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新冠恐致男女不育,腳上起痘或是無症狀前兆!專家:這類人群易...

2020-12-14 騰訊網

近日,不少專家學者表示

新冠有可能導致

男性女性生育障礙等問題;

建議愈後感染者,

要定期做生育能力方面的檢測!

腳上起痘或有瘀傷,

千萬不要大意!

澳媒曝:

這或是無症狀感染者早期預警信號?

專家已提供大量案例,如:

13歲男孩腳趾有瘀傷瘙癢,

起初以為是蜘蛛咬傷引起,

後確診他感染新冠病毒。

而鞋底或成為病毒傳播載體!

小夥伴們回家後,

鞋子不要直接踩進房間,

記得保持清潔,再放進鞋櫃。

紐約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

肥胖和超重是導致新冠重症的

第二大因素!

美國疾控中心也有相同的觀點!

01

專家:新冠恐影響男女不育!建議定期檢測生育能力

近日,數位中國醫學方面的專家

在接受採訪時,對於新冠是否會影響生育一事,

發表了個人觀點。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專家主任沈浣表示,

從目前的醫學理論上來看,

新冠病毒確實對生殖

可能存在影響。

並提醒感染新冠肺炎後治癒的患者,

最好還是3個月到半年以後再進行生育。

由於新冠病毒可通過人體內的

某種特殊蛋白質受體和蛋白酶侵入靶宿主細胞。

從而使含有這些蛋白受體含量較高的器官更易受損害和侵襲。

點擊播放 GIF 1.0M

而男性的生殖系統睪丸

赫然屬於這種受新冠感染的高風險器官,

一旦感染,就有可能導致

生精障礙和男性不育的問題出現!

這樣的醫學觀點,同樣在美國也被科研人員提出。

2月21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預印平臺上的論文稱,

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會使具有靶點的細胞

與生殖相關的功能被抑制,從而生精失敗。

雖然尚未得到準確審議論證,

但在美國已然引起了軒然大波。

澎湃新聞引援美國媒體報導,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

美國男性冷凍精子的

需求量激增!

而精子庫CryoChoice也表示,過去幾周內,

家用精子收集裝置的訂單量增長了20%。

不少美國男性急於網購家用裝置

收集生命的火種,再寄到精子庫檢驗、冷凍保存。

而另一家初創企業Dadi則提到,

甚至有更多客戶開始購買五年期的精子儲存空間。

除了可能對男性的生殖造成影響外,

女性也同樣需要警惕!

北京大學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領導組組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等學者在《中華生殖與避孕雜誌》網絡預發表的論文稱,

新型冠狀病毒可能

影響卵泡的生長與卵母細胞質量,

使卵巢儲備功能下降,

引起女性不孕或妊娠丟失;

同時可能損害子宮內膜上皮細胞,

影響早期胚胎著床!

雖然這些觀點暫無明確依據,

有待後續的觀察與研究

但是專家仍表,

「從過往經驗來看,

病毒只單一的侵染

某一個器官可能不太現實。」

因此建議,對於有新冠肺炎史的男性女性

謹慎起見,

最好還是3個月到半年以後

再進行生育。

同時,康復後的患者都應進行

定期的生育力檢查!

02

澳媒:腳上瘀傷或長痘,或是無症狀感染者早期預警

腳上長痘,竟可能是新冠肺炎的

「早期預警」?

這個新聞千真萬確,澳媒和國內媒體都做了報導。

每日郵報:

《腳上的瘀傷,或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徵兆?》

南方都市報:

《新冠病毒致腳上起痘?

或是無症狀感染者早期預警信號》

據西班牙足科學院總理事會,

發表的一份最新聲明裡指出:

在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

發現大量的新冠病毒患者,

出現了這種足部病變。

這種紫色的病灶,

與水痘、麻疹或凍瘡非常相似

而已發生的相關病例,

在兒童和青少年,

甚至成人身上都有!

通常,它會

出現在腳趾上,

然後自己癒合,

並且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因此很多自覺沒病的人,

容易麻痺大意,

以致忽視了危險信號,造成病情惡化.。。。

像是一名13歲的義大利男孩,

腳上有瘀傷瘙癢

起初以為是蜘蛛咬傷所引起,

但後來,他卻出現了

新冠病毒的典型症狀

而與這名男孩相似的確診病例,

在一家醫院裡,

就有高達1/5的患者...

