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衣服換條拉鏈,在您眼裡,這個活兒應該值多少錢?近日,市民胡先生想要給衣服換條拉鏈,竟被商家要價60元。
記者調查了解到,不光是換拉鏈,修鞋、補衣服等零活兒都漲價不少。而在這背後,是越來越少的從業人員以及日益高昂的成本。不過,有不少市民對這種漲價並不認可,而且希望便民服務行業能得到規範。
經歷:
換條拉鏈
竟被要價60元
近日,市民胡先生的棉服拉鏈壞了:不是拉到一半時從中間「咧開嘴」,就是拉頭被卡住拉不動。
趁著歇班,胡先生帶著衣服來到了市區一家商場。這裡有一個攤位,專門為顧客扦褲邊、補衣服。但讓他吃驚的是,就是換條拉鏈這麼一個小活兒,對方竟要價55元。
胡先生說:「以前換條拉鏈也就三五塊錢。最近幾年,大家收入高了,好多東西都漲價了,但我覺得即使漲價,換個拉鏈最多也就是20塊錢。誰知道,人家一開口就是55塊錢。後來看我嫌貴,她又說可以便宜點兒,但最低也得50塊錢。」
離開這家商場,胡先生又帶著衣服到了另外一家商場。在那裡,補衣服的人說,換一條雙頭的拉鏈得60元,換一條單頭的得50元。
看來哪裡也不便宜,胡先生只好放棄更換拉鏈,帶著衣服離開了。「我從網上買件普通的新棉服也就300多塊錢,換條拉鏈得60塊錢,這實在是太貴了。」最終,胡先生在一中前街附近找到一個小店,以30元的價格為自己的衣服更換了拉鏈。
調查:
從業人員減少
成本逐漸增高
張女士今年48歲,幹扦褲邊、改衣服之類的零活兒已經有一些年頭了。
她說,現在,換拉鏈等零活兒確實比前些年漲價不少。「早些年,做零活兒的人多,大家基本上就是掙個受累的手工錢,普遍要價不高。」最近這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願意幹這樣零碎活兒的人越來越少。
張女士說:「這些縫縫補補的活兒看著簡單,其實做起來挺麻煩的,而且年輕人覺得幹這個活兒不體面,也嫌麻煩,都不願意幹。現在幹這行的,基本都是我們這樣的中年婦女,人也越來越少。」
除了從業人員變少,這一行的成本也在逐漸增高。
張女士說,以前備好針線、拉鏈等物料,在市區的街邊、農村的大集等地方支個攤位就能開工。「現在不能在路邊擺攤,都得進店,每個月的租金就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如果在大商場裡租攤位,租金會更高。」
另外,如今普遍使用了電動縫紉機、鎖邊機、壓邊機等各種機器,「買這些機器要花不少錢,有時候還要掏錢修理」。如此一來,做零活兒的成本確實高了不少。
張女士還說,現在,人們送來修補的衣服也變少了。「以前,大家過日子都比較節儉,一件衣服縫縫補補、修修改改的可以穿好幾年。現在,年輕人經常是買了新衣服穿兩次就不要了,哪還需要修補。現在拿過來修的衣服,都是顧客比較喜歡的或者是貴重的,對用料、手工的要求比較高,我們的要價自然要高一點兒。」
探訪:
漲價的零活兒
還有不少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換拉鏈、補衣服之外,修鞋、修自行車、配鑰匙等服務的價格也都有不小的漲幅。
市民龐先生說,前段時間,他想給皮鞋釘鞋掌,結果修鞋的人說,釘一個偏掌要20元,訂一個全掌要30元。「之前,像這樣的活兒也就用5塊錢。」
在市區一家商場裡的一個修鞋攤位,記者看到,價目表上赫然寫著「釘前後掌30元—70元」。
市民馬女士說,為了給家裡配一把鑰匙,她花了30多元,這個價讓她有點兒接受不了。但對方告訴她,鑰匙不同,價格也就不同。
馬女士最終還是花了30元配了一把鑰匙:「畢竟是家裡的鑰匙,要是配個不好用的,我還得再四處去找配鑰匙的地方,也不一定比這個便宜。」
市民:
便民服務價格
超出心理預期
儘管按照從業人員的說法,漲價事出有因,可還是有些市民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市民李明表示,即使算上房租、購買機器等成本,換條拉鏈要五六十元,這個價格還是太高。
他說,在電商平臺上,一條拉鏈的售價根據長度的不同或者單頭、雙頭的區別,大概在一元至兩元。即使加上房租、機器等費用,換條拉鏈要價二三十元已經有了不小的利潤。
市民楊先生也認為這類服務的價格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前段時間,楊先生身上的大衣衣袖不小心被掛出一個0.5釐米左右的口子。他想去修補一下,結果被告知需要140元。「我原本以為四五十塊錢就可以了,這個價兒確實讓我挺意外的。」
市民劉徵說,自己還經歷過對方不按照價目表收錢的情況。「當時,我看到價目表上寫的是『換拉鏈20元』。我放下衣服就走了,隔天去拿的時候,他們卻要我50塊錢,還告訴我價目表是幾年前的了,現在不是那個價格。」
劉徵認為,對方是看人、看衣服要價,「一看你送去的衣服比較貴重,就漫天要價」。
建議:
便民服務規範發展
需多方發力
修鞋、配鑰匙、換拉鏈、修自行車、修小家電……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服務,在居民生活中卻必不可少。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往常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小攤兒已經難覓蹤跡,服務價格也水漲船高。
很多市民表示,希望這些正從街頭巷尾逐漸消失的老行當能留下來,最好能離市民近一點兒。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對從業人員進行規範管理,解決漫天要價、以次充好等問題。
記者了解到,國內一些城市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以便為居民生活提供一些便利。
據報導,天津市楊柳青鎮在2018年投用了26個便民修車、修鞋商鋪,並免費提供給經營者。
北京市2016年12月出臺的《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規範(試行)》規定,便民服務綜合體中,應必備綜合修理、補衣縫紉等生活服務業態,選擇性包含家電維修、自行車修理、配鑰匙等業態。
這些城市,都是在便民菜市場、小區停車棚、大型超市周邊等地點,開闢專門區域,低價甚至免費提供給從業者。同時,還通過街道或者居委會進行日常管理,設立統一標識,張貼相關規定,達到規範管理的要求。這樣一來,既為市民提供了便利,也有利於保持市容環境。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霍鋼傑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