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的寵妃,為何被五花大綁,押赴刑場慘遭凌遲之刑?

2020-12-06 騰訊網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十七名年輕女性被押赴北京西市,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剝光衣服,慘遭凌遲之刑。當時,許多人並不知道她們的身份,其實這些被殺的人中,有一位的身份非常特殊,因為她是嘉靖帝的寵妃曹端妃!既然曹端妃深得嘉靖帝的寵愛,為何她的下場卻這麼慘呢?

曹端妃長得非常漂亮,而且出身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是進士出身。至於曹端妃是何時入宮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只有一條簡略的記載。嘉靖十五年九月,嘉靖帝傳旨給禮部,表示要晉升一些妃嬪,「賜宸妃沈氏、麗妃閻氏俱封進為貴妃,端嬪曹氏首出淑祥,進封為端妃,安嬪沈氏進封為安妃,康嬪杜氏進封為康妃」。

也就是說,在這次冊封之前,曹端妃的品級只是嬪,不過她在宮中卻很高,排在她前面的只有四個人,分別是方皇后、閻貴妃、沈貴妃、王貴妃。這四人入宮時間比較早,同屬嘉靖帝冊封的「九嬪」。而安妃、康妃也屬於九嬪,但地位卻比端妃要低。據史書記載,「曹妃有色,帝愛之,冊為端妃」。

曹端妃入宮後,在三年的時間內,先後為嘉靖帝生下兩個女兒,分別是皇長女常安公主、皇三女寧安公主。當曹端妃寵冠六宮之時,她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被凌遲處死!曹端妃之死與一場宮廷變故有直接關係,這就是壬寅宮變。話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嘉靖帝來到曹端妃的寢宮休息。

侍寢結束後,曹端妃就離開了,嘉靖帝則安然入睡。可是十幾名宮女卻偷偷進入了皇帝的寢宮之中。她們輕手輕腳,分工明確,有人按住嘉靖帝的身體,有人握住嘉靖帝的手,還有人負責用黃布蓋上嘉靖帝的臉,同時宮女楊金英用繩子套住嘉靖帝的脖子,然後用力拉扯,想要勒死嘉靖帝。

可是慌亂之間,繩子被打成死結,拉了半天也沒勒死嘉靖帝。此時,宮女張金蓮見勢不妙,思想產生了動搖,居然偷偷離開,向方皇后匯報此事。方皇后趕來後,救了嘉靖帝的命,接著指揮太監抓住了作亂的宮女。此時,嘉靖帝只剩下半條命,而且無法說話,因此方皇后直接負責處置事宜。

案情很快就查明了,原來這群宮女的幕後主使者是王寧嬪,參與這場宮變的一共有包括楊金英、張金蓮在內的十五名宮女。按理說案情已經非常清楚,可是方皇后卻故意將一個人牽扯到此案之中,她就是曹端妃。方皇后的理由是,「曹端妃雖不與,亦知謀」。當時,嘉靖帝躺在病床上,無法說話,所以方皇后就以嘉靖帝的名義下詔,將這些人全部凌遲處死。

嘉靖帝病情好轉後,開始懷疑曹端妃是被陷害的,他說道:「端妃,我所愛,宜無此心。」確實如此,曹端妃是嘉靖帝的寵妃,她沒有殺死嘉靖帝的作案動機。方皇后之所以藉機殺害曹端妃,這是後宮女人們之間一場鬥爭。嘉靖帝雖然明白,但卻沒有追究皇后的責任,畢竟她救過自己。可是五年後,皇后寢宮失火,嘉靖帝卻拒絕救援,導致方皇后葬身火海。