目前,雖然相關調查仍在論證過程中,

但足科學院總理事會還是敦促大家:

如果腳上長痘、

有血泡或有瘀傷,

保持警惕,不要大意!

因為這可能是檢測到新冠病毒的跡象,

有助避免感染。

而大家出門回來,脫鞋時也要注意了!

因為,

鞋底也可能成為

病毒的傳播載體

據9新聞報導:

醫院地面上,

發現了大量新冠肺炎病毒。

研究還發現:

由於重力和氣流的作用,

人體咳嗽或打噴嚏製造的飛沫,

被沾染到了地面上。

大家千萬小心!

最近出門,尤其是去過醫院的小夥伴,

為了全家人的安全,

回家後記得脫鞋,保持清潔!

03

美國CDC警告:超重肥胖是新冠重症高危因素!

自各地因為疫情進入「封城」以來,

不少人都被迫過上了「養膘生活」。

外賣、零食、肥宅快樂水的持續性輸入,

讓皮下脂肪以肉眼可見地速度瘋狂增長...

然而,肥胖不僅僅是一個「疫情後遺症」,

更大大加大了人們感染病毒的風險!

眾所周知,新冠病毒對高齡人群和

有其他慢性疾病患者非常「不友好」,

殊不知,肥胖人群

也是易感患者之一!

網絡配圖

據Daily Mail報導稱,據紐約大學最新的調查現實,

超重和肥胖,

是新冠第二大重症風險因素。

體重指數BMI(Body Mass Index)是

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

以及是否健康的標準。

BMI指數超過25被視為超重,

超過30則被視為肥胖。

專家解釋稱,超重會讓肺部的隔膜肌等肌肉難以擴張,

從而難以向器官輸送氧氣。

同時,細菌和真菌也極易滋長,導致肺部出現炎症。

除此之外,更讓人擔心的是,

肥胖人群的治療難度也會加強,因為他們

更加難以獲得氧氣,

呼吸時需要更多幫助。

網絡配圖

Daily Mail還表示,去年美國一項研究還發現,

疫苗對超重人群的效果也普遍偏差!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也曾在公開課上稱,

肥胖人群易得新冠肺炎危重症!

美國疾控中心(CDC)的官方宣傳冊上,

新冠肺炎危重症的高風險人群中,

肥胖人群也赫然在列!

4月初,研究人員對深圳一所醫院的患者進行研究後,

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紐約時報更是指出,

這個現象在年輕患者中

尤為明顯!

所以還被迫宅家不動的你,

可要警惕飆升的體重了!

眼下疫情還沒徹底結束,

小夥伴們依舊要注意好個人防護,

儘量少出門、回家記得清潔鞋子。

在家也不要忘記做一些居家運動,

不要久坐暴飲暴食!

