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讀書|《繁花》出新版,金宇澄為書中人物寫「小傳」

2020-12-17 騰訊網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

阿寶、滬生、蓓蒂、李李......寥寥百字,命運判詞,160餘位人物形貌躍然紙上。在最近上市的新版《繁花》中,人們將看到作家金宇澄親自為書中人物書寫的「小傳」。

[caption id="attachment_3164820" align="alignnone" width="800"]

▲《繁花》

金宇澄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0年11月[/caption]

作為茅盾文學獎得主,金宇澄筆下的《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說,也是一部記憶小說:六十年代的少年舊夢,人間煙火的斑斕記憶;九十年代的聲色犬馬,是一場接一場的流水席。金宇澄以滬語入小說,重溫說書人傳統,書寫上海民俗習慣和人文傳統。

[caption id="attachment_3164822" align="alignnone" width="512"]

▲金宇澄[/caption]

近日,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繁花》新版,金宇澄親審勘定,修訂達20多處,受到讀者普遍關注,記者專訪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繁花》責任編輯王丹姝,講述新版《繁花》推出背後的故事,以及和舊版主要的區別。

[caption id="attachment_3164821"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繁花》新版人物小傳[/caption]

新增「人物小傳」和「關係圖」

上海文藝出版社王丹姝告訴記者,這一版最大的特色就是增訂了「人物小傳」和「主要人物關係圖」,二者均為金宇澄授予上海文藝出版社獨家出版,是讀者閱讀《繁花》最好的腳註,擴大了閱讀這本經典文學作品的體驗維度。

電影導演王家衛曾如此評價繁花:「這部小說我是一口氣讀完的,補白了我六十年代來香港後的上海面貌。《繁花》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圖》,它是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這座城市的發展寫照,代表了上海的精氣神。《繁花》是讓全世界了解上海、上海人以及上海文化的一部辭典。」

擬「人物小傳」,最初是回應英譯者的需求,方便英譯者迅速理清本書複雜的情節結構和繁雜的人事關係。金宇澄按照人物先後出場的順序,介紹每一章的主要情節,對各章出現的人物的一生進行了提煉,也反映作家對筆下每一個人物的認識,冷靜敘述背後隱藏了態度上的針砭。比如介紹主人公阿寶:「也稱寶總,少時與滬生、小毛交往,祖父為資產階級,父親曾是中共地下人員,1966年隨全家掃地出門遷至郊區工人新村,曾在裡弄工廠上班,後從事非洲百貨貿易,一直未婚,時代旁觀者。」

介紹大妹妹:「出身『奉幫』裁縫家庭,弄堂小家碧玉,1970年代初中畢業,在即將『被分配』安徽軍工廠上班前短暫半年中,肆意遊蕩,甚至以吸引『盯梢』者為樂事。」用簡潔的文字勾勒了時代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一生。

滬生、蓓蒂、李李、汪小姐......一百六十多個人物,總結出的小傳總計八千餘字,可在閱讀正文前讀,提前預覽書中內容;也可在全文後讀,幫助回顧文中情節。

「人物關係圖為同名舞臺劇方提供,最初是應演員排戲的需要而作,也方便觀眾梳理人物關係。此次將人物關係圖、人物小傳與原文並置出版,也是有深意的。讀者可看出從作者和舞臺劇的角度來看繁花的角色譜,有何不同,這個對比饒有趣味,留待讀者去探索。另外,通過拉頁設計的人物關係圖,千頭百緒的情節線索,紛繁複雜的人物關係,一眼即見分曉。」王丹姝表示。

[caption id="attachment_3164823"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繁花》新版人物關係圖[/caption]

對語言「提純」

《繁花》新版為作者金宇澄親審勘定,修訂有20多處,整個籌備過程也十分瑣碎繁雜,在延續舊版風格的基礎上,檢查每一處細節,包括文字上的勘誤、封面裝幀的調整、重新選用正文用紙、調整插圖位置、改動封面封底文字……在延續讀者心中對《繁花》經典印象同時,讓各處細節和閱讀體驗都跟得上市場需求。

王丹姝介紹,此次改動主要在具體用字和語式方面,有一處在正文72頁(第伍章—貳):「蓓蒂說,馬頭想帶我去高郎橋去看看,馬頭住的地方,全部是工廠」這一句中,「帶我去高郎橋去看看」改為「帶我到高郎橋去看看」,兩個「去」字,在滬語的語境中,讀起來沒有問題,但在普通話中卻有一種重複感。金老師改掉一個去字,雖然是極其細緻入微的變化,但更符合大部分讀者聽覺上的審美學。「可以說,《繁花》新版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提純』中誕生的,這也體現作家金宇澄對語言的敬意。」

