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唐詩宋詞,往往都會在某一處的名句上停留很久,或是觸動了我們的心弦,或是讓我們感同身受。詩詞文化歷經千載,到如今已經蔚為壯觀,頗具規模,即使不是這方面研究的學者,也總是會對某一首詩記憶猶新,在某個合適的場景淺唱低吟,娓娓道來。
讀詩讀得久了,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對一些千古名句如數家珍,但是卻並不知道作者是誰。比如「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其是是出自盧梅坡《雪梅》;「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耳熟能詳,但詩的作者卻很少有人知道是出自慈禧太后;而《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作者也並不是羅貫中,而是明代大才子楊慎。
只知其詩,不知其人,這樣的文學作品我們不勝枚舉。況且唐宋的詩詞大咖能人輩出,流傳下來的詩詞也浩如煙海,那麼可供小作者施展才華的舞臺就相對縮小了很多。那些未入唐詩三百首的作品,並非是寫得不夠好、不夠精,而是競爭力實在太大了。
本期我們要說的是著名詩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出自《鹹陽城東樓》,僅僅7個字,卻氣象萬千,頗有風雲際會,呼之欲出的大境界,那麼此詩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它的上一句其實同樣精彩和巧妙,連起來讀更加的雄渾壯闊。
這首詩的作者是許渾,晚唐很有影響力的一位詩人,其詩風多以懷古和田園詩為主,而且對句縝密,詩律純熟,後人把許渾與杜甫放在一起相提並論,並贊之曰:「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可見其文學功底之深厚。許渾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這首《鹹陽城東樓》,下面我們一起欣賞:
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詩人開篇就寫景抒情,而此處的高樓,便是鹹陽城的西樓。登上高樓俯瞰湖光山色,按道理來說應該是快意的,可是詩人卻用了「萬裡愁」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此處正是以思鄉為始,「一上」和「萬裡」是運用了數字表達出獨特的藝術效果,其中的「愁」更是奠定了全詩的基調。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可謂是千古名句,詩人在這裡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可見詩人是傍晚時分登上高樓,此時一輪紅日西沉,夕陽與寺閣相疊。就在此時,涼風忽起,漫天烏雲,詩人根據自己的常識判斷,應該是暴風雨來臨時的前兆。
「溪雲初起日沉閣」短短7個字含蘊深刻,寫得出神入化。一是寫烏雲驟起,二是寫夕陽從溪水升起,最後與閣樓相交呼應,這裡委婉地道出了時間的變化,短短7個字,可謂是妙之毫巔,為「山雨欲來風滿樓」做了很好的鋪墊,有著承上啟下的妙用。
整首詩通過「雲、日、風、雨」的遞進關係,再加上詩句中的愁字渲染,勾勒出一個蒼涼、悲愴和廣闊的意境,同時也暗示著唐王朝日落西山、危機四伏的景象,這便是作者許渾登上鹹陽城樓產生「萬古愁」的原因所在。
這首詩不論從格律上還是對句上,都堪稱是神完氣足。不但情景交融,而且又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讀後不禁產生意猶未盡之感。
而詩中最後的「行人」,其實包含著你和我,泛指人生的過客,這種空間的過客和時間上的過客,在「山雨欲來」中度過一生,細細品味確有悠悠不盡的滋味。
讀詩詞,其實要選對一本好書,這裡給大家推薦的是《唐詩三百首》系列叢書,本套書籍是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擁有精美插圖雙色印刷,注釋簡單易懂,包裝精美考究,非常適合詩詞文化愛好者和小學初中的學生來閱讀。
本套書一共四冊,包括《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楚辭》、《世說新語》等,字體大小合適,價格親民,質量上乘。這本書可以說是我們學習詩詞文化中的良師益友,月銷量遙遙領先,好評如潮,您值得擁有。
請點擊下面橫條,就可以參加購買啦!
今日話題:你喜歡許渾的這首《鹹陽城東樓》嗎?對此你有什麼不一樣的解讀,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