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話的相聲「商演」,八十年代風靡一時,並非德雲社首創

2020-12-22 騰訊網

俗話說:愛屋及烏。

粉絲喜歡愛豆,會將愛豆身上所有的東西都一一拔高神話,發揚其優點,屏蔽其缺點,總之一句話,在粉絲眼裡,愛豆就是世上最完美之人。

如果粉絲們只是去無限神話愛豆的相貌,這倒無可厚非,畢竟情人眼裡出西施,長相這個玩意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筆者一直認為趙大叔就比冠希哥帥,你也不能挑理。

但是,如果粉絲們將一些愛豆身邊常識性的東西也給神話了,那就沒必要了,因為不僅會貽笑大方,甚至連愛豆本人都不會待見這種行為。

本文要說的就是相聲界被部分人神話的相聲「商演」。

現在一說起相聲商演來,總有人會提出各種各樣奇怪的觀點,比如相聲商演是德雲社首創,只有德雲社才能開得起來相聲商演,只有德雲社才能在國外開相聲商演等等。

事實上確實如此嗎?咱們聊聊:

一、什麼是相聲商演?

商演,顧名思義就是商業演出,以盈利為目的,以賣票為主要手段,以表演節目為載體的演出活動,均可以稱之為商演。典型的如「同一首歌」巡迴晚會等。

商演對應的是義演、慰問等不需要花錢不需要買門票的演出,典型的如「心連心」藝術團慰問演出等。

不過,在相聲領域商演是分狹義和廣義的,廣義的商演就是所有賣門票的演出,狹義的商演指的是大型場館舉行的大型演出,相聲小劇場雖然也屬於商演的一種,但它並不在狹義的大型商演之內。

二、舊社會的相聲商演

解放前,相聲行業的一般演出形式有畫鍋、撂地、戲園子、堂會和茶社等,原則上講這些都算商演,畢竟觀眾想聽相聲就得掏錢,但這都屬於廣義上的相聲商演。

其中,相聲茶社的演出就相當於現在的相聲小劇場,不過花錢方式並不一樣,大部分茶社是零打錢,小部分茶社是按段收費,跟坐早年的公交車似的,聽的越多花錢越多,不像現在的小劇場,買了一張票進去從頭聽到尾。

當然,除了上面列出的演出形式外,相聲演員還有幾種方式可以掙錢,一個是廣播,另一個是串窯子,還有就是類似於現在大型商演的公司演出。當年有一些大公司比如煤礦、港口什麼的,他們也會聘請相聲演員周末晚上去說相聲豐富職工生活,這些公司演出的場所相對比較大,臺下人也多,這就和現在的大型商演類似了,只不過臺下的觀眾都是職工不需要另外掏錢。

舊社會能算得上大型商演的相聲演出還有,主要在上海,當年上海的娛樂事業比較發達,因此也成為很多相聲演員跑碼頭的落腳點,像萬人迷李德鍚就曾率領北方的相聲演員到上海大世界演出,可惜萬人迷的形象和口音不適應上海觀眾,崴泥了,全靠陳湧泉的父親陳子貞他們挽回了一些口碑。

不過,上海的大型商演主要還是以什樣雜耍為主,和天津的燕樂戲院差不多,有快板、魔術、雜技、相聲和大鼓等節目,並不算相聲專場商演。

二、解放初的相聲商演

解放初期,相聲行業同時開發出了兩個新的演出方式,一個是慰問演出,一個是大型相聲商演。

慰問演出主要是相聲演員們前赴後繼前往朝鮮前線慰問志願軍戰士,陸續去了好幾批,像知名藝人常寶堃、趙佩茹、馬三立、侯寶林都去了,以後這種到部隊慰問演出也成了相聲行業演出形式的組成部分,像常貴田、高英培等人都曾到過福建前線和廣西前線等地慰問演出。

大型相聲商演則是從相聲改進小組開始的,當時侯寶林、孫玉奎和羅榮壽他們將全市的相聲演員集中到一起培訓、學習和排演新節目,然後開始在長安戲院等地進行大型商業演出。

侯寶林曾回憶說,1950年他去長安戲院定場地,主管讓他們賣4毛或5毛一張票,怕賣貴了沒人買。但侯寶林堅持要和裘盛戎、荀慧生他們一樣賣8毛,長安戲院被侯寶林的自信打動,將300元的場租改成門票提成,最後果然上千人的座位全賣光了,連演兩天都是爆滿。

