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成長,一些父母會發現,2歲孩子動不動發脾氣,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說不了幾句話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有的孩子甚至一反常態喜歡與父母唱反調,更有甚者會有摔東西、大聲哭鬧等激烈行為。這些行為讓很多家長大為頭疼的同時也迷惑不解,為什麼原來很聽話的寶寶,脾氣越來越大呢?其實,孩子發脾氣行為的背後是有心理因素的。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如果你發現孩子開始有這些行為,別急著責備和打罵,因為有可能你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事實上,叛逆期不僅僅是青春期孩子的代名詞!研究已經表明:人的一生會經歷三個心理上的叛逆期。孩子在2~3歲的時候,會經歷人生第一個叛逆時期——「寶寶叛逆期」。
「寶寶叛逆期」是孩子個人意識開始覺醒的時期,此時,他們會有一種以「自我為中心」式的思維,不僅僅覺得自己是世界中心,還特別排斥他人的想法或行為,所以很多孩子會表現出逆反行為,比如與家長唱反調、頂嘴等
孩子的大腦會在「寶寶叛逆期」開始感知和處理情緒,所以有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感知到了情緒卻不會正確表達,懵懂的孩子只能通過砸東西、摔玩具等看起來很「爽」的行為來發洩情緒。另外,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很矛盾,一方面他們因自我意識覺醒而排他,一方面孩子又會渴望來自外界和他人更多的關注,尤其是來自最親近的父母的關注。
孩子動不動發脾氣,家長做好這3點,「小惡魔」也能變身乖寶寶
1、多關注孩子,不要過度以自我為中心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關注,他們就會採取一些叛逆過激的行為,企圖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所以如果想讓孩子學會心平氣和,第一步是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很關心自己的,感受到父母的愛會讓孩子安心,這樣他們就不會再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了。
但是這種關注的尺度要適度,無條件的過度關愛會適得其反,更孩子會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舉個例子,如果發現孩子明明做錯了事,卻又想要通過發脾氣的方式吸引你注意,你要教導他們,這個世界不僅有你一個人,不要把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和關注當成理所當然。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對2~3歲的孩子有時候是講不清道理的,有些話需要家長多次引導孩子才能慢慢聽懂,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一時止不住脾氣,而你又講道理講到口乾舌燥,這時候家長不要急躁不要打罵,可以選擇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先忘記生氣的事情,比如帶孩子做遊戲、散心等。
3、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的大腦剛剛學會如何感知和處理情緒,但是這種能力並不成熟,所以需要家長正確疏導。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不妨嘗試柔聲細語地與孩子對話,引導孩子說出他內心此時真是的感受,你要知道如果缺乏大人的引導,一個2~3歲的孩子是難以僅靠自己正確感知情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