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AI成企業成本中心?曠視Brain++助力高效訓練部署算法

2020-12-08 科技喻曉川

隨著技術逐漸成熟,人工智慧已經進入商業化落地各場景的階段。由於深度學習需要大量的數據與樣本,在進入新場景時,AI公司需要至少得到一套最小价值數據源進行訓練,找到滿足基本場景的算法組合,然後再收集儘可能多的極端案例進行持續迭代。但這也面臨著數據獲取成本將隨著算法升級而越來越高、數據過時需重新標註或剔除等問題,從而引發各類成本的增加。人工智慧企業該如何解決AI變為成本中心的問題?人工智慧企業曠視通過自研的人工智慧算法平臺Brain++和人工智慧數據管理平臺Data++,為行業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曠視以Brain++和Data++避免AI變成本中心

在人工智慧真正落地前期,AI公司需要獲得某一場景龐大且高質量的數據量和樣本量,並利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海量的算法訓練和模型的持續更新。在此過程中,調參並優化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且會造成成本高、落地難的問題。因此,如何規模化生產算法,同時儘可能降低數據源成本和算力消耗,避免AI成為成本中心成為了企業技術能否長期有效落地的關鍵。對此,人工智慧企業曠視自主研發了人工智慧算法平臺Brain++和人工智慧數據管理平臺Data++,以效率高、成本低、自動化的算法生產能力,推動技術落地。

其中,曠視Brain++具備大規模算法研發能力,其核心的深度學習框架具備獨特的訓練和推理一體化技術架構,同時集成了行業領先的自動機器學習(AutoML)技術,可實現算法訓練和模型部署的高效流程化,和深度神經網絡模型設計自動化,在減少人員參與而不犧牲訓練質量的條件下,大幅提高算法生產效率。

不過,人工智慧算法從研發到部署是一套龐大的系統工程,目前業界普遍把深度學習框架作為算法開發工具,但是學習和使用成本高,難以規模化。究其原因,只有深度學習框架並不本質,需要拉通從數據到算力再到框架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人工智慧時代亟需一個滿足產業需求的作業系統。

為此,針對框架、算力和數據三個核心要素,曠視Brain++在總體架構上分為三部分,包括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深度學習雲計算平臺MegCompute、以及數據管理平臺MegData。涵蓋了從數據的獲取、清洗、預處理、標註和存儲開始,到研究人員設計算法架構、設計實驗環節、搭建訓練環境、訓練、加速、調參、模型效果評估和產生模型,再到模型分發和部署應用的深度學習算法開發的所有環節。

通過Brain++,曠視研發人員能夠獲得從數據到算法產業化的一攬子技術能力,不用重複造輪子也可以推進AI快速落地。同時,曠視Data++通過數據輔助算法,算法提升數據,亦能夠降低部分成本。

目前,曠視已經基於Brain++開發出了大量部署於雲端、移動端、邊緣端全計算平臺的先進深度神經網絡,並打造了以人工智慧驅動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實現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垂直領域的廣泛落地。值得一提的是,曠視還最快預計將於3月底對Brain++進行開源,開放深度學習與低成本高效的算法開發能力,以技術的普惠助推人工智慧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實現人工智慧與各行業的深入融合,實現價值創造。

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年度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作為全球最大人工智慧應用市場,中國人工智慧技術落地迅速,預計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0億元。在此背景下,曠視依託Brain++有效避免AI成為成本中心,構建了技術壁壘與產品化能力,實現了人工智慧的商業化,幫助創造更多價值,並將通過Brain++的開源,共同推動人工智慧落地各行各業,助力社會的智慧化變革。

