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馮唐:曾國藩這16個字,讓我工作9年都沒出過錯,逢戰必勝

2020-12-24 古今悉文明

作家馮唐:曾國藩這16個字,讓我工作9年都沒出過錯,逢戰必勝

在清朝末年,出現了4大中興重臣,曾一度拯救了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在這裡4大中興重臣中,左宗棠太傲,常以三國諸葛亮自喻;李鴻章太圓滑,八面玲瓏,節節高升;張之洞太自尊自愛,寫得一手好的文章,事事顧全自己的的名聲;曾國藩相似於聖賢。後世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勉之為將為相一完人。」然而 這類相似於聖賢的有一個人,在他的前半生卻更像一個「庸人」。為什麼這麼說,聽小編慢慢道來~

提起馮唐,他身上有很多標籤,「作家」、「醫科博士」、「前麥肯錫合伙人」,三種身份集結於一生,並不讓人感到突兀。

作為作家,他因「萬物生長三部曲」被人熟知,《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等作品都已經影視化,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歡。他的作品風格突出,常被人認為是自傳,他的人也多被評價為當代文壇的「異類」。

實際上,馮唐是中國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又去美國學了工商管理,後來成為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合伙人,在麥肯錫工作的那九年裡,他沒有出過大錯。

他談到,自己最敬佩的人物是曾國藩,正是因為曾國藩的這16個字,當作激勵自己的座右銘,才能逢戰必勝。

這16個字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大處難處看修養,小處細處看態度,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到的事情都能洞察秋毫,事事上心留意,再小的疏忽都能避免。

「群居守口」是1種謀略,伶牙俐齒並不是是好事兒,有時候也許會看起來淺薄囂張,不經意中傷害到他人。有時候,適度的緘默比沒用的言語更有價值。「一個人獨處守心」是1種涵養,能在他人看不到的情況下,謹慎做事;在他人聽不見的地點,仍然保持警惕,這算是1種大智慧。

馮唐時刻銘記這十六個字,當他沒法自我約束,沒法守好自身的內心,常常被工作中認為的事兒引誘著,他便會想到曾國藩這句話,勸誡自身:守好初心,努力創造自身的遠大理想。

曾國藩是「清朝晚期中興4大名臣」之一,一輩子做官為候,立功立德立言,被譽為「千古首位完人」,有一句詩充分肯定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從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曾國藩並沒有1個聰明過人的人,反過來他可以說領悟力偏差,他十三歲的情況下,挑燈夜讀,始終到深更半夜都還沒背下文章內容。連在屋梁上的竊賊都看不下去了,跳下去大罵:你那麼笨,還學習什麼!講完將文章記誦一篇後,揚長而去。

曾國藩是家庭中最有希望參與科舉考試的人,但持續6次科舉考試沒中,他自己卻絕不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總算在第七次考中進士,入翰林院。

那時候在曾國藩上京做官時,祖父千叮萬囑,叫他一定要改改自身火爆的性子,為人正直要不張揚謙虛。

事實上,那時候的曾國藩並沒有將祖父這翻話記在腦海中裡。在翰林院做官時,他儘管很盡力地與同事打好關係,但仍然融不進。有一次,他與一名同是湘籍的同事值守,發生爭執差點兒打架。回來後,他在隨筆中思考這件事情,寫到:"肆口謾罵,忿戾不顧,幾於忘身及親"。

自此他意識到自身一心一意防寫科舉考試之書,針對別的學者和書本掌握甚微。他就在空閒時間,掌握閱讀廣結朋友,漸漸地融進到世林當中,變成中國歷史上出名的「半個聖人」。

曾國藩的一生能夠受到後人的敬仰,能夠在旦夕禍福的官場站穩腳跟,能夠安享晚年,這都得益於他的智慧!

曾國藩的智慧並不是天生的,因為他本來能力不夠,也是個笨人,但是後來卻成為了千古第一完人,靠的就是智慧!

這就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區別,我們都是人,但唯一的區別就是智慧!

