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隻知更鳥》:披著「種族鬥爭」外衣的育兒手札

2020-12-24 小鹿有心

作者:小鹿有心

原創作品,轉載需註明出處

1931年,9名年輕的黑人被指控強姦了兩名白人婦女。雖然當時距離林肯發布解放奴隸的《最後宣言》已經過去了68年,但是美國南部的部分地區仍殘留著種族歧視觀念。

在漫長的審訊中,即使兩名白人婦女的口供疑點叢生,即使許多優秀的律師和美國市民都站在黑人一方,其中4名黑人依然被判長期監禁。因為案發地點在斯科茨博羅,這個案件也被稱為「斯科茨博羅案件」。

1957年,哈珀·李回到自己的家鄉小鎮,她回憶起自己5歲時發生的這起案件,以此為藍本寫下了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

小說內容

小說採用倒敘的敘事手法,以哥哥傑姆手上的殘疾設下了懸念,引出了讀者對於尤厄爾家與怪人拉德利家的猜測,然後根據阿瑟和湯姆·魯賓遜前後兩條線索將故事徐徐展開。

梅克姆鎮有一戶人盡皆知的怪人——拉德利家族。15年前,拉德利家族的孩子阿瑟犯下了大錯,之後他就被他的父親關在家裡,一步也未曾踏出。從此他們家不去教堂,不串門,不參加布道會,過起了離群索居的日子。

拉德利家族的怪異行為,使得街頭巷尾、左鄰右舍流言四起,"腐朽"、"殘暴"、"面目可憎"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哥哥傑姆和妹妹斯庫特正處於好動時期,怪人阿瑟的故事讓他們著迷,怎麼把這個15年未露面的阿瑟引出家門成了他們童年時一道又刺激又恐懼的題目。

他們透過百葉窗偷窺他、用魚竿給他送信、大半夜偷偷闖入他們家,都未能見到他。

父親阿迪克斯教導他們要學會尊重他的生活,於是,與阿瑟的見面成了一個壓在他們心底、不能強求的遺憾。

湯姆·魯賓遜是一個善良的黑人,他經常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次,他的好心相助成了尤厄爾家族控告他強姦罪名的契機。為了維護公義,父親阿迪克斯選擇成為湯姆·魯賓遜的辯護律師,這一舉動使得他們家遭受了鎮上諸多白人的唾罵。

即使真相在阿迪克斯的舉證下呼之欲出,但是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使得湯姆·魯賓遜仍被判有罪。

湯姆·魯賓遜死後,尤厄爾為了報復多管閒事的阿迪克斯,企圖攔截殺害傑姆和斯庫特,千鈞一髮下,阿瑟救下他們,並殺死了尤厄爾人。為了保護阿瑟,傑姆替他擔下了這一項過失殺人罪。

這本小說人物眾多、性格鮮明,讀者可以體會到字裡行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主人公與身邊其他人的成長過程。

偏見與歧視都是指向善良的一把利刃

阿瑟曾經也是一個和傑姆、斯庫特一樣活潑生動的孩子,但在他長期以來太過前衛的作風下,他的一個惡作劇被無限放大,乃至身上被羅列了一堆莫須有的罪名,被送上了未成年人法庭。

法庭判決後,拉德利家族閉門謝客的不合群行為讓鎮上的人對他們有了偏見。

流言愈演愈烈,漸漸的,拉德利家族成了人人避而遠之的邪穢,拉德利的人也被妖魔化。

有人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吃了他們家樹上掉下的果子而中毒,有人也說親眼瞧見阿瑟拿刀傷害了自己的父親,更有人說午夜看見遊魂似的阿瑟在自己窗邊窺視。