隨著王家衛導演、胡歌主演的《繁花》同名電視劇的拍攝,《繁花》帶起的公眾話題被廣泛討論。最近網絡上又掀起了一波自發用滬語朗讀《繁花》的熱潮。主持人潘濤在央視《夜讀》欄目率先用「散裝上海話」朗讀《繁花》壹章的經典段落,上海大學教授錢乃榮先生也表演了一段正宗的滬語朗讀,並且評論說:「《繁花》通過正宗的海派方言、上海人說話的口語風格,讓地域風情更濃。而那種上海海派地域的神味,沒有這些上海母語詞彙的閃光,沒有上海度過都市生活經驗的民間表達方式,各階層百姓的不同風情是難以顯現的,這就是《繁花》人人愛讀的成功之處。」

「《繁花》作為語言學的現象和文化的現象,早已破出文學之『圈』,對上海會越來越重要。」王丹姝介紹。作為一本暢銷8年的書籍,《繁花》重印超過45次,每年賣出超過10萬冊,早已證明了它的市場的力量。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繁花》出新版,金宇澄為書中人物寫的「小傳」
    《繁花》出新版,金宇澄為書中人物寫「小傳」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2020-12-02 09:13 來源:澎湃新聞
  • 《繁花》出新版,金宇澄為書中人物寫「小傳」
    阿寶、滬生、蓓蒂、李李......寥寥百字,命運判詞,160餘位人物形貌躍然紙上。在最近上市的新版《繁花》中,人們將看到作家金宇澄親自為書中人物書寫的「小傳」。《繁花》新版人物小傳新增「人物小傳」和「關係圖」上海文藝出版社王丹姝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一版最大的特色就是增訂了「人物小傳」和「主要人物關係圖」,二者均為金宇澄授予上海文藝出版社獨家出版,是讀者閱讀《繁花》最好的腳註,擴大了閱讀這本經典文學作品的體驗維度。
  • 電視劇《繁花》原著新版上市 增添160多位人物小傳
    2020年8月,電視劇《繁花》正式官宣。這部劇吸引的矚目毋庸置疑,不僅是因為該劇由王家衛導演、胡歌主演,也因為該劇有一個重磅原著——改編自作家金宇澄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繁花》。 2012年,作家金宇澄創作了長篇小說《繁花》,並在《收穫》雜誌連載,即刻轟動文壇,被譽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說之一,更榮獲茅盾文學獎。 八年後,應廣大讀者需求,上海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繁花》的全新版本,這一版為作者金宇澄親審勘定,修訂多達20多處,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熔鑄作者心血的權威正本。
  • 《繁花》新版全新上市 作者親為160多位人物作傳
    央廣網上海11月9日消息(記者吳善陽)應廣大讀者需求,上海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繁花》的全新版本,這一版為作者金宇澄親審勘定,修訂多達20多處,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熔鑄作者心血的權威正本。
  • 《繁花》之外的金宇澄 你不知道的 「東北版老金」來了
    金宇澄  《繁花》誕生前,金宇澄唯一身份是《上海文學》執行主編,工作的中心任務是泡在稿件裡「淘金」,期待出現文學佳作。2012年《繁花》之後,金宇澄在文壇炸響一地驚雷,「不響」的日子也結束了。幾年的專欄,文章都好,但作者手畫地圖很一般,「大部分是簡單十字線,寫了路名,我想像中的效果是,既具體也有個性活潑的效果」。直到多年以後《收穫》發表《繁花》,老金為這部近30萬字的小說畫了四幅地圖,「這效果,是讓虛構作品有非虛構的真實」。
  • 了解人物小傳文體特點,學習寫一篇人物小傳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每個時代都有值得我們追隨的人,他們或以深邃的思想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或以其叱吒風雲的政治生涯影響了歷史的進程,或以其在自然課科學領域的巨大成就造福於人類……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師一起來學習寫人物小傳。小傳的定義傳記是記述某人生平事跡的文章。
  • 夜上海·格調|「繁花」花開牆外「文墨」墨闢蹊徑
    今日起,上海四家書店以《朵雲·繁花》為題,聯手舉辦作家金宇澄版畫展,開闢出作家文字之外的新世界。展覽共展出作品70餘幅,這些作品都是從金宇澄大大小小300餘幅作品中挑選而來,此次聯展也是金宇澄歷年來版畫作品展覽中最多最全的一次,其中,還有金宇澄首次嘗試的銅版畫。
  •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不過文章要說的其實還是演員們的人物小傳,這是真的幾乎只聞其名不見其物。老一代演員裡,越出名的似乎越有種種寫人物小傳的故事,這倒也確實是老演員們的基本功。而新生代裡,聽說學院派演員們在學習時也沿襲了這一傳統到拍攝中。然而,演員們的小傳到底寫成如何,大家卻很少見到實際的筆記。
