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伯馬林送300萬房產給「陌生人」 我只想死得有尊嚴些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送300萬房產給「陌生人」,我只想死得有尊嚴些

原創 展信佳 新周刊

無家可依的孤寡者,被意定監護搭救了。/《小偷家族》

意定監護的出現,是「無緣社會」變為「有緣社會」的關鍵一環,也是法律對於公民權利最大化的支持,更是給無數走投無路的人們,提供了一個透著光亮的出口。

天降橫財、一夜暴富,這想必是很多社畜打工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最近,一個新聞報導讓這一夢想似乎有了照進現實的可能性。

上海一八旬老人將自己的全副身家贈予家附近的一位水果攤攤主,其中包括一套價值三百萬元的房產。

老人還有其他親屬,卻堅持將自己死後的遺產送給這位非親非故的「陌生人」,只希望對方能夠照料自己的身後之事。

原本毫無血緣關係的兩人,因為一個對大眾來說還很新鮮的詞彙,命運被無形勾連、綁定在一塊。

這個詞,就是「意定監護」。

最近,《和陌生人說話》推出了一期名為「餘生只信陌生人」的節目,將意定監護和背後這群「有緣人」的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

隨後,老人親屬出面質疑,稱他們並沒有對老人不管不顧,且醫院曾診斷老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意定監護是否有效,又能否真正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

11月26日,上海普陀公證處公開作出情況說明,稱公證員與當事人在進行多次交談,反覆確認當事人的意願後,才辦理了公證。如果老人親屬對此提出異議,可以通過正常的法律程序進行處理。

新聞暫時告一段落,卻留給了公眾更多深思的空間。

意定監護是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人願意將自己的餘生託付給陌生人?

撥開一層層迷霧,袒露在我們眼前的,是社會的鋼筋鐵骨之下,人與人之間愈加純粹和稜骨分明的羈絆。

餘生只信陌生人

這位88歲的上海老伯叫馬林(化名),前些年老伴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猝死,家裡只剩下他孤身一人。

水果攤攤主小遊,幾年前帶著老婆和三個孩子來到上海打拼。此前,他們一家住在水果攤旁的簡易棚裡。

老人喜歡小孩,經常去小遊攤上等著他的三個孩子放學,帶著她們逛超市、買零食。

這些年來老人有什麼大事小事,也都是小遊照料。馬林兒子的後事,沒有一個親戚前來幫忙,小遊忙前忙後,陪著老人一起火化遺體、買墓地、安葬兒子。

兩年前,老人突然昏迷不醒,是小遊及時發現,送他去醫院,並且貼身照顧。

老人出院後,邀請小遊一家搬進自己家中,還跟小遊說,想把房子送給孩子,當晚就把房子鑰匙、存摺密碼、首飾、電腦手機等所有家當交給了小遊。

一個特殊的家庭組成了,他們就像真正的一家人,一起吃飯、散步、看電視。

故事的情節讓人想起《小偷家族》,電影裡,無依無靠的奶奶收留了無家可歸的信代;現實生活中,獨居老人馬林給了來大城市打拼的小遊一個溫暖的家。

生活都是在冰冷之中尋求溫暖。/《小偷家族》

在友人的介紹下,老人和小遊來到上海市普陀區公證處,找到公證員李辰陽,想要籤訂意定監護書,通過法律保護兩人的監護和遺產繼承關係。

何為意定監護?