只要我們做好這些防護

確診數字就追不上我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注意!這7種面相變化或是心臟病前兆
    ,病人可能會面色蒼白;心臟泵血功能障礙引起機體缺氧,可致皮膚和黏膜呈青紫色(發紺)。這種黃色小腫塊,也稱黃色瘤,常見於四五十歲人群,主要是由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偏高導致皮下脂肪堆積所致。  5.脖子變粗  從臨床經驗看,脖子粗的人,其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都相對較高,這些都與心臟疾病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如果男性頸圍超過39 釐米,女性頸圍超過35釐米,就說明脖子較粗。
  • 致痘成分=100%長痘?4個化妝品致痘真相,別再被騙了
    然而有的姐妹換了新化妝品後,卻發現自己長痘了,「不用說,肯定是新的化妝品悶痘了」。不過,痘痘真的是被化妝品「悶」出來了?來,今天就講講化妝品和痘痘的事吧。先說明一下,本文所講的化妝品不只是彩妝,日常的面部清潔、保溼用的產品都屬於化妝品。化妝品怎麼把痘「悶」出來?
  • 黑影漂浮視力突降或是視網膜脫離前兆
    這或許是視網膜脫離的預兆。近視、眼外傷等可能引起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脫離就是我們常說的「網脫」,是指視網膜的視神經上皮與色素上皮的分離的一種致盲性疾病。視網膜脫離與多種因素有關,比如視網膜神經血管先天發育不良的人群較易發生視網膜脫離。同時,一些後天的因素也可能會導致視網膜脫離,例如近視、外傷等。「近視是引起視網膜脫離較常見的原因之一。」
  • 會看成分表很重要,愛長痘妹紙要遠離這些成分,個個都是致痘好手
    現在購買護膚品,如果只看宣傳或者推薦很容易踩雷,看不懂成分表真的是災難現場,特別是有些痘痘肌,更容易踩雷,其實有很多時候都是用了含有致痘成分的護膚品造成的。這篇乾貨文痘痘肌一定要收藏,能避雷很多產品,如果在成分表中看到含有2~3種致痘成分,一定不要買它,買了它只會讓你的痘痘更加嚴重。
  • ORDET登陸中國市場,日本美容專家推薦的「痘肌涼茶」
    近日,日本植物愈膚專業護膚品牌ORDET(汀蘭絲香)在線上舉行了一場小型精緻的新品分享會,本季重磅主角是由ORDET東京研究所所長音智子、日本殿堂級外科美容專家酒井倫明醫生共同推薦的「痘肌涼茶」。抱著讓繁忙的都市人群都能擁有健康肌膚理念而研製的ORDET「痘肌涼茶」系列產品,主打「溫和天然的專業護理」,讓失衡肌膚回復平衡。
  • 臉上不同位置長痘有不同的原因,你知道嗎?
    在青春期的時候,由於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管堵塞、內分泌失調等各種因素,導致我們的臉上出現不少痘痘,這令我們苦惱不已。呢麼,臉上不同部位長痘痘意味著什麼?各部位長痘痘是什麼原因呢?左臉頰長痘如果你發現你的左臉頰長痘了,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說明你的血液排毒能力降低,有可能是肝臟或是血液循環出現了問題。要注意作息正常,保持心情愉快,該吹冷空氣就吹,不要讓身體處在悶熱的環境中。
  • 這款治療儀你值得一試!
    吃頓好的、熬夜加班、情緒波動,一不留神就起了一臉痘。每到這時候,戰「痘」人士便開始採取各種行動,祛痘類護膚品、民間偏方和美容院美容輪番轟炸,花了不少錢,可往往治標不治本,依舊阻止不了痘痘瘋長的態勢。比起痘起亂投醫,為何不嘗試接受規範的治療?今天就為您介紹一款治痘「神器」——紅藍光治療儀。
  • 【注意】12歲男孩反覆流鼻血,一查竟是大事!醫生:這類人群高發
    記者了解到,此腫瘤富含血管,一旦破潰出血,嚴重時可導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大出血致誤吸窒息的風險。由於腫瘤生長破壞周圍正常結構,廣泛侵犯顱底致顱內,導致患兒出現長期嚴重鼻塞、睡眠打鼾、睡眠紊亂、張口呼吸,以及左眼視力下降致只有光感等顱神經壓迫損害症狀,預估出血多,手術風險高,患兒家長多方輾轉來到中山一院。
  • 「無症狀感染者」為何沒被納入「確診病例」?專家這樣解釋
    到底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定義,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指的是: 無臨床症狀,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陽性者。
  • 「秋老虎」發威3類人脾胃易受傷 專家支招打好胃腸道養護保衛戰
    貪涼冰飲、胡吃海喝……3類人群腸胃易「中招」由於溫度高、溼度大、細菌繁衍速度快等原因,這個時節就成為了胃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腹痛、腹瀉、噁心、嘔吐……有些人總會莫名其妙地出現這些不適。中招的不僅有體弱的老人,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還有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其實,上述症狀都是腸道受傷的表現。
