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大飯店》:歐洲的黃金歲月

2020-12-25 女性娛樂時空

《布達佩斯大飯店》:歐洲的黃金歲月

「大家經常誤會一件事,總以為作家有無窮的想像力,總是文思泉湧,永遠不缺故事可說,能憑空想像出精彩情節。可是事實恰恰相反,一旦大家知道你是個作家,他們就會帶著人物和故事來找你。你只要好好觀察,專心聆聽就可以,而故事會跟著你一輩子。」

史蒂芬·茨威格,上世紀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留下的許多名著,諸如《德伯家的苔絲》、《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等,直到現在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同樣,當代有一位電影導演,就以茨威格為傾聽者,講述了一段二戰前處在黃金歲月中的歐洲的故事。

故事以歐洲黃金時代為背景,選擇了一個赫赫有名的大飯店為發生環境,講述了一位門童和他的老闆之間的故事。這位門童,也就是多年後向作家講述那段風起雲湧的故事的無·穆斯塔法先生,他的老闆,是已故的古斯塔夫先生。

故事的梗概很簡單:古斯塔夫先生的情婦莫名死於家中,留下一大筆遺產。她把其中最值錢的遺產留給了古斯塔夫先生,古斯塔夫先生遭到情婦家族的追殺與暗算。躲避情婦家族的追殺與破解他們的暗算的過程中,古斯塔夫先生與無形成了一種不是父子,卻又勝似父子的關係。最後成功地拿到了屬於自己的遺產,而古斯塔夫先生卻在坐火車過境之時被納粹無情殺害。

影片導演韋斯·安德森一直都是一位有著自己濃厚個人風格的導演,他對於自己的每部影片都有著極強的主導力,我們通常將這種導演稱為「作者導演」。但安德森又是一位風格很多樣的導演,他的每部作品風格都不相同,例如之前的《海底兩萬裡》、《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等等等。而《布達佩斯大飯店》又是他導演生涯的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

整部影片的結構就很有意思。開頭與結尾都是多年以後一位小女孩來到茨威格的墓園中,手裡捧著一本《布達佩斯大飯店》;而背景音樂以教堂中的人聲合唱聖詠作為伴奏,凸顯了墓園的神聖感。然後整個龐大的中部則被分為幾個板塊,每個板塊都被導演打上了足以概括這個部分的標題。

這無形之中讓觀眾能夠更加方便地理解影片內容以及發展方向和脈絡。這在電影結構上通常被稱為嵌套迴環結構,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加深影片主題內容,同時做到以相同的情景展現出愈加深厚的內涵和底蘊。

這部影片將形式主義美學發展到了極致。每一幀畫面中的人物,都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位於屏幕正中央的,而在拍攝景物或環境之時,也做到了極致的對稱與極致的統一。就連古斯塔夫先生與無的跑步動作,也極為一致的統一,頗具喜感。利用鏡頭的推拉搖移,以及滑軌的使用,使鏡頭與鏡頭中的人物始終保持同一個速率同步移動,造成了一種極具視覺舒適感的觀看體驗。

同時這種觀看體驗又極度的神奇,透露出濃厚的新鮮感:因為這種鏡頭與人物同速率,而且人物又始終不偏不倚地位於鏡頭正中央的拍攝手法很少見。而在影片的配色方面,安德森也是做到了極致。布達佩斯大飯店時而粉紅時而金黃,曼德糕餅店中色彩斑斕的各種調味料以及人物造型小蛋糕,這種非常大膽的使用極為明亮的色彩的手法,對於環境的營造,影片氛圍的渲染,同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音樂的使用,同樣是恰到好處。影片開頭作家第一次進入大飯店之時,主題音樂奏起,由先上行後下行帶著半音的旋律組成,略帶異域風情,優雅中參雜著些許憂傷。而影片中的每個重要人物出場時,都有著專屬於自己的音樂。用柏遼茲的話來說,叫做「固定樂思」;用今天的流行語來說,是「專屬bgm」。

例如古斯塔夫先生的睿智精明,情婦兒子的陰險狠毒等等。這些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同樣控制著影片的節奏。這些元素結合起來,將我們成功地帶回歐洲的那段值得令人回味的黃金歲月。