意定監護是一種區別於且優先於法定監護的制度,指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時候,書面指定一個被委託者作為自己失能之後的監護人,照顧自己的生活,處置自己的財產、權利等。

這個被選擇的「幸運兒」,可以是親屬,也可以不是親屬,甚至可以是陌生人。

李辰陽屬於中國最早一批「意定監護」公證人,從業多年,他受理了上百件類似業務,用戶八成是像馬林這樣獨居、獨身或者失獨、孤寡的老年人,且大部分的被委託人和委託人沒有血緣關係。

意定監護也不一定和財產掛鈎,它的主要作用範圍是委託人的人身和醫療方面。這是避免被委託者心生歹意,損害老人的身心健康。

當你要做重大醫療手術卻無親屬籤字時,當你在醫療康復期間沒有人來照管時,甚至當你死後無人收屍時,意定監護就會發揮作用。

事實上,也並不是所有的意定監護都和馬林這個案例一樣,牽涉巨額遺產的分配問題。

57歲的王明(化名),至今獨身、無兒無女,更沒有什麼存款、不動產。

因為年少時被牽扯進一樁刑事案件中,他曾在新疆監獄服刑二十多年。

出獄後,別人一聽他曾坐過牢,都不願意把房子租給他,輾轉很久,王明才找到現在的房東。

王明租房三年後,男房東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女房東因為在做月嫂,脫不開身,於是委託王明照顧,並免去他的房租。

王明在照料男房東的過程中,盡心盡力、無微不至,長此以往,和房東二人建立起很親密的關係。

2018年底,王明突發腦梗阻。體會到自己的生命可能隨時終結,又時不時聽說附近有老人死在家中,沒人發現,王明便和女房東商量,把她列為自己的意定監護人。

2019年初,他填寫了死後捐獻眼角膜的意向書。「我死了,你只要打個電話,他們會來拉屍體的。屍體交給國家,交給醫療事業。」王明對房東這樣說,言語之間多少帶著些許「悲劇性」色彩。

公證人在處理這個意定監護案件時,反覆跟房東說,你可想好了,他(王明)可沒有任何財產(給你),但最終房東還是籤下了意定監護書。

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生命,卻在晚年生出比血緣更奇妙的羈絆,一個切實可靠、被法律認可的羈絆。

人口老齡化,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人口老齡化一直是一個縈繞在我們所有人頭上,卻被我們集體選擇性忽視、規避的話題。

「這就像死亡本身,儘管是我們永恆的困境,但誰也不願主動地提前感受——就讓它懸浮在我們頭頂,只作為一個似乎與己無關的『偽命題』。」 作家弋舟在《空巢》一書中如此寫道。

可如今,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逐漸走入一個我們必須重視的境地。

根據相關預測,未來五年內,中國的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假如將他們單獨組成一個國家,人口數量都能排到世界第四。

到2050年,中國老齡化將達到峰值,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27.9%,也就是說,幾乎每3個中國人,就有一個老年人。

如何應對老齡化問題,體現了一個社會的治理能力和良心。/《人生果實》

《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顯示,當年我國空巢老人佔老年人總數的一半,而獨居老人佔老年人總數的近10%。隨著人口撫養比的不斷上升,未來空巢、獨居老人只會更多。

老年旅行團、老年保健品、養老院……銀髮經濟發展如火如荼,卻不能掩蓋廣大空巢、獨居老人的普遍困境。

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不是所有老人都能「老有所依,死有所葬」。

終將老去的我們,該往何處去?/unsplash

今年5月份,陝西一男子活埋親生母親的新聞極大挑戰了社會公序良俗。更早一些,廣西92歲老人被關豬圈的負面新聞也讓公眾感到震驚和窒息。

虐待老人的不只近親屬。從五年前的「毒保姆事件」開始,「惡魔保姆」不斷出現。

今年5月份,江蘇溧陽一保姆悶死83歲老人;6月份,北京一保姆多次虐待其看護的老人——打耳光、推搡、強行餵食……這些負面新聞不時向我們襲來,幾乎已經成為我們這個世界的常態。

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日本,「看護殺人」現象早已引起官方的重視。

據日本警察廳統計,從2007年到2014年的8年間,日本共發生371起看護殺人案件,平均每8天發生一起。NHK也做過一個調查問卷,結果顯示,1/4的看護人曾有過殺人的念頭。

