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紛呈 電影與藝術的碰撞—《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藝術細節盤點

2021-01-16 創藝新訊CiHub

   這裡是創藝新訊CiHub第4期藝訊類推文,感謝一路相伴💕





「在我的價值裡是這樣的

藝術是渾然天成的東西

是有人回應的東西

不是孤芳自賞的東西

或是火氣那麼大的東西」

——李安





近年來,電影熱潮此起彼伏,優秀的影視作品更是層出不窮。那麼對於一部值得觀者再三回味的藝術電影而言,除了劇情上傳奇的人物和精彩的表演所營造的真實「夢幻感」不同色彩交織而成的畫面及流暢多元的攝影機運動帶給觀眾的豐富視角也尤為重要。例如《雪莉:現實的願景》、《月升王國》、《布達佩斯大飯店》等,這些優秀的電影憑藉精緻細究的畫面鏡頭感,美感十足的構圖配色,予觀者以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與享受



那麼,就讓我們隨著小創的步伐,一起時空穿梭,共享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視覺盛宴吧。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影片圍繞著一位帶著傳奇般色彩的酒店禮賓員和他的年輕門生展開。在遠近聞名、賓客絡繹不絕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禮賓員古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不少聲色犬馬,其中不乏無價名畫的失竊、名門王族望族的財產紛爭等荒謬軼事;不僅如此,他還跟這家豪華酒店一齊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滄海桑田




風雪之中,山崖之上,有這樣一座粉色的明媚建築曾在整個電影屆和藝界掀起了驚濤駭浪——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布達佩斯大飯店》。

       韋斯·安德森導演  

  

韋斯·安德森導演在好萊塢有「鬼才」之稱,他完整參與電影製作的各個環節,包括編劇、攝影、美術設計、配樂等等,擁有極具個人風格的電影美學。韋斯·安德森被稱為一位成功的導演,歸於他在每部影片當中的掌控能力。他電影中不一樣的拍攝方式、場景設計、複雜的人物性格、各種勾心鬥角的生活事件,都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

當然,這部電影奪得奧斯卡金獎不僅得力於韋斯·安德森導演精湛的藝術指導,同時也有強大的演員陣容的支撐。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演員們  

  

     

Milena Canonero

它得到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與最佳藝術指導獎,每個截屏都如屏保一般養人眼目。在劇情間自由的遊走是Milena Canonero設計的高明之處。她會根據人物的性格與故事的情節設定服裝。因此有人說Milena Canonero的戲服千變萬化,一時矯揉造作、光怪陸離,一時真實灑脫、貼近生活。


片頭,導演為觀眾展現了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全貌以及內部的擺設,也揭開了這副運用高飽和度粉藍色調的藝術風格的大篇章,那高高矗立在山峰上的粉色哥德式建築顯得那麼的歷歷在目卻沒有違和感。


在第一個章節裡,主人公古斯塔夫先生與D夫人合影,這個攝影室塗成了大紅色,感覺是那麼的喜氣洋洋,D夫人的臉色卻與之相反,顯得是那麼的膽戰心驚,導演用本該喜悅,愉快的顏色預示了一個悲慘的結局,在後來,D夫人被殺,親戚爭奪遺產,也印證了D夫人的臉色。



在古斯塔夫越獄後,他找到了一個電話亭撥打電話求助,之後在夜色中逃跑,這時天色已經暗淡下來,那一抹重重的藍色雖讓人如同步入藝術品之中,同時也襯託出古斯塔夫此時的危機重重。

夜色中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粉紅色逐漸被夜晚的暗藍色所包裹,也暗示著飯店即將面臨危機。

主人公走在昏暗的街道上,雖然充滿著童話般的感覺,卻並沒有原來的祥和。



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中不僅運用了大量的莫蘭迪配色,使電影色調清晰柔和,讓每一幀都是極致的感官享受。在構圖上也是別出心裁。讓我們跟隨小布的邀請,來大飽眼福吧。


通過了一系列靜態畫面的欣賞,相信布達佩斯的美在觀者們的腦海中已翩若驚鴻,But it just the beginning !現在讓我們跟隨鏡頭的巧妙運動,通過一小段電影經典片段的欣賞,聲臨其境一番吧~


這樣精妙絕倫的布景和構圖,自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絕美好片。


布達佩斯大飯店廣泛運用了對稱構圖,加上大量低飽和度顏色的運用,使得電影就像一幅恬淡的油畫。


電影中每個人物和道具的擺放都恰到好處的使畫面更加飽滿。



人物的站位,姿勢,視線,還有場景的布置都是為畫面增光添彩的小小細節,如此這幅畫便不再呆板,富有動態。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對茨維格的文化獻禮,是放在歐洲文明那片迷人廢墟上的花束。影片極準確地把控著從輕鬆到沉重的情緒推演,埋藏了無數的文化符號。粉嫩朦朧的色彩籠罩下,歐洲文明的心臟仿佛重新跳動,最後卻也止於戰爭的槍聲下。戰爭剝奪生命和尊嚴,和平的信鴿垂死掙扎,讓我們用屠宰場上最後一絲殘存的微光,重燃文明的火種。






