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按順序解讀一下瑪拉基書最後兩章的內容。
3:1作者編耶和華的話說,神已經差遣使者在前面預備道路,立約使者正在趕來,說不定什麼時候神就會突然出現在他的殿裡。
經學家說,王家出巡都要開路,耶和華要來當然也要開路,以賽亞書40:3說,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以賽亞書57:14說,耶和華要說,你們修築修築,預備道路,將絆腳石從我百姓的路中除掉。以賽亞書62:10說,你們當從門經過經過,預備百姓的路。都是講開路。
看來經學家們真的讀不懂經書,以賽亞書這幾個地方都是說要百姓預備道路,而且是預備給百姓自己走的道路,並不是耶和華要走那個道路。耶和華是堂堂大神,他會飛,他要走什麼路呢。
作者說耶和華的使者在前面預備道路,這是想告訴以色列人,耶和華現在還沒來,但是他的使者已出發在準備道路,所以他隨時可能會來。後面說還有立約的使者,這是告訴以色列人,耶和華還要與他們訂立新約。說耶和華要來和耶和華要與他們訂立新約都沒什麼新奇的,因為前面很多先知書都那麼寫過,但是他想形象的告訴大家,又編出預備道路的使者,又編出立約的使者,這是挺有創意的,只不過這個創意並不好。首先我們說過,按照神理,神要來就來,根本不需要道路,歷史以來也沒有傳說神要等道路預備好才能來,他這麼寫只是給神現在還沒有來找個藉口、編個理由。其次聖經在前面已經寫過不少約,也都沒有說立約需要使者,之前耶和華親自立的約都不行,使者代立的約能好到哪裡去呢。
這句話在新約是被馬可福音1:2引用,指開路使者就是施洗約翰,而耶穌是立約使者,他們都降臨過之後,到時就是神拯救的日子來臨,這當然只是馬可福音作者編故事而已,並不真實。現在的經學家們都不把耶穌解釋為立約使者,而是直接解釋為神,則更加荒謬。
3:2-5說耶和華來的日子誰人們既當不起、也站不住,因為耶和華來了要像提鍊金銀一樣提煉人,金的銀的留下來,行邪術、犯姦淫、起假誓、壓榨工人、欺壓孤寡、排擠寄居者和不敬畏神的通通除去。像熬煉、清洗金銀那樣提煉利未的子孫,意思當然也是說要把不好的除去,留下好的。
這幾句話相當於解答上一章最後一句話(2:17),那句話說神不懲罰惡人,倒像是喜歡惡人似的,這句話就告訴聽故事的以色列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是佛教的話嗎。是的,因為實際上並沒有神,對於報應這件事,不管什麼教,他們都只能這麼編,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編法。
第4句說,那時耶和華就會像古時一樣,喜悅猶大和耶路撒冷給他獻祭。古時人們都一樣,都對遠古時候有不真實的想法,以為越古老的人道德越好,因為他們主道德好,神高興,所以他們生活也好。其實人類文明主旋律是向前發展的,越古老的時候只有越野蠻,而且因為以前人類掌握的資源和技術更少,他們生活也更不好。我們以前說過,以色列人常把大衛和所羅門時期幻想得很美好,其實對窮人來說,那個時候也不是個好時候。大衛的時候徵戰多,以色列人雖然打不少勝仗,但畢竟並不是真的有神幫他們打勝仗,他們自己傷亡肯定也是不少的,打仗的時候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既要服兵役,又要交很高的稅負,日子並不會太好過。所羅門因為歷史上沒有證據,所以有些人覺得並不存在,但是即使是存在的,按聖經的說法,他在位的時候大搞土木工程,又建王宮又建神殿,百姓勞役很重,也是不堪重負,北國以色列甚至因此與南國猶大分裂,可見百姓日子同樣不好過。