日本即將迎來「大看護時代」,而緊隨其後的,便是中國。在「大看護時代」下,社會醫療養老體系、福利制度、民族道德觀念和現代社會結構都將面臨巨大考驗。

日本有專門的清理公司,負責清理孤獨死者的屍體和死亡現場。/《無人知曉》

除了看護問題,更多獨居老人害怕的是孤獨死。

今年七月份,安徽蚌埠一獨居老人摔倒在家中,無法起身,赤身裸體躺在地上,4天滴水未進,最終還是老人通過敲擊臉盆發出聲音,才被鄰居發現。

敲盆獲救的背後,是空巢、獨居老人無法言說的窘境。據新華社此前報導,在中國,老年人每年發生2500萬次跌倒,60%的老年人會意外跌倒在家中。如果沒被及時發現,就有可能面臨無法挽回的悲劇。

風燭殘年之際,很多人並不怕死,更讓他們提心弔膽的,是沒有尊嚴地死去。

比起死亡,孤獨更難以忍受。/《無緣社會》

在《無緣社會》一書中,一些老年人為了防止孤獨死,想出了五花八門的對策。

「有位婆婆另配了一把門鑰匙,把它放在鄰居那裡;有位老先生安裝了一種紅外線系統,就是在屋子裡裝了傳感器,如果傳感器超過一定時間沒有動作,保安公司就會有人趕到他家來;還有人在手機裡加進了計步器功能,他每天行走的步數會傳到在別處生活的女兒那裡去。」

老人們用著各自的方法,在最不麻煩別人的情況下,努力地對抗著孤獨、不安,努力地為自己保留死後的尊嚴。

但在中國農村,維持這樣的體面,卻顯得格外艱難。

學者劉燕舞多年從事中國農村老年人的自殺研究,他發現,「農村老人的自殺現象已經嚴重到觸目驚心的地步」。在調研的村莊中,去世老人的自殺比率高於30%,這還是保守估計。

豆瓣熱評:「每一場喜喪背後,都有悲鳴。」/《喜喪》

很多老人的自殺故事中隱藏著他殺的影子。很多子女會有意無意地縱容、催促老人自殺,或者在他們發生疾病時,故意不送去就醫,直到老人咽下最後一口氣。

「現代性的社會結構特徵對於老年人來說是一種殺人文化。」劉燕舞說。

意定監護的出現,成為翻轉這一連串故事邏輯的靈活槓桿。老人可以繞開法定監護,在自己意志還清醒時,選擇一位信任的人,將自己的餘生交付給他。

 意定監護,是一劑孤寡良藥嗎?

意定監護並不單單適用於老年群體。

2017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總則》正式將意定監護變為現實,規定適用人群是所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在《和陌生人說話》這一期節目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23歲的周博涵患有先天性自閉症,他的父親多年前辭掉大公司高管的工作,在家照顧兒子。

橫亙在他們家面前的難題,是夫妻倆去世之後,自閉症兒子該如何生活。

對於這些父母來說,白髮人送黑髮人,或許是最好的事情。

曾有公益組織做過調查,像周博涵這樣的殘障子女,在父母去世之後,有些不到一年時間就去世了。

意定監護給了這些群體一個互相攙扶的可能。有殘障子女的父母和其他有類似情況的父母籤訂意定監護協議,假如一方去世,就由另一方來照顧自己的孩子。

跟隨意定監護協議一起寫下的,是數十條撫養孩子的「注意事項」,上面詳細介紹了自己孩子的發病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

當父母把這份「注意事項」寫下,互相交給對方時,交換的也是一份來自陌生人的信任和重擔。

在李辰陽工作這些年,也有一些同性伴侶前來諮詢、辦理意定監護公證。

他們有的和父母關係鬧得很僵,有的住得離父母很遠,但因為無法和伴侶辦理結婚證,他們想要通過意定監護,將自己的一些財產和權利授予對方。

據極晝工作室去年的報導,「這些來辦理意定監護公證的同性伴侶大多數是40歲左右,財產彼此獨立,前來進行公證的念頭一般是經歷了病痛或生死之後產生的。」

進行意定監護公證後,他們一方日後假如發生重大疾病,另一方就有權利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一方去世後,財產也可以根據此前籤訂的協議履行,伴侶不必被對方父母殘忍地趕出家門。

