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結合電商模式該怎麼運營?

2020-12-09 駐客聯盟

如今新零售當道,巨頭們紛紛回歸加碼實體商業,曾經專注於線上市場的品牌們也開始走向線下,妖精的口袋、網易考拉、當當網、天貓國際、keep等各業態品牌紛紛試水實體店,集體開啟線下擴張之路。線下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不論什麼行業,模式是線上還是線下,只要找準自己的方向,用對經營模式都能在自己的領域有所發現和發展。

01用心經營

首先,不論任何行業,何種經營模式,「用心」是最不能少的。我們現在去到的各種實體門店,最先對接的服務人員是我們下次是否再去的關鍵。  做實體一定不是件輕鬆的事情,尤其是餐飲行業,凌晨5點起來採購,晚上11點還在忙活,有些人在忙碌中會變得煩躁,然後把煩躁也帶給了客戶。

其次在於它的枯燥性,每天重複一些相同的事情,難免讓人感到乏味,加之房租、水電成本過高,一次性的投入,需要長時間才能回本,如果沒有一定的定力,很多人會堅持不下,從而無心經營。

我以前總去的一家餐飲店,就在家門口,每次去老闆娘都熱情的招呼,服務很到位。而且很親切的感覺,有時候在家不做飯,就會去她家。她的門店老主顧很多,而且生意一直很火爆。

相反,之前我去過一家早點店鋪,我上班很著急,進去之後老闆坐在凳子上,我說要兩個焙子,他慢悠悠的掐了煙,才過去,但也沒有告訴我,焙子是需要現烙的,(現在很多是半成品,加熱一些就可以夾肉),我表示有點著急,可以快點嗎?老闆抬眼看了一下我,沒說話……要不是因為我錢已經付了,真的會扭頭走了。之後再也沒去過他家。不過沒有3個月,那家店也易主了。

用心去對待每一位進店的顧客

現在的體驗度才是人們外出就餐所追求的

02服務和體驗

實體店和網店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我認為是和客戶有更多面對面的接觸時間,可以在這些時間裡,展示你的產品,提供你的服務,讓客戶心動,然後增加好的體驗度以及復購率。這都是無形的口碑和老顧客的演變。

如果做實體的,你的服務都做不好,客戶來第一次就不想來第二次了,那你「倒閉」是自然。

網店為什麼能一直做好評價,客服永遠都是客氣的再回復,而且隨時問隨時都會回復,就算人很多,也會有一個自動提示,這就讓人很舒服,等待也不會煩躁。

很多實體店老闆也意識到了服務的重要性,有些還特意給員工進行了培訓,但是切記不可太過生硬了,要自然,微笑自然、稱呼自然、走路自然。

現在很多商家都會在等待期結束就餐上做好體驗感的提升。如果等待的時間太久給你爆米花,一個你隨便吃的冰激凌櫃,再或者等待區是一個網紅打卡照相區,那麼流失的機率變小,體驗感還會增加。拍照秀個朋友圈,無形的廣告,每個人身後至少有300人的社交網,這都是潛在的客戶群體。

裝修別致的就餐等待區

· 打卡拍照

·小吃供應

用餐飲門店舉例,從客戶選擇到就餐再到離店,至少7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做好,成本高而且對於一些門店還照顧不到。那麼我們可以試試峰終定律。

峰終定律的大概意思就是:如果在一段體驗的高峰和結尾,體驗是愉悅的,那麼對整個體驗的感受就是愉悅的。

那天在網上看到一個火鍋店必備神器,去味機。當然有些品牌火鍋的廣告語就是「我們的火鍋吃完沒有味道」,如果做不到身上沒味道,在離店時準備這樣一個機器,也是體驗感倍增。這樣的動作就是在離店的時候做文章,增加體驗感。

罰站7秒,一鍵全銷

03關於銷售額的提升

銷售額=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

1.實體門店的流量來自於自然流量,各大基於網際網路的App的引流流量。

網絡上的引流平臺眼花繚亂

有的老闆們願意去做一些線上引流活動,這樣引流效果快,不過既然是引流那就要有後續的轉換和服務。

我曾經在某個平臺搶過一張餐飲店的優惠券,是19.9抵200元的,當時覺得自己幸運極了,可是到店之後,被告知不可以使用,不管這個平臺和商家有什麼恩怨,但是我直接面對的是這家門店,體驗很不好。覺得老闆的格局就不夠,以後我也不會再去這家店。

所以引流活動就要堅持規則,不然損失的是門店自身的利益。當下覺得這餐不讓消費對於老闆覺得自己沒虧,但是這個人後續的損失,他從來沒有計算過。

2.顧客進店之後,如何做轉化呢?

