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尖外科中心用上「青島科技」!青大附院與海信聯合研發的醫療...

2020-12-16 瀟湘晨報

被汽車攔腰軋過的孩子能救活嗎?這樣揪心的問題,居然有奇蹟般的答案。而這樣的奇蹟,得益於新技術與智能化在指導精準醫療和手術運用上帶來的極大進步。近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董蒨教授領銜的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聯合研發的高端醫療設備,創新打造以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為核心引擎的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登上了世界最高的醫學科技舞臺。

美國外科中心引入青島技術2020年9月15日(美國中部時間)上午10點,位於美國芝加哥的全球最頂尖的機器人外科創新與培訓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在線上舉行開幕儀式,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山東省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大學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研究院院長董蒨教授受邀參加。該實驗室作為全球最頂尖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培訓中心,其承擔著國際前沿臨床手術機器人的科研創新以及外科手術人才的培訓。

董蒨教授領銜的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合作開發的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HisenseCAS)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 (Hisense SID)備受該中心負責人PierCristoforoGiulianotti青睞,並被引進至這一世界一流的培訓中心,與全球最頂尖的達文西外科手術機器人一起成為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提供精準的三維重建,達文西機器人與海信三維重建結合應用,能使主刀醫生更準確把握操作距離、辨認解剖結構,從而提升手術精確度。

海信CAS系統為何會受到國外頂級醫學專業團隊的青睞?董蒨告訴記者,早在2017年,他就曾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外科大會上演講,介紹CAS的臨床應用等技術,2019年,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共同研發的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數位化手術室產品,就受到了全球矚目。 「該產品延伸到肝臟外科手術導航的研究內容,是外科手術導航非常前沿的研究方向,通過術前三維重建和達文西機器人進行深度融合開發,是未來臨床外科手術發展的重要趨勢。 」董蒨說道。

董蒨教授及團隊參加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線上開幕儀式

一臺手術引發技術創新海信CAS系統的研發源自於2013年董蒨做完一臺手術後的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

2013年,董蒨遇到了一臺令他刻骨銘心永生難忘的手術。「一名4歲的小女孩被一輛麵包車碾軋腹部,肝臟破裂,生命危在旦夕。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孩子的腹腔大量積血,一開腹血液直接噴射到了天花板上,而術前常規的CT檢查根本無法全面展示孩子的傷情,甚至看不出具體損傷部位。 」作為當時的主刀醫生,董蒨只能試探性地進行手術,而整個手術中每操作一步都會遇到新的問題,「如果在手術前我對這個孩子的所有情況了如指掌的話,就不會在手術臺上如此狼狽艱難。 」

雖然經過整整6個多小時的手術,董蒨把年幼的孩子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但是手術過後,董蒨卻格外迫切地想要研究一種方法,在手術前就可以精準地做出手術設計、規劃、導航,定位肝臟、血管和病灶,讓手術的每一個步驟盡在醫生掌控之中。

就這樣,從2013年到2015年,經過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兩年多的聯合研發,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CAS)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SID)誕生了,兩項技術屬於國際首創。將近千張原始的二維CT圖像自動轉換成三維圖像,建立虛擬立體的「數字肝臟」,讓醫生在術前觀察病變與血管、臟器的關係,從而為確定最佳手術方案「精準導航」。而且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只需要對著屏幕揮揮手,就可以利用手勢操控數字肝臟旋轉,從不同角度查看患者的臟器情況,判斷手術操作路徑。

董蒨教授及團隊參加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線上開幕儀式

6年後再次與死神賽跑 2019年,董蒨再次從死神手中搶回了一個孩子。一名4歲男童被越野車軋過腹部,肝臟嚴重損傷。

「這名孩子的情況與2013年那個女童幾乎一模一樣。 6年前我很崩潰,6年後我在手術臺上胸有成竹。 」據董蒨介紹,這次手術中,利用CAS和SID兩項最新技術,他只用了15分鐘即成功進行了患者肝臟三維重建。在精準的手術規劃後,他信心百倍地拿起手術刀,一開腹就直奔主題:肝左葉切除、血管修補、肝臟修補……因為傷情盡在掌握,醫生們不再緊張困惑狼狽,搶救效果明顯提高,而孩子安然度過危機。整個手術過程不到兩個小時就成功完成,男孩的術後非常好。