同樣,現代有很多人生活上遇到一點困難,因為他們信仰基督教,就嚮往古以色列國人的生活,以為他們是過得很好的,這種想法說客氣點是無知,說不客氣點就是愚蠢。且不說古以色列國人大部分人是奴隸,他們受奴隸主的欺壓,絲毫沒有人權,挨打挨罵受私刑都是常有之事,而且吃不飽穿不暖,傷殘疾病不得醫治。現代人就算有些人生活苦一點,跟那個時候窮人生活的苦比起來根本不算苦,他們想像天國的生活,都還不如現代普通人的生活,我們運氣好生活在現代,當個自由人,怎麼還羨慕古代的奴隸呢,有這樣想法的人你們說,是不是可以說愚蠢。
第6句說因為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所以你們雅各的子孫沒有被滅亡。按下文的意思應該是說,耶和華以前答應對以色列人好,後來以色列人雖然專幹壞事、不守約定,但是耶和華還守著約定沒有改變、沒有滅絕他們。作者是想說神對以色列人是夠忍耐、是仁至義盡的,如果以色列人再不聽話,那就不別怪耶和華的日子來臨的時候你們會被滅絕。
作者說耶和華是不改變的,其實根據聖經,耶和華是最會改變的。他造人的時候,說要讓他們生養眾多、遍布地面,結果沒幾年就改變主意,搞個大洪水滅亡了絕大部分人和動物。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人們犯罪啊。就算人犯罪,跟動物有何相干,為什麼要把動物也差不多滅絕掉呢。後來他分別跟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說,要讓他們的後代比海沙還多,又在大衛和所羅門的時候說要讓他們王位的寶座直到永遠,結果沒幾百年時間——如果按千年如一日來說,就一個上午時間還不到,他就改變主意,要讓猶大亡國,讓以色列人被擄,根據耶利米書52:30,當時剩餘被擄猶大人數量是四千六百人,半把沙都沒有。以色列人被擄之後,他跟先知們說,以後拯救他們歸回,就給他們換新心和新靈,並讓以色列稱霸世界,結果以色列人歸回幾百年,這事一點影都沒有,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歸回前更苦。正因為耶和華說話不算話,所以才會有人編瑪拉基書出來繼續糊弄人,如果他說話算話,以色列人早過上幸福日子,誰還寫先知書,不都去寫讚歌去了嗎。
第7-9句說,以色列人還不知什麼事得罪神,結果神說,是因為你們不交十分之一捐獻。十分之一捐獻在民數記18:21最早記載,不過後來很少提到,到歷代志下31:5-6說希西家改革的時候才第二次提到,然後尼希米記第10、12、13章有提到,先知書裡阿摩司書4:4有提到,還有就是瑪拉基書這一段有提到。這東西提到比較少,說明平時並沒有執行這個規定。但是就算他們平時沒有並十分之一捐獻,他們的生活也並不輕鬆,該交給王的稅肯定要交。雖然說以西結書第45章寫的稅很低,但撒母耳記上8:15-17說,如果立王,百姓要交十分之一稅,實際上他們稅負可能還不止十分之一。另外古代的時候祭司階層也是靠百姓「捐獻」過富足生活的,就算沒有實行什一稅,並不代表百姓沒有交,甚至有可能百姓實際上交的還要超過十分之一。
第10-12句說,百姓可以交十分之一到神殿看看,是否生活就會有所改變,因為神家裡有糧,就會賜福給他們,他們種什麼都會有收穫,以色列將會變成人人羨慕的喜樂之地。
我們知道,所謂十分之一的捐獻,實際上是交給利未人、供給他們生活的,神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他又不吃飯、又不花錢,就算真的有神,同樣也不吃飯、不花錢,他要家裡有糧幹什麼呢。作者在第1-2章斥責祭司,這裡又為利未人討什一稅,說不定他本人就是個沒落祭司。因為歸回的以色列人數量比較少,而且也不富裕,可能給祭司們交的不是很多,而祭司階層裡面也分高低的,如果他們收到的「捐獻」比較少的話,裡面階層低的生活可能就跟窮人差不多,甚至有些人也許會被排除出祭司階層,也得靠自己種地和放牧過日子,混得最差的,賣身為奴也有可能。
第13-18句在前面已經解釋過,主要就是給信仰動搖的人解答,說現在看起來敬神好像沒什麼鳥用,還不如不敬神的人過得好,但是你們說的話神都有聽到,都會記在小冊子上,到耶和華的日子到來時,會統一算帳,義人和惡人自然能分出來。