抓住與客戶接觸的每個點。你的服務,店裡的設計,每一個點都可以做出改善,去影響客戶購買。

比如餐飲門店,可以通過買一送一的方式,推廣新品。最常見的餐飲門店活動就是充值送,怎麼才能讓人願意去充值呢,一個是設置就近充值的金額,這樣大部分人都是願意是充值。還有一種是贈送金額比較有誘惑力的。

之前去過一家連鎖火鍋門店,充值1000送1000,進門的這條廣告是鋪天蓋地,門頭廣告,地面貼紙,服務的圍裙,都寫著,桌子上也貼著。從進門就開始植入和灌輸,到最後感覺不充值就吃虧了一樣。所以轉化率還是設定和自己門店相符合的活動。抓住門店用戶到底需要什麼?

3.客單價:如何讓客戶多買一點?

我們得來學學超市了。之前看過這麼個案例,超市裡面的購物車,如果隨處可取,這樣會提高營業額。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好幾次在超市買東西,找不著購物車或者離得有點遠,有些物品因為不方面拿就沒買了。

購物明顯區別

購物籃
購物車

吃麵的朋友,應該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商家會問你加不加雞蛋,我聽說的一位商家就比較厲害了,他會問他的客戶是加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一點點不同,效果卻相差甚遠。

4.復購率:如何讓消費者多次消費呢?

常見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發放優惠券,另一種是積分消費,有效果嗎?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實都沒有解決本質的問題。

之前周邊有一家奶茶店,做了一個活動,買多少送多少,聽起來挺吸引人的,活動是真的,只不過是這樣送的,我買了一杯奶茶8塊錢,的確送了我8塊錢,讓我驚訝的是,是8張一塊錢的優惠券,每次只能抵用一張。雖然是要提升到店量,但是用起來真的很不爽,因為現在的1元錢也真的幹不了什麼事情了。

商家的目的是想讓消費者多次去消費,因為有優惠嘛,很多人也會過去,但是優惠券已經屢見不鮮了,還能用什麼方式提高復購率呢?我還知道的活動,是一個新型營銷工具「全民分帳」「吸金磁」兩個活動,用不一樣的返利方式,回饋消費者。

04全民分帳是什麼?

商家拿出每人消費的20%,回饋自己的消費者。舉例:小王在XX燒烤店吃飯,結帳168元走人;之後小李(陌生人,與小王無關)也在該飯店結帳走人;小王獲得固定比例的現金紅包到帳通知(比如,消息提示:XX燒烤店感謝您的光臨,給予您15元現金紅包分紅,自己的店,常光顧!)後面消費的人越多,前面的人也會有高頻次的返利提示。最高可返完。

原理:打通陌生社交,商家拿出下一位消費客戶的一定金額,獎勵給上一位客戶;用一定可控的現金紅包,刺激每一位離店客戶,提升趣味性、滿意度和驚喜感,讓客戶難以忘記該門店,並有一定概率幫助做宣傳,最大化裂變。

05吸金磁是什麼?

商家拿出A消費金額的20% ,回饋給A,返還到此消費者的會員卡餘額裡,下次消費,可以直接抵扣。返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每天返還,增加門店的曝光率,增加客戶黏度。