  • 甲狀腺結節是癌症前兆嗎日常飲食要注意什麼
    那麼,甲狀腺結節是癌症前兆嗎? 甲狀腺結節是癌症前兆嗎 甲狀腺結節是指出現在甲狀腺腺體內,不同於正常甲狀腺組織腫塊的一種內分泌疾病。據統計,我國甲狀腺結節患病率達18.6%,很多人發現患有甲狀腺結節後,擔心結節會惡變成甲狀腺癌。
  • 打新冠疫苗會導致婦女「不育」?別瞎掰了
    近日,一則謠言於在西方世界傳播,這幾天也出現在了中國國內的微信朋友圈裡。我們來看一下重點,謠言以以"筆記"的形式在朋友圈傳播,有兩名歐洲的"科學家"前不久給歐盟藥品管理局發去郵件,呼籲停止新冠疫苗的研發工作,理由是新冠疫苗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安全風險,其中"重點"是讓婦女"不育"。
  • 單純補腎能治療男性不育?老中醫帶你走出這些誤區!
    男性不育症的中醫認識古代中醫學稱男性不育症為無嗣、無子等,現代醫學中該病既是西醫的病名也是中醫的病名,指育齡期男女在同居12個月、性生活正常且未避孕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受孕,即推斷為不育症,如是男方原因造成則為男性不育症,女性原因造成則為女性不育症;通常18歲至55歲之間被稱為育齡期。
  • 這一類人要小心了!|鍾南山|無症狀...
    被發現的無症狀感染病人中,包括一名兒科醫生,該醫生在未被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之前,曾先後接診、接觸過不少病人以及病人家屬,這一事件讓當地頗為緊張,最終做出了這一決定。4月1日又發布第43號指揮部令即日起,除了保障城鄉公共事業運行必需的供水供氣供電企業,以及疫情防控必需的防護品、藥品、醫療生產企業,群眾生活必需的企業外,其他行業企業一律停工停產。
  • 腳氣愛眷顧的6類人,你是其中之一嗎?多加注意
    腳氣也叫足廯,是腳上的皮膚被廯菌感染導致,它的表現形態有3種:水皰型、間擦糜爛型和鱗屑角化型,大多數人這三種類型都同時存在,它們的發病率很高,傳染性也大,日常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有腳氣的人,多半腳上汗多,疏散不及時,腳氣就產生了。在這6類人身上,更容易染上腳氣,對照看看,若你是其中之一。
  • 早期3個信號萬不可忽視,5類人群要警惕!
    胃癌發病時,很少有什麼症狀,難以引起我們注意。可它一旦出現症狀,往往已經是中晚期。因此,指導胃癌早期的信號,了解胃癌的高危人群,對於預防至關重要!胃癌早期,為什麼很難發現?其實,從胃癌的高危因素這點來看,需要重視胃癌的人並不在少數。原因2:症狀隱蔽胃癌在發生的過程中,往往沒有什麼特異的症狀,不容易被發現。即使有一些,也可能只是胃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適等症狀。
  • 腿上有青筋要注意!這幾類人群易患靜脈曲張
    從職業上來看,那些長期站立、長時間坐著或運動負荷過重的人群,比如銷售員、教師、辦公室人員、運動員及重體力勞動的人員,發病的機率會高一些。因為靜脈本身有重力作用,會對瓣膜而產生一定的壓力,如果靜脈內壓持續升高的話,瓣膜承受的壓力會過重,逐漸鬆弛脫垂,直至關閉不全,所以長時間站立坐著的話,容易形成下肢深靜脈曲張。
  • 【科普】秋季皮膚爆痘?專家為你解決煩惱、助你擺脫長痘「魔咒」!
    首先應該了解秋季皮膚敏感、長痘的原因,才能避免問題的出現,讓皮膚變得健康,自信的談戀愛~ 再有,並不是皮膚表面出油才容易長痘,在初秋乾燥不穩定的環境裡,皮膚也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微生物細菌的幹擾,如果皮膚免疫力低下,皮膚就會變得極度脆弱,長痘便是其最常見的表現之一。
  • 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為何未納入確診病例?會傳染嗎?專家建議來...
    那麼,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為何未納入確診病例?會傳染嗎?如果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期間出現了症狀,則將其作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布。「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嗎?「無症狀感染者」與「復陽」患者的核酸檢測結果均可為陽性,是否意味著二類人群都具有傳染性?記者就此問題採訪華大基因了解到,核酸檢測陽性指的是該次測驗在取樣部位處發現了病毒的核酸。
  • 無症狀感染者之謎
    無症狀感染者並非是新概念,存在於許多疾病患者群體中。南方周末記者採訪了六位中外醫學專家,有的認為他們的症狀輕微而難以察覺和診斷,有的認為這是個偽概念。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的論文指出,截至2月11日,中國內地共收到無症狀感染者報告889例,佔總報告數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