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遠程祭掃,不變的是哀思

2020-12-24 金融界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南寧4月4日電 題:又到清明:遠程祭掃,不變的是哀思

新華社記者

手指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可在逝者虛擬墓碑前「獻花」「點燭」「留言」。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多地紛紛開通「雲祭掃」等遠程祭掃平臺,鼓勵公眾通過遠程祭掃、緬懷逝者,寄託對親人的哀思。

業內專家認為,祭掃重在心意,貴在文明,隨著時代發展,遠程祭掃等新方式多元化,共同形成文明祭掃新風尚。

清明遠程祭掃需求量增多

近日,山東濟南市民楊靜在手機上點開「雲追思·濟南祭掃網」,選擇「雲家祭」,添加逝者名字,寫下留言,並送上「鮮花」。「清明節心意大於形式,重要的是對故人情感的表達,家人也比較支持這種方式。」

3月26日,濟南市開通網上祭掃通道,倡導市民通過網絡對故人寄託「雲追思」。截至4月3日16時,「雲追思·濟南祭掃網」網上祭奠平臺參與用戶已超7萬人,留言9萬多條。

一場春雨過後,廣西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內,兩名身穿黑色西服的生命禮儀師整理好著裝,手捧鮮花、果品等祭掃用品,走到一處墓碑前,一名生命禮儀師有序將鮮花和貢品擺放到墓碑前,念出祭詞,另一名生命禮儀師則用手機拍攝祭掃全過程。

南寧市崇善頤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星源說,公司負責墓園內代客祭掃服務,由於今年清明期間墓園實行封閉管理,許多有祭掃需求的公眾選擇這項服務,代客祭掃服務費380元至980元不等。

陝西西安市霸陵墓園新區也推出網上祭掃和代客祭掃服務。霸陵墓園新區副總經理張超說,以家庭追思、撰文紀念、網絡祭祀等方式緬懷先人,是今年「雲祭掃」等活動的主要特點。而代客祭掃服務,能夠幫助那些無法親臨墓園又想祭奠親人的市民實現祭掃心願。

「代客祭掃避免了高密度集中祭掃帶來的風險,既滿足群眾緬懷先人、表達哀思的需求,又體現生態環保的特點。」張超說。

網上祭掃「新風」漸吹寄哀思

3月14日,民政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倡導各地充分利用殯葬服務在線平臺,開發推廣網上祭掃、預約祭掃、遠程告別等在線服務項目,遠程祭掃漸漸走入大眾視野。

記者了解到,網絡祭掃、代客祭掃等方式在國內一些地區已有推出,但受傳統殯葬觀念等因素影響,此類祭掃形式仍未被廣泛接受。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遠程祭掃是疫情時期採取的一種特殊祭掃方式,要真正被大眾接受仍需時間。

網民「黃小逗」表示,「祭掃是對先人的尊重,得親力親為方能彰顯誠意。」

廣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周可達表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祭掃方式,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網絡祭掃對多數人來說仍是虛擬事件,在情感寄託上難以接受。

網民「心安出事吾鄉」說:「祭掃只是形式,要的是心意,只要有心,在哪都能懷念,在特殊時期的特殊舉動,可以理解。」網友「遮掩空白」認為,「雲祭掃」是一種新方式,可以選擇嘗試。

李星源表示,今年因疫情影響,代客祭掃被給予更多關注。「不少客人因時間或地域限制無法到場祭掃,可以通過代祭掃方式,在網絡看到祭掃現場情況,讓客人感到安心,也是對逝者的一份敬意。」

鄭州大學中國禮文化傳播學者張兵娟認為,「雲祭掃」對增進家庭情感、促進家庭凝聚、保持家庭記憶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現場祭掃仍不可或缺。

祭掃方式多樣化是時代發展必然需求

不少公眾認為,祭掃文化中蘊含中華文化傳統,無論形式如何,應繼續發揚。全國多地統一組織代祭掃等公益活動,滿足大眾祭奠追思需求。業內人士認為,在如今推行文明節儉喪葬環境下,遠程祭掃與傳統祭掃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遠程祭掃是時代多元化的必然需求。周可達認為,遠程祭掃雖然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祭掃,但不失為時代發展的一種新方式,可為大眾祭掃提供多種選擇。「雲祭掃」服務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更加快速便捷,隨時隨地可將敬意、親情和孝心送到「雲端」。

祭掃應更重視生命文化傳承。宇捷東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近幾年開發了多個「雲祭掃」產品。公司負責人賀偉表示,大眾對遠程祭掃接受度明顯提高,遠程祭掃不應只停留在敬獻虛擬物品上。「後人可以將逝者生平事跡寫在虛擬空間,讓逝者生平事跡及精神文化得以留存,也可以讓後世親人看到,這樣的紀念方式意義更大於傳統祭掃儀式。」