這次大型商演成功後,侯寶林率領同行們又轉戰吉祥戲院,然後又到天津上海巡演,結果天津那邊更火爆,出現了有人通宵排隊買票的盛況,和梅蘭芳的演出是一個待遇。

從這時候起,北京和天津的相聲商演形式就固定成兩種,小劇場和大劇院。這也是最早的相聲專場大型商演的開始。

可見,相聲大型商演的真正起步和成熟是在1950年,第一批能開上千人大型商演並且還能賣光高價票的相聲藝人是侯寶林、羅榮壽他們,並不是半個世紀後的郭德綱。

三、改革開放後的相聲商演

相聲大型商演最活躍的時代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改革開放後人們迫切需要豐富文化生活,而相聲又是人民群眾特別喜歡的節目,因此整個八十年代成為相聲行業有史以來最火爆的時期,沒有之一。

八十年代相聲大型商演主要由各曲藝團體進行,其中的翹楚是馬季姜昆領銜的中央廣播說唱團,趙振鐸李金鬥師徒領銜的北京曲藝團、侯耀文石富寬領銜的鐵路文工團說唱團還有蘇文茂馬志明等人領銜的天津曲藝團,此外其他各省的相聲團體比如高笑林領銜的安徽曲藝團也都積極投入到商演中去。

這些曲藝團的演出地點遍及全國,除了日常到部隊、工礦企業、鐵路工地的慰問演出任務之外,大型商業性演出也在全國各地開花。比如姜昆曾帶隊到鐵嶺開大型商演,就是在那裡發現了趙本山。比如趙振鐸曾率北京曲藝團到無錫演出,結果第一天水土不服效果極差,趙振鐸一個大團長在後臺直接哭了,然後連夜改本子改思路,第二天的演出大獲成功。

筆者小時候曾看過姜昆帶隊的大型商演,地點在一個大禮堂,坐滿了之後又加座,全場至少有上千人,票價起步是20元,基本上就是坐在角落裡了,記得當時筆者一學期的學費是5元,一個會計的月工資是四五十塊左右。看一次姜昆也是挺奢侈的消費,畢竟那時候他的名氣太大,戴志誠說當年在他眼裡姜昆就是皇上,語言雖誇張一些,但姜昆的咖位確實極大。

馬季曾回憶說,他和姜昆一起去一個城市開商演,街道上全是歡迎的人群,感覺跟半個城市的人都來了一樣。

除了這些專業團隊之外,一些相聲演員也開始走穴,能享受馬季姜昆待遇的則是楊振華金炳昶,他們倆到吉林通化搞商演,一場給300元,相當於普通工人半年工資。通化的大街上擠滿了人群看楊振華金炳昶,到演出時更是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堪稱現代「淨街王」。

還有高元鈞的徒弟石小傑,當年他還是一名相聲演員,他把相聲和流行歌曲結合起來,再學習張帝的表演技巧,開發了屬於自己的相聲商演模式,在全國巡迴演出一百多場,一場能賺上萬元,他是相聲界第一位賺到100萬的演員,那個時代的一百萬!

此外,現在的相聲商演流行送花什麼的,那也是八十年代開始興起的,第一個搞這個節目的是「燕雙鷹」他爸張志寬,他到南方走穴學來了送花這招,然後用到曲藝演出裡,一開始一個花籃代表一定小費,只要有人送花籃演員就得繼續表演,在德雲社早期廣德樓時也是這麼玩兒的,現在這個形式簡化成就是白送表示喜愛了。

至於相聲出國商演,首先吃這個螃蟹的也是侯寶林,他率領侯耀文、師勝傑、常寶華常貴田等人到美國巡迴演出,連演五個城市,場場爆滿。馬季姜昆的團隊則主攻東南亞市場,尤其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而民營相聲團體第一個出國搞大型商演的則是李菁領銜的星夜相聲會館。

