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馮唐:曾國藩這16個字,讓我工作9年都沒出過錯,逢戰必勝
在清朝末年,出現了4大中興重臣,曾一度拯救了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在這裡4大中興重臣中,左宗棠太傲,常以三國諸葛亮自喻;李鴻章太圓滑,八面玲瓏,節節高升;張之洞太自尊自愛,寫得一手好的文章,事事顧全自己的的名聲;曾國藩相似於聖賢。後世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勉之為將為相一完人。」然而 這類相似於聖賢的有一個人,在他的前半生卻更像一個「庸人」。為什麼這麼說,聽小編慢慢道來~
提起馮唐,他身上有很多標籤,「作家」、「醫科博士」、「前麥肯錫合伙人」,三種身份集結於一生,並不讓人感到突兀。
作為作家,他因「萬物生長三部曲」被人熟知,《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等作品都已經影視化,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歡。他的作品風格突出,常被人認為是自傳,他的人也多被評價為當代文壇的「異類」。
實際上,馮唐是中國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又去美國學了工商管理,後來成為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合伙人,在麥肯錫工作的那九年裡,他沒有出過大錯。
他談到,自己最敬佩的人物是曾國藩,正是因為曾國藩的這16個字,當作激勵自己的座右銘,才能逢戰必勝。
這16個字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大處難處看修養,小處細處看態度,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到的事情都能洞察秋毫,事事上心留意,再小的疏忽都能避免。
「群居守口」是1種謀略,伶牙俐齒並不是是好事兒,有時候也許會看起來淺薄囂張,不經意中傷害到他人。有時候,適度的緘默比沒用的言語更有價值。「一個人獨處守心」是1種涵養,能在他人看不到的情況下,謹慎做事;在他人聽不見的地點,仍然保持警惕,這算是1種大智慧。
馮唐時刻銘記這十六個字,當他沒法自我約束,沒法守好自身的內心,常常被工作中認為的事兒引誘著,他便會想到曾國藩這句話,勸誡自身:守好初心,努力創造自身的遠大理想。
曾國藩是「清朝晚期中興4大名臣」之一,一輩子做官為候,立功立德立言,被譽為「千古首位完人」,有一句詩充分肯定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從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曾國藩並沒有1個聰明過人的人,反過來他可以說領悟力偏差,他十三歲的情況下,挑燈夜讀,始終到深更半夜都還沒背下文章內容。連在屋梁上的竊賊都看不下去了,跳下去大罵:你那麼笨,還學習什麼!講完將文章記誦一篇後,揚長而去。
曾國藩是家庭中最有希望參與科舉考試的人,但持續6次科舉考試沒中,他自己卻絕不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總算在第七次考中進士,入翰林院。
那時候在曾國藩上京做官時,祖父千叮萬囑,叫他一定要改改自身火爆的性子,為人正直要不張揚謙虛。
事實上,那時候的曾國藩並沒有將祖父這翻話記在腦海中裡。在翰林院做官時,他儘管很盡力地與同事打好關係,但仍然融不進。有一次,他與一名同是湘籍的同事值守,發生爭執差點兒打架。回來後,他在隨筆中思考這件事情,寫到:"肆口謾罵,忿戾不顧,幾於忘身及親"。
自此他意識到自身一心一意防寫科舉考試之書,針對別的學者和書本掌握甚微。他就在空閒時間,掌握閱讀廣結朋友,漸漸地融進到世林當中,變成中國歷史上出名的「半個聖人」。
曾國藩的一生能夠受到後人的敬仰,能夠在旦夕禍福的官場站穩腳跟,能夠安享晚年,這都得益於他的智慧!
曾國藩的智慧並不是天生的,因為他本來能力不夠,也是個笨人,但是後來卻成為了千古第一完人,靠的就是智慧!
這就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區別,我們都是人,但唯一的區別就是智慧!
曾國藩的智慧從哪裡來呢?這可不是天生的,畢竟曾國藩本來是一個笨人!他的智慧源於一本書,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會反覆品讀,從中汲取入仕處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雲,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清代才子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曾國藩自己曾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而在當代,萬達總裁王健林每年年初都會發表年度工作報告,每次在報告中他都會推薦一本書給員工,推薦過的書單裡便有這部《智囊全集》。
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神奇?能讓這麼多人拜讀?
它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了歷代智慧故事共1238則,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馮夢龍評價《智囊全集》說它:「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難怪有人說,這本書只要學到其中的一兩個智慧,就能安身立命!
裡面不是枯燥的大道理,而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有民間的,有官場的,還有戰場的,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老顧我看的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看不懂!
上下兩冊智慧只需要75元,也就是兩包煙錢,一頓飯錢,就能讓你受益終生,無論是自己買來看,還是送給別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擊下方平臺給的商品卡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