祭掃習俗需要與時俱進。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清明節文化核心是祭掃文化。「祭掃文化的基本內涵是緬懷先人,寄託思念。」王忠武說,清明節祭掃文化有穩定性和流變性,「對逝者表達思念的精神是穩定不變的,凡是能夠表達思念精神的方式、方法,都值得肯定,祭掃不一定非要拘於形式。」(記者林凡詩、楊文、翟濯、劉彤)

相關焦點

  • 讓哀思更有寄託,讓懷念更有意義 文明祭掃,「風」起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至。每逢此時,人們都會通過祭掃緬懷親人,寄託哀思。眼下疫情尚未結束,為防止聚集引起疫情蔓延,江蘇多地發出通告,倡導文明有序、錯時錯峰預約祭掃,引導群眾通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新方式踐行文明新風尚。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生態殯葬的先行者,推動清明更「清明」。
  • 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
    【來源:中國新聞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中新社成都4月1日電 (賀劭清 單鵬)將黃白色的菊花插在墓碑旁的灌木叢,白色塑料盤放滿糖果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中國多地祭掃加速「觸網」,預約錯峰祭掃、雲祭掃、代祭掃等成為「熱詞」。 「每年清明前都會來這裡和他們說說話,通過網絡預約入內還是第一次。」蘇子豪回憶,小時候父母會帶自己來磨盤山公墓為爺爺奶奶祭掃,現在自己也會帶著晚輩懷念長眠於這裡的父母、爺爺奶奶。
  • 今日清明,鮮花寄哀思
    隨後,現場人員兩兩一組,分區域向墓園內8600個墓位各敬奉一束鮮花,並深深鞠躬,代市民寄託哀思。/珠江商報記者陳炳輝攝 有人選擇線上祭掃,還有的市民則選擇在家祭拜。家住勒流的市民郭先生往年清明期間都會跟家族其他人一起到墓園祭拜先人,而今年則改為在家祭拜。「今年也沒有專門訂燒肉這些了,簡單點就好。家裡長輩親自準備了幾個拿手的家常菜,在家裡完成祭拜儀式,等疫情過後,再集中到墓園祭拜了。」
  • 雲端祭掃、鮮花寄思...這個清明,我們這樣緬懷先人和英烈...
    每逢清明寄哀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清明期間,我市暫停了現場祭掃活動,市民紛紛選擇通過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綠色文明祭祀方式緬懷先人和英烈,寄託對先人的哀思,向英雄表達崇敬與懷念之情。
  • 「2020清明」貴州:文明祭掃,就是對逝者「最好的懷念」
    春來景芬芳,又至清明日;文明寄哀思,共戰疫情時。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迎來不「疫」樣的清明節。為營造安全、文明的節日環境,各公墓將提供便民可及的祭掃服務,開通移動客服端、微信公眾號、熱線電話等服務渠道,提供代理祭掃等,盡力滿足群眾祭掃需求。祭祀在「心」,不在「形」,別樣的清明,別樣的祭掃,因「疫」而變,共戰疫情,貴州各地倡導這樣來紀念,弘揚文明祭祀新風尚!
  • 祭掃方式變了,對英烈的尊崇不變
    「今年清明英烈祭掃,我們要換種方式表達哀思了。」又是一年清明到,全國各地開啟祭祖時間,並向英烈表達悼念之情。但由於疫情防控形勢仍要求不扎堆、不聚集,今年的清明又有些特殊。清明是節日,也是節氣。一提到清明,我們會想到春和景明,想到「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想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清明是具有鮮明特色和豐富內涵的綜合性日子,也是最容易展現家國情懷的節日之一。千百年來,人們以各種方式過清明,清明的人文精神早已熔鑄進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清明節小長假的確立,更讓人們有動力擁抱清明文化,有責任熱愛清明文化,有能力傳承清明文化。死生亦大矣!
  • 清明:環保文明寄哀思 鮮花祭奠已故親人的越來越多
    清明:環保文明寄哀思 鮮花祭奠已故親人的越來越多     又近清明。在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怎樣掃墓祭祖、緬懷先人更有意義?該怎樣為清明節注入時代內涵?
  • 清明期間,德清這些場所明令…
    德清108社友發帖:最新進展德清縣關於暫停清明祭掃活動的通告(第16號)廣大市民朋友:為避免疫情期間人員扎堆集聚,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 江西實行分區分級差異化開展清明祭掃工作 倡導「雲祭掃」「代祭掃」
    江西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福慶在會上表示,該省將實行分區分級差異化開展清明節祭掃工作。  江西省民政廳:倡導「雲祭掃」「代祭掃」  張福慶表示,江西省將實行分區分級差異化開展清明祭掃,針對疫情防控風險較高的殯葬服務機構,可採取暫緩現場祭掃服務;針對具備條件且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的殯葬服務機構,可提供現場祭掃服務。