可見,相聲出國商演的道路也是侯寶林、馬季、姜昆和李菁他們鋪開的,後來者都是踏著他們的足跡到國外開商演說相聲的。

四、近些年的相聲商演

上世紀九十年代,相聲商演進入一個相對低潮期,而進入新世紀,在相聲商演上首先取得成功的則是姜昆,他在2002年重啟大型相聲劇《明春曲》的巡迴演出,在全國和海外連演一百多場,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2005年底隨著郭德綱的爆紅,相聲大型商演的接力棒又傳到德雲社這裡,以德雲社為主,加上嘻哈包袱鋪、青曲社、聽雲軒、星夜相聲會館、相聲新勢力等相聲團體,相聲商演再次在全國開花,場面也比較火爆,但比起八十年代的相聲大潮來還是有一定差距。

說到這裡,可能還會有人提出另外一個問題,既然之前姜昆等相聲前輩的大型商演這麼火,為什麼現在不搞了呢?為什麼不和郭德綱代表的德雲社比試比試呢?

對於這種提議,郭德綱曾在單口相聲扯閒白時特意說過,兩個相聲演員之間,只有同背景、同年齡、同臺的情況下才有對比的意義。比方說,1995年時郭德綱和姜昆都在北京說相聲,那時候你說他們來誰更厲害一些?2002年姜昆在全國開始巡迴演出大型相聲劇《明春曲》並且場場爆滿之時,郭德綱所在的廣德樓臺下還只有一個觀眾呢,這又怎麼比?