鎮上的人寧願繞遠路也不願意從拉德利門前經過,甚至連自己家的盆栽死了也要歸咎為拉德利家呼出的一口氣。

當鎮上的人們因為拉德利的不合群而心生不滿時,偏見就在他們心中紮根了。他們選擇性地看見自己想看的東西、選擇性地聽見符合自己意願的東西,然後添油加醋地將它傳遞出去。

若說阿瑟一念之差犯下的惡作劇是他這個年紀難以避免的頑皮,那麼真正可怕的、利刃一樣的是鎮上人們對他們家深入習俗的謬誤與偏見。

這偏見像是禁錮人們思想的兩道窄牆,也像是抽在拉德利這個姓氏上的一計狠鞭,蒙蔽了自己,也傷害了他人。

但是即使阿瑟被囚禁了15年,他依然保持了內心的溫柔與善良。他在發現了傑姆和斯庫特的窺視後,暗中陸陸續續給他們送去了自己珍愛的小禮物:幾片口香糖、兩枚硬幣、兩塊親手刻成的香皂娃娃、一塊生鏽的獎牌還有一隻損毀的懷表。

他會在寒冷的冬天,悄悄地給瑟瑟發抖的斯庫特披上毯子,會在他們遭受人身傷害時,不顧自己安危挺身而出,也會在斯庫特的道謝聲中羞澀地紅了臉。

15年足夠一個少年成長為青年,把人生最美好的15年虛度在一個暗無天日的環境中,這樣的阿瑟依然保持了難能可貴的赤子之心。

傷害善良的不僅僅是偏見,還有歧視。

湯姆·魯賓遜,一個好心又卑微的黑人,他在對面白人尤厄爾家的求助時,沒有猶豫,沒有拒絕,甚至不要回報。尤厄爾家的女兒勾引他,他甚至不敢碰她,他全部的膽量也僅限於逃跑。

尤厄爾家誣告他強姦,一是惱羞成怒下的丟臉,白人的女兒做出勾引黑人這種下作事情,他們只能倒打一耙,讓罪惡由這個黑人背負;二是利益,這個黑人就住在他們家附近,他低賤的身份會影響到自己的房價。

但是可笑的是,這個自詡高貴的尤厄爾家族,白色的膚色下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腐朽。他們就像是社會的寄生蟲,整日無所事事,靠著政府救濟款繁衍了三代,子孫滿堂。他們家族的人一生只用學會書寫自己的名字,因為籤收救濟支票時要用。

若說尤厄爾黑在言行,那麼陪審團和鎮上所有歧視黑人的白種人黑在內心,他們自覺高人一等,認為為黑人辯護的阿迪克斯侵犯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抵制他、對他實行冷暴力。

他們內心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已經主宰了他們的頭腦,他們不在乎真相,不關心人命,他們看重的只有他們自以為是的高貴血統,他們毫不猶豫葬送了一條善良生動的生命。

偏見與歧視是我們對人對事盲目從眾的根源,只有撥開一層一層厚重的迷霧,學會思考、學會判斷,站在公正的角度,才能看到世界的真相,才不會辜負這世間的善良。

心平氣和去尊重,感同身受去理解,以身作則去成就

有讀者曾經評價這本書:

如果你在童年的時候讀到這本書,那麼你很幸運;如果你在成為父母之前讀過這本書,那麼你的孩子很幸運。

這本書的內容在濃重的偏見與歧視中,還流淌著親人之間脈脈的溫情。阿迪克斯是一個極有魅力的父親,他有自己與兒女相處的一套方式,他也教會我們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當孩子做出不合我們心意的事情時,不要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表象,也不要聽取他人對這件事的片面之詞,與孩子有一次平等的對話,聽取他內心的想法。如果是觸及原則性的問題,選擇平和地引導比直接幹預更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小事,不妨給孩子一點自主權,撒手讓他自己解決。

阿迪克斯永遠尊重孩子,他們的孩子也漸漸學會尊重他人,他們不再嘲笑窮困的同學在餐桌上的異常表現,也不會再人云亦云地將怪人拉德利空想成一個可以出演的劇本,他們學會了尊重阿瑟的生活方式,以不打擾的態度對待異常的人。