曾國藩的智慧從哪裡來呢?這可不是天生的,畢竟曾國藩本來是一個笨人!他的智慧源於一本書,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會反覆品讀,從中汲取入仕處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雲,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清代才子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曾國藩自己曾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而在當代,萬達總裁王健林每年年初都會發表年度工作報告,每次在報告中他都會推薦一本書給員工,推薦過的書單裡便有這部《智囊全集》。

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神奇?能讓這麼多人拜讀?

它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了歷代智慧故事共1238則,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馮夢龍評價《智囊全集》說它:「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難怪有人說,這本書只要學到其中的一兩個智慧,就能安身立命!

裡面不是枯燥的大道理,而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有民間的,有官場的,還有戰場的,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老顧我看的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看不懂!

上下兩冊智慧只需要75元,也就是兩包煙錢,一頓飯錢,就能讓你受益終生,無論是自己買來看,還是送給別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擊下方平臺給的商品卡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馮唐:煉就終極領導力,靠9個字
    今天《馮唐成事心法》圍繞三個維度講講「終極領導力」。第一維度,什麼是終極領導力;第二維度,曾國藩對終極領導力的理解;第三維度,我個人鍛鍊終極領導力的九字真言。公司一旦做大了,運營時間長了,難免會遇到危機,往往關鍵的一兩個危機時刻就決定了公司的生死,決定了你是不是有領導力。公司沒電了、公司被工商罰款了等等,這些都是小危機,現金流斷了、主要員工辭職了、主要領導人辭職了、主要品牌受影響了、出現巨大危機公關等等,這才是關鍵危機。
  • 曾國藩的「理論」和麥肯錫的「方法」,馮唐的成功可以複製出來
    馮唐的多妻讓很多男人汗顏,關鍵他荷爾蒙爆棚,滿身油膩,卻還要自留一身正氣,將文人的風骨寫於字裡行間。油膩的人對抗油膩有自己的方式,馮唐對抗自己的油膩,選擇了我手寫我心。商業化讓他滿身油膩,人至中年,成熟的心境,經驗的積累,滿身的財富,他足以自傲,但他又足夠謙虛。
  • 馮唐:這是個偽命題,但大致逃不過這7個特質
    人人渴望成功,這是一個許多人都非常關注的問題。馮唐說,準確的講,這是一個偽命題,沒有固定答案和統一標準,但還是有規律可循,有章法可依。馮唐是個什麼人,敢這麼說?知道馮唐的人,要麼是因為那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要麼是因為他寫的那些書。這裡的馮唐,是現代的馮唐,原名張海鵬,許多人說他是一個情色作家,實際上他是一個熱愛文藝的頂尖管理專家,是婦科醫學博士出身的投資人,是精通麥肯錫與曾國藩成事學的商業大佬,他是曾國藩的死忠粉。
  • 馮唐:37歲棄醫從商,周工作近百小時,16本書出版,憑藉四個秘訣
    >「我是業餘寫作(儘管不業餘),其實一直有個全職的管理工作。我真的是頂尖的管理專家,而且是戰略管理專家,只是極少人知道。」我笑(褒義)是因為他是多麼的迫切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他不僅僅是位作家,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其他面。馮唐的多面中,有婦科博士的樣子,也有管理者的霸氣,不僅有作家的才華,還有詩人的浪漫,但好像每個身份之間都不太搭界。
  • 馮唐:我一直覺得身體裡有個大毛怪
    但在馮唐身上,這些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你可以在他身上找到這三樣工作的共性——敏銳,同時也能找到三樣工作在他身上體現出的不同東西。馮唐的小說語言清新,技巧圓熟,受到一批文學青年和知識分子的喜愛,也有不少人評價馮唐為當代文壇中的異類,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是以一種充滿著物質性的口語方式在敘述,以一種綿密饒舌的喋喋不休給予寫作以豐富構成。