  • 「代客祭掃」「雲祭掃」傳達追思之情
    本報記者 喜順攝本報記者 喜順清明節即將來到,我省各祭掃點接待群眾的數量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今年清明祭掃期間,我省西安市等9個市(區)停止集中祭掃活動,寶雞市限制性開放祭掃,延安市、榆林市開放集中祭掃,漢中市除勉縣外其他各縣區開放祭掃。民政部門呼籲、倡導群眾採取代客祭掃、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綠色祭掃方式。
  • 上周末,市民錯峰祭掃進出有序_中國鎮江金山網 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這裡限流上山祭掃約30戶,控制在100人左右,我們建議市民避開8:30-10:30的高峰期,不少人預約了10:30後前來,非預約市民在人流量多時要等待。」記者在墓區內看到,每一片都有志願者值守,一位市民想燒紙,被志願者勸阻,告知要到集中焚燒區。昨天上午,記者乘坐清明祭掃免費公交專線2號線來到慄子山公墓,在公交站臺等待了一刻鐘左右上車。
  • 浙江多地開通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雲祭掃」服務
    卓建青 攝(抗擊新冠肺炎)浙江多地開通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雲祭掃」服務中新網寧波4月1日電(記者 林波)將幾束鮮花輕輕放置在墓碑前,隨後鞠躬致意……4月1日一早,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僑聯主席王丁盛早早地來到寧波同泰嘉陵墓園祭掃「寧波幫」代表趙安中,代替其不能到場的親屬表達哀思。
  • 又到清明時,寄語思故人!讓我們用指尖傳遞思念……
    又見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祭掃在心不在形,別樣清明一樣情,讓我們一起在雲端寄託思念,用指尖傳遞真情。今年清明節,全縣所有公墓、殯儀館、骨灰堂等場所都暫停現場祭掃,推廣「代為祭掃」「網絡祭掃」等形式,以避免人員扎堆聚集,減少交叉感染,保障社會公共安全。
  • 雲端寄哀思 福建「清明雲上祭」上線運行
    今年清明節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為了減少清明期間祭掃活動引發的人員聚集性感染風險,3月31日福建省民政廳依託閩政通APP開設了「清明雲上祭」專題,為用戶提供線上祭掃服務,讓祭奠和緬懷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表達對祖先、親人的哀思之情。
  • 重陽拜祭迎小高峰,民政部門倡導「雲祭掃」
    今年清明期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州暫停現場祭掃,有部分市民選擇在重陽節祭奠逝者。重陽臨近,民政部門倡導市民群眾選擇綠色、文明、簡約的祭掃方式。墓園重陽預約過千人多於往年記者從花都區金鐘墓園了解到,今年重陽節適逢周末,已有過千人預約在周末兩天前往墓園現場掃墓。
  • 移風易俗過清明 低碳環保祭故人
    移風易俗過清明 低碳環保祭故人 ——致廣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 發布時間:2019-03-22 18:12:38 來源: 延安市民政局
  • 擋不住的思念「雲」上見:代種花田、代為祭拜成清明主流祭掃方式
    今年清明節,「雲」祭掃、代種花田、代為祭拜成為主流祭掃方式。「雖然這種祭奠方式距離很遠,但感覺我們的心很近,就像她從未離開過。」4月2日,濟南市第二殯儀館「愛·蓮說」生命教育團隊負責人蘇建接到了來自逝者家屬的一通電話,其中一句話讓蘇建記憶深刻。
  • 做好自身防護,是生者對逝者的最好告慰 我市推出清明免費鮮花代祭...
    江門日報訊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朱磊磊) 鮮花祭故人,春雨寄哀思,又逢一年祭祀時。與往年不同,今年清明節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江門市日前發布通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清明現場祭掃按下了「暫停鍵」。為滿足廣大群眾清明節祭祀祖先的願望,代獻花、寄心語、掛絲帶等,成為我市許多墓園今年的「標配」。
  • 特殊的清明節:花多煙少,「雲」端追思,錯時錯峰寄託哀思
    又到一年清明時。2020年4月4日,疫情期間的清明節當天,顯得與以往有些不同——預約祭掃、代客祭掃等舉措,讓墓園裡少了人頭攢動,多了一份靜謐、祥和;墓碑前,一束束鮮花代替了煙霧繚繞,文明祭掃蔚然成風。代客祭掃倍增清明祭掃習俗歷經上千年沉澱,凝聚著孝道親情,承載著家族共同記憶。緬懷親人,在乎的是真情實感,無關祭品與祭掃方式。今年清明,代客祭掃和網上祭掃成為推廣重點,也受到不少市民青睞。清明當天,長橋山莊不少工作人員忙著開展「代客祭掃」業務。
  • 梨花風起 萬物清明
    中經文化產業 萬物復甦,清明已至。轉眼又到了中華民族祭奠逝者、緬懷先烈、感恩先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註定將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