孩子是一個非常敏銳的群體,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將他們只當做孩子,也不要隨意敷衍他提出來的任何一個問題,更不要居高臨下地指責孩子的過錯。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學會尊重他人。

阿迪克斯說:

"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說髒話、脾氣暴躁、喜怒無常,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但若因為他們的不好的言行對他們動輒打罵,只會讓他們把一些不好的品格壓抑在心裡,做一個表面上的好孩子。等到再不能管束他們的時候,這些壓抑的品格會像潰堤的洪水一湧而出。

傑姆與阿瑟在某些方面很像,但是他們不同的命運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父親。

阿瑟的父親是浸洗教的忠實教徒,他將一切享樂都歸於罪惡。於他而言,阿瑟和夥伴一起看電影、參加舞會、釀酒的行為是不可饒恕的。他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那個手捧《聖經》,以上帝名義控制著監獄裡犯人的典獄長,固執地將阿瑟關在房子裡,確信自己能夠管束他,甚至在自己死後,要求自己的另一個兒子繼承他的遺願,繼續管束阿瑟。

從一個青春好動的少年長成一個畏畏縮縮的青年,阿瑟的悲劇很大原因都是因為他的父親。

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父母要做的是理解、包容他們的不完美。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會發現這很多壞毛病不能幫他們收穫別人的目光和讚美,反而會受到他人的厭惡,他們就會慢慢改掉這些問題。

在他們改正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承認孩子的努力,努力比完成更重要。

阿迪克斯年輕的時候曾是鎮上第一的神槍手,但是他知道真正能維護公道的不是手中魯莽的槍枝,而是法律。不到萬不得已,他從來不展示槍技,他為了心中的公正毅然選擇從事法律行業。

即使他知道湯姆·魯賓遜的案子幾乎沒有贏的可能,但是他仍然為之努力了,他說:

"總不能因為過去一百年我們一敗塗地,就放棄爭取勝利吧。"

"在這個世界上,傑姆最先看到的人是我,然後才去看別人,我一直努力讓自己活得堂堂正正,能夠直視他的目光。"

正是因為他以身作則地為傑姆、斯庫特樹立價值觀,他們才可以堅定不移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他們的善良、豁達感染著周圍更多的人。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頑皮不理解,他們只會用手中的棍棒去逼著孩子學好,卻並不反思自己的問題。他們一邊自己玩著麻將、打著牌,一邊讓孩子去讀書寫字,孩子能接受嗎?

孩子出生來到這世上,最親近的人莫過於父母,他們的榜樣也是父母。想讓孩子做什麼,最好的方式是與他一起做這件事;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不妨先讓自己成為那個模樣。

成為一隻知更鳥,或者做知更鳥的守護者

知更鳥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它什麼壞事也不做:它不吃人們院子裡種植花果蔬菜,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人們盡情地歌唱。所以,不要殺死知更鳥,殺死知更鳥就是犯罪。

阿瑟與湯姆就像世間的兩隻知更鳥,他們的生命在人們槍枝一樣的惡言惡行中岌岌可危。阿迪克斯秉持著心中的正義,成為了知更鳥的守護者與保護知更鳥的傳播者,雖然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輕,有時候會力所不及,但是他儘自己的努力去做。

或成功,或失敗,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正在做。

傑姆雖然手部殘疾,雖然背負了過失殺人的罪名,但他依然豁達,依然熱愛生活,這便是阿迪克斯的成功。

《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你做的任何一件善事,你可能短時間內看不到它的成效,但它並非沒有意義。它或許是燎原最初的那一點星火,也可能是匯入江海的那一條溪流,請你一定要堅持下去,也請你相信成功並不遙遠。

寫在後面:

被稱為"上帝之鳥"的知更鳥,他們秉持著一夫一妻制,共同築巢。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夢幻的藍色,名為蒂芙尼藍,它是知更鳥蛋的顏色,也代表著相愛結合之後的愛情結晶;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小說,無論你在哪個年齡段。它的前半部人物關係多而複雜,可能讀來會有些生澀,但是我希望你能花費一點時間,捋一捋人物關係。當你堅持到最後,當你看到斯庫特對著阿瑟說的一句"你好,怪人",那瞬間釋放的善意足以讓你熱淚盈眶。

