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才女李清照精彩絕倫的一生中,以金軍南下攻破汴梁城為界,將她的人生分成了兩半。在她的前半生,是與丈夫趙明誠琴瑟和諧、優遊歲月的幸福時光。
而在此之後卻是家國淪喪,舉家南渡後丈夫染病身死,自己孤苦無依的悲慘境遇。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李大才女卻沒有消磨意志,反而拋卻了以往的小兒女之態,寫出了不少傳頌千古的名篇佳作。
那麼我們的李大才女究竟寫出了怎樣的不世之作,竟然能夠流傳千古,甚至能夠入選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成為中小學生反覆學習的經典呢,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聲聲慢·尋尋覓覓》。
01國破家亡,孤寂一人
隨著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在宋欽宗一頓神操作的配合下,曾經壯麗如畫、繁華無比的東京汴梁城被攻破了。至此,不僅立國一百六十餘年的北宋王朝走進了歷史,那些曾經在它統治下的大宋子民也即將迎來女真人的無情屠殺與肆意劫掠。
而作為他們中一員的李清照,也不得不像其他戰亂時期的百姓那樣,收拾起家中細軟踏上未知的逃亡之路。
可惜,上天降下的苦難似乎永遠沒有盡頭,在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南下逃亡的一路上,吃盡了提心弔膽、顛沛流離之苦。
更令人傷心的是,夫妻二人此前多年收藏的古書字畫典籍,也在這次逃亡的路上不斷散失焚毀,令李清照感到無比的痛心難過。
如果說金錢、收藏還只是身外之物的話,那麼至親家人的逝去對李清照的打擊則更為致命。
就在金軍南下、北宋滅亡的兩年後,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丈夫趙明誠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了。只留下時年四十六歲的李清照孤獨地生活在這亂世之中。
02無限愁思,千古佳作
此時的李清照面對國家淪亡、社會混亂動蕩、夫君早亡的一系列巨大的打擊,並沒有像一般人那樣就此沉淪,反而堅強起來,承擔起一個弱女子所本不應承擔的一切生活苦難。
也就是在此背景下,即使堅強如李清照,也不免對自己眼下的境遇傷心難過起來。於是她懷著不無悲涼而又矛盾的心理,寫下了這首《聲聲慢·尋尋覓覓》,向我們後世讀者,一吐她心中的悲苦。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在這首詞的一開始,詞人就用一系列詠嘆詞襯託出全詞的感情基調。
尤其是那句「悽悽慘慘戚戚」,讀起來非但不覺得饒舌拗口,反而令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而詞上半闋的內容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這春寒料峭的早春時節,卻是最傷身體的時節,我喝下三兩杯的清酒,卻也抵擋不住早春清晨凌冽的寒風。
眼前天空上一行大雁飛過,看著這寓意夫妻恩愛和美的鴻雁,反而觸景生情更讓人感到傷心。
曾幾何時,我的夫君與我也像這大雁一樣兩情繾綣,現在看著這些老相識,只能徒添傷悲。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如果說詞的上半闋還只是引出了通篇的主題的話,那麼在詞的下半闕則開始直抒胸臆,訴說詞人愁苦的內心:院子裡的菊花都已經泛黃枯萎,可現在還會有誰會去打理它們呢。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只有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守在窗子前,望著窗外的景色,等待夜幕的降臨。
天上已經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打在院子裡的梧桐樹上,夕陽西下,望著這殘陽如血的景色,一個簡單的「愁」字怎能訴說我心中的悲苦。
李清照的文化造詣是公認的出色,在她十幾歲時,就可以獨自吟詩作對,所創作的詩詞也是令人震撼,被人稱作是「千古才女」。另外,她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著和蘇軾同等的地位,不禁令人感嘆。
了解並認識一位詞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閱讀他們的詞作,大多是詞人都會將自己的當時所創時的情感寄托在詩詞當中。
這裡給大家的推薦這套詞傳,其中一共包含《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歷史東風吹總結:
對於此時的李清照來說,她的確進入了她人生當中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她前半生的生活有多麼的幸福愜意,此時就越能反襯出此時她晚景的悽涼與愁苦。
或許,此時的她只能在對美好往日生活的無限懷念和追憶中,將她的心境化作一首首的名詞佳作留給我們這些後世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