所以,還是郭德綱說得對,不同背景、不同年齡、不同臺,你就瞎比,比什麼啊。

綜上,本文解答了相聲行業最早的大型商演是誰開的,最火爆的相聲商演是什麼時期的,還有最早到國外搞相聲商演的又是誰,希望多少能夠起到一些正本清源的作用吧。

相關焦點

  • 相聲行話之走穴,德雲社所謂「相聲商演」,其實就是走穴
    相聲行業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火爆一時,也為社會貢獻了不少新名詞,比如五十年代的「馬大哈「和」關公戰秦瓊「,到了八十年代則開始貢獻春典裡的名詞,比如」火了「和」大腕(大蔓兒)「就是通過相聲行業走向社會的。其中,在八十年代還有個相聲行業裡的詞兒也很火,那就是「走穴」,只不過這個詞兒的意思明顯被一些觀眾誤讀了。
  • 郭德綱四大愛徒,嶽孟雙張紛登春晚舞臺,德雲社相聲不再「三俗」
    文章《郭德綱四大愛徒,嶽孟雙張紛登春晚舞臺,德雲社相聲不再「三俗」》為梵音茶語原創文章,抄襲必究!文/梵音茶語郭德綱的相聲被某些主流定義為「三俗」,儘管德雲社已經取得了如此的成就,但是連帶著徒弟也是飽受師父的牽連。
  • 論郭德綱德雲社:曹雲金和高峰誰的相聲水平高?
    郭德綱的德雲社目真的是如日中天。那麼吃瓜群眾就要來一比高下,問及曹雲金和高峰誰的相聲水平高?我們先來說說——高峰(德雲社的寶)因為信任,因為高峰為德雲社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他在相聲藝術中的造詣與成就,在德雲社就如同「寶」一般的存在。
  • 德雲社角空降小劇場
    嶽雲鵬、孫越成名已久,平時除了在國內國外各地進行商演,還要參加各種綜藝、娛樂節目以及影視劇的錄製拍攝,所以嶽雲鵬、孫越很早以前就不怎麼出現在德雲社小劇場了。  在本周德雲社節目單上,嶽雲鵬、孫越的名字赫然出現,兩人在10月27日當天也如約出現在北京湖廣會館,參加了德雲社二隊的演出。
  • 德雲社相聲春晚,閻鶴祥楊九郎「半路夫妻」實力證明真功夫
    嶽雲鵬和孫越還有除夕的央視初春晚,所以整體來說,今年的德雲社絕對是春晚的贏家。就德雲社的相聲演員來說,說學逗唱的功夫確實是各個了得,整臺春晚不都是相聲,還有唱歌跳舞的。就相聲的搭檔來說,幾乎都是搭檔很多年的,新搭檔需要磨合。這次春晚上就有一對新搭檔:閆鶴祥和楊九郎。本身閻鶴祥和郭麒麟是一對,楊九郎和張雲雷是一對。
  • 太平歌詞被郭德綱「神話」?老一輩的東西,在德雲社還能留下多少
    這是德雲社小曲《大實話》重要的小曲節選,由德雲社的創始人之一的張文順所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做為了德雲社的社歌。但是自張文順老先生去世之後,便由郭德綱改為了短版曲調,「說天親,天也算親,天有日月和星辰。古人不見今時月,明月曾經照過古人」。是不是現在的德雲社人丁興旺,發展如日中天之後,郭德綱最真切的人生感悟呢?
  • 相聲演員玩「殺女友梗」慶祝七夕,德雲社怎麼總翻車
    據觀察者網報導,章紹偉被譽為90後新相聲演員的代表人物之一,2018年,他曾和孔摯傑搭檔參加郭德綱主持的《相聲有新人》。雖然二人在初賽階段就被淘汰,但在節目結束後加入了德雲社,成為了相聲表演一隊的成員。藍鯨記者在德雲社官方網站查詢發現,目前在德雲演出一隊的藝人介紹中已沒有章紹偉的身影。
  •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德雲社商演全面啟動,李金鬥相聲專場大牌雲集
    相聲行業的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這個劃分通過郭德綱之口,成為相聲行業默認的稱呼,這是郭德綱宣傳策略上的巨大成功。2004年下半年,經歷了十年苦苦掙扎的郭德綱,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德雲社拜託了慘澹經營的狀況,逐漸一飛沖天。
  • 盤點:德雲社的相聲模式,新款四門功課騷、浪、賤、腐!
    比如走這種流量路線,就能有很好的發展,而且他的粉絲也誤認為他說的是相聲。還有這位目前發展也很好,而且大有迎頭趕上前一位的,他的粉絲連相聲是什麼都不知道。而將來德雲社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演員,而且一定會越來越紅,相聲這個標籤也會在某一天徹底撕掉,因為已然成為了累贅。
  • 德雲社閻鶴祥:從網絡工程師到相聲演員
    我發現,在這些榜單上,排名第一位的永遠是郭德綱——德雲社相聲。我原來以為,相聲的聽眾主要是中老年男性。結果這兩年,尤其是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火起來之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現在去德雲社聽相聲的,都是揮舞著螢光棒的年輕女孩。那現在這些相聲演員們是怎麼走上說相聲這條路的,做這個工作又有哪些體驗和觀察?
  • 如何看待德雲社演員頻頻上綜藝,就連相聲皇后于謙也攜妻子上綜藝
