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人物小傳》系列之四:甄士隱
我叫甄士隱,在《紅樓夢》這部宏篇巨著裡,我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因此總是被讀者忽略。其實,我所佔的篇幅雖然少,但我的份量很重。因此,曹雪芹先生用一整個章回,來寫我人生的起伏,並通過我的慘痛經歷,帶給讀者三個教訓。
01曾經的我,擁有世人所嚮往的絕對自由。
嚮往自由,是人的天性,但自由是有度的,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會有各種無奈,限制著我們的自由。比如為了生存,我們必須去工作,無法隨心所欲地睡到自然醒。在單位,我們會受到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還有來自領導和同事的不認可。在家裡,父母總想用他們的經驗來要求我們按照他們的方式生活,我們想叛逆,卻又離不開他們。在物質生活上,我們總有太多的欲望填不滿,抑制不住地想要買買買,但總是局限於囊中羞澀,而不得不望而卻步。
除了這些,我們還總是被逼著去參加不喜歡的社交,去和不喜歡的人交往,說一些違心的話,赴一些不情願的飯局,然後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懷疑人生。
我很幸運,我沒有這些困擾,因為我擁有絕對的自由。什麼是絕對的自由?就是我要什麼就有什麼,我不要什麼就沒有什麼。
要什麼就有什麼並不難,難的是不要什麼就沒有什麼,因為在擁有的同時,總會附帶一些條件,來束縛我們的自由。比如高收入就需要高付出,年薪高就得經常加班等。
我的幸運就在於,我沒有任何束縛,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
首先,我祖上在「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為我留下了基業,我無需打拼就可坐享其成,而且一輩子花不完。所以,我不必擔憂物質生活。
然後,我父母都已作古,又沒有兄弟姐妹,沒有人管束我,我便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活著。「不以功名為念」,我就可以不上學,「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我不喜歡跟俗人來往,我就可以只結交讀書人,沒人可以逼我去見不想見的人。
最後,我有一個「情性賢淑,深明禮義」的妻子,從來不會和我唱對臺戲,不會對我的生活造成任何困擾。還有,我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也就沒有了教育兒子的責任。女兒是小棉襖,我只需要偶爾和她玩一玩就夠了。
可以說,放眼天下,再也找不到和我一樣擁有絕對自由的人,所以,曹雪芹先生說我是「神仙一流人品」,活成了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神仙。
02來得輕鬆的東西,最容易失去,抓也抓不住。
我以為,這種神仙般的自由生活,能過一輩子。太平盛世,有錢有糧,萬事不愁,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可是,意外來得太快,我根本來不及反應,更說不上應對了。
首先是我三歲的女兒在元宵燈會上失蹤了,我家小廝把她帶出去看燈,就再也沒有回來,據說是被人販子拐走了。我們夫妻倆何曾經歷過這種打擊?因此「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看看的一月」,我「先就得了一病」,我夫人「也因思女構疾,日日請醫療治」。
原以為這已是人生最悲慘的事了,沒想到,兩個月後,又有意外災難降臨了。
三月十五,葫蘆廟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數,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時雖有軍民來救,那火已成了勢,如何救得下?直燒了一夜,方漸漸的熄去,也不知燒了幾家.只可憐甄家在隔壁,早已燒成一片瓦礫場。
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隔壁葫蘆廟起火,連帶把我家也燒沒了,又沒辦法索賠。而且,即使可以索賠,以我不沾俗務的習慣,我也不懂怎麼索賠,也不屑於與人爭來爭去。
家燒沒了怎麼辦?好在沒有傷及人命,還有田莊可以存身。於是,我帶著妻子和僕人「且到田莊上去安身」,以後再從長計議。
誰能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鼠竊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田莊也住不下去了,只剩下唯一的退路,「將田莊都折變了,便攜了妻子與兩個丫鬟投他嶽丈家去」。
在這種境況下變賣田產,自然只能賤賣了。就這樣,我從當地的望族,短短幾個月時間,就變成了一個需要投親靠友的落魄之人。
即使落魄到了這種程度,老天也並沒有可憐我。投奔到嶽丈家,我沒有受到嶽丈的歡迎,我嶽丈封肅「今見女婿這等狼狽而來,心中便有些不樂」,「半哄半賺」地用我變賣田莊的銀子,幫我買了些「薄田朽屋」。我知道,這也不能怪嶽丈勢利,都怪我平時看不起種田的俗人,只結交讀書人,從來沒有和嶽丈維護關係。何況,我現在這麼落魄地來投奔他,也讓他臉上無光,在左鄰右舍面前抬不起頭來。
其實,現在這個狀況,還不算最糟,畢竟有房可住,有田可種,比那些無家無業的人強多了。如果我能就此安下心來,跟嶽丈學著種田,小日子也能過得安穩。可惜,多年的神仙生活,我早已「不慣生理稼穡等事」,無法適應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自己的日子,於是,「勉強支持了一二年,越覺窮了下去」。
現在的我,看在嶽丈封肅眼裡,和廢人沒有區別,光會吃喝,不會幹活,十分看不慣。於是「每見面時,便說些現成話,且人前人後又怨他們不善過活,只一味好吃懶作等語」。像神仙一樣活了大半輩子,我哪能受得了這樣的話?但是,受不了又能怎麼辦呢?除了忍著,想找個傾訴的人都沒有,以前結交的讀書人,一個也看不見了。我心「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驚唬,急忿怨痛,已有積傷,暮年之人,貧病交攻,竟漸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
「下世的光景」,就是將死的樣子,哪還有一丁點神仙的風採?