意定監護,能給TA們一個身份證明。/《昨日的美食》

意定監護保障了這些弱勢群體的權利,但它也並不是十全十美。

意定監護的出現,首先挑戰了傳統觀念。

憑什麼委託人的財產不由子女或者親屬繼承,反而讓一個「陌生人」不勞而獲?這可能是社會上某些人的第一想法。

但李辰陽反而認為,意定監護是法律制度的光輝點和核心點,它充分保證了公民自我決定權的優先實現。

其次,意定監護會不會被一些有心之人利用,在老人意志不清醒或者精神空虛的時候,讓老人將財產贈予自己,甚至監護人產生歹意,加速老人的死亡?

這個問題則考驗著公證人員的工作落實情況。李辰陽表示,公證人的工作就是排除,「心目當中先把你當壞人,然後你來舉證自己是好人」。

每個公證案子,公證人都必須反覆核查、不斷詢問、走訪調查,直到完全確定老人是出於自我意志原則指定的監護人。

但這同樣也是一個問題,在相關法律尚不明晰的情況下,意定監護的實施,是否只能依靠公證人員的盡職盡責?

「成年意定監護是一個有著現實意義的難題,不僅關乎法律,也關乎社會倫理和管理。」廣州公證處公證員謝瀟說。

意定監護的全國普及,還需要司法、民政等多部門的協調配合,更需要國家福利體系的跟上。

但無論如何,意定監護的出現,是「無緣社會」變為「有緣社會」的關鍵一環,也是法律對於公民權利最大化的支持,更是給無數走投無路的人們,提供了一個透著光亮的出口。

相關焦點

  • 上海88歲獨居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陌生人:我的餘生比錢更重要……
    然而,在上海有一位88歲的老人,越過親戚朋友,將自己的餘生託付給一個「陌生人」—— 300萬房產全部留給家樓下的水果攤主小遊,將來的身後事也交給他操辦。
  • 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老闆:沒有良知的親戚不如陌生人
    很多親戚平時裡不想著如何對老人好,只盼著老人離世能分到好處。新聞中的88歲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老闆,讓很多人驚訝的同時,更感慨老人的做法。老人和水果攤老闆辦理意定監護,陌生的親情獲得法律保護88歲老人將價值300萬的上海房產送給樓下的水果攤老闆,是老人被威脅了,還是水果攤老闆行大運了?剛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懷疑老人的神志是否清醒,不然怎麼輕易就將這麼貴重的東西送給陌生人了呢。
  • 上海老人將300萬房產送鄰居看哭網友,家屬卻首次現身強力...
    近期,上海88歲獨居老人將300萬元房產送給水果攤主一事引發熱議此前報導中,馬林老人表示,自己老伴兒子都去世了,家裡有些親戚,除了叫他早點寫遺囑、覬覦他的房產以外有一次,馬老先生在家中摔倒後昏迷不醒,是小遊發現把他送醫的,當他給老人的親戚打電話時,親戚們都說自己走不開。那次出院後,老先生就下定決心邀請小遊全家搬進來,組成一個特殊的家庭。2017年,老人帶著小遊到上海普陀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指成年人在意識清醒時,根據自己的意願,選定臨終監護人處理後事),老人決定把自己的晚年和遺產,都託付給小遊。
  • 上海88歲老人把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店主,老先生的解釋,看哭無數...
    上海88歲老人把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店主,老先生的解釋,看哭無數網友......然而,看完全文會讓人感慨萬千最近,上海一位88歲的馬老先生做出一個讓旁人"無法理解"的決定他決定在百年之後將自己的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水果攤的店主並且已去公證處做了公證