鐺鐺鐺,文之將結,給各位放送兩個小彩蛋吧~離開了莫蘭迪色彩和演員們的精彩演繹,布達佩斯大飯店又會有怎樣不同凡響的呈現呢?鏘鏘!偉斯·安德森導演的原創故事板大曝光,讓我們來一飽黑白線條下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吧


這個小片段是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經典開頭,隨著鏡頭的平緩移動,矗立山間的粉色麗影現於眾人眼前。不論是鏡頭移動的速度還是場景的轉換,都與實際電影的呈現如出一轍,不愧是大師之作呀。


這個節選是即將進入正片故事前的小片段,是身為無名作家的「我」在飯店裡的小觀察和小對話,直到與飯店老闆開始奇妙晚餐的part。靈動的小人與簡單的對話以及布景,都共同鑄就了最終成品的成功。



伴隨著北歐童話的雪橇與鈴聲,這部優秀的藝術電影漸漸在風雪中淡去,但是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那抹粉色麗影卻在每個觀者的靈魂深處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布達佩斯邀請函已遞,祝大家旅途愉快~

相關焦點

  • 豆瓣8.8《布達佩斯大飯店》|緬懷藍圖中的電影美學盛宴
    電影海報如果關注電影美學,一定不能錯過《布達佩斯大飯店》。它像一杯溫暖的熱可可,以復古唯美的色彩情調,中軸嚴格對稱的構圖美學,輕鬆悅耳的配樂,暗含深意的詼諧幽默,將冰冷殘酷的盜竊、謀殺、逃獄、槍戰煉化於無形。
  • 每一幀都當壁紙,韋斯.安德森的電影美學——《布達佩斯大飯店》
    每一幀都當壁紙,韋斯.安德森的電影美學——《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是一種視聽的藝術,所以在視覺上的感官是非常講究的,但是因為是動態的,很難做到每一幀都像藝術照片一樣。但是在美國有一位導演,他的所有電影都可以做到幾乎每一幀都可以截圖收藏的技術,他就是韋斯.安德森。
  • 《布達佩斯大飯店》最後的童話王國
    它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執導的第八部電影,全明星陣容可謂十分豪華,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繼而回到1968年,青年作者入住這座已經過時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遇到了這座酒店的所有者,老年的zero。這位有名的富豪在餐桌上娓娓道來,帶我們走進1932年,那個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黃金時代。
  • 用故事留住過眼雲煙的人生——《布達佩斯大飯店》
    書中年輕的作家(裘德·洛 飾)在1968年來到位於歐洲阿爾卑斯山下虛構的祖部羅卡共和國日漸走下坡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投宿,在與飯店老闆的閒談中聊到了1932年發生在飯店的一段故事。1932年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禮賓員古斯塔夫(雷夫·范恩斯 飾)對來自各地的客人們的習慣愛好和秘密欲望都瞭若指掌。
  • 打開《布達佩斯大飯店》還是熟悉的「韋斯·安德森風格」風格到死
    色彩一直都是電影的重要元素,而韋斯·安德森被譽為「好萊塢的童話導演」,不僅僅是因為他電影的夢幻,也是因為他影片都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色彩豔麗,能夠給觀眾帶來酣暢淋漓的視覺盛宴!以茨威格小說《昨日的世界》為藍本,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力求再現茨威格筆下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
  • 豆瓣電影NO.86:《布達佩斯大飯店》——過去的優雅與現世的美好
    讚頌、懷念或是遺憾,很多當時故事中的自己並未察覺的細節,反而會在時間消蝕中慢慢呈現,歷久彌新。有很多詮釋時間主題的作品都非常動人,而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導演韋斯·安德森正是為我們呈現了那種他記憶中不會隨時間消失的美好。主人公古斯塔夫就代表了這樣一種回憶。
  • 新聞/"瘋狂麥斯"風格大魔鬼—DUCATI DIAVEL和DIESEL聯名車款.
    由於原廠車的性能已十分強悍,Diavel DIESEL只在車身外觀上做變動,但造型十分狂野,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電影"瘋狂麥斯"的主題風格,如同一輛能恣意馳騁在末日荒漠裡的性能車種兩側涵道上印有DIESEL專屬的莫希幹人標誌,而排氣管全段則鍍上英國專業隔熱廠ZIRCOTEC的專利黑色陶瓷鍍層,消音器口周邊的金字塔三角形造型概念來自DUCATI,Diavel和DIESEL三個"D",意為三強鼎立。
  • 布達佩斯大飯店 這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美出天際的電影
    風格明顯到即使你對一部電影一無所知,然而只要看幾個鏡頭就會知道這是他拍攝的。就像《布達佩斯大飯店》裡,古斯塔夫和零一起逃跑時,立刻就會讓人想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裡,狐狸們在地道裡的逃跑鏡頭。今天本喵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威斯安德森的美到爆的《布達佩斯大飯店》01 構圖美到除了截屏不斷無以表達看《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構圖簡直是強迫症的福音。每一處都是對稱。場景裡連人物都要對稱。
  •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我們還相信膠片時代的童話