在先知書裡,耶和華的記性不行啊,什麼事都要記在小冊子上。詩篇56:8說神把大衛每次流離、每次流淚都記在冊子上。詩篇69:28說每個義人都記在生命冊上,但以理書16:1也說,你本國的民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這個概念到新約時也被引用,啟示錄、使徒書信等多處提到生命冊。詩篇139:16說每個人一生的日子在他肢體都沒有造出來時就都已記在冊上,若按這個道理,人們還求神幹什麼呢,人的命運早定,記在冊上的豈能改變。
第4章內容是緊密連著上一章的,沒幾句話,本來不應該也沒必要單獨分一章,可能分章節的人為了著重舊約最後的這幾句話,所以單獨分出一章來。
第1-3句說耶和華的日子來了之後,惡人連根帶枝都被燒盡,義人則被治癒,像棚裡的牛犢一樣歡喜跳躍,還將惡人像塵土一樣踩在腳下。這話有點毛病,既然上面說惡人連根帶枝都被燒盡,後面怎麼還有惡人可以踐踏在腳下呢。
我們前面說過,所謂的耶和華日子來臨都是作者的願望和幻想,實際上據我們所知,歷史上一直沒有實現作者所想的事。先知書裡經常寫耶和華的日子臨近,實際上不管是哪卷先知書寫的耶和華的日子,歷史上都沒有來過。現在的經學家和基督徒們都把這些想像成末世的時候,首先這不是作者的原意,作者說日子臨近,就是希望它快點來,甚至他說天使都已經出發,那當然是越快越好,怎麼可能會說幾千年還不來呢,神和天使又不是蝸牛,一點點路要爬那麼久。再說,幾千年過去,義人屈死了多少代,惡人多活了多少代,以色列人受了多少委屈,大神這麼點事辦那麼久還沒辦好,怎麼給人交待嘛。
第4句說讓人們要謹記摩西律法,經過上面的恐嚇後,後面幾句話是告訴以色列人該怎麼做,避免在耶和華的日子來到時被滅絕掉。
第5句說耶和華的日子來臨以前,會派先知以利亞先來。在作者編的故事裡,神辦什麼事都有使者先行,這裡他寫派先知以利亞先來,只是因為傳說中有以利亞升天的故事,他就寫神會派他先來,並沒有特別的用意。
新約的作者根據這句,就把施洗約翰編成是先來的以利亞。馬太福音17:12說:只是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人卻不認識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
馬太福把施洗約翰編成以利亞,相當於就是把耶穌編成神,只不過耶穌來了之後惡人沒有被毀滅,義人也沒有被治癒,就跟本文完全不同。這點新約的作者也是無可奈何,因為他要編歷史上的事,歷史上並沒有發生惡人被毀滅的事,所以他最多只能編耶穌下次來的時候再辦這事,而不能說他第一次來就要辦這件事,否則人們一看就知道是假,還有誰相信他編的呢。
第6句說他會使父親們的心轉向兒女、使兒女們的心轉向父親,免得神來攻擊和毀滅這地。經學家們說,這是表示以利亞下次來的使命是要為兩代之間架橋梁。這完全是胡說八道,作者前面雖然斥責過以色列人以詭詐對待弟兄,但是沒有說父親和兒女們之間不和,他怎麼可能在最後關鍵的時候說父親和兒女之間的關係呢。其實作者說的父親應該是指神,兒女們應該是指以色列人。神的心轉向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的心轉向神,這就是作者想到的完美和諧大結局。
神和人要是齊心協力,那以色列人想要過什麼好日子會做不到呢,只可惜一切都是幻想。雖然說人類有些幻想是能做到的,但是以色列人的這個幻想最大的問題是神並不真實存在,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完全虛無幻的神身上,就註定他們所想的不可能達成。這神和神的大能、神的話都是他們自己編出來的,怎麼可能真的可以施行懲罰和拯救呢。
瑪拉基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