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有讀《我們仨》的欲望,完全是因為這個溫暖而飽含深意的名字。
這本書講述楊絳老師一家三口的真人故事。
沒有說教,沒講大道理,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只是行雲流水地講了一家三口這些年的生活。
牛津留學、結婚生女、國家動蕩、上海淪陷、解放、……,經歷了不少苦難,不僅僅是他們的,更是那個年代人的。
看了《我們仨》,羨慕錢鍾書有一位賢惠的妻子,更有一位有才學的女兒。
雖然一路也有不少坎坷,但好歹兩個人相互扶持著,帶著女兒,執手相伴到老。
整本小說都非常溫馨,處處都是真摯的情意,這才是真正的治癒系。
是我所嚮往的平淡而幸福的美好生活,也是我想要的一個溫暖的家。
雖然丈夫錢鍾書和女兒錢媛去世了,但是楊絳還在,帶著那些幸福而美好的記憶,並把它們書寫了下來,讓世人看到,讓我看到,讓我羨慕,讓我永遠相信美好幸福的存在。
柴米油鹽磨不滅的愛情,生離死別衝不淡的親情!
楊絳《我們仨》最觸動人心的15句話,句句精闢感人至深
1、他發願說:「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2、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3、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4. 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
5. 願變成一塊石頭,守望著我已經看不見的小船。
6. 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
7. 老人的眼睛是乾枯的,只會心上流淚。
8、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9、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10、我們如要逃跑,不是無路可走。可是一個人在緊要關頭,決定他何去何從的,也許總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們從來不唱愛國調。非但不唱,還不愛聽。但我們不願逃跑,只是不願去父母之邦,撇不開自家人。
11、我們讀書,總是從一本書的最高境界來欣賞和品評。我們使用繩子,總是從最薄弱的一段來斷定繩子的質量。
12、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13、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14、據說,希望的事,遲早會實現,但實現的希望,總是變了味的。
15、鍾書說的什麼話,我當時沒問,以後也沒想到問,現在已沒人可問!
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的回憶錄《我們仨》出版問世。
懷著對丈夫與女兒深切綿長的愛寫出了這部感動無數國人的《我們仨》。
全書從女性視角,以平實而細膩的語言,揭示了一個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達出作者對親人的深深不舍。讀《我們仨》,我們很容易被書中的文字觸動,樸實而淚目的文字,總時時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當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相繼去世,只剩下一個已過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一個人懷念我們仨。我實在無法想像這需要有多麼堅韌的心性才可以如此堅強。
《我們仨》是一本好書,她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愛,什麼是幸福,她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面對失去。
馬伊琍在《朗讀者》中當她讀到「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時,聲音一度哽咽......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現在恰逢出版社活動,這本典藏版的《我們仨》僅需35元,一頓午飯錢,你就能走進楊絳奶奶一家三口的故事,讓你感受她的美麗優雅;她對愛的堅守、與世無爭的心。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把我帶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