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主會場
香港分會場
11月27日,以「志不凡·創青春——十年之約 雲享未來」為主題的第十屆蘇港澳青年發展論壇成功舉辦,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的形式,在南京、香港分設會場,300餘名蘇港澳三地青年現場參與論壇活動。本屆論壇上,主辦方籤署了深化交流合作框架協議,啟動了蘇港澳青年發展交流項目,並發布論壇LOGO,共同開啟了蘇港澳三地青年融情聚力、協同發展的嶄新篇章。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曉明在賀信中表示,蘇港澳青年發展論壇成立早,起步先。十年來,在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指導下,在省港澳辦的精心培育下,凝聚蘇港澳三地青年,圍繞創新創業、使命和傳承等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有意義、有影響、有成效的交流活動。最近一年多來,三地青年關注國家重大議題和港澳熱門話題,主動發聲,積極作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展現了應有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賀信中表示,江蘇正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重要指示要求,在新起點上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希望廣大蘇港澳青年朋友們把握祖國全面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機遇,把個人成長融入國家民族的發展,秉持「國家所需、港澳所長、江蘇所有」的理念,綻放青春力量,發揮青年才智,為促進「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開啟蘇港澳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更大貢獻。
江蘇人民政府副省長陳星鶯在致辭中表示,香港、澳門和江蘇同宗同源,血脈相連,三地友誼的接力棒在一代代青年中得到了接續和傳揚。希望蘇港澳三地青年成為交融交往的主橋梁,共同探索協同發展之路,共同謀劃合作共贏之策,在推進區域交流合作中積極承擔青年責任,攜手為促進三地共同發展和繁榮增添蓬勃活力,共同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香港故事、澳門故事,共同講好改革開放生動實踐的中國故事、江蘇故事。
共青團江蘇省委書記司勇代表三地青年作主旨發言時表示,十年間,三地青年組織和青年朋友以論壇為紐帶,結下了歷久彌新的友誼,攜手為三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貢獻了智慧與力量。十年來,相約同行的初心始終不渝,務實合作的步伐愈發堅定,與國共進的前景更加廣闊。希望在十年這個新起點上,三地青年能夠與祖國同心同向同行,在做好橋梁紐帶上一以貫之,在推動務實合作上再結碩果,在助力三地協同發展上更上層樓,共同創下一個更加美好的十年。
據了解,「蘇港澳青年發展論壇」(原名「蘇港澳青年精英論壇」)由江蘇省港澳辦、江蘇省青聯與香港青年聯會、香港菁英會、香港華菁會、香港政協青年聯會、香港江蘇青年總會、蘇港青年交流促進會、澳門青年聯合會、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澳門菁英會、蘇澳青年交流促進會等港澳地區多家青年組織共同發起,目的是加強江蘇、香港、澳門青年間的溝通與了解,增進青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推動三地高質量發展,促進「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匯聚青年智慧、凝聚青年力量。論壇按照「聯合主辦、每年一屆」的原則,由蘇港澳三地青年組織輪流舉辦,目前已舉辦10屆,論壇自舉辦以來,影響力逐步提升,已經成為蘇港澳三地青年組織與青年間相互融合、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共2000餘名三地青年代表直接參與。
籤署深化交流合作框架協議
啟動蘇港澳青年發展交流項目
本屆論壇,13家主辦方共同籤署了深化交流合作框架協議,確定未來加強合作的重點領域和工作方向。共同啟動了蘇港澳青年發展交流項目。項目由「融情於心·青聚力」「協同發展·青動力」「美美與共·青傳承」三大板塊17個品牌項目組成,聚焦融情交流、創新創業和文化傳承等三地青年成長發展的關鍵領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項目化實施、組織化聯動、機制化保障,攜手開創三地青年交流合作新的篇章。司勇在主旨發言中介紹,「17個品牌就是17個火種,就是17項服務,隨著項目逐步落地,一定可以get到三地更多青年的興奮點,在踴躍參與項目中增進友誼、收穫成長、實現夢想」。
論壇:
「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義」
論壇現場「我與論壇的故事」環節,9位三地青年代表通過「遇見、堅守、發展、跨越、橋梁、傳承、創新、夢想、同心」等關鍵詞,分享了與論壇相伴同行的真實故事和心路歷程。
陸春龍:每一次美麗的遇見都是精彩的開始,論壇給三地青年交流搭建了一個非常難得的平臺,讓新老朋友相識、相知,期待以後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論壇。
黃天鴻:論壇讓我收穫了珍貴的友情、家人般的溫情和事業上的夥伴,這就是我一直在論壇幸福堅守的理由。
鍾永喜:論壇是香港青年進入內地市場一個重要渠道,可以藉助這個平臺,讓更多的香港項目在江蘇落地,符合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需求,為高質量發展作出青年的貢獻。
蔡德升:從交流交往到務實合作,再到攜手創新創業,共同維護國家繁榮穩定,三地青年交流不斷升級、一路向上。未來,蘇港澳青年交流必定更頻繁,在「乘風破浪」再出發中實現新跨越!