參考資料:1.《明世宗實錄》;2.《明史》;3.《彤管拾遺》

相關焦點

  • 15歲孩子被凌遲處死,慈禧為何如此狠心?
    很快,慈禧就給沈葆楨傳來旨意,史書記載「該犯系洪秀全之子,麼魔小丑,漏網餘蟲,不值檻送京師。著在江西省城凌遲處死,以快人心。」也就是說,慈禧要求直接在江西凌遲處死洪天貴等人即可,不用押赴京師。公元1864年,是洪天貴最榮耀的一年,成為太平天國的天王,可惜時間太短,沒來得及享受便到處逃難。
  • 宮女暗殺嘉靖帝,曹端妃毫不知情,為何卻被定為主犯
    嘉靖二十一年,深受皇帝寵愛的曹端妃,被處以凌遲極刑。相信大家也看出問題了,曹端妃深受寵愛,怎麼會被凌遲處死呢?她被處死的罪名也很奇怪,竟然是「謀害皇帝」。她都如此受寵了,為何又要去謀害皇帝呢?所以這件事,怎麼想都有問題。
  • 史上無辜遭受最慘酷刑的妃子,被凌遲處死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很多的女子都想成為皇帝的寵妃,從此飛上枝頭變鳳凰。但是,古往今來,帝王多薄倖。「伴君如伴虎」「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均說明了寵妃這個職業不太好做,做好了就千秋萬世,做不好可能就性命不保,甚至牽累的家人。
  • 凌遲是什麼意思?有哪些歷史故事?
    「凌遲」取其中的緩慢之義,讓人慢速死去,如何才能讓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古人便想出一刀一刀地割下身上的肉,讓肉體受到殘酷的痛苦。許多歷史人物都死於這種酷刑。凌遲在宋代通稱為剮。「剮」即為「剔人肉,置其骨」之義,施耐庵據此寫入了《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宰殺黃文炳:(李逵)說:「今日你要快死,老爺卻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
  • 戊戌六君子刑場赴死,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戊戌六君子刑場赴死,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大清將亡的架勢儘管早已有所徵兆,但是在戊戌六君子赴死的刑場上,愚昧無知的百姓依然沉浸在大清朝所虛構出來的富庶之中。自清軍入關,漢人政權從來沒有放棄過奪回屬於自己的江山,無數有識之士和人才一直都在冒著種種風險呼籲大家趕走異族。
  • 凌遲要千刀萬剮,那該怎麼保證受刑之人不死?古人有辦法
    作為滿清十大酷刑之一,「凌遲」可謂是名副其實。「凌遲」本為「陵遲」,意為延緩的斜坡,《荀子·宥坐》中提到的 「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中的「陵遲」便是此意。後來,《世說新語》又為「凌遲」二字增加了引申意義:時間的拖延。根據這種說法,「凌遲」刑便可解釋為慢慢割掉囚犯身上的肉,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千刀萬剮」。
  • 石達開面對幾千刀的凌遲真的能始終一聲不吭嗎?
    清朝軍民對於這個曾給自己帶來巨大麻煩的太平天國大將深惡痛絕,所以他們在俘虜了石達開以後又對其實行了凌遲的酷刑。而後世的人稱「石達開意志力極強,被凌遲的時候一聲不吭,活生生挨了幾千刀。」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筆者認為這樣的說法並不可信。
  • 此人是太平天國名將,被俘後凌遲處死,其整副牙齒被珍藏在皇宮大內
    可以說,鹹豐帝對洪秀全、楊秀清等人早已恨之入骨,欲食其肉,寢其皮。而今俘獲北伐軍統帥林鳳祥,自然是要嚴懲,讓天下人看看造反所要付出的代價,也告訴洪、楊朝廷的堅決立場。為此,鹹豐下令,不必交部議罪,直接押赴菜市口凌遲處死。
  • 古代「凌遲」要有多殘酷?明朝劉瑾被凌遲處死,被割了3357刀
    還有就是臏刑,孫臏的名字由來就是因為他被處以了臏刑,臏刑的具體做法歷來說法不一,但是最終會導致雙腿廢立。前文的五刑之一有劓刑,根據字形我們可以知道這種刑罰是被割掉鼻子,商鞅就曾經因為太子違反禁令,而將太子的老師處以劓刑。
  • 比凌遲還殘酷的「血鷹」之刑,到底是什麼?發明者是誰
    由於他們處在貧瘠之地,為了生存,只能離開家鄉,四處劫掠。維京人世世代代有規劃的離開家鄉,通過殺戮和掠奪獲得生存空間。長此以往,維京人就變得非常剽悍,崇尚武力。維京人不論男女,都是優秀的戰士,甚至連小孩子也不例外。從小,維京兒童就被大人各種訓練。若不幸受傷殘疾,等待他們的是被遺棄,在北歐的皚皚白雪中死去。對待小孩子都能如此心狠,更別說對待背叛者和敵人了。
  • 凌遲是誰發明的,第一個被凌遲的是誰,歷史上哪些人受此酷刑?
    所以凌遲這種把活人零刀割死的做法估計早就有了,不過一直沒有正式的名稱和標準罷了。據說,是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發明了凌遲。高洋把凌遲用在了南朝梁朝勇將蘭欽之子蘭京身上,因為蘭京刺殺了自己的哥哥高澄。高洋為了報殺兄之仇,想出了一個極其殘忍的辦法。他命人將蘭京赤身用漁網緊裹,用小刀將其身上露出漁網的肉一片片割掉,使蘭欽子京受盡疼痛折磨而死。這就是歷史上第一個受 " 凌遲 " 的事件了,雖然當時沒有 " 凌遲 " 這個名字。並且蘭京死後,他的頭顱骨還被高洋拿去做了酒具,高洋的殘忍變態程度可見一斑。估計也就這種人能發明出凌遲這種酷刑。
  • 石達開被凌遲處死的時候,真的一聲不吭,不覺得疼嗎?
    特別是石達開在刑場上雖被凌遲,但卻一聲不吭的表現被人嘖嘖稱奇。石達開,歷史上把他認為是一個英雄人物,它十九歲就開始帶領軍隊打仗,少年氣的他在戰場上表現的有勇有謀,二十歲時被封為「翼王」,後來太平天國覆滅後,被清政府處死時年僅32歲。結束了他傳奇的人生,到死都表現的堅強不屈。
  • 凌遲要挨3357刀,犯人不早點自盡解脫?獄卒:沒人能做到
    根據記載,凌遲之人一共要挨上3357刀,不多一刀,也不少一刀,還得保證人不能中途死去。有一個十分古怪的想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過,那就是古代確有人被執行凌遲之刑,為何從未聽說過有凡人中途自殺,來減少苦痛的呢?
  • 明朝一權在手的劉瑾,為何被處以凌遲,行刑時到底有多慘?
    在明朝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身為宦官卻一手遮天權傾朝野,後來更是成了一個十惡不赦壞事做絕的大奸臣,我們都知道,古代一個惡人如果犯下了滔天大罪、人人憤恨之際,便會被送至高堂之處以凌遲之刑。但是,劉瑾再怎麼說,也沒有犯下這麼大的罪,而且他當時的權利可以說非常之大,那麼明朝一權在手的劉瑾,最後為何被處以凌遲,行刑時他到底有多慘呢?劉瑾一生可謂大器晚成,他6歲入宮,直到年近50歲的時候,才撈到一個美差,被派去服侍年僅3歲的太子朱厚照。而在此之前,他都只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太監。
  • 黑旋風李逵在《蕩寇志》和《水滸傳》中的結局為何差距那麼大?
    後來蔡京、高俅等人以「御酒之計」毒害宋江,宋江飲下毒酒後自知時日無多,因害怕自己死後李逵起兵造反,壞其清名而誆騙李逵也喝下毒酒,李逵得知後,卻說「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然後毒發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