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場曠日持久的抗疫戰進行已久,被「軟性禁足」數月的人們神經變得更加緊繃,似乎再重複一切疫情前的活動時,都充滿了一絲「報復」的味道。
就拿運動來說,根據相關機構統計,疫情期間用戶運動時長平均每次36.2分鐘,對比2019年將近翻了一番。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裡,我們可能會發現身邊那些八百年不願意動一下的胖友,也開始在家裡慢慢 「施展拳腳」 了。
「我真的很喜歡運動」丨giphy
其實早在2018年,中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場,當時正是物聯網、大數據和AI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普及之年,健身市場已經迎來了科技化的轉型機會。隨著人們健身需求的進一步升級,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智能化、科技化的家庭健身服務,似乎更是大眾的健身新訴求。
2020年之後的健身行業,應該何去何從?
Part 1
疲態盡顯的傳統健身模式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不如先來看看2020年之前的健身行業是什麼樣的。
動感單車+夜店舞會,算是健身房想的奇招了 | 圖蟲
其實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健身行業本身也已經走到了瓶頸期和調整期。根據《健身抗疫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2018-2019年期間,我國市場上的健身房關閉了3099家,關閉率4.36%,其中成立一年內關閉的健身房達到528家,而健身房的月均營收也已經下滑了8.6%。
2018-2019年倒下的健身房數量丨健身抗疫白皮書
將這樣的數據投射到我們每個人生活中,原因就已經無比明朗了——傳統健身房的依靠人口紅利持續盈利,但隨著我國恩格爾係數的不斷降低,人民消費升級與健康意識越來越強,更多人走進健身房鍛鍊本應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然而,部分傳統健身房半脅迫顧客進行數萬元的預售、辦卡後,分分鐘遁地跑路的新聞已經在你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再加上良莠不齊的教練、器材質量、永遠無法搶到的健身課、以及辦卡之後就被「打入冷宮」……可真是苦了每一個無處安放的運動靈魂啊!心理陰影+10000
圖丨華商網
當然了,我們身邊中也不乏許多優秀又專業的健身房,但大家好像總能找到不去的理由。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龐大的健身人群中,有三分之二不去健身房,其中,便利性是眾多人群被擋在健身房門外的最大原因。畢竟在效率為王的今天,路上多花一分鐘都是扣分項,而離家不近不遠的距離,就已經埋下了可去可不去的種子。
而且對於許多忙碌的公司高管、時尚寶媽、老人和孩子等眾多有特殊需求人群來說,傳統健身房的健身環境也並不太適用了。
不過,誰都沒想到當今年疫情這個黑天鵝事件出現後,健身行業迎來了徹底的大洗牌,更是讓家庭健身市場成為了一片機遇的藍海。
Part 2
關閉的健身房,火了的家庭健身
在今年年初疫情剛爆發的春節期間,家庭健身的風潮就已經初見苗頭。根據京東大數據發布的調研,今年春節期間我國 「宅消費」中,健身訓練達到了243%,其中各類跑步機、摺疊跑步機、划船機、健身板、瑜伽墊等熱銷,就連一起開「馬車」的Switch也一機難求。
如果官方渠道買不到?那就另闢蹊徑唄!二手交易平臺轉轉在春節期間的數據也顯示,健身類產品的交易環比增長超過40%。《中國體育報》還對居家人群進行了調查, 75%的居家人群竟然都嘗試了健身,這可比辦了卡不去健身房的比例多多了!
2019年90後購買健身器材Top 5 | CBNData消費大數據
其實,家庭健身的興起並不是突然顯現,而是早有 「預謀」 。《2019年運動消費趨勢報告》的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人正越來越愛運動,僅阿里巴巴經濟體內就聚集了4億運動愛好者,而像瑜伽、健美操這些小眾運動,更是佔了近30%的比例。而《2019全球及中國體育消費產業分析報告》更是指出,人們運動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私人化的形態,也就是說運動上的需求滿足已經不局限於健身房。
同時,科技風也在為居家健身「推波助瀾」。從2017年開始就已經在醞釀的AI健身行業浪潮也為家庭健身的拓展疆土不斷鋪路。從線下智能健身房、到無人指導的智能健身器材,以及初見端倪的智慧屏和健身軟體,都累積了大量的行業經驗和科技成果,面對不能出門的巨大用戶群體,更加適合 「發力」 。
看起來似乎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但是,由於健身這件事本身就對自控能力有著強依賴性,同時,在缺少了健身房中的社交之後,在家裡運動似乎也不那麼有意思了,而且在一些健身APP上還很難獲得新鮮、有趣健身科普知識的及時更新,極易讓新手們半途而廢。相關機構還甚至得出了 「有一億中國人在假裝健身」的結論。
今天的自行車會不會就是明天的晾衣架 | 圖蟲
的確,看著那些淪為晾衣架的跑步機、被用來當地毯的瑜伽墊以及下好的健身APP,「下了就是健了」的心理開始大行其道。用戶和技術蓄勢待發,居家健身的路已經鋪好,但其模式、器材和技術都迎來了更高的挑戰,此時的居家健身行業,亟需一套從用戶健身的動機和根本需求出發的解決方案。
Part 3
一塊 「魔鏡」 ,給你全年無休的家庭科技健身房
當健身環等各種新式居家健身裝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時,健身鏡這個全新品類也正式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顛覆傳統健身理念和家具概念的健身科技鏡,會是一款更適合居家健身的選擇嗎?