  • 《繁花》最初也是網絡連載的!文學的「跨界」,是因為「無界」
    圖說:「無界對話」論壇現場網絡文學不過「編輯關」作家金宇澄的「跨界」已經有目共睹,茅盾獎獲獎小說《繁花》改編成為了話劇、評彈、影視劇。最初的《繁花》在網上連載,「網絡小說就像連載小說,過去的連載小說雖然每天寫了就有報紙發表,但依然有編輯把關。
  • 西瓜視頻大師創作人金宇澄:好奇心是我創作的源泉
    9月16日,陳魯豫、李銀河、金宇澄、倪萍、鄧亞萍五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大師級代表人物同框,在西瓜視頻圍繞"好奇心"這一命題進行闡述,幾位前輩從不同的角度和世界觀出發,結合自身經歷,對好奇心的意義發表了不同的見解。共同帶來了《好奇心是什麼》的精彩演講。
  • 對話│《繁花》日文版譯者浦元裡花:「不響」用省略號來翻譯
    其三,眾所周知,《繁花》出色地調和了上海方言與標準語,大量吸納了傳統話本中的敘述技巧,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這也給《繁花》的海外譯介工作帶來了相當難度。那麼,書中的上海方言,尤其那兩千多個「不響」如何被翻譯成日文?日本讀者有可能在哪些方面關注這部作品?一系列的問題隨之而來。帶著上述諸多疑問,筆者於2019年8月27日在日本滋賀縣大津市對《繁花》的日文譯者浦元裡花進行了訪談。
  • 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 | 笛福、錢德勒、金宇澄...
    創意寫作坊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但別忘了,天才永遠只是少數。下面的十位作家有一些很晚才開始文學創作,有些終於在晚年創作出了經典的文學作品。漫長而豐富的人生經歷給了他們創作豐富的養料,筆耕不輟的刻苦與堅持也是大器晚成的關鍵。
  • 薦書|一部致力於「打破神話」的拿破崙小傳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拿破崙 保羅·詹森 著 孔茂穎 譯 趙慶豐 校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0-10
  • 陳嘉映、殘雪、戴錦華、賈樟柯、金宇澄、劉道玉、李銀河……給...
    我主要注意到,加繆書中角色們的社交隔離做得糟透了!每個人都在咖啡館裡打發時間,還會進行長時間聊天。但它仍舊是一本有趣的書,更是一個關於「二戰」中的法國的寓言。「The Muses are Heard,」 by Truman Capote.
  • 紅樓人物小傳|我是甄士隱,我從慘痛的人生中,總結出三個教訓
    《紅樓人物小傳》系列之四:甄士隱我叫甄士隱,在《紅樓夢》這部宏篇巨著裡,我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因此總是被讀者忽略。其實,我所佔的篇幅雖然少,但我的份量很重。因此,曹雪芹先生用一整個章回,來寫我人生的起伏,並通過我的慘痛經歷,帶給讀者三個教訓。
  • 胡歌捐縫紉機給《繁花》劇組 重回90上海摩登年代
    【胡歌捐縫紉機給繁花劇組】改編自作家金宇澄同名小說,王家衛監製、總導演,秦雯編劇,鮑德熹任視覺總監的精品劇集《繁花》開機在即。圖說:劇集《繁花》官宣‍為更準確地還原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的時髦氣韻,《繁花》劇組特委託上海繁花裡阿寶先生,於《新民晚報》刊登尋物啟事,和「上海城世「三方共同發起,向全社會徵集與九〇年代上海有關的老物件。
  • 胡歌終於回歸,新劇《繁花》即將來襲!
    如今,時隔三年,胡歌終於回歸,帶著新作品《繁華》重新出現在大眾面前,該劇改編自金宇澄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及八、九十年代,這兩個特殊歷史時期上海人的生存狀況。原定於2020年3月開機開拍,但是由於疫情的原因叫停了,如今有消息報導稱7月初已經恢復了拍攝。
  • 酷評|總有《繁花》這樣的城市之歌,記錄生活中所有的吉光片羽
    《繁花》出版已5年。這部出自作家金宇澄之手的作品,曾獲茅盾文學獎。小說採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與九十年代交叉描寫的方法,進行時代鋪陳、人物展現。這次由溫方伊編劇、馬俊豐執導的同名舞臺劇,於6月21日-24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連演了六場。
  • 《收刀入鞘》人物小傳曝光啦
    所以,這周啊……大覺將《收刀入鞘》的人物小傳帶來給大家解饞啦!在《收刀入鞘》的人物小傳呈現給大家之前,大覺提前提醒大家,人物小傳中有隱藏的小彩蛋哦~不過刀哥每次出了事情,父親總會第一個挺身而出,這也讓刀哥明白了父親只是刀子嘴豆腐心,最後倆人冰釋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