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縣山莊鄉打造荷溪村紅色精品展館做好文化傳承側記

2020-12-14 吉安頻道

  當地幹部群眾參觀學習

  遊客參觀毛澤東舊居

  安福縣山莊鄉荷溪村是吉安古代進士最多的村莊,是毛澤東主席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近年來,安福縣山莊鄉緊緊圍繞「全面保護、重點利用、豐富載體、突出主題、形成亮點」的思路,在3A鄉村旅遊景點荷溪村以三棟明清時期古建築為基礎,打造出毛澤東舊居、理想信念館、廉政教育館三個紅色精品展館,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添鄉村旅遊魅力。

  講述一段故事「九打吉安」創偉業

  從1929年10月提出「攻取吉安」,到1930年10月攻下吉安的1年時間裡,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紅一軍團和紅一方面軍,先後發動了九次攻打吉安城戰鬥,史稱「九打吉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分別多次入住荷溪村的伍氏宗祠。

  1977年秋天,靜謐的荷溪村悄然駛來一輛小轎車,從車上走下幾個魁梧的中年人,領頭的身著中山裝,下車後直奔山前石橋,並不時向村民打聽著什麼,隨後徑直向村裡的一棟老房子走去。原來,身著中山裝的人是毛澤東主席的原警衛員。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後,黨中央為整理主席經歷資料,派出各路人馬重新核實毛主席光輝一生的足跡。自1930年到1977年,歷時47年,當年跟隨毛主席的小警衛員雖然已年近花甲,可對「九打吉安」宿營荷溪一事還是記憶深刻,只是毛主席那晚具體住在哪一棟房子已經記不清了,但二水合流的中流砥柱和石橋依然如故,只是門前的兩口池塘只剩下一口。至此,毛主席宿營荷溪的具體住宿點得到核實。幾年後,消息從中央傳到安福縣政府。2002年5月,文物部門正式將這棟老房子掛牌為:毛澤東舊居。

  去年以來,該鄉收集回顧毛澤東、朱德同志先後入住荷溪村伍氏宗祠的歷史足跡,打造毛澤東舊居館。展館前廳布局主題為「領袖風採」,展示毛澤東的偉人風範,左右兩間房是當年「九打吉安」時的傳達室和警衛室,中堂布局為「伍氏廬陵堂」,主要展示荷溪村歷史人文,伍氏進士第一村風採。左廂房布局主題為「激揚文字」,是當年毛主席臥室,重現當年主席學習休息場景,右廂房布局主題為「指點江山」,是「九打吉安」的會議室,也是作戰臨時指揮室,擺放了辦公桌、作戰地圖、沙盤等,是當年在荷溪宿營時的作戰會議現場。後室布局主題為「揮斥方遒」,主要講述「九打吉安」的背景、過程及意義。整個展館凸顯革命時期領導人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展示荷溪村紅色革命鬥爭史和濃厚的歷史人文風採,激勵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固本求源。

