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培先生捐獻的獎章、地圖等文物。
布制「護身符」「血幅」
你見過飛虎隊的「血幅」和身份證件嗎?昨天,美籍華人陳燦培來寧,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以下簡稱南京抗館)捐贈了15套(100餘件)「飛虎隊」相關的文物資料。飛行員的十字獎章、皮質血幅、絲綢地圖、機員胸章和身份證件等一一亮相。透過這些文物,我們仿佛看到戰火紛飛的年代,中美兩國空軍抵禦日寇的場景。(記者 徐昇 文 記者 秦懷珠 攝)
美籍華裔文物收藏家無償捐贈
陳燦培先生祖籍廣東番禺,年輕時從澳門到美國求學,長期服務於美國洛杉磯僑社。「今年1月,在民國元老古應芬的兒子古滂先生的力薦下,陳先生聯繫了抗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館長任青介紹,陳燦培是知名的美籍華裔飛虎隊文物收藏家,長期致力於搜集「飛虎隊」文物史料以及日軍侵華的史料,並為此傾注了大量精力和財力。近年來,陳燦培已陸續向國內多個城市無償捐贈了大批飛虎隊文物,被授予昆明、芷江、重慶等地榮譽市民稱號。
「2007年,我在一個聚會上偶遇很多華裔老兵,他們家中有不少飛虎隊文物,可又不知如何處理,有的家屬甚至想丟掉,那就太可惜了。我便萌生要搜集這些實物資料的念頭。」 陳燦培向記者介紹,那一年他帶領飛虎隊11位華裔老兵和家眷來到廣東,向當地博物館捐贈了600多件文物。從此,他便成了名副其實的「虎痴」,七年來,從飛虎隊員家屬和網站上淘來數千件文物。
「有一次我打聽到一位老兵家屬有很多飛虎隊資料,我和妻子趕緊開車2小時找到他們,買了下來。」 陳燦培說,他在美國開了間診所,在沒有捐贈這些文物之前,就把它們放在診所裡。目前,他手上還有數千件文物,接下來還打算再次來南京,捐贈一部分給南京抗館。
陳燦培說,他曾向昆明飛虎隊紀念館捐贈過中央飛機製造公司和著名飛虎隊員雷恩斯籤的一份合同。合同上面註明了飛虎隊員雷恩斯在華工作的時間為一年,每月工資600美元,打掉一架敵機獎勵500美元,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這份合同已成為昆明飛虎隊紀念館的「鎮館之寶」。
14航空隊資料基本搜集齊全
陳燦培告訴記者,他此次捐贈給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的這些文物中,最珍貴的要數飛虎隊員Michael V. D'ambrosio的遺物。「Michael V. D'ambrosio是二戰時期美國第14航空隊第373轟炸隊隊員。我找到他的軍裝連胸章及臂章、飛行十字獎章、航空獎章及獎狀、多個二戰獎章、小冊子、皮製血符、絲絹地圖、相簿、相片、銀制槍手胸章及機員胸章、身份證件等。」陳燦培說,這也是他目前搜集到的飛虎14航空隊最為齊全的一套。
記者看到,Michael做的這本厚厚的黑色相簿裡,有大量他和戰友參軍時的照片和在中國的生活照。其中最特別的一張照片是1945年日本戰敗時,飛虎隊少將司令史迪威將軍在衝繩的照片。一同捐贈的,還有不少作戰時的軍用物品,如絲質地圖。「每一名飛虎隊隊員的救援包裡都會有這樣一張飛行地圖。」陳燦培說,一旦飛機出事,被迫跳傘降落後,就得靠它來辨別方向,找到回基地的路。絲製地圖更適合軍用環境的使用,不怕雨淋,也易摺疊攜帶。
布制「護身符」「血幅」首次亮相
陳燦培還向記者展示了一張飛虎隊員的布制「護身符」,也叫做「血幅」,戰時貼在軍服背面。上面縫製著美國國旗以及Michael V. D'ambrosio的中文名:米奇·戴安波羅士奧。國旗下端,則印著中文繁體字:「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一體救護」字樣。
「血幅」在槍林彈雨的年代有何作用?陳燦培說,血幅的英文名是blood chits(血的便條)。參與空中作戰,不同於地面作戰,會遇到很多突發情況,尤其在志願隊隊員穿越駝峰航線時,經常會遇到強烈的氣流變化,遇到意外時,難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飛行員只能選擇跳傘。
當時的美國援華空軍志願隊中很少有隊員會說中文,為了防止萬一,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為美國空軍飛行員頒發了這種「護身符」。萬一飛行員飛機被擊落或發生空中故障,美國飛行員跳傘落地後,當地的百姓看到上面的字樣就會給飛行員提供救護。
陳燦培還帶來一張絲質的血幅,上面印有緬甸文、中文等五國文字,也是同樣發揮著飛行員跳傘後和農民用中文溝通的識別作用。如果農民幫助飛行員,還能得到獎勵,所以有人翻譯成「血撫」。
連結>>>
飛虎隊,正式名稱為美籍志願大隊,又稱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成立,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空軍部隊。飛虎隊在中國、緬甸等地對抗日本軍隊,保衛滇緬公路,並開闢「駝峰航線」,戰果輝煌,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
1937年7月,美國空軍中將、飛行員陳納德抵達中國,在昆明市郊組建航校,以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1941年,陳納德在羅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來華。7月和10月,200多人分兩批來華,組成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參與對日作戰。
不久,他們在昆明初試身手,首戰就對日本戰機予以痛擊。此後便連創擊落日機的佳績,在31次空戰中,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戰鬥機,共擊毀敵機217架,自己僅損失14架。飛虎隊從此在中國家喻戶曉。
1942年飛虎隊撤銷,改編為美國陸軍第10航空隊中國戰區空軍特遣隊,陳納德任隊長。1943年,特遣隊再改編成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陳納德任司令,直到戰爭結束。除了協助組建中國空軍、對日作戰外,部分飛虎隊隊員後來還協助飛行「駝峰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