文|昆德拉傳媒本部編輯部 天牧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相關焦點

  •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看起來有些荒誕,記錄的是歐洲文明的衰落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講述的是一位看門人的傳奇故事,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布達佩斯大飯店還是一個賓客絡繹不絕,世界著名的豪華酒店。在這裡消費的人,全都是名門望族,各有故事。而電影的主人公,並不是他們之中的一個。
  • 用故事留住過眼雲煙的人生——《布達佩斯大飯店》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一部2014年美國和德國合拍的喜劇劇情片,韋斯·安德森編劇並執導,拉爾夫·費因斯主演。本片被選為第64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片,並贏得評審團大獎。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十大佳片第一名。書中年輕的作家(裘德·洛 飾)在1968年來到位於歐洲阿爾卑斯山下虛構的祖部羅卡共和國日漸走下坡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投宿,在與飯店老闆的閒談中聊到了1932年發生在飯店的一段故事。1932年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禮賓員古斯塔夫(雷夫·范恩斯 飾)對來自各地的客人們的習慣愛好和秘密欲望都瞭若指掌。
  • 《布達佩斯大飯店》:套娃式結構
    布達佩斯大飯店2014(柏林電影節) 美國 導演:韋斯安德森黑色幽默 劇情 冒險 影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影片圍繞著一位帶著傳奇般色彩的酒店禮賓員和他的年輕門生展開。在遠近聞名、賓客絡繹不絕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禮賓員古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不少聲色犬馬,其中不乏無價名畫的失竊、名門王族望族的財產紛爭等荒謬軼事;不僅如此,他還跟這家豪華酒店一齊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滄海桑田。
  • 《布達佩斯大飯店》:揭示教科書式美學電影
    關鍵詞-對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每一幀都簡潔悅目。我不得不說,導演真的是個對稱的瘋子,強迫症意味著看太舒服了。這種極端對稱不是簡單的二分法。它追求風景、人物和背景的巧妙對稱,使整部電影簡潔而高度美觀。關鍵詞-顏色。
  • 《布達佩斯大飯店》:揭秘教科書式的美學電影
    關鍵詞-對稱,《布達佩斯大飯店》裡面的每一幀都是簡潔的,讓人賞心悅目。不得不說導演真的是對稱狂魔,強迫症表示觀看太舒心了。這種極致對稱可不是簡單的一分為二,尋求景色、人物與背景的巧妙對稱,讓整部電影大氣簡潔,美觀性極高。關鍵詞-色彩。
  • 《布達佩斯大飯店》最後的童話王國
    它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執導的第八部電影,全明星陣容可謂十分豪華,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故事由一個女孩手中的一本小說引出,小說的名字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書的封底是已經離世的作者照片。 鏡頭切換,回到1985年,年邁的作者講述自己創作這本小說的靈感來源。
  • 打開《布達佩斯大飯店》還是熟悉的「韋斯·安德森風格」風格到死
    以茨威格小說《昨日的世界》為藍本,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力求再現茨威格筆下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電影以上個世紀歐洲的一家大飯店的主管和門童之間的傳奇經歷,映射出歐洲將近半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布達佩斯大飯店》可以說是韋斯·安德森巔峰之作,是一曲對反戰、對文化失落的頌曲,有情懷、有情調、有情趣。
  • 豆瓣8.8《布達佩斯大飯店》|緬懷藍圖中的電影美學盛宴
    她正雙手捧著這位國寶級作家的書《布達佩斯大飯店》,眼裡充滿了崇敬與懷念。電影結束故事講完,你才會知道這位頂級富豪買下布達佩斯大飯店,住小隔間,是為了紀念他的愛人,他的夥伴,他的過去。舊時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有富麗堂皇秩序嚴謹的建築,有兢兢業業有禮有節的勞動者,有不畏暴力守護夥伴的人性光輝。
  • 精"彩"紛呈 電影與藝術的碰撞—《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藝術細節盤點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影片圍繞著一位帶著傳奇般色彩的酒店禮賓員和他的年輕門生展開。在遠近聞名、賓客絡繹不絕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禮賓員古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不少聲色犬馬,其中不乏無價名畫的失竊、名門王族望族的財產紛爭等荒謬軼事;不僅如此,他還跟這家豪華酒店一齊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滄海桑田。
