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畫面或者是劇情人物來看,這都是一部極富美感的影片。筆者雖看過一遍兩遍,卻依舊是雲裡霧裡。
其中,主角古斯塔夫扮演者,拉爾夫·費因斯,是《哈利波特》中邪惡的伏地魔,是《辛德勒的名單》中冷血無情的集中營司令……
電影中,十字鑰匙結社一章十分有趣,古斯塔夫一個電話,全世界各地的酒店同業者就第一時間,不惜代價,義無反顧的來幫他。隱喻了猶太人生生不息的原因。
電影結尾處,女孩看完小說離開,一行字幕打上——「本片受茨威格作品啟發」。
有人說,《布達佩斯大飯店》其實講的是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具體一點講,其實講的是猶太人的流亡史,更細化一點,講的是茨威格離開逐漸衰亡的精神家園,心碎而死的自傳。
導演韋斯安德森力圖再現那個茨威格筆下的「昨日的世界」,那優美的,野蠻的,臆想中的歐洲。他說,「在看《昨日的世界》時,我被書中如此多的被遮蔽的現實震驚和觸動。茨威格書中有許多對自己生活片段的描述,有一些我們也用在了電影中。在讀到《昨日的世界》之前,我們其實對他生活的時代所知甚少。」古斯塔夫先生身上則集中體現了茨威格的人格、信仰及其悲劇的一生。
茨威格在遺書中寫道:「……我的精神故鄉歐羅巴亦已自我毀滅,從此以後我更願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對我來說,腦力勞動是最純粹的快樂,個人自由是這個世界最崇高的財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願他們經過這漫漫長夜還能看到旭日東升!而我這個過於性急的人要先他們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