    平常人家還有個東家長李家短的問題,何況這擁有400多名員工的德雲社。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所有的行業幾乎都停止了。當然像德雲社這樣的大型演出場所更需要關閉。意味著零收入的郭德綱王惠夫婦兩個人要承擔著400多個家庭的生活重擔。郭麒麟當時連上8個綜藝,雖說後來郭德綱親自闢謠自己和德雲社並沒有用到郭麒麟的一分錢。但是這個那肯定也是往老郭家掙錢,當然不分你我。
  • 德雲社相聲晚會,兩個逗哏缺席,楊九郎閻鶴祥搭檔,這相聲怎麼說
    文|石頭妹妹、NEW娛樂2020年1月29號,德雲社與天津衛視合作舉辦的德雲社相聲晚會,晚會活動中劇組再次釋放大招。閻鶴祥和楊九郎組成新的搭檔,參加節目的錄製。兩個捧哏的水平不相上下,眾所周知,逗跟在相聲的節目演出中更加出彩。他們兩個會拿出看家本領,爭奪逗哏角色嗎?對於閻鶴祥來說,2019年是他業務比較輕鬆的一年,由於少班主郭麒麟在其他藝術方面的追求,導致了相聲專業有點滯後。閻鶴祥作為郭麒麟的搭檔也被耽擱。2019年的相聲專場演出郭麒麟和閻鶴祥也沒演多少場。
  • 相聲圈的那點兒破事之相聲興衰
    建國之後有一段時間相聲的發展遇到了桎梏,在革命樣板戲一統天下的年代,一切傳統藝術都得靠邊站,直到八十年代開始相聲又開始了發展。相聲這門藝術跟別的藝術不同,就是逗人樂呵的,你高雅了觀眾就樂呵不起來。所以,相聲就得通俗,也就是得接地氣。因此,相聲裡就少不了調侃別人和作踐自己。甚至少不了「下三路」的玩意。
  • 德雲社駕到,濟南本土的相聲園子怕了嗎
    投入使用後,山東德雲文化廣場將匯集相聲演藝、曲藝表演、婚慶餐飲、曲藝教育、文創展示等多種文化業態,郭德綱說以後大部分精力放在濟南分社,五六個劇場同時運營,票價不會高於德雲社其他小劇場……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和票房號召力的相聲團體,德雲社帶著「好好幹」的勁兒來踢門檻了。郭德綱要把市場深扎到濟南,首當其衝受影響的就是濟南的本土相聲、曲藝園子。
  • 有理不在聲高:德雲社一場封箱演出,郭德綱道盡人生百態
    張九齡、秦霄賢等年輕人活躍在舞臺上意氣風發,謝金也突破了自我順利地走向了發展之路,尚筱菊、劉筱亭這郭德綱徒孫輩的演員也逐漸被大家認可,張番劉銓淼這些原本在相聲界苦苦掙扎的演員也在「變成」張鶴擎、劉鶴安之後找到了自己發展的方向,郭麒麟的演技也被認可了,德雲社的家譜也更新了。德雲社的商演在發展中壯大,一場幾地聯合跨年也抽空了二隊的人員,德雲社青年隊順利補位小劇場,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發展。
  • 何雲偉專場「座無虛席」,他的相聲依然很受歡迎嗎?
    作者|加寧 責編|溫溫提要:近日,青年相聲名家何雲偉在天橋劇場舉辦相聲專場演出,專場座無虛席,離開德雲社的何雲偉依然很受歡迎嗎?
  • 德雲社相聲是怎麼安排的?張雲雷超霸氣,7隊隊長依舊被「架空」
    標題:德雲社相聲是怎麼安排的?張雲雷超霸氣,7隊隊長依舊被「架空」 德雲社的相聲現在可以說是一票難求,不少粉絲每次搶票的時候都像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一樣。
  • 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們,都是些什麼神仙,簡直不要太喜歡
    德雲社算是一家企業,全名叫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德雲社也是將中國傳統文化相聲發揚光大,不僅在國內有專場,還經常去國外演出,把中國相聲帶到全國。郭德綱作為德雲社的班主,收了不少徒弟,而這些徒弟也沒有給郭德綱丟臉,憑藉自己的所學,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歡。
  • 德雲社孟鶴堂周九良「歡樂喜劇人」表演嗨翻全場,說相聲像演戲
    德雲社孟鶴堂周九良「歡樂喜劇人」表演嗨翻全場,說相聲像演戲文丨悠悠閒雲26號晚上,最新一季的「歡樂喜劇人」開播,這次德雲社有兩對相聲搭檔表演。這兩對相聲演員不止是如今德雲社的主力,網上人氣也很高。就德雲社的演員來說,已經不止是說相聲那麼簡單,好些都開始演戲,上綜藝。不少演員在臺上都不像是在說相聲,簡直就是在演相聲。孟鶴堂和周九良臺上表演時,不止是表情豐富,肢體語言也很豐富。特別是捧哏的周九良:不少捧哏演員在臺上的臺詞很少,最多就是表情豐富點,周九良卻能在臺上各種嗨!嗨翻全場的感覺與其說他倆在說相聲,不如說在演戲!
  • 談一談八十年代的氣功大師
    以鼻嗅字、隔空取藥等風靡一時,很是風光了幾年,直到90年代末張寶勝被揭穿特異功能造假,被斥為騙子,隨即銷聲匿跡,2018年張寶勝去世。嚴新和張寶勝一樣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間在中國有很大的影響,嚴新首創了氣功帶功報告這一巡迴演講報告方式,使得全國各地群眾數千、甚至上萬人同時在開闊的場地跟著他進行練氣功,在場的部分人都宣稱自己感應到了嚴大師的發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