方法是在不斷的變化的

迎合市場和提升自身產品價值才是關鍵

全民分帳的復購率可以提升10%,是門店增加復購率可以一試的工具。因為說的再好,不如門店用起來產生的價值高。有回頭客才是對營銷產品價值的最好印證。

相關焦點

  • 巨頭紛紛回歸線下,那麼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實體店和網店區別在於線上和線下經營交易,但是現在很多實體店的老闆也意識到網上訂單的重要性,在店鋪的基礎上,開設了網店經營。 一些有實力的電商,更是意識到實體店的作用,他們做好網店的運營同時,也開始布局線下實體店。
  • 新的運營模式襲來,可以讓你的實體店起死回生
    今年在疫情和地攤經濟的衝擊下,依靠傳統銷售模式的線下實體店都止步於此了,反而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現在慢慢的恢復到了平常,甚至更為火爆。說到線上的方式,得到的統一回答是電商模式。說到這,大家是不是以為小編要給大家說電商?不,不是的,電商現在平平之談了,沒啥可說的了。
  • 實體店+同城電商=未來新商機
    90、00後逐漸引領年輕市場消費方式,隨之市場也在不斷的蛻變和發展,所有的商業模式都無法一勞永逸,從實體到電商,從電商到新零售,到同城電商,沒有哪一種模式是主流的,只有在適合的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經營方式,實體店才能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 電商的崛起讓實體店何去何從?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這個行業如魚得水,很多電商平臺隨之崛起導致線下實體店的生意大不如前,最直觀的反映是實體店接連倒閉,在高額的店鋪租金的費用之下,開網店的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網購的選擇範圍更廣,有利於比價,實體店的危機可見一斑。
  • 電商風頭正盛,實體店開展線上業務可行嗎?
    而且,如果以「目的」為導向進行分析,也能看出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其目的都是賣出產品或服務,最終完成盈利。不過,想要實現盈利,就需要一個不變的公式: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而將這個公式代入實體店與電商兩種運營模式中,也能直觀看出二者不同的盈利方式。
  • 電商崛起,實體店輸在哪裡?2021年起,實體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
    有不少實體店的老闆經常抱怨生意難做,抱怨電商搶了自己的生意,但或許大多數實體店的老闆都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到底輸在哪裡。在我看來,跟電商相比,實體店絕對不是輸在產品上,而是輸在用戶體驗上,輸在效率上。電商雖然有它自己的弊端,但很多電商老闆懂得運用補償法則,用戶體驗做得比很多實體店都要好。電商平臺上的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包括提供運費險等等。另外,我們不得不承認,電商客服的服務也做得比很多實體店都要好,這就足以彌補掉了電商的某些短板。
  • 電商在全球的運用越發普及,更多人在網購,日本電商卻輸給實體店
    文:寒葉 隨著電商行業近幾年的興起,不少網絡店鋪"取而代之"實體店,電商也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不只是年輕人熱衷於網購,現在也有不少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開始網購。可以說在中國電商的發展已經逐步的取代了部分實體店的運營,而在日本卻截然相反,這究竟是為何?
  • 實體店不行了是偽命題 蘇寧零售雲模式是一部教科書!
    撰文/藍科技商業文明總是在商業模式迭代中誕生。悲觀主義者認為實體店的沒落,是電子商務直接對衝的影響;而樂觀主義者則認為,實體店不會消亡或者完全被取代,他們的機會在於如何發現以及如何取悅消費者。在大多數人看來,實體店被電商網站打得七零八落,他們還會有未來嗎?
  • 社區團購年貨策劃方案怎麼寫?實體店年貨節的微信小程序運營策略
    春節將至,無論是線下的傳統商超還是線上的電商店鋪,都開始為年貨節的營銷方案絞盡腦汁。如今,社區團購模式大火,也想要在年貨節這塊一年一度的大蛋糕裡分一杯羹。對於實體店來說,疫情的影響勢必會讓線下超市的客流量大大減少,線上的運營方案就成為了實體店破局的關鍵。
  • 新零售跨境電商平臺是什麼意思?跨境電商新零售模式及優勢
    一起來看下新零售跨境電商平臺。 新零售跨境電商平臺是什麼意思 新零售是什麼,從定義上來看,新零售就是傳統零售結合網際網路,再通過大數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種零售方式。而跨境電商新零售,顧名思義就是新零售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 實體店將迎來大變局,玩轉實體+同城電商:搶佔未來10年的新機遇