  • 馮唐:如何辨認自己有天賦
    他拿自己寫毛筆字做例子,「餘」就是我的意思,「餘早年於作字一道」,就是說,我在寫毛筆字兒這件事兒,「亦嘗苦思力索」,非常努力地思考,非常努力地去嘗試,結果呢?「終無所成。」什麼變化都沒發生。「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這件事可以看到,其實你不分年紀大年紀小,有沒有天賦,事兒難做不難做,這不太重要的,只要你有恆心,有恆行,不間斷地去做。「自如種樹養禽,日見其大而不覺耳」,就像你種樹,就像你養小動物,養匹馬,養頭豬,你會看到它慢慢變大,慢慢會變得好一點,慢慢變得也不錯了,而你在這個過程中都沒有察覺。這是曾國藩給我們講的,如果在你必須做的事上,沒有天賦怎麼辦。
  • 白巖松:抑鬱症,三次想自我了結,曾國藩語錄拯救我
    「是我。」妻子囁嚅道。「你不睡覺幹什麼呢?」「我看你睡著沒有。」白巖松笑著把她推回房間:「你不用管我,自己趕緊睡吧,睡覺多舒服啊! 長期被失眠折磨的白巖松,生活在他眼裡已經沒有意義了。有一天,他對妻子說:「我才理解梵谷和海明威為什麼要自殺!」妻子驚出一身冷汗,意識到了丈夫失眠的嚴重性。
  • 又被馮唐驚豔到了:業餘寫小說的人把20年專業成事心法娓娓道來
    ——馮唐01.提到馮唐,大家自然會想到詩人、作家,他的那些名言金句被很多人摘抄收藏,什麼「春風十裡不如你」,「我要用盡我的萬種風情,讓你在將來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時候,內心無法安寧。」都膾炙人口。可是大家不知道,馮唐寫詩寫小說都是業務寫作,人家是一名正經的管理者,想想業餘寫作的水平都能如此之高產,高質量,就能想到這個專業的管理水平了。《馮唐成事心法》是馮唐二十年職業管理生涯中吃過的苦、翻過的山、踩過的坑、見識過的人,總結出來的成事心法。
  • 讀馮唐的短歌集《不三》,分享讓我感動的10個句子,字字珠璣
    今天聊聊馮唐的作品《不三》,這是一部短歌集,該書收錄了馮唐創作的269首全部由3句組成的短歌。這些短歌寥寥數語卻字字珠璣,意趣盎然,一如既往的腥、鮮、辣,充滿靈機一動與神採飛揚。聊聊我最喜歡的10首短歌,以及當時我的思考:1、天用雲做字,地以水化心,人還是執迷不悟。前兩句寫的特別美和有意境。馮唐曾經提及這句話的頓悟時刻。
  • 馮唐:如何判斷一個人能否成事?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馮唐 來源|24氪金(ID:kingsof24)什麼樣的人能成事?準確來講,這是個偽命題。曾國藩有云:軍事需要「悍鷙之氣」和「安詳之氣」,而前者易生出「驕氣」,後者易生出「惰氣」。可見,真正能帶兵打仗的將才,需要中庸平衡的混合個性。那麼性格中矛盾怎麼平衡呢?曾國藩似乎是做到了,白天打仗,晚上在家練字,讀聖賢書。但只享受了六十一年陽壽的他,從任何角度來說都不是一個長壽的人。不得不說,這跟他追求中庸平衡而壓抑天性、積鬱成疾有關。
  • 白巖松:曾抑鬱5年,多次想要「自殺」,卻被曾國藩這7個字點醒
    這就是《曾國藩》給予我的啟示。」——白巖松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沒有誰可以簡簡單單的成功,我們所知道的勵志故事只是只是他們所有經歷的冰山一角,勵志的背後往往事痛苦的真相。白巖松:抑鬱五年,三次想要「自殺」2001年,白巖松精心籌備著央視的新欄目——《子夜》,這個全新的節目寄託著白巖松希望,然後由於一些原因,節目卻一直沒能播出,這讓白巖松的壓力驟增,再加上周邊人的質疑,白巖松的內心轟然崩塌。他開始產生自我懷疑,每天夜不能寐,一度拒絕和外界交流溝通。
  • 曾國藩:為人忠厚老實卻難成大器?只因有這3個毛病
    曾國藩說,忠厚老實之人難成大器,正因為這種人身上有三種毛病,這三種毛病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其自身的發展。一: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曾國藩講到:"大膽做事,忌瞻前顧後。"三:循規蹈矩、不懂變通曾國藩說"因循二事,誤盡一生。",只懂得去走別人的成功之路而不懂得自行創新,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人云亦云,一切事情都隨大流,沒有自己的想法。因循守舊循規蹈矩切不可取,只有突破外界給自己設定的思維框架,打破禁錮,才有可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 五萬字《李秀成自述》僅刊行三萬字,曾國藩刪了啥?考證結果已出
