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九院神經外科運用虛擬實境技術精準切除顱內膠質瘤

2020-12-16 陽光報陽光網

陽光訊(王敏 記者 鄭亞雷)近日,西安市第九醫院神經外科團隊運用功能核磁定位聯合AR技術,為來自湖北的患者陳先生精準切除顱內膠質瘤。

陳先生因腫瘤位於大腦功能區,術前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右側肢體偏癱和語言功能障礙。手術需要在不損傷神經功能的前提下完整切除腫瘤,神經外科劉展會主任組織侯鵬飛副主任醫師,蔣帥醫師及手術團隊術前制定了嚴密的手術計劃,進行了術前三維重建及手術模擬入路。

術前對陳先生進行個體化核磁掃描,明確了患者的運動及語言功能區域。然後使用3D Slicer技術,將患者的MRI和DTI數據分別導入到3D Slicer軟體,通過腫瘤組織及腦組織建模,明確了患者腫瘤與腦組織的關係。術中使用增強現實技術,將患者的虛擬重建圖像與實際頭皮相匹配,精準標記中央溝、外側裂及頭皮切口。由劉展會主任主刀,侯鵬飛副主任醫師和蔣帥醫師配合,將患者的虛擬3D數字模型與患者病灶重合,最終精準切除了顱內腫瘤,術中神經功能保護完好。術後患者神志清楚,重新舉起了右手,語言功能也恢復良好。

劉展會主任介紹,3D Slicer是美國哈佛大學開發的用於醫學圖像信息學,圖像處理和三維可視化的開源軟體平臺,可在術前通過導入數據進行建模,模擬重建腦組織形態,為神經外科微創手術精準操作提供了保障。

劉主任講到,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和要求,神經外科手術理念不斷向「精準、微創」發展。虛擬實境技術應用於手術,既可降低時間成本,又可以在病人手術前制定個性化的手術預案並進行演練,最大程度的降低手術風險。西安市第九醫院神經外科近年通過技術引進、技術創新,積極發展3D Slicer 聯合增強現實技術應用於神經外科手術,將AR、MR技術相結合,使顱內病變手術的定位變得簡單、直觀和精準,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手術安全性。目前該科數字神經外科技術已進入成熟階段,將為更多的患者帶去福音。

