存在內控缺陷,ABS相關事項會計核算不規範等問題。
根據公司內部人士反應,本次監管警示函中涉及內控缺陷的部分保理項目,以及會計核算不規範的ABS項目均已完結,對公司現有業務和經營不會造成影響,不會導致公司2018、2019年財務報告核心指標調整。
易見股份當日發布公告稱,高度重視《警示函》中指出的相關問題,並將嚴格按照四川證監局的要求進行整改。易見股份這類此前受到媒體質疑的企業,也將在提高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的浪潮中不斷夯實自身風控能力,使其在高度強調風控的供應鏈金融行業穩健發展獲得長期收益。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