    那麼這種新的經營模式,具體該怎麼操作落地呢?看完以下內容你就明白了。1、純電商迎來紅利期2、本地電商的趨勢來臨3、抓住消費者的新需求一市場在不斷的蛻變和發展,所有的商業模式都無法一勞永逸,從實體到電商,從電商到新零售,到同城電商,沒有哪一種模式是主流的,只有在適合的時候
  • 美國最大樂器實體店破產,易店無憂分析音樂電商崛起的機會
    11月24日,據外媒報導,美國最大樂器實體店Guitar Center正在申請破產保護,Pasternak表示,公司負擔了太多帳面上的債務,疫情的爆發則直接摧毀了它的盈利能力,導致現金緊縮無法還債。疫情更是成為了壓倒它的最後一根稻草。隨著數位化進程的加快和電子商務的興起,傳統的線下音樂產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即使是線下KTV也很獲得收益。
  • 智贏模式在太原開展跨境電商運營線下交流活動
    杭州等東部沿海城市一直以來是電子商務發展的較快地區,東部地區電商發展模式對內陸地區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因為資金投入少,所以相對而言風險較低,而且FBM運營模式能發揮國內現有平臺和製造業的優勢,1688、淘寶等平臺在售的商品都可以成為跨境電商賣家的貨源。
  • 為啥那些生意慘澹的實體店,不把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原因有3點!
    為啥那些生意慘澹的實體店,不把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原因有3點!隨著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逐漸地改變了我們的購物習慣,從以前的線下消費,到現在的線上消費。這就造成很多實體店經營困難,紛紛面臨倒閉的危險,網上購物確實方便,但是為啥那些生意慘澹的實體店,不把線上和線下銷售相結合呢?這樣不就不用倒閉了嗎?原因有以下3 點!1. 不會做也不想做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很多實體店都在想網際網路轉型了,他們也早就想到把線上和線下銷售結合起來。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中國實體店似乎被電商幹掉了,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在"購物天堂"東京、大阪的繁華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被逛街掃貨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體商場更是日進鬥金,只愁買不愁賣。在同電商經濟的肉搏中,日本的實體經濟究竟是如何險中取勝的呢?
  • 亞馬遜跨境電商如何運營模式?亞馬遜開店與國內電商的不同介紹
    亞馬遜跨境電商如何運營模式,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亞馬遜開店與國內電商的不同: 1、流量 在亞馬遜開店需要注重用戶體驗,以產品為主,不管是新店還是老店,只要產品listing做的好,產品描述足夠簡潔又完整,只要是客戶需要的,就會被平臺推薦,新店也可以很容易做起來。
  • 電商「搶佔」線下市場,紛紛開大量實體店,馬雲預言成真了?
    其實,雖然國內經濟在持續的增長,但中國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不少行業都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線下實體店面還迎來了「倒閉潮」,大量的商家表示經營壓力非常大,高額的房租以及人員工資,都是實體店面經營壓力比較大的原因之一,但現如今電商企業卻在積極地搶佔線下市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避免被實體店加盟模式「割韭菜」 你需要先測算「單店模型」
    經營線下實體店和電商的最大不同,需要先算清楚「單店模型」,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將人、財、物及管理模型匹配後測算得出「連鎖模型」,然後規模化擴張。本文將結合《招商證券:如何在社區生鮮經營和投資中避雷》報告涉及的部分內容,以及我在沃爾瑪超市、東方家園家居建材超市、王府井百貨的近十年的線下連鎖實體店總部的從業經歷,和近幾年對新零售企業的觀察和研究,詳細拆解和分析了實體零售的單店模型和連鎖模型。
  • 避免被實體店加盟模式「割韭菜」,你需要先測算「單店模型」
    本文將結合《招商證券:如何在社區生鮮經營和投資中避雷》報告涉及的部分內容,以及我在沃爾瑪超市、東方家園家居建材超市、王府井百貨的近十年的線下連鎖實體店總部的從業經歷,和近幾年對新零售企業的觀察和研究,詳細拆解和分析了實體零售的單店模型和連鎖模型。
  • ...會如何改變電商和實體店?-電商 實體店 龍之夢 聖安娜餅屋 OK...
    一年一度的「雙12」再次到來。  電商無法替代實體店優勢  費雷羅巧克力、聖培露礦泉水、翡麗百瑞橄欖油,這些義大利人餐桌上常見的食品如今早已成為中國消費者眼中的「老面孔」,無論通過電商還是線下超市,主流的進口食品都不難尋覓。那麼,生鮮電商會是否像他們的「老前輩」搶佔實體商業份額那樣,佔據線下超市的絕大部分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