  • 200萬房產中介與「職業尊嚴」的距離
    房產經紀人們在市場中被打量、被挑選、贏取信任的同時,也在進行一場有關自我價值的追逐和審視:距離認可和尊嚴還有多遠?其中300塊要用來付房租——他和同事三人在門店附近租下一套一居室,300元一個床位。那時候女朋友做輔導老師,月薪過萬,是他的10倍。新人難熬,「沒有生意,沒有單子,沒有錢掙」。潘超在店的那兩年,高峰時期店內將近40名員工,人員流失率高,低谷時期,僅剩12人。劉璐職業生涯經手的第一樁二手房交易,就遭遇了一場「信任危機」。
  • 廣杉法律諮詢:300萬房產贈陌生人,家屬為此提出質疑到底該不該
    RECOMMEND最近上海寶山一老人將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毫無血緣關係的水果攤攤主的事情引發了網絡熱議,事件不斷反轉的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老人背後令人唏噓的過往,老伴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唯有樓下水果攤攤主一家給到了老人溫暖和照顧。
  • 八旬老人把300萬房產送給河南水果攤主,知道真相的我,不禁落淚
    大家好,我是米君說史。我是一個歷史和文化類的作者,但是當我看到一則消息,我流淚了,我也溫暖了。我忍不住要把它寫出來,而且我一定要寫出來,因為這是當代中國最溫情而又辛酸的故事。那就是八旬老人把300萬房產送給35歲的河南水果攤主的奇聞異事,我感動,感懷。
  • 200萬房產中介與「職業尊嚴」的距離:「沒有業績 一切都等於零」
    其中300塊要用來付房租——他和同事三人在門店附近租下一套一居室,300元一個床位。那時候女朋友做輔導老師,月薪過萬,是他的10倍。新人難熬,「沒有生意,沒有單子,沒有錢掙」。潘超在店的那兩年,高峰時期店內將近40名員工,人員流失率高,低谷時期,僅剩12人。劉璐職業生涯經手的第一樁二手房交易,就遭遇了一場「信任危機」。
  • 老人將300萬房產贈給陌生人,家人得知後聲稱:老人患有「痴呆」?
    全文870字,閱讀約需2分鐘 導讀:上海作為一座繁華的一線城市,一直都是很多年輕人打拼的夢想,很多人都想在這裡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奈何很多人都沒有資格,在這個水土肥沃的城市,也衍生出了許多人情變故。
  • 8旬老人將300萬房產送水果攤主:世間最大的善,是好人有好報
    上海寶山區88歲的周先生做了一個決定。他將價值300萬元的房產贈給一直照顧自己的水果攤店主。老人的「反常」行為引起社會熱議,一下子衝上熱搜,受到全國網友的關注。當網友們了解事情原委後,紛紛表示理解。馬先生說:將來我的死亡金由小遊領了。我把他的名字都報到單位去了。2017年,馬先生到了公證中心,將自己的價值300萬元的房子留給小遊,進行了意向監護的認證,自己的後事都交給他辦理。
  • 300萬房產贈陌生人最新進展!老人與水果攤主一家相處很和諧
    近日,上海的王老先生把自己價值300萬的房產贈送給樓下水果攤攤主的事情,可以說鬧得沸沸揚揚。如果不是因為親戚跳出來爭產,這件事也不會鬧得這麼兇只不過對於親戚的動機,王老先生雖然有老年痴呆,卻也不糊塗。我是贊同這樣做的,哪怕有不孝子孫,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意願由於老年人群增長,年青人工作節奏的壓力,我們也不能完全責怪親屬們的冷漠。機緣巧合老人和水果小遊相遇,日久天長老人身感小遊的幫助與善良。作為老年人也是感同身受,喜歡天天兒孫繞膝,合家就餐熱熱鬧鬧便感幸福無比了。很多人年青時也無這般體會,但走入社會之後,就身不由己了。
  • 老人送300萬房產給水果攤主,果然好人有好報!原因曝光令人心酸又感動
