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廣東省醫學3D列印應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臨床基地在高州市人民醫院揭牌。據臨床基地主要負責人、高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黃春明介紹,該臨床基地將把研究中心前沿的科研成果在高州進行臨床轉化,為解決臨床難題提供精準化的「定製服務」,惠及高州及周邊縣域患者。
3D列印讓醫療更精準、更個性化
3D列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隨著醫學越來越向精細化、個性化、微創化方向發展,3D列印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
據了解,目前3D列印技術在臨床的應用研究範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列印實體模型,用於教學、醫患溝通、術中指導手術等;二是列印手術導板、輔助工具,用於術中指導手術操作、輔助患者康復;三是列印個性化植入假體,用於個性化修復重建。目前,3D列印在這些臨床應用方面的技術已比較成熟,應用範圍也很廣泛,為臨床教學、醫患溝通、個性化、精準化、微創化治療等提供了很多便利。
此外,3D列印技術還有一個前沿應用就是生物列印,該技術可能成為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的有效辦法。但這一應用領域目前仍處於瓶頸階段,也是世界研究的熱點。「臨床基地的建立,也是希望能在3D列印的臨床應用方面,在相關領域研究專家的指導下,為進一步的拓展應用和技術進步,積累更多的臨床實踐經驗。」黃春明如是說。
直觀溝通,設計最優方案
早在2014年7月,高州市人民醫院就在臨床上成功「試水」3D列印技術,開展了廣東首例3D列印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3D列印輔助手術與常規手術有什麼不同?對此,黃春明這樣舉例說明,對於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人,可以在術前利用3D列印技術按照1:1比例列印出病人的骨骼實體模型,醫療團隊藉助模型與患者交流、溝通,更容易獲得患者和家屬對於治療方案的理解與支持;然後,依據患者數據,列印出個性化、精確化的手術導板,設計最優手術方案,醫生就可根據術前設計的方案、手術導板指導術中截骨、螺釘植入等。總體而言,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臨床,通過術前設計的方案、手術導板、個性化植入假體的制定,從而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創傷,提高手術安全性,使患者更滿意、更安全。
3D列印技術製作出的脊柱側彎患者脊柱模型
醫療團隊依據模型討論最優手術方案
3D列印技術輔助設計腰椎螺釘植入導板
順利實施矯正手術
據介紹,高州市人民醫院從2014年開始應用3D列印技術,主要用於需要實施較為複雜的手術的患者,開展例數有30多例,主要涉及骨科、口腔整形外科、神經外科領域,尤其用於骨科修復重建方面。
建設臨床基地,將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高效結合
3D列印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是熱門研究方向,但其對於人才與設備的要求也很高。據黃春明介紹,參與醫院3D列印科研項目團隊的醫生,醫院要求一是要熟悉數字醫學與3D列印在專科領域的應用進展,善於在臨床工作中發現3D列印有助於提高診療治療的方面,藉助3D列印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質量的服務;二是要熟悉和掌握3D列印技術的知識,比如所需的設計軟體及其應用,不同3D印表機所能列印的產品等;三要學會結合數字醫學與3D列印技術開展臨床研究工作。
據悉,自開展醫學3D列印研究項目以來,高州市人民醫院很注重培養和引進相關專業技術人才,藉助醫院博士後基地引進人才工作,引進了3名博士後,專門針對數字醫學與3D列印技術開展臨床研究工作,目前中標在研的課題有《基於3D列印數字骨科技術輔助經皮腰椎間孔鏡穿刺導航模板的開發與應用》。但對於一家縣級醫院來說,僅憑自己的力量開展高精尖醫學技術的研究,困難可想而知,因此,與相關科研院校開展合作,促進雙方人才交流與技術合作,廣東省醫學3D列印應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臨床基地的建設也就水到渠成了。
廣東省醫學3D列印應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依託國家重點學科南方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致力於推進高新科技的醫學轉化應用。由鍾世鎮院士、黃文華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近年來在臨床應用解剖、數字醫學與醫學3D列印領域開展了大量的開創性研究工作,成為國內外極具影響力的醫學科研團隊,多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實現了較多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
「高州市人民醫院這些年與鍾世鎮院士、黃文華教授團隊一直保持互助合作,為臨床基地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黃春明介紹,在硬體配備上,醫院斥資購買數字醫學與3D列印所需設備、軟體,包括一些先進的影像系統,比如64排雙源CT、3.0T磁共振等高端影像診斷設備以及3D印表機及所需的一些軟體。
「基地成立後,我們計劃培訓和引進更多數字醫學與3D列印專業技術人才;在臨床各個學科開展數字醫學與3D列印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申報研究課題;並且通過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整合多學科技術資源,將數字醫學與3D列印技術用於各個學科的臨床診療,尤其是外科系統,用於臨床疑難複雜病例,通過設計最優手術方案、手術輔助工具、個性化植入假體,從而減少手術創傷、縮短手術時間,提高醫療質量、手術安全性、患者滿意度。」對於臨床基地今後的工作方向,黃春明如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