相關焦點

  • 曠視Brain++致力於讓一部分企業先實現AI+
    AI基礎設施層決定產業跑速 一直以來,AI的生產力被高昂的算力成本、人才成本所掣肘,AI技術往往成為眾多企業的成本中心而非價值中心。先進技術如何能真正帶動傳統產業發展,提高AI生產力的解在哪裡? 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套能用、好用的基礎設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吸引更多人參與。作為全球最早用深度學習方法開展人工智慧商業化探索的科技企業,曠視成立於AI 開發工具匱乏的早期人工智慧時代,於是曠視靠自主研發,從0到1地解決了算法生產的問題。自公司創辦以來,曠視一直奔跑在AI的主流賽道上,並形成了眾多基於核心AI算法的硬體、軟體、解決方案。
  • 曠視科技開源天元共建底層生態 助力AI基礎層關鍵技術突破
    近日發布的《全球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戰略與政策觀察(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就指出,我國在AI基礎理論、核心算法框架等關鍵技術方面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差距,開源工具運用水平有待提升。面對這一亟待解決的挑戰,曠視科技等人工智慧企業正通過開源開放等舉措,助力我國AI基礎層突破。
  • 曠視CTO唐文斌:算法是雞蛋 Brain++是那隻「雞」
    來源:新浪科技曠視科技CTO唐文斌新浪科技訊 10月21日晚間消息,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召開。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在大會期間接受新浪科技等媒體採訪。曠視的根基「曠視本質上是一家以人工智慧算法為核心的技術型產品公司。
  • 推進AI產業落地進程 曠視發布「AI加速」計劃
    加速開源開放領先技術助力傳統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據了解,曠視在2020年3月對外開放Brain++AI生產力平臺,並將Brain++最核心的組件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開源, 幫助企業與開發者大幅節省產品從實驗室原型到工業部署的時間,真正實現小時級的轉化能力。
  • AI人才供需比例失衡 曠視完善培養體系塑造頂級AI團隊
    作為中國人工智慧領軍企業,曠視就正致力於AI人才的培養與投入,以此推動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並在近日獲評「CV工程師理想企業Top5」。圖:完善AI人才培養體系曠視獲「CV工程師理想企業Top5」人工智慧人才隊伍的建設對於行業與企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 從曠視開源自研深度學習框架 看曠視商業進化的底層邏輯
    AI基礎設施層決定產業跑速一直以來,AI的生產力被高昂的算力成本、人才成本所掣肘,AI技術往往成為眾多企業的成本中心而非價值中心。先進技術如何能真正帶動傳統產業發展,提高AI生產力的解在哪裡?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套能用、好用的基礎設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吸引更多人參與。作為全球最早用深度學習方法開展人工智慧商業化探索的科技企業,曠視成立於AI 開發工具匱乏的早期人工智慧時代,於是曠視靠自主研發,從0到1地解決了算法生產的問題。自公司創辦以來,曠視一直奔跑在AI的主流賽道上,並形成了眾多基於核心AI算法的硬體、軟體、解決方案。
  • 曠視明驥 Mini 版落地泰國多家政府醫院 以 AI 普惠助力全球化防疫
    導語:近日,泰國當地多家政府醫院上線了曠視明驥 AI 智能測溫系統—— Mini 版,用智能化設備全面替代手工檢測,通過非接觸式、高效、精準的測溫方案,克服人工檢測效率低、交叉感染大的風險,有效幫助醫院守好體溫篩查的第一道關卡。
  • 人工智慧成經濟政策重點 紅利之下曠視科技推動AI加速應用
    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曠視科技已經基於自研AI生產力平臺Brain++推進了業務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物聯網場景的落地,也將在政策紅利之下繼續推進AI落地,助推人工智慧產業的進一步成長。AI的落地需要從底層算法向上生長,再實現應用與解決方案的開發與賦能。在曠視科技看來,人工智慧應用層的場景是無限的,因此對於算法的需求也是無限的。
  • 曠視CEO印奇:AI步入死亡之谷,要做最「硬」AI公司
    AI算法的應用有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叫訓練,第二個環節叫部署。其中,訓練的工作只佔20%,剩下80%的工作在於部署。一個團隊訓練100種算法,也不一定能交付,因為每個行業都是非常差異化、碎片化的。 (2)AI算法規模化。目前,AI算法依然成本高、周期長,不像軟體一樣想寫就寫,寫完就用。
  • AI助力產業網際網路升級 曠視榮獲2020億邦產業網際網路千峰獎
    活動現場正式揭曉了"千峰獎"獲獎企業,其中,人工智慧企業曠視憑藉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的宏觀戰略與實踐成果,獲評"千億市值獎"。在曠視看來,人工智慧和產業結合的主要矛盾在於"場景多樣化、碎片化需求與算法生產力不足之間的矛盾",Brain++包括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深度學習雲計算平臺(MegCompute)、數據管理平臺(MegData),協同優化數據、算法、算力,能夠幫助曠視實現規模化AI生產力,為人工智慧落地產業提供技術保障。