董蒨教授及團隊參加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線上開幕儀式

肝臟三維重建只需15分鐘 「利用高科技來挽救這些孩子,是最有意義的科技進步。 」董蒨告訴記者,因為孩子的肝臟腫瘤發病率不高,相較於成人的肝癌,孩子的肝臟腫瘤藥少得多,所以全國做兒童肝臟腫瘤的醫生很少,而且經驗也較少。因為相比其他人體器官,肝臟內血管遍布、錯綜交織,而兒童肝臟相較成人更小,手術難度也成倍上升。現在依託新技術,青大附院的小兒肝膽外科已形成了一個成熟的診療團隊。來自貴州、河北、山西、成都等全國各地的肝膽腫瘤患兒或者嚴重受傷的孩子被救護車轉運到醫院後,都不需要進急診室,先進CT室,之後直接就可以進入手術室,15分鐘內對孩子的肝臟進行三維重建。全部的醫生護士在手術室準備就緒。

董蒨教授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記者了解到,董蒨團隊應用海信CAS和外科智能顯示系統,建立了新一代小兒肝臟腫瘤三維重建手術評估和手術導航體系,利用三維影像重建技術,對於手術路徑進行準確的規劃,既保證了病變部位的準確切除,又保護了正常的組織,實現「精準手術切除」治療。得益於騰訊提供的技術支持和網絡平臺,聯合全國20家大學附屬醫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人類肝臟資料庫平臺。這一技術有效修正了34%傳統二維評估的手術方案,小兒肝腫瘤可切除率提高了17%,手術時間減少19.44%,出血量降低50.18%,7年間已經搶救了10餘例嚴重肝臟外傷患兒。這套技術也在全國120多家大型的醫院推廣應用,除了小兒肝膽外科,還用於成人肝膽和其他臟器,包括肺和泌尿外科領域。 2020年的1月10日,董蒨團隊憑藉這個自主創新的手術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來源 |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青大附院供圖

