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本女人做了什麼?無償捐贈文物給我國,馬未都為其稱讚

2020-12-15 華夏文物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種類、藝術品等不計其數,同時,中國古代每隔一段時間因為朝代的替換就會有戰事興起,到了近代英法聯軍侵華、日本侵華事件更是導致了中國的第一園林世界的明珠圓明園被毀。漫長的苦難時期中國遺失了眾多的文化財產,幾十萬件甚至更多的文物遺失海外從此以後下落不明。多年以來隨著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的提升,在文物的尋回這一塊上國人日漸重視,但是攔路虎總是有,很多的人就趁機趁火打劫哄抬價格,國家或者個人只能高價買回屬於本國的文物。

小山美秀子捐贈文物

能夠買回來那還算是好,最怕的就是有錢都買不回來,陳列在國外的中國藝術珍品,沒有幾件是乾淨的去到國外的,但是它們在他國被當作舉世罕見的國寶,甚至禁止出境展出,回國之日完全是遙遙無期。著名的圓明園獸首,因為賭王何鴻燊高價買回來兩件,唯一贈送的鼠首和兔首,是因為法國皮諾家族看不慣那些趁火打劫之人而特意買下無償歸還給中國的,此舉實在令人欽佩。而對於與中國淵源頗深的日本,收藏有中國的文物更是不計其數,但是卻很少有人歸還。

而這一位日本女人,卻讓人由衷的欽佩,連馬未都大為稱讚。這個日本女人做了什麼?她是誰?馬未都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的創立者,而個叫作小山美秀子的日本女人不僅是日本曾經的女首富,還是日本最大的私人美術館——美秀美術館的創立者。她曾經還向中國捐贈了一尊珍貴的被盜文物——北魏的石刻菩薩立像。而這件菩薩像是她非常珍愛的寶貝,當初為了買下這尊菩薩像小山美秀子特意花了整整100萬美金,就只是為了可以在美術館開幕時可以展出。

美術館內的藏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件北魏的石刻菩薩立像是中國山東博興縣文化館被盜竊的文物,中國有一段時間經常發生博物館藝術館盜竊事件,這件就是1994年被盜竊走的一件文物,自從它當年被盜走之後,再也沒有任何音訊。等到國家文物局尋覓到它蹤跡的時候它已經被小山美秀子買回來了。於是我國派出專家遠赴日本與小山美秀子談判。原本以為困難重重的事情,卻經過2次就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小山美秀子居然同意了,她唯一的要求是佛像能在美秀美術館展滿10年時間,就算是借展10年。

嬋冠菩薩像

值得被記住的日本人——小山美秀子

10年期滿之後,小山美秀子真的將這尊北魏石刻菩薩立像歸還了山東博物館,為了表示感謝,每隔5年,這一尊北魏石刻菩薩立像就會到美秀美術館展覽。當時馬未都先生的原話是:唯一願意歸還中國頂級文物的日本女人,值得欽佩!而這座美麗的美術館的設計者也是赫赫有名的,他就是貝聿銘!這位世界級的建築設計師為她設計了一座充滿了中國古典韻味的美術館。

美秀美術館無償歸還北魏佛像籤約的場面

小山美秀子愛美追求美,喜歡中國的文化,喜歡一切美的東西,也願意成全美的極致,所以她願意將北魏石刻菩薩立像歸還於中國。不過捐獻談何容易,這是多少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當初就算是中國想要將其拿回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她是從正規的地方買到的,每個國家的法律並不一樣。然而她卻沒有任何猶豫,不將其佔為己有,選擇成全,爽快答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她的好也必定會讓更多的人銘記,而美秀美術館的淵源也與中國更深了。