    在這種情況下,文化程度不高的李秀成還每天用毛筆寫七千字,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經過專家們輪番辯論,基本已達成共識:這份《自述》的確是李秀成在牢籠中所作。理由如下:1、 從內容看,原稿將金田起義到天京陷落這14年的每一個過程和細節都描述得非常清楚,很難想像會是曾國藩平白捏造的。
  • 白巖松:三度想輕生,多次接受心理治療,卻被曾國藩的一句話點醒
    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過,如何才能做到自信、理性、平和、樂觀這8個字,除了讀書沒有其他辦法,也沒有捷徑。1992年,白巖松每天都睡不著覺,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後腦勺有塊地方禿了,就去問家人。家人才說他們早就看見了但是都不敢告訴他。白巖松抑鬱症嚴重的時候,拒絕與別人交流,甚至連自己朝夕相處的妻子都只能通過紙筆和他交流。
  • 曾國藩座右銘:若是性格猶豫,做事糾結,這16字你定要讀懂
    後人稱之為繼孔子和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也是人們口口相傳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是不折不扣的奇人,奇在哪裡呢?他七次科考,七次落榜,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幅書法作品,是曾國藩非常經典的一句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16個字,但是其中包含了為人處世的智慧哲理。
  • 曾國藩:人成功離不開這「三不鬥」及這五個「字」,值得收藏
    曾國藩作為晚清一代名臣,從小資質平庸,靠著自己的努力與勤奮,一步步實現光宗耀祖。在京做官,十年之內七升遷,官至二品大員,他靠的是什麼?他的人生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被稱為「半個聖人」,不管做人、做事、當官,還是治學、治軍方面,曾國藩都成為後世的楷模。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曾國藩的為人處世哲學,或許對大家有所幫助。
  • 馮唐:職場人35歲以後,方法論比經驗重要
    K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曾經的馮唐,和大多數人一樣,面對問題時,總是害怕自己做不好,怕別人對自己不滿意,怕結果不如意。09年,我離開工作了9年的麥肯錫,加入了華潤集團,並在華潤做了整整5年。那5年,錢沒掙著,苦沒少吃。但是我心裡很踏實,華潤最近幾年的500強排名是歷史上進步最快的。那些年的拼,我不後悔。雖然錢上損失了很多,但是我長了見識,內心有足夠的信心:有理論,有實踐;做過甲方,做過乙方。
  • 馮唐《萬物生長》想出版,出版編輯:下本書收斂些,我們一定合作
    學醫的人很容易轉行作家,而且成功的例子很多,比如魯迅、郭沫若、畢淑敏、餘華等等。讀了8年的醫學院,馮唐很想寫點什麼打發無聊的日子。1998年夏天,在等待去美國接受「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考驗之前,馮唐拎筆在紙上開了一個頭。
  • 《曾國藩傳》:從笨人到聖人,曾國藩將這一個字,做到了極致
    160年前的曾國藩,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作為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放在今天來說,絕對是草根逆襲的成功典範。1關於曾國藩小時候,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晚上,曾國藩在家中苦讀。有一篇文章讀反覆讀了很多遍也沒沒背下來。門外的小偷急壞了,跳進屋子生氣地說:「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 說罷,小偷流暢地背完一遍,就揚長而去。
  • 笨人曾國藩能脫胎換骨,離不開這三個興趣愛好,連女色都戒掉了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忙碌、奔波,都是為了生存,為了滿足我們生活的需要。成年人的世界裡,只有家庭、工作、孩子、老人,興趣愛好可以說是一種奢求。曾國藩儘管在職場很忙碌,還要照顧家庭,但是他依然活出了詩和遠方,活出了自己,正是因為他有了這些興趣愛好,才淨化了他的生活環境和精神世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曾國藩的三個興趣愛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