  • 《布達佩斯大飯店》:四層嵌套式敘事結構
    在影片的開始,一個戴著帽子的少女手中拿著一本名叫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粉紅色書來到公園墓地,書上印刷的作者照片成為下一層敘事的主要場景。第二層敘事第二層敘事是女孩手中的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作者在鏡頭前娓娓道來,而敘事場景恰好是書中印刷的作者照片的同樣場景。
  • 豆瓣8.8《布達佩斯大飯店》:歷經戰爭之痛,方知和平之美
    《布達佩斯大飯店》講述了一位門生與他的門童在戰爭年代荒誕而又離奇的故事,也展現了歐洲文明的衰亡史。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於茨威格,在茨威格自傳《昨日的世界》中,導演韋斯安德森看了到茨威格對於歐洲文明逝去的悲痛,並力圖呈現了茨威格筆下「昨日的世界」。
  • 「構圖太美了,非常的漂亮 乾淨」|《布達佩斯大飯店》
    感覺布達佩斯大飯店像一座避難所 無論是生活避難所還是精神避難所 人們在裡面奢華度日 外面卻是不同的兩個世界 戰爭開始了 在飯店裡的營業依然門庭若市我對這部電影背後的歷史不了解 但是刷豆瓣的時候發現都在講猶太人 他們的算計 精明和苦難 他把很多元素融合進了大飯店 這個小社會當中
  • 《布達佩斯大飯店》靠陰謀,越獄,槍鬥打開童話世界的驚豔之作
    但是《布達佩斯大飯店》取得了如此駭人的成績,並不是因為它揭露了多深刻的社會現實,而是因為它萬裡挑一的皮囊,給人的最直觀的最淺顯的印象便是嘆為觀止。四維度的時空穿梭,五章節的牽引式敘述電影以布達佩斯大飯店為主線,講述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時,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經理古斯塔夫先生與飯店門童zero的傳奇故事。
  • 匈牙利沒有布達佩斯大飯店,卻有馬德裡不思議
    匈牙利篇·Hungary我們從慕尼黑乘飛機出發,1個多小時後候降落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這是此次藍色多瑙河之行的第二個國家。在這裡,多瑙河流經匈牙利中部的山區,一下進入溫暖的大平原,布達佩斯則是坐落在此的明珠。
  • 網紅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故事板發布,線條豐富堪比動畫片
    在豆瓣TOP250中有這樣一部歐洲童話,其以油畫般美麗的又對稱的構圖、夢幻般的配色、生動又刺激的故事獲得了一片好評,雖然陪跑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評選,但是這部影片在大多數人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覷的。
  • 《布達佩斯大飯店》,一部極富美感的影片
    有人說,《布達佩斯大飯店》其實講的是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具體一點講,其實講的是猶太人的流亡史,更細化一點,講的是茨威格離開逐漸衰亡的精神家園,心碎而死的自傳。導演韋斯安德森力圖再現那個茨威格筆下的「昨日的世界」,那優美的,野蠻的,臆想中的歐洲。
  •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我們還相信膠片時代的童話
    從這部影片的預告中,依然可以看到韋斯·安德森的軸對稱扁平風格,依然是眾星雲集,依然穿插著熟悉的默片表演方式,依然在多種屏幕畫幅之間切換……裡面的無數元素都讓人想起上映於6年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而韋斯·安德森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當中,他選取了一個更有原創性的,或者說完全不同的角度來完成電影的自我祭奠,用幽默的、又極端個性化的方式來標識新時代的蒞臨。1.
  • 每一幀都當壁紙,韋斯.安德森的電影美學——《布達佩斯大飯店》
    每一幀都當壁紙,韋斯.安德森的電影美學——《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是一種視聽的藝術,所以在視覺上的感官是非常講究的,但是因為是動態的,很難做到每一幀都像藝術照片一樣。但是在美國有一位導演,他的所有電影都可以做到幾乎每一幀都可以截圖收藏的技術,他就是韋斯.安德森。
  • 每日小眾文藝電影推薦:《布達佩斯大飯店》,對稱美學下的悲喜劇
    今天想為大家帶來一部畫面極致優美,色彩運用大膽的影片,《布達佩斯大飯店》。該影片拍攝手法多為對稱手法,這對於強迫症而言,簡直是極致的觀影感受。同時,導演善於運用各種色彩,一方面給人以直接視覺上的美的感受,另一方面導演運用各種不同的色調其實也是為了襯託和表現影片的內核所在。
  • 布達佩斯大飯店:攝影構圖經典方法,演繹如何用攝影表達復古
    看過《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的同學們都會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電影中的場景和畫面視覺效果蘊藏了一種浪漫的復古效果。它一方面來自與符合電影敘事時代的真實時間背景,也暗含了一種對過去時代傳統精神的不舍態度。《布達佩斯大飯店》承襲了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具有獨立精神的美學風格,在光鮮影像的雀躍下埋伏著一條國家淪陷、文化衰敗的深刻暗線。影片藉由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興盛沒落,描摹出歐洲大陸世代相傳的精神文明,因戰爭摧殘而走向滅亡的宏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