編輯 | Alice

【來源:青島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大附院攜手海信走向頂尖醫學科技舞臺,聯合研發的手術機器人被...
    日前,全球最頂尖的機器人外科創新與培訓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SITL)在線上舉行啟動儀式,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山東省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大學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研究院院長董蒨受邀出席。
  •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與海信醫療聯合研發的高端醫療設備走上世界最高...
    2020年9月15日(美國中部時間)上午10:00,全球最頂尖的機器人外科創新與培訓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Surgical Innovation Training and Laboratory (SITL))在線上舉行開幕儀式,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山東省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大學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研究院院長董蒨教授受邀參加
  • 青大附院臧運金教授榮膺山東省「魯衛工匠」榮譽稱號
    青大附院肝臟病中心主任臧運金為青島唯一上榜醫生。臧運金,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和肝臟病中心主任、青島大學醫療集團副院長、青島大學移植醫學研究所所長、青島大學醫學部器官捐獻與移植研究院院長。從醫數十載,臧運金以工匠精神帶領團隊不斷書寫生命奇蹟。
  • 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喬遷新址 總面積9000平方米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實習生 呂曉彤12月12日,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十周年遷址慶典暨不孕症規範化診療學習班開班儀式在青島府新大廈舉行。新生殖中心位於市南區寧夏路218號,總面積約9000平方米,設有生殖婦科、生殖男科、生殖外科等,硬體設施居國內領先水平,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就診服務。
  • 青大附院平度院區開業 首期入駐專家教授100多人與總院同質化
    山東省醫學會、海信集團等單位發來賀信。青島大學醫學部黨工委書記、青大附院黨委書記王新生致辭開業儀式上,青島大學醫學部黨工委書記、青大附院黨委書記王新生表示,平度院區正式投入使用,將推進青大附院學科布局的優化,形成市南、嶗山、西海岸、市北、平度院區各具特色
  • 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喬遷新址,硬體設施居國內領先...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辛剛 青島報導「誕生青島市第一例試管嬰兒、每年完成門診8萬餘人次、臨床妊娠率達國內領先水平...」今年,為無數不孕不育夫婦實現為人父母願望的青大附院生殖中心已滿10周歲。十年磨一劍,青大附院生殖中心又迎來新起點、新發展。今年9月,青大附院生殖中心通過山東省衛健委組織的遷址專家評審,10月份喬遷新址,現已全面開診。12月12日上午,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十周年遷址慶典在青島府新大廈舉行。當天,不孕症規範化診療學習班也同步開班。
  • 青大附院舉行生殖醫學中心成立十周年遷址慶典暨不孕症規範化診療...
    12月12日,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十周年遷址慶典暨不孕症規範化診療學習班開班儀式在青島府新大廈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
  • 共同抗疫丨「青大附院經驗」走進印度尼西亞 贏得國際點讚
    4月29日上午,青大附院通過國際遠程視頻,與印度尼西亞有關方面,聯合舉辦新冠肺炎防控救治經驗交流。
  • 青島研發祛毒豬肝援馳武漢 助力一線醫護抗「疫」
    值得注意的是,物資中的「青英董氏」祛毒豬肝屬首次「露面」,該系列食品有助於提升人體免疫力,保護呼吸道黏膜,作為青島研發新型營養品也是首次「披甲上陣」,助力一線醫護抗「疫」。山東省數字醫學臨床診療與營養健康協同創新中心(依託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大學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研究院為主體)及萬福集團為青大附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贈送「青英董氏」祛毒豬肝產品抗擊疫情,「
  • 人民的醫生丨青大附院於文成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儀式在北京召開,青大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科主任於文成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醫療專家組組長。
  • 最好用的超聲來了!海信首臺超聲產品正式發布
    海信醫療超聲事業部總經理王桂成表示,海信超聲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圖像,同時賦予人工智慧和良好的操控性將大大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海信超聲的三大突出特點是:精準卓越的影像品質、行業領先的影像智能、用戶至簡的操作體驗。
  • 真實觸摸「星星的眼淚」、體驗聽得懂話的智能滑鼠……青島科技...
    現場有一臺小型3D印表機正在工作,青島融邦科技市場經理毛文勝介紹,這臺印表機正在列印一個小圓盤,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演示讓小朋友們更形象地了解3D列印,知道3D列印模型是如何做出來的。 現場還設有一個互動專區,小朋友用3D列印玩具筆就能自己製作一個模型。
  • 「西安交通大學醫療聯盟顱底外科中心及眩暈疾病中心巡講學術會議...
    為進一步普及和提高耳鼻喉頭頸外科疾病技術和診療水平,推動基層醫院耳鼻喉科一併規範化治療,更好地服務基層廣大患者。11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學醫療聯盟顱底外科中心及眩暈疾病中心巡講學術會議」暨「西安交通大學醫療聯盟顱底外科中心及眩暈疾病中心」揭牌儀式在楊凌示範區醫院舉行。
  • 青島留日同窗會捐贈十萬口罩助力日本三市抗擊疫情
    4月25日,由青島同窗會30多名會員出資捐贈的92000隻標準的醫用外科口罩順利完成通關手續,分別運往日本東京、大阪、神戶等地支援,連同之前已經到達日本神戶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的8000隻醫用外科口罩, 青島留日同窗會向日本三市捐贈的10萬「愛心」口罩將全部抵達,助力日本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 海信集團:將青島打造全球首個「智慧新生活之城」推動青島高新技術...
    6月22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主持召開了海信集團發展規劃工作專題座談會。海信集團提出:依託青島製造業和海信在智慧城市領域的獨特優勢,搶抓國家新基建重大機遇,圍繞從家庭到社區到城市,將青島打造成全業態、全場景、全智能的全球首個「智慧新生活之城」,引領智慧城市發展,並以此為契機,推動青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集群式大跨越發展。目前,海信已與青島市工信局密切協作,形成了全球首個5G+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區「頭雁工程」方案。
  • 青大附院麻醉科五名醫生:參與51例插管 高危30秒離病毒源最近
    (從左到右)5名麻醉醫生參與51例插管2月8日元宵節的夜裡,青大附院連夜集合132名醫生和護士出發馳援武漢前線。其中,麻醉科派出5名醫生,分別是馮偉、柳國強、張孝田、唐潤棟和衣選龍。「來到前線後才發現,其他醫療隊很少有帶麻醉醫生過來的。
  • 10年5獲國家科技獎,海信做對了什麼?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海信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共同完成的「基於小兒肝膽胰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研發、臨床應用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這是海信自2010年以來,第5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作為我國科技類的最高獎項,國家科技獎,是全國層面上的科技創新擂臺賽,也是科技界至高無上的榮譽。能夠頻頻上榜,海信做對了什麼?
  • 基於OpenVINO的海信醫療 CAS 計算機輔助手術胸肺系統
    青島海信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醫療)是海信集團全資子公司,公司與青島大學共建了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省級重點實驗室,專注於與醫學影像相關的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形成了以醫學影像處理、人工智慧、信息交互、醫用顯示等核心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智能影像中心、數位化手術室等醫院信息化解決方案為落地場景的完整研發、生產、營銷服務體系。
  • 青島兩支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抗疫任務將回家 致敬最前線的「主心骨」
    3月31日,264名英雄將從武漢出發,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青島。青島將再一次用最高禮遇,為英雄接風洗塵。前線奮戰50天,從患者到隊員,兩支援鄂醫療隊的領隊、副領隊和主治醫生用自己的責任與擔當書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