何嘉慈:論壇像一座橋梁,把三地青年的心緊緊聯繫在一起。系列活動的開展讓澳門青年增強了國家歸屬感、認同感,增添了同為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林翠倩:論壇讓蘇澳青年的文化交流活躍,實現了區域文化交流互鑑,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朱鈺峰:論壇培養了青年人的創新理念、拓寬了創新思維、增強了創新意識。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革新力的競爭,希望青年人都能走出自己的創新之路!
梁灝源:論壇推動成立的蘇港(國際)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我的創新創業搭建了平臺,給予了扶持幫助,希望能夠依託平臺把我的企業做成事業,把我的夢想變為真實!
羅奕龍:因為「同心」,疫情防控戰中,我們萬眾一心,同舟共濟,讓疫情得到了控制。在三地青年交流工作中,我們也是齊心合力,攜手同行,打通了蘇港澳三地青年線上交流渠道。
論壇現場,發布了論壇LOGO。
(LOGO中的S、H、M分別代表江蘇、香港、澳門三地,魔方寓意不斷創新,創造無限可能)
全體嘉賓合唱「我和我的祖國」,在激昂奮進的歌聲中,第十屆蘇港澳青年發展論壇圓滿結束。
數讀:
蘇港澳青年發展論壇成果
【9】連續九年開展香港大學生內地實習計劃
2011年以來,連續9年在江蘇開展「香港大學生暑期內地(江蘇)實習計劃」。香港中文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理工大學等15所高校597名香港大學生在江蘇實習鍛鍊,39家江蘇省青聯委員所在企業支持這一計劃,實習崗位涉及文化傳媒、軟體開發、建築工程、金融投資、行政管理、法律諮詢等多個領域。同時組織開展國情考察和文化體驗,讓來蘇實習的香港大學生深切感受內地社會經濟發展現狀與歷史文化底蘊,增強香港大學生的國家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
【260】兩百六十名澳門青年到江蘇訪問交流
2016年起,江蘇省青聯與澳門青年社團共同開展了「千人計劃」澳門青年江蘇交流學習活動,蘇澳兩地青年通過活動加深了解、增進友誼。組織開展的參觀科技創意產業園、南京博物院和傳統文化交流等活動,讓澳門青年多層次、寬角度地了解內地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5年來,共有260名澳門青年到江蘇訪問交流。
【15】十五個江蘇、香港和外資項目入駐
2019年,江蘇省港澳辦聯合共青團江蘇省委在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自貿區建成蘇港(國際)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創業團隊提供政策對接、投融資、導師、特色人文等服務。截至目前,基地入駐及洽談的江蘇、香港和外資項目15個,涉及VR、AI、醫療、新材料等多個領域,基地被評為市級眾創空間。2019年底,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到基地考察,為創業青年點讚。
【50】五十個項目角逐「蘇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2017年第七屆論壇上,啟動了首屆「蘇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蘇港澳三地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與50個創業項目參賽角逐。大賽吸引各類創新要素為蘇港澳三地青年創新創業需求提供服務和支撐,並進一步深化三地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合作,激發蘇港澳三地青年人才創業熱情,為促進三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10】十場青年雲分享會打造線上「強磁場」
為打造三地青年交流線上「強磁場」,確保後疫情時代蘇港澳青年組織與青年間交流「不掉線」,2020年8月-10月,江蘇省青聯聯合港澳11家青年組織開展了10場「青春有約 智匯無『線』——蘇港澳青年雲分享會」活動。分享活動選題涵蓋文化交流、青年發展、科技創新、醫藥衛生等多個領域,聚焦「大運河文化與港澳本土文化的碰撞、後疫情時代青年人如何保持競爭力、企業管理中的青年創新、藝術發展如何增進青年互動」等青年關注的熱點話題,10場分享會共吸引4000名左右三地青年直接參與,對加強蘇港澳青年交流產生了積極影響。
來源:中國共青團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