  • 如何高效進行企業級高精度AI模型的定製化開發...
    因此,如何利用少量數據訓練出高精度AI模型,成了企業的核心訴求。算法層面,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專門負責算法研發的工程師,更多的是為了滿足某個業務需求而進行的算法優化。針對具體的業務場景,進行算法的選擇,通過對預訓練模型的遷移訓練與優化,進而訓練出滿足具體場景需求的AI模型。
  • 課程實錄:基於EasyDL訓練部署企業級高精度AI模型
    數據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數據增強的方式進行彌補;訓練效率的問題,可以通過預訓練模型+遷移學習的方式節省訓練時間;而在整個「煉丹」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超參推薦實現自我優化,減少人工調參的成本;同時加上靈活的部署方式,可以實現高精度 AI 模型一站式開發與部署。
  • 人工智慧成 「新基建」投資亮點 中國AI企業自立 持續發力基礎層...
    其實,深度學習在人工智慧領域已經不是新鮮事物,可是對於大多數開發者來說,算法研發的成本仍然非常之高。所以要打破整個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瓶頸,就必須要解決算法研發的成本問題,解決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問題。要想解決生產環節中的各項問題,用AI替代大量的重複勞動,傳統製造企業首先需要採集大量的業務數據,還需要專業的數據團隊進行數據的清洗和標註,僱傭一批懂製造業務的算法工程師,投入長年累月的研發進行算法的訓練和優化,再通過適合產業部署的開源框架進行算法封裝,才能投入業務應用。巨大的研發投入和長時間的交付周期令很多本想使用AI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傳統企業望而卻步。
  • 曠視發布AI加速計劃 唐文斌:傳統行業AI應用仍面臨各種挑戰
    他提出,企業在應用AI的時候存在幾點挑戰:1、AI技術門檻比較高,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能力建設一套自己的算法能力;2、人才相對缺乏的,相關數據顯示,AI產業裡的人才缺口在30萬以上,這也導致AI在企業的應用過程中,傳統企業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
  • 曠視\商湯科技視覺AI優秀,wimi微美雲息AI拼接算法頂尖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曠視最新資訊 > 正文 曠視\商湯科技視覺AI優秀,wimi微美雲息AI拼接算法頂尖
  • 發布河圖2.0、7款硬體新品、產業聯盟,智慧物流已成曠視增長新引擎
    唐文斌認為,物流行業與AI正在經歷雙向選擇的過程,曠視充分看到了AI技術在物流行業的價值與使命。傳統物流行業,人的工作壓力大、部分工作環境苛刻,物流成本連年攀升,企業主動尋求降本增效之道。而疫情期間,眾多企業選擇的人機協作自動化場景又多次被驗證為十分可靠,AI幫助物流行業進行數智化升級成為必然命題。
  • 曠視開源深度學習框架「天元」!孫劍:COCO三連冠背後的秘密武器
    但曠視發現,更大的需求出現了——場景具有無限性。他們認為,這導致了場景對算法需求的無限性,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創造所有算法。要解決這個矛盾,激發整個產業算法創新能力,就需要一套面向所有人開放的 AI 基礎設施。那什麼是 AI 基礎設施?唐文斌在發布會上說,只有 AI 晶片平臺和 AI 生產力平臺能夠被稱為 AI 基礎設施。
  • WiMi微美雲息全息AR構築廣告新業態,曠視科技AI視覺深耕智能網際網路
    以「賦能小微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為使命,基於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網際網路技術應用,打造供應鏈上下遊真實貿易場景,沉澱多維度供應鏈數據,並以此為基礎,構建用戶分層精準服務、大數據信用評估服務及數位化管理服務三大服務體系,提供品牌協銷精準化營銷服務、供應鏈管理集成化服務兩大服務方案,促進數位化經營管理模式高效落地,構建「網際網路科技+真實供應鏈」的全新智慧產業鏈生態體系,助力企業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
  • 曠視科技出席2020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 共探AI+5G新生態
    曠視科技受邀出席,在大會上展示了企業覆蓋底層AI算法、軟硬體產品、細分方案的企業業務服務全棧式解決方案,以人工智慧企業的角度探尋「AI+5G」的未來前景。在本屆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曠視科技以計算機視覺為核心的相關應用和全棧式解決方案,以及助力中國移動打造的智慧園區方案精彩登場,展現了曠視科技「AI+」與中國移動「5G+」在多個行業的賦能成果。
  • 聚焦三大戰略方向 曠視發布河圖2.0、7款硬體新品
    AI+:智慧物流發展的新引擎唐文斌認為,物流行業與AI正在經歷雙向選擇的過程,曠視充分看到了AI技術在物流行業的價值與使命。傳統物流行業,人的工作壓力大、部分工作環境苛刻,物流成本連年攀升,企業主動尋求降本增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