相關焦點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顱神經疾病微血管減壓手術的規模和效果逐年提高,重型顱腦創傷的搶救成功率達95%左右,居國內先進水平。而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各個亞專業團隊並駕齊驅,各有所長。很多「微觀」考量在這些探索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在陳鴻光看來,微創和快速周轉不是目的,跟得上最先進的治療方式和理念,結合患者病情給予最準確的治療,在此基礎上的「微創」和加速康復才更有現實價值。
  • 影創科技助力雲南首例MR混合現實肝臟手術成功實施
    12月2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運用MR 混合現實技術,為一名患者成功實施了「左半肝切除手術」,其全過程還通過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羅丁:「病人患有肝內多發性膽管囊腫,手術的難度比較大,既要精準地切除所有病變的膽管並完成膽道重建,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肝組織,我們需要將MR 混合現實技術運用到這次手術當中,提升手術操作的精確度和安全度。
  • 哈醫大四院「達文西」機器人精準切除腎癌
    近日,哈醫大四院泌尿外科團隊應用「達文西」機器人輔助技術,為多位患者施行了保留腎臟的腫瘤切除手術。手術採用了「免阻斷」、「免縫合」的國際先進技術,可以避免患者術後腎臟萎縮,最大程度地保護患者的腎功能、延長生命周期。
  • 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為患者切除脊髓髓內腫瘤
    經過6個多小時的手術,蘇亦兵主任及團隊為患者切除了12×2cm大小的腫瘤,手術順利完成。術後病理提示為室管膜瘤。經過三個月的康復鍛鍊,現在患者已經可以自如行動,甚至舉起啞鈴!脊髓髓內腫瘤顧名思義,既生長於脊髓內的一類腫瘤的總稱,約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發病率的2-4%。
  • 胸腔鏡精準肺段切除術技術流程和質量控制
    胸腔鏡精準肺段切除術技術流程和質量控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19, 26(1): 21-28. doi: 10.7507/1007-4848.201810065摘要胸腔鏡肺段切除術是早期肺癌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精準的手術是腫瘤學療效和肺功能保護的前提。
  • 石家莊、瀋陽30位優秀神經外科醫生
    擅長顱內腫瘤、腦血管病、脊髓腫瘤等疾病的診治;單鼻孔入路垂體瘤切除術、脊髓神經外科和小兒神經外科,尤其對經單鼻孔入路切除垂體瘤有很高的造詣。發表國家級學術論文6篇,省級2篇。 姚冰主任醫師 遼寧省腫瘤醫院 擅長:神經內鏡微創腫瘤切除手術技術。
  • 沉浸式虛擬仿真教學平臺:VR將成為未來幾十年的新培訓標準
    沉浸式虛擬仿真教學平臺:VR將成為未來幾十年的新培訓標準從器械製造商到培訓機構,整個外科醫生培訓市場都渴望一種更為有效的和可擴展的技能轉移方法,所以紛紛把目光投向正不斷走向成熟的虛擬實境技術。近日,VR手術培訓平臺PrecisionOS在美國醫學會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發布了一份名為「沉浸式VR對高級外科住院醫師骨科手術技能和知識獲取的影響」的研究報告。團隊預測,下一個十年的外科教育將主要由沉浸式虛擬實境培訓模塊驅動。所述報告主要探討了沉浸式虛擬實境對高級外科住院醫師骨科手術技能和知識獲取的影響。
  • 蚌埠三院神經外科主任郭傳軍博士:用手術刀解決顱腦「大」問題
    鑑於腫瘤巨大,和海綿竇關係密切,並且和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後交通動脈、視神經、動眼神經、外展神經、滑車神經等關係密切,一旦損傷這些結構將會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郭傳軍主任和手術團隊經過討論,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並在麻醉和護理團隊的密切配合下,順利切除了腫瘤,術中發現腫瘤起源於海綿竇,成功避開並保護了重要的血管神經。王女士術後神志清醒,肢體活動和言語交流正常,沒有出現任何神經損害症狀。
  • 手術室裡的跨界黑科技:MR混合現實技術助力「超時空」手術
    如今利用混合現實技術,人們已經能在小縣城享受到北京等一線城市甚至國外的專家隔空治療。"超時空"遠程醫療已經成為現實。2020年6月11日,在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專家團隊通過模擬專家遠程指導,配合混合現實技術成功完成頸動脈內膜剝脫血管重建手術。
  • 科教| 青島西海岸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神經重症專項培訓圓滿落幕
    來自煙臺毓璜頂醫院管麗娜教授針對神經重症患者的氣道管理進行了講解,闡述了神經重症患者的氣道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以及精準的管理模式,讓大家了解到神經重症患者的氣道管理理念。13:30,現場開幕式正式開始,現場會議邀請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神經外科王志剛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神經內科李玲教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宮安靜教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孫鵬教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姚維成教授,青島市市立醫院李洛教授,青島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李冰主任以及多位神經外科專家、各級醫師進行學習與交流,共60餘人參加會議。
  • 骨科「私人訂製」,劃時代的新技術
    這是劃時代的技術,打破了傳統上用少數幾種標準假體修復各種體型、各種骨關節病損的局面,將「個體化」精準修復或置換治療推向了嶄新的高度。如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上海九院)已是3D列印技術「重鎮」,建立了為上海市、為全國服務的3D列印接診中心和創新研究中心。這背後,是與新中國同齡的上海九院骨科一路乘風破浪、開拓創新。
  • 海軍總醫院全軍微創神經外科研究所介紹
    年海軍批准成立海軍功能神經外科中心;1992年總後勤部批准成立全軍神經外科中心;1989年成為第二軍醫大學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0年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1年12月總後勤部批准成立全軍微創神經外科研究所;2012年11月成立海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院。
  • Facebook開發超採樣技術,虛擬實境進一步更新
    Facebook開發超採樣技術,虛擬實境進一步更新 2020-07-06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從技術到臨床研究
    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從技術到臨床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10): 1127-1123. doi: 10.7507/1007-4848.201912016點擊查看本文圖表摘要肺段切除術是切除有病變的某些肺段,保留該肺葉其餘正常肺組織的手術。由於肺段之間缺少明顯的解剖學間隙,肺段切除操作難度較大。
  • 「醉」譯獻|神經外科麻醉進展更新(一):神經外科麻醉學總則
    神經外科麻醉進展更新  第一部分:神經外科麻醉學總則    關鍵詞:神經外科麻醉學,圍手術期神經科學,神經重症監護,開顱手術,脊柱外科,中風,監測,麻醉神經毒性,譫妄,術後認知功能障礙  01  神經外科麻醉學總則  神經外科麻醉的教育  模擬培訓是教授危機管理技能的一種有效方式,而核對表對於確保在危機期間完成適當的任務很有價值
  • 貴州省首例3D列印模型下的精準肺段切除手術在省醫完成
    那麼如何實現最大程度切除病灶,最大限度保留肺組織,並且減少併發症和確保腫瘤學療效?精準的解剖性肺段切除就是目前肺段切除的研究熱點。通過不斷探索,貴州省人民醫院胸外科梅宏、許川主任團隊運用肺3D-CTBA三維重建軟體技術,重建肺血管、支氣管和肺結節,辨認解剖變異和結節的解剖歸屬,針對肺段解剖複雜和肺結節位置多樣的難題,為每個患者設計個體化的手術方案。
  • 湖南實現在5G+混合現實技術...
    6月11日,在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專家團隊在5G環境下,通過模擬專家遠程指導,配合混合現實技術成功完成頸動脈內膜剝脫血管重建手術,這也是全國首例在5G+混合現實技術(MR)下開展的遠程指導頸動脈內膜剝脫血管重建手術。當天上午,在湖南省腦科醫院手術室,醫生正在為患者進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血管重建手術。
  • 上海九院與國家共命運與時代同奮進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新民周刊》第1114期文章《一家醫院的百年智造路》中寫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上海九院)今年迎來100歲生日。
  • 全球頂尖外科中心用上「青島科技」!青大附院與海信聯合研發的醫療...
    而這樣的奇蹟,得益於新技術與智能化在指導精準醫療和手術運用上帶來的極大進步。近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董蒨教授領銜的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聯合研發的高端醫療設備,創新打造以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為核心引擎的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登上了世界最高的醫學科技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