FITURE魔鏡走進了我們的視線,它是全球首款獨創了「硬體+AI+內容+服務」的居家AI智能鏡產品。可別小看它,與傳統的健身鏡不同,它通過高效智能的AI賦能內容服務,再結合時尚輕薄的外觀,創新打造了一體化健身新物種,正式開啟了家庭科技健身的新時代。
圖 | 官方
1. 優雅的鏡面設計
我們也有幸來到了發布會的現場,得以第一時間目睹它的全貌。首先,它是一面優雅的鏡子。一體化金屬機身、4k高清全鏡面屏的設計簡潔大氣,能夠完美融入現代家庭裝修氛圍中。懸掛起來,就是一面優雅、亮眼的全身鏡,很好地詮釋了「極簡之美」。
圖 | 官方
同時,由於它實在是太透亮了,讓你從它身邊經過時不得不瞄兩眼自己的影子,這樣也恰恰掉入了FITURE魔鏡的「小心思」——雖然它不能給你P上八塊腹肌,但卻能夠時刻喚醒你對健身塑型的欲望,相比傳統健身教練提醒和APP打卡,這種視覺震撼力可強多了啊!而健身之後大汗淋漓的狀態,更能形成強烈的成就感,達成健身後的心理獎賞。
圖 | 官方
2、AI賦能,高度人機互動
在發布會現場,聯合創始人兼CTO Edward先生,也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FITURE 魔鏡的設計理念和背景,這其中最讓人驚嘆的,就是通過 AI 攝像頭及自主研發的運動算法引擎識別系統,讓消費者無需任何穿戴產品或傳感器輔助即可完成人機互動。這讓一切都變得簡單了起來,不需要穿戴任何的設備,就可以輕鬆實現AI互動健身。
圖 | 官方
當通上電後,就是它大展身手的時候了。可以看到,在FITURE魔鏡內置一枚廣角低畸變AI攝像頭,它能在用戶選定健身課程之後,就開始捕捉前方的運動畫面,捕捉人體近20個關節點的運動軌跡,以此監測用戶在運動過程中的姿態變化,再通過一系列的算法引擎結合海量運動人群的大數據分析,對正確動作進行識別及計時或記數。
在現場時,我體驗了一分鐘深蹲挑戰賽,當我動作正確時,屏幕上方會亮起綠燈記錄數據,而當姿勢不對時,就會收到錯誤提示,屏幕上的記數立即停止。這樣一種良好、有趣的互動機制,讓你的整個健身過程不再枯燥。有理由相信,FITURE魔鏡將為所有人帶來全新的沉浸式體驗,無論你以前愛不愛健身,現在都會享受健身的樂趣。
圖 | 作者
除了讓AI教練對實時運動過程的監控和指導,還有直播課及一對一的健身顧問服務。FITURE魔鏡擁有一支專業的明星教練團隊,多個時段線上開展直播,讓你與教練和其他小夥伴同時開練,享受最新鮮的課程體驗。一對一的健身顧問,則是你的貼心健身教練,不僅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合理的健身和飲食建議,更是可以幫助你幹掉偷懶的各種藉口哦。當周圍的朋友還在天價搶線下私教課時,你已經在家裡學完好幾個新動作了。
3. 豐富有趣的課程體系
對於一些線上健身內容更新慢、枯燥無趣等問題,FITURE魔鏡也有備而來。打開FITURE亮眼的紅色APP,一眼就能看到HIIT、普拉提、Barre等豐富的定製課程,以及每天新上傳的各種瑜伽和力量訓練課程,每一個都仿佛都在勾著手指跟我說:「快來練我呀~」
據FITURE的負責人介紹,FITURE致力於提供的是一種千人千面的課程體系,通過AI體測及健康顧問與用戶的互動,可以深入了解用戶的身體狀況及健身需求,為用戶量身定製適合的課程體系,通過這樣的人機互動,增加健身的趣味性,後續還會有一系列遊戲化的課程上線,幫助大家戰勝懶惰的天性,讓健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圖 | 官方
至於你擔心在家自己玩太枯燥的問題嘛……不用擔心,FITURE魔鏡支持好友同時遠程上課,參與直播,在家裡也能進行完美社交。三五好友還可以相約進行PK挑戰賽,朋友圈曬出自己的排名,絕對是一樁趣事。與其每天像拆盲盒一樣選課、著急忙慌擠著地鐵奔向健身房,打仗一樣加入人群,然後暈頭轉向地蹦蹦跳跳,不如安心工作到下班,回家後優雅地調整好體態和心情,約著朋友想練哪個就練哪個,練完再把成果分享到線上的交流區收割一波點讚,想想就已經足夠有意思!
在網際網路、智能科技和居家元素快速整合的今天,FITURE魔鏡更好地解決了從前居家健身和健身房健身所面臨的根本問題,讓健身具備高互動、高定製、高科學專業性,並減少時間和空間成本,解決了當下健身行業的痛點。這也給傳統居家健身設備行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健身的主體並不全靠用戶自己,當產品充分激發用戶的健身熱情,就已經成功一大半。
圖 | 官方
有FITURE魔鏡存在的地方就像是一個全年無休的健身房,裡面的專業教練時刻等你喚醒,通過有趣的互動和遊戲式健身方法,為你的健身大業掃平障礙。
在發布會現場,看到大家對FITURE魔鏡表現出的強烈興趣,我們相信,當這樣一面看似平平無奇但蘊藏著強大科技實力的鏡子掛在你家中後,或許人魚線和馬甲線不會立竿見影地就在「魔鏡」裡出現,但有了魔鏡的「魔力」,你對健身和塑形的期待必將更快地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 《2019全球及中國體育消費產業分析報告》
[2] 懶熊體育,2020年《健身戰「疫」白皮書》
[3] 天貓,《2019年運動消費趨勢報告》
果殼商業科技傳播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