    從這部影片的預告中,依然可以看到韋斯·安德森的軸對稱扁平風格,依然是眾星雲集,依然穿插著熟悉的默片表演方式,依然在多種屏幕畫幅之間切換……裡面的無數元素都讓人想起上映於6年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受惠於製作電影,給電影生命,接受電影,給電影以榮耀的人們,電影得以對世界做出一些改變。」講述 | 戴錦華來源 | 《52倍人生:戴錦華大師電影課》《布達佩斯大飯店》,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都已經熟悉到不用介紹了。因為這是很少有的一部真正達到雅俗共賞、在全球範圍之內既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 《布達佩斯大飯店》:四層嵌套式敘事結構
    在影片的開始,一個戴著帽子的少女手中拿著一本名叫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粉紅色書來到公園墓地,書上印刷的作者照片成為下一層敘事的主要場景。第二層敘事第二層敘事是女孩手中的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作者在鏡頭前娓娓道來,而敘事場景恰好是書中印刷的作者照片的同樣場景。
  • 太極神鳥穆凱水墨中國藝術發展戰略話語錄散記之一
    4、"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大浪濤天的時代洪流中,盡情的釋放五千年積累的華夏輝煌燦爛的文化能量與地球上其他文明相碰撞、相融合。人類文藝的概念將為世界所頌揚。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最關鍵的時期,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過程中,更應該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狼圖騰精神,矢志不渝、前赴後繼的持續推進人類文藝大復興運動三百年。
  •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看起來有些荒誕,記錄的是歐洲文明的衰落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講述的是一位看門人的傳奇故事,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布達佩斯大飯店還是一個賓客絡繹不絕,世界著名的豪華酒店。在這裡消費的人,全都是名門望族,各有故事。而電影的主人公,並不是他們之中的一個。
  • 《布達佩斯大飯店》:套娃式結構
    布達佩斯大飯店2014(柏林電影節) 美國 導演:韋斯安德森黑色幽默 劇情 冒險 在遠近聞名、賓客絡繹不絕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禮賓員古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不少聲色犬馬,其中不乏無價名畫的失竊、名門王族望族的財產紛爭等荒謬軼事;不僅如此,他還跟這家豪華酒店一齊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滄海桑田。
  • 中芭《蝙蝠》"2014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專場如期與觀眾見面
    9月13日晚,中央芭蕾舞團年度大戲《蝙蝠》的"2014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專場如期與觀眾見面,文化部董偉副部長以及來自舞蹈界的專家、評委在馮英團長等中芭領導的陪同下與現場近1200名觀眾共同欣賞了中芭的精彩演出。
  • 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美術?二者區別是什麼
    藝術,迄今還沒有公認的定義。通常認為,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像為特性,來把握和反映網際網路紓,表示對網際網路紓及自身,對二者關係的看法的一種特殊方式。其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實現審美主體及客體的相互對象化。——摘自網絡很多哲學家喜歡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 《布達佩斯大飯店》:歐洲的黃金歲月
    《布達佩斯大飯店》:歐洲的黃金歲月「大家經常誤會一件事,總以為作家有無窮的想像力,總是文思泉湧,永遠不缺故事可說,能憑空想像出精彩情節。可是事實恰恰相反,一旦大家知道你是個作家,他們就會帶著人物和故事來找你。
  • 《布達佩斯大飯店》:揭秘教科書式的美學電影
    導演獨特的美學設計,吸引力一大批顏粉,電影畫面讓你仿佛置身於童話世界。對稱、構圖、色彩把握得非常巧妙,呈現了一個美輪美奐的世界。這部電影入圍了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電影裡大量的高飽和度色彩渲染電影,將電影美學發揮到極致。
  • 網紅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故事板發布,線條豐富堪比動畫片
    《布達佩斯大飯店》海報《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著名電影導演韋斯安德森導演,在美國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下,韋斯安德森好像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一直堅持參與到電影製作的所有環節,除了導演,還會親身參與到編劇、攝影、配樂等等工作中去,這也是他的電影總能出精品的原因。
  • 漫議電腦繪畫的藝術語言及特色
    在作畫的過程中,他們為操作滑鼠費盡了力氣,仍然達不到所要的藝術效果。於是紛紛退出電繪,重新回到傳統的手繪中去。  原來,畫家們陷入"望文生義"的誤區,他們認為只要在電腦屏幕上作畫,就是電腦繪畫。由於沒有找到電繪的藝術語言,所以他們仍然在作手繪,只不過是將絵畫的載體從紙面或布面換成了電腦屏幕而已,本質並沒有變。
  • 《布達佩斯大飯店》:揭示教科書式美學電影
    影片中大量高飽和度的彩色渲染影片,將電影美學推向了極致。關鍵詞-對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每一幀都簡潔悅目。我不得不說,導演真的是個對稱的瘋子,強迫症意味著看太舒服了。這種極端對稱不是簡單的二分法。它追求風景、人物和背景的巧妙對稱,使整部電影簡潔而高度美觀。關鍵詞-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