    上海一位88歲的馬老先生突然做出一個讓旁人都無法理解的決定:他決定在百年之後,將自己的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水果攤的店主,並且已去公證處做了公證,引發無數網友熱議!
  • 八旬老人將300萬房產留給水果攤主,為啥?
    日前,上海一位八旬老人做出一個讓旁人難以理解的決定。老人將自己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毫無血緣關係的水果攤攤主,並做了公證。這到底是為什麼?一次,老人在家中摔倒昏迷,是攤主發現並送醫。由於老人無親戚照護,攤主便早上進完貨再去醫院,晚上回家,日復一日。此後,老人便邀請住在簡易棚的攤主夫婦及其3個孩子住進自己的房子,組建成一個特殊家庭。
  • 300萬房產送水果攤主家屬發聲,網友:你這副嘴臉太醜陋
    前段時間,一則「因親戚冷漠,上海一88歲獨居老人將自己名下的300萬元房產送給陌生小夥」的新聞上了熱搜,小編為此還專門寫了篇文章,點讚這件好事。但就在今天,11月24日,之前從未出現過的,這名老人家屬出來說話了。這讓廣大網友很是氣憤,紛紛指責他們現在的嘴臉太醜陋。
  • 三百萬房產贈陌生人最新進展!老人明確對親戚表態:以後別來了
    近日一起房子爭產事件,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上海的馬老先生把自己的一套房子送給樓下水果攤主遊先生,但沒想到,眾多親戚卻跳了出來,認為老人有老年痴呆,並且質疑水果攤主的動機如果不是因為這套300萬的房子,親戚們也不會紛紛跳出來
  • 「遠親近鄰」引全網熱議,老人300萬送外人親戚大鬧,你站誰?
    這幾天網上鋪天蓋地都在報導一件事情,上海一位88歲的老人,將自己價值300萬的房產無償送給了一個水果攤攤主,這位老人妻子兒子均已離世,但是並非沒有親人,還有一個妹妹在海南,妹妹也有兒子女兒,但是老人依舊選擇將房產送給了水果攤攤主。這件事情經過曝光之後,在網上迅速發酵。
  • 上海樓市:總價300萬左右,上海新房和二手房應該怎麼買?
    我是曾叔談房 ,資深房產投資專家。與你相見恨晚的買房導師,曾叔沒有千篇一律的自媒體,沒有遮遮掩掩的讓你摸不清頭腦!曾叔屬於實戰派只說對你最有用的操作和建議。關注曾叔談房 ,帶你成為最會買房的人。提問:您好,曾叔,請問上海總價300萬投資,新房和二手房更傾向哪種呀?
  • 水果攤老闆獲贈300萬房子,很多人不信,老人:遇到他我很幸運
    文/可馨育兒 300萬!! 即便在如今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全民生活質量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仍然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筆望而止步的金錢。如同標題所說可能水果攤主賣一輩子的水果也掙不到300萬。
  • 上海獨居老人贈送房產引起紛爭的根本原因!
    近日,上海獨居老人將價值300萬的房產贈予水果攤主不但引發老人親人的爭議,也引起人們議論紛紛!如今老人有老人的說法,水果攤主有水果攤主的說法,老人的親人也有他們的說法。其實事情一開始就很明了,也很簡單,換位思考一下,一位老人在正常情況下,怎麼可能會把自己的房產贈予外人,而不留給自己的親人?如今老人這樣做了,那肯定問題就是出現在老人的親人身上!如果老人的親人不是讓老人感到寒心的話,老人絕對不會把自己的房產留給外人!
  • 三百萬房產送水果攤主最新進展!親屬想對老人重新做精神鑑定
    近日,上海王老先生把自己價值300萬的房產贈給樓下水果攤攤主的事情,在網上不斷發酵而之所以引發這麼的風波,無非就是親屬想爭產而已。但既然是老人的親屬,老人的妻兒都已相繼去世,肯定會知道這個情況,為什麼後續沒有一直走動關注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