相關焦點

  • 他是中國收藏家,將文物以450萬美元賣給我國,卻無償捐贈給美國
    有一個私人收藏文物的中國收藏者,他珍藏的文物數不勝數,讓無數人目瞪口呆,但是大家對他十分質疑,他對中美在文物歸屬問題上的態度完全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位收藏家!1918年出生上海的翁萬戈,是著名的收藏家,其收藏基本上來源於先祖翁同龢在清代當官之時。翁同龢在當時是同治、光緒兩代皇帝的老師,也是清末重要的歷史人物。
  • 本是中國人,無償捐贈美國183件中國文物,卻對祖國開出天價購買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史是一段寫滿了屈辱的被侵略史,接踵而至的西方列強和日本侵略者,侵佔我國國土,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也是在這段時期,我國相當多的歷史文物和瑰寶,就這樣流失在了海外。
  • 馬未都:村民挖出國寶級文物,上交國家後,得到5雙線手套的獎勵
    馬未都:村民挖出國寶級文物,上交國家後,得到5雙線手套的獎勵每一件國寶級文物都是我國深厚文化底蘊的展現。馬未都作為收藏界的人,對於一系列文物的發現與傳承,可謂是如數家珍。馬未都就曾透露過一則文物故事,一個普通的村民發現了一件國寶級文物,上交國家後,得到5雙線手套作為獎勵。這件國寶的經歷看起來很是傳奇,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對中國考古界又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馬未都指出,這件國寶級文物也是遇到了好時候,碰上了改革開放。
  • 美籍華人捐贈飛虎隊珍貴文物 "護身符"首亮相(圖)
    (記者 徐昇 文 記者 秦懷珠 攝)  美籍華裔文物收藏家無償捐贈  陳燦培先生祖籍廣東番禺,年輕時從澳門到美國求學,長期服務於美國洛杉磯僑社。「今年1月,在民國元老古應芬的兒子古滂先生的力薦下,陳先生聯繫了抗館。」
  • 擺地攤有什麼講究?馬未都的解釋,可謂一針見血切中要害
    擺地攤有什麼講究?馬未都的解釋,可謂一針見血切中要害擺地攤貌似是一種傳統,並且影響極為深遠。眾所周知的劉皇叔,就是通過擺地攤成為了蜀漢開國皇帝。看來擺地攤也是一種歷練人的方式,值得我們深思。那麼,擺地攤的本質是什麼?又有什麼特色?估計大多數人也是雲裡霧裡不知所云,馬未都的解釋倒是一針見血切中要害。馬未都表示,地攤文化的來源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中國農業文明的形成初期。在《詩經》中,關於地攤文化就有直觀的體現,具體為「氓之蚩蚩,抱布貿絲」。什麼意思呢?就是拿著布去換絲,然後再用絲織布,再去換絲,從而在來回折騰中謀取利益。
  • 人文|自帶流量和創意,馬未都和他的「觀復貓」
    1996年,國家對私人手中文物的態度逐漸明朗,馬未都感覺時機來了。這年10月30日,他又去北京市文物局申請,結果沒費什麼周折就通過了。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由此成為新中國第一家具有法人資格的私人博物館,開創了文博事業的新紀元。此後觀復博物館受徵地拆遷等影響,搬了幾次家,才到了現在的位置: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
  • 八國聯軍拿走了我國很多文物,唯有2個國家主動歸還,如今成國寶
    千年彈指雲煙,當我們回望那段歷史,總是能從文物上尋找到古代的興盛和繁榮。1900年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年份,當時清政府內憂外患,11萬裝備精良的清軍面對2萬的八國聯軍,絲毫沒有還手的餘地。同年5月28日,以大英帝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為首的八國聯軍,開始發動對清政府的侵略戰爭。
  • 價值2.8億的文物,借給日本後,遭遇7級大地震,馬未都說了2字
    「物以稀為貴」,由於量少而精美,這種鬥彩雞缸杯非常珍貴,我國著名收藏家劉益謙以2.8億的價格才成功競拍下一隻雞缸杯。本來鬥彩雞缸杯應該是有17隻的,但是由於一次意外,其中一隻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就在眾人矚目之下被毀了,這個事情讓收藏界的一把手馬未都都止不住說了2個字,感嘆道:「可惜」雞缸杯毀於「天災」這個事情就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
  • 聽馬未都《國寶100》,文物結合故事,我們不能期望太多
    今天繼續來聊馬未都先生的《國寶100》,畢竟差不多聽了100期,心中肯定有很多想法。對於國寶文物最近也一向是非常感興趣,我離廣州博物館不是那麼遠,有時候有好的展覽,只要有時間,還是會趕過去看一下。但是,對於文物國寶這些東西,我們確實好像是去旅遊一樣,看個外觀,我們對於文物也不會那麼細緻,那麼細微的去觀察,不像馬未都先生一樣,他們是真正的內行,我們去觀看文物,就像去景點旅遊一樣,很多時候是打一個卡,如果沒有導遊,看了也就看了,真正內在的故事,我們可能不知道。