END

相關焦點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55年來,美國人說這本書在美國地位僅次於聖經。
  • 《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中學生必讀,《聖經》都只能屈居第二
    你射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作家哈珀·李196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這是一部關於教養,偏見與正義的故事。事實上,正是不公正的存在給了我們繼續為正義鬥爭的理由。不要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在美國很常見。它與捕食性鳥類不同,知更鳥代表著和平。斯庫特的鄰居莫迪小姐解釋說:「知更鳥除了給我們帶來音樂的享受,其他什麼也不做。
  • 殺死一隻知更鳥!
    其實我不太愛看西方國家的文學名著,我更喜歡他們寫的詩,像高老頭,人間失格,大衛這種名著,翻譯過來有些機器,體會不到文字的美感,更不會把我拉進情緒中。殺死一隻知更鳥就處理得很好,所以在我看過那麼多本國外文學裡,這本一直是心中最佳。
  •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什麼是知更鳥?為什麼要殺死知更鳥呢?你知道嗎?題目,是小說的眼睛,是作者傳達內容的關鍵,往往從中能看出作者的意圖。但《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個例外,單單看名字,根本不知道作者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但這不妨礙《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
  • 《殺死一隻知更鳥》:書名本義是不要殺死知更鳥,內容卻恰恰相反
    因此,如果認為《殺死一隻知更鳥》僅是講述了一個關於信念、勇氣、教養,以及堅持不懈為遭遇不公者伸張正義的故事,那麼這種認知註定是片面和不完整的。傲慢與偏見與小說的意蘊多含一樣,《殺死一隻知更鳥》帶給不同閱讀者的體驗和收穫也各有千秋。而令我受教最深的,是對「偏見」這一人類社會現象的二次認知。
  • 讀《殺死一隻知更鳥》有感
    今天我要給大家解讀的書是《殺死一隻知更鳥》。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我閱讀後的感受。這本書是從一個小女兒斯庫特的視角出發,阿蒂克斯選擇為一個被指控強姦白人女性的黑人辯護,這在那個種族歧視依舊嚴重的小鎮裡,掀起了巨大的波瀾。而斯庫特也在這場案件中悄然成長,他們結識了善良的怪人拉德利。
  • 怎麼評價《殺死一隻知更鳥》
    提及美國南部的種族歧視問題,很多人又一種比較武斷的認知,認為種族主義是白人統治社會、黑人服從白人,白人壓迫黑人。實際上,對於種族主義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定義層面上,它是複雜的社會問題,又是甚至摻雜著根深蒂固的極端民族情緒。
  • 《殺死一隻知更鳥》讀後感:尊重平等
    知更鳥主要捕食害蟲,是農業上的益鳥,叫聲囀鳴似笛,在繁殖季節由早至傍晚鳴叫,甚至夜晚,受人民喜愛。故事背景: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二戰前,南方殘留著濃厚的種族歧視,小鎮上的黑人勞工湯姆被白人農民尤厄爾誣告,尤厄爾誣告湯姆強姦了他女兒馬耶拉。
  • 《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中學生必讀,歐巴馬曾公開送給女兒
    這讓我想起《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湯姆,就因為膚色的不同註定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書中以美國三十年代大蕭條為背景,湯姆是梅科裡小鎮上的黑人勞工,他被白人農民尤厄爾誣告強姦了他女兒馬耶拉。《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哈珀李最成功也是最暢銷的小說,是美國圖書館借閱量最大的書籍之一,也是美國青少年一生必讀的刊物。
  • To kill a mocking bird 殺死一隻知更鳥
    看了才發現這本書是一個青少年讀物,但是內容卻很深刻,從一個孩子的視角看待種族問題。種族問題即使是在今天的美國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知更鳥是一種無害的鳥兒,殺死一隻知更鳥比喻殺死一個無辜的人。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有一種善良是不肆意評論他人