你們看,世事的變幻,就是這麼猝不及防,我自認從未做過違背良知的事,還經常資助貧困的讀書人,卻落得這樣的下場。
我想不通,非常想不通,直到我遇到了那個瘋瘋癲癲的跛足道人,聽到他唱的《好了歌》,我才徹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那些曾讓我活得像神仙的一切,都來得太過輕鬆,沒有哪一樣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正因為來得輕鬆,我也就沒有守住的能力,所以失去也容易,想抓也抓不住,最終會流向有能力得到他們的人。
回想從神仙日子的無所不有、無憂無慮,到落魄時的一無所有、「貧病交攻」,我就像做了一場夢,南柯一夢。
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即使美好如神仙,也會轉瞬即逝,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徹悟了這一點,我突然覺得全身輕鬆,無所掛礙,不再留戀紅塵,隨著跛足道人出家去了。
03我用我的慘痛經歷,留給世人三個教訓
隨道士出家的我,算是徹底解脫了,不過,我還是想把我慘痛經歷所總結出來的三個教訓,留給世人。
其一、自私虛浮,只顧個人享受,把家人置於危險之中
祖上留給我受用無窮的基業,是我的幸運,我應該把這些基業當成人生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所謂基業,就是基礎之業,是用來打基礎的,而不是用來當安樂窩。先祖的基業,也是經歷艱苦奮鬥而積累的,正因為他們的艱苦奮鬥,才讓我輕鬆擁有了讀書受教育的機會。如果我能在這個基礎之上,用功求學,把所學用於治國平天下,即使當一個小小的父母官,能夠護一方百姓的平安富足,也能不負先祖的辛苦付出,不負「望族」之名。
然而,我不但沒把所讀之書用於利國利民,而且連齊家都沒做到,整日遊手好閒,沉迷於風花雪月,導致我三歲的幼女英蓮被人拐走,成為有命無運的薄命人。我那「情性賢淑,深明禮義」的妻子,也因我的百無一用而顛沛流離,晚景悽涼,「日夜作些針線發賣,幫著父親用度」。
在他們面前,我就是個自私的罪人,只顧自己過神仙日子,沒有起到一家之主應有的庇護作用,讓他們時時處在危險中。
這是我的第一個教訓:做人太過虛浮,從未腳踏實地,自以為是神仙一流人物,其實百無一用,連家人都保護不了。
其二、以讀書為交往的標準,不識忠奸,扶惡人上位,釀成大錯。
因為追求風雅、不喜俗務,我有一套明確的交友標準:只交讀書人。我以為,讀書人都和我一樣,高雅不俗,是神仙般的人物。
我對賈雨村的資助,就屬於不求回報的舉手之勞。這賈雨村雖是一介窮儒,卻人窮志堅,「每日賣字作文為生」,不卑不亢,是我心目中認定的讀書人,料定他「必非久居人下者」。尤其是聽到他月下吟詩,詩中透露出「抱負不淺」,便有心幫他一把,送給他「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衣」,希望他能「雄飛高舉」,去更高的平臺結識更多的讀書人。
後來的事,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科舉高中的賈雨村,不再有讀書人的品質。他貪財、趨炎附勢、忘恩負義,做下了不少惡事,稱得上禍國殃民。尤其可恨的是,他明知手上案子的苦主是我那被拐走的女兒英蓮,只為想要討好新主子,就任由英蓮被薛霸王搶走了。哪怕他能給我的老妻送個信也好啊!可見賈雨村心硬如鐵,完全沒有讀書人該有的仁慈之心。
由此可見,我以讀書為交友標準,有多可笑多離譜。不是每個讀書人都和我一樣,善良仁慈,從無害人之心。也有像賈雨村這樣的讀書人,把讀書當成工具和手段,謀取功利。
這是我的第二個教訓:交友不應以身份為標準,無論是讀書人、達官貴族,還是商人、農民、屠狗輩,都是善人與惡人並存的。拋開身份看人品,才是交友的唯一標準。
其三、迷戀身外之物,在醉生夢死中走向毀滅
這個教訓,是從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中領悟到的。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我一直以為,我是「神仙一流人品」,聽到這支《好了歌》,我才醒悟,我其實只是個披著神仙外衣、實則俗之又俗的大俗人。
真正的神仙,不戀功名、不貪金銀、不要婚姻、沒有兒女,一切世人想要擁有的物質,神仙都能拋棄。而我呢?坐擁金山銀山、懷抱嬌妻愛女、日享珍饈美酒,在這些世之俗物中醉生夢死而不自知。
為什麼神仙不愛身外之物?很簡單,沉迷於外物,就會忘記內修。外物使人變得沉重,內修使人變成輕盈。神仙沒有外物的拖累,便能任意飛升,像鯤鵬一樣遨遊宇宙,飛到哪裡都是輕鬆快樂的。
而我正好相反,被沉重的外物禁錮於姑蘇城十裡街仁清巷,一旦離開這個地方,我的生活就變成了災難。而且,我發現,當把我的身外之物都去掉,我就成了一無是處的廢人,連生存都成問題,只能走向毀滅。
這就是我的第三個教訓:沉迷外物而無視內修,自視甚高,以為高雅堪比神仙,其實是一無是處的大俗之人。
以上就是我用慘痛的人生經歷所總結出來三個教訓,也是世人最容易踏進的誤區。只要踏進來,就像進入了夢幻世界,不可自拔。如若不信,請從《紅樓夢》第二章回往後看,金陵賈府有一個賈寶玉,將複製我的人生路,從無所不有到一無所有,最後在慘痛中徹悟,出家修行。
紅樓人物小傳|我是霍啟,甄士隱家的災禍,是從我開始的
紅樓人物小傳|我是封肅,我為風俗代言
紅樓人物小傳|我是香菱,但貫穿我一生的,是我的本名甄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