  •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 在八十年代之前,我國是禁止民間私自買賣文物的,所有文物都由國家文物商店統一收購,那個時候買賣古董都是偷偷摸摸,沒人敢大張旗鼓,後來禁令解除,收藏也成為了一門聲勢浩大的生意,無數人投身其中,但能夠發財的並不多,馬未都算是其中一個。
  • 山東博物館獲捐「魯士三傑」珍貴革命文物
    記者 張曉博)今天上午,被譽為「一門忠烈,魯士三傑」的魯佛民烈士、魯伯峻烈士、餘修同志的後人,將珍藏多年的珍貴革命文物無償捐贈給山東博物館。  省博獲捐「魯士三傑」珍貴革命文物  在建黨90周年來臨之際,三位革命家後人將珍藏多年的革命文物無償捐贈給山東博物館。
  • 澳門賭王收藏的無價之寶,京城第一收藏家馬未都也表示羨慕,奢華
    十二生肖馬首"是何鴻燊在海外耗費心力才拍回來的我國國寶,這是當年圓明園被歹徒洗劫的時候流落在外的珍貴國寶。蘇富比打算將銅像進行拍賣的消息傳出去以後,有很多外國人想要將它拍下。為了文物不流落到他國,何鴻燊親自趕到拍賣場以6910萬港幣將它拍回。
  • 馬未都有一對西漢錯金銀鋪首門環,遲遲沒有展出,也是有原因的
    馬未都有一對西漢錯金銀鋪首門環,遲遲沒有展出,也是有原因的 眾所周知,馬未都是一個大收藏家。他收藏的東西,往往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馬未都有一對西漢錯金銀鋪首門環,就非常的有特點。然而,馬未都遲遲沒有展出。馬未都為何不展出?這背後又有什麼隱情?
  • 39個字的作品,馬未都從日本購回,2999萬元賣給故宮
    到了今天,國家富強,但依然有些違法犯罪分子鋌而走險,將珍貴文物走私海外。在2002年,為了保護華夏文物瑰寶,我國就設立了「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專項經費」,每年撥付5000萬元購買重要的文物,讓它們踏上回歸之路。 然而,5000萬元說起來很多,但對於動輒上億的文物藝術品市場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比如在設立專項基金的當年,一件《研山銘》手卷,就花費了2999萬元。
  • 被馬未都稱讚的陶瓷設計師,他創作的瑞獸在等你認領
    「萌」這個字最近備受歡迎的《國家寶藏》裡展示的一些珍貴也被網友們稱作會賣萌的文物。我們器十二的神獸系列也因為「萌」而受到了廣大朋友的喜愛。2016年,馬未都先生在他的景德鎮之行中對我們陶瓷設計師謝成龍的手工瑞獸雕塑瓷作品予以了很高的評價,他的作品《守望》現被馬未都收藏於北京
  • 馬未都:不要小瞧了盜墓者,一眼定穴,高手在民間
    再後來,馬未都成為知名雜誌《青年文學》的編輯,接著,馬未都又憑藉他專業的考古學理論知識和鑑寶體系,上欄目向眾人娓娓道來文物那些事兒。更出於對文物的熱愛,馬未都創辦我國首家私立博物館,也就是名聲赫赫的觀復博物館。有人說「與其了解馬未都性格如何,不如先自問,他為我們帶來的力量。」
  • 翁萬戈的捐贈厚此薄彼,雖然談不上賣國,但至少是敗家
    翁萬戈的捐贈厚此薄彼,怪不得國民義憤填膺,甚至有人說他是「賣國賊」,但至少是一個敗家子 !2018年12月13日,翁萬戈向美國捐獻183件藏品。翁萬戈在過去的十年間,他曾向美國博物館捐贈了21件重要的中國藝術作品——其中包括長逾16米的《長江萬裡圖》。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線上首發
    2020年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創作的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書中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記者:中國珍貴的文物數不勝數,這次您書中提到的100件文物,遴選標準是怎樣的?書中有河北博物院藏長信宮燈,您對這件文物有什麼印象?馬未都:考慮到中國文物的豐富性,青銅、陶瓷、玉器、書畫、竹木等等都有所選擇,標準是它代表這一領域比較尖端的作品,這些國寶都是博物館收藏的,我們沒有選擇任何私人手中收藏的。
  • 馬未都:戴著白手套拿瓷器的,一種是外行,一種是騙子
    著名瓷器大師馬未都編寫了幾本關於鑑定瓷器的書籍,得到了人們的追捧。而馬未都之後發表的鑑定瓷器的言論卻令人們譁然,這位鑑定大師究竟說了什麼呢?收藏家,鑑別大師說起鑑賞藏品,人們便會想起08年的《百家講壇》,節目邀請到了一位白髮學者,學者用自己畢生的學識為大家講解了如何鑑別瓷器,玉器等收藏品。這位學者便是著名的「中國收藏界十大人物」之一的馬未都。
  • 馬未都:博物館不要「板著臉」
    這還不算完,一口氣介紹完展覽上的全部文物,馬館長衝著鏡頭髮出邀請,請大家移步博物館小院與真正的萌寵小矮馬互動,一時間被勾起興趣的孩子們追著馬爺爺問著有關文物的小知識,現場還有網紅舉著自拍杆記錄下這從未在博物館裡見過的一幕幕。  這就是馬未都與觀復博物館正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