    你們射多少冠藍鴉都沒關係,只要你們能打得著,但要記住一點,殺死一隻知更鳥便是犯罪。《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代表作,發表於1960年,講述了一個關於教養的故事《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這部小說有兩個小插曲。
  • 殺死一隻知更鳥:黑命賤的故事
    最初知道《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因為主演《羅馬假日》的格利高裡·派克憑藉此片得到了奧斯卡金像獎。我之所以對這部電影名字有印象,純粹是因為生活當中從沒有聽過這樣怪怪的鳥類名稱。後來,經常在一些書單上看到這部同名小說的身影,在知名書評網站上讀者們對它的評價也是一片高贊。比如豆瓣上有7萬多人評價,評分高達9.2分。
  • 《殺死一隻知更鳥》:基督徒兼女作家視角下,兒童教育的發掘
    在《殺死一隻知更鳥》裡,就是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主人公斯庫特的父親阿蒂克斯為黑人湯姆·魯濱遜辯護,但是最終陪審團判湯姆敗訴。湯姆在越獄過程中被槍殺。斯庫特有問阿蒂克斯,為什麼他一定要為湯姆辯護。他的回答是:「如果我不去做,我就不能再教導你和傑姆如何做人。」《殺死一隻知更鳥》常被奉為教育聖經。
  • 《殺死一隻知更鳥》緣何成為一部永恆經典的成長小說
    這本書就是《殺死一隻知更鳥》,被媒體盛讚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成長小說之一」。而這本書的作者哈珀·李更是憑藉此書獲得了普利茲小說獎,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殺死一隻知更鳥》為哈珀·李帶來了巨大聲譽,但是也招惹了許多不必要的是非。
  •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解說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經典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1932年美國大蕭條已經持續了三年,無數人失業,無數人無家可歸, 人們看不到未來。在這個貧窮不安和恐懼的年代, 古老的南方小鎮梅克姆卻看起來一切那麼祥和安靜, 在這裡人們懶洋洋的耗著時間, 好像一天不只有24小時。
  • 舞臺劇《殺死一隻知更鳥》百老匯熱映,這次編劇是艾倫·索金
    2018 年 11 月,舞臺劇《殺死一隻知更鳥》在紐約百老匯舒伯特劇院預演。這是《殺死一隻知更鳥》首次被改編為舞臺劇。本月,百老匯版《殺死一隻知更鳥》迎來巨大成功,其票房上升之快,甚至超過了《歌劇魅影》《阿拉丁》這樣的經典百老匯劇作。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最真實的十句話,人要有良心,不能隨波逐流
    有很多文學作品都時以童年的視角寫成的,《城南舊事》、《夏先生的故事》、還有哈珀·李享譽盛名的代表作——《殺死一隻知更鳥》,這些都是。那麼,在這個有童心的六月,來讀一本用兒童視角寫的書吧!那便是獲得過普利茲小說獎的美國文學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歷史意境的背後,隱藏著3點成長啟示
    在惋惜、感慨之餘,讓我聯想到《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怪人拉德利,拉德利做為一個十幾年足不出戶的怪人,在緊要關頭卻走出家門捨身救人,傻子和他一樣都是勇敢而善良的人。《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發表於1960年的長篇小說,1961年獲普利茲文學獎,在世界範圍內銷售3000萬冊。豆瓣評分9.2分。
  • 排名在《聖經》之前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的女作家哈波·李在1957年創作並發表的一部自傳體小說,1961年獲普立茲獎。該小說自問世以來就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時至今日,它已被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印刷了一千五百萬冊,是公認的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
  • 文摘|《殺死一隻知更鳥》
    書摘《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理解一件事很難,理解不同族群很難,理解正義也很難,不是一天的事,不是打一架的事,不是詛咒宣洩情緒的事,它是隱忍,它是等候,它是讓更多事實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