相關焦點

  • 映日「荷溪」別樣紅——安福縣山莊鄉打造荷溪村紅色精品展館做好...
    「全面保護、重點利用、豐富載體、突出主題、形成亮點」的思路,在3A鄉村旅遊景點荷溪村以三棟明清時期古建築為基礎,打造出毛澤東舊居、理想信念館、廉政教育館三個紅色精品展館,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添鄉村旅遊魅力。
  • 安福縣山莊鄉:凝聚鄉賢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
    該鄉以成立鄉賢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和鄉村治理與發展促進會為契機,通過村裡找鄉賢、鄉賢推鄉賢等方式,把山莊的鄉賢找出來、找全來,並通過他們的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與20多名常年在外、前期沒掌握的鄉賢取得聯繫。同時,落實鎮領導聯繫鄉賢制度,在清明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期間,班子成員對回鄉的鄉賢進行走訪,介紹家鄉建設情況。
  • 安福縣山莊鄉 凝聚鄉賢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
    該鄉以成立鄉賢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和鄉村治理與發展促進會為契機,通過村裡找鄉賢、鄉賢推鄉賢等方式,把山莊的鄉賢找出來、找全來,並通過他們的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與20多名常年在外、前期沒掌握的鄉賢取得聯繫。同時,落實鎮領導聯繫鄉賢制度,在清明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期間,班子成員對回鄉的鄉賢進行走訪,介紹家鄉建設情況。
  • 安福用活紅色資源「活教材」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 開展傳統教育 安福用活紅色資源「活教材」吉安新聞網訊(安軒)「1930年9月的一天,毛澤東同志率領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機關和警衛隊二、三百人,戎馬倥惚、風塵僕僕,從袁州出發,經過我縣,就駐紮在這間房內。
  • 山莊鄉特色鄉賢文化展示館:用鄉賢文化涵育文明鄉風
    為進一步激活和發揮統戰新力量,深入挖掘本土人才優勢,山莊鄉圍繞弘揚優秀鄉賢精神,凝聚鄉賢力量打造了獨具特色品牌的鄉賢館,實現了鄉、村鄉賢聯誼組織全覆蓋,使鄉賢群體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 江西萬安:挖掘紅色資源 打造「紅色名村」
    近年來,萬安縣澗田鄉小東村緊扣「紅色文化」主題,依託第三次反「圍剿」時紅軍在小東村休整時留下的紅色革命遺址群,通過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和紅色故事,再現當年紅軍戰士和山村群眾的濃濃「魚水情」;同時,在美麗鄉村建設和村莊整治中凸顯紅色主題和紅色元素,著力打造既有紅色革命故事、又有當代蓬勃風貌的「紅色名村」。
  • 主體館、村史館、專題展館,昌邑市紅色歷史展館成規模 「紅色文化...
    昌邑市紅色歷史資源豐富,特別是在抗戰時期,以昌邑北部為中心的「渤海走廊」,成為連接膠東、清河、魯中和革命聖地延安的紅色生命線。為此,昌邑市以「紅色文化」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把紅色基因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吸引各界廣泛參與,取得了紅色文化動人心、入民心、鑄魂育人的明顯效果。眼下,紅色已經成為昌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亮麗底色。
  • 濰坊科技學院農聖文化展館正式開館
    建立「校史館」「國防教育展館」「農聖文化展館」,打造文化傳承展示載體。產出系列高水平成果,《中華農聖賈思勰與lt;齊民要術gt;研究叢書》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師生原創52集動畫片《農聖賈思勰》獲山東省文化精品工程獎,在央視、山東衛視播出,「壽光模式」研究成果在《改革內參》刊發,核心觀點被《人民日報》《大眾日報》等摘編轉載。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瓜州:紅色文化教育潤初心
    &nbsp&nbsp&nbsp&nbsp圖為教學輔導員進行黨課教學 張紅清/攝&nbsp&nbsp&nbsp&nbsp連日來,一大批縣內外遊客陸陸續續來到瓜州縣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講館、紅西路軍最後一戰紀念塔、紅西路軍蘑菇臺會議陳列室等地,瞻仰革命遺址、緬懷革命先烈、重走西徵之路、傳承紅色文化
  • 安福縣新農村建設促進會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該促進會現有會員256人,自成立以來,堅持共建共享原則,組織會員和全縣鄉賢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建言獻策、捐資捐物、結對幫扶、招商引資等活動,為安福縣經濟社會發展做了許多有益工作。廣泛宣傳動員,帶頭開展村莊清潔行動。
  • 韶關南雄 擦亮紅色文化品牌,助推打造紅色文化高地
    已籌集資金9000多萬元對19個革命遺址進行搶修保護,正在編撰近150萬字的系列紅色南雄叢書,傾力打造了3條紅色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全面推進紅色革命遺址活化利用……南雄作為全省為數不多的原中央蘇區縣,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目前認定的革命遺址有94處。一直以來,該市堅持科學規劃、連片打造,構建市鎮村全覆蓋的紅色革命遺址保護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 來這裡讀懂農聖賈思勰,濰坊科技學院農聖文化展館正式開館
    濰坊科技學院建立國家二級學會「農學思想與《齊民要術》專業委員會」「新時代鄉村振興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壽光分站等平臺,打造高水平科研基地。建立「校史館」「國防教育展館」「農聖文化展館」,打造文化傳承展示載體。
  • 感受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的國慶假期,不少市民前往紅色革命遺址、市革命紀念館參觀,緬懷革命先輩,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上午,在東海縣安峰鎮的紅色記憶愛國主義教育展館內,偌大的展廳內布滿各式各樣的紀念章、各個時期抗戰歷程,前來參觀的學生和遊客絡繹不絕。
  • 串聯紅色景點 惠州10條紅色記憶精品文旅線路約定你
    這裡曾留下孫中山、周恩來、彭湃等革命前輩戰鬥的足跡,誕生了廖仲愷、葉挺、鄧演達等眾多革命志士,孕育了大革命時期的「東徵」、土地革命時期的「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抗戰時期的「東縱」、解放戰爭時期的「邊縱」等革命火種…… 時值新中國成立71周年,為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精神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推動惠州紅色文旅產業升級,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按「連點成線、連線成片」
  • 湖南通道舉辦紅色自駕遊暨兵書閣紅色文化系列活動
    12月12日,2020湖南省紅色旅遊博覽會通道分會場「通道轉兵·兵轉道通」紅色自駕遊暨兵書閣紅色文化系列活動舉行。本次活動旨在紀念通道轉兵會議召開86周年,傳承保護紅色文化資源,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紮實做好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將兵書閣村打造特色紅色旅遊示範地、全省紅色文化研學旅行目的地。通道侗族自治縣是革命老區縣,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通道轉兵」被譽為紅軍長徵偉大轉折的開端;「侗民俗文化」通道侗寨入列「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萬佛山丹霞地貌」是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
  • 依託經典打造精品——民族歌劇《小河淌水》首演側記
    雲南民族大學創新藝術形式,歷時五年打造了文藝精品民族歌劇《小河淌水》,再次將《小河淌水》搬上舞臺。9月10日晚,歌劇《小河淌水》在雲南省大劇院成功首演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傳承民族文化的新嘗試雲南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榮表示,歌劇《小河淌水》項目的實施和首演就是雲南民族大學打造精品,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文化育人,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服務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的全新嘗試。
  • 學習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本報訊 近日,石棉縣城北中學攜手新華文軒雅安市公司石棉分公司,開展以「尋訪紅色革命足跡 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研學活動,組織該校48名學生走進安順場,實地參觀並感悟紅軍長徵精神。在為期一天的活動中,由3名文軒工作人員、3名教師、1名教官組成的領導小組,帶領學生們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了解紅軍強渡大渡河的英雄事跡和黨的歷史,學習紅色文化和傳承紅色基因。同學們還現場宣讀了誓言,確定了此次研學隊伍的番號,繪製了隊伍旗幟,並聆聽了「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的故事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