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17日訊(通訊員 徐 邱 蔣利紅)嘉善縣緊緊圍繞美麗城鎮建設「生活美」要求,從民政入手多措並舉全面推進美麗城建建設工作。民政無小事,點滴總關情。在新時代民政事業發展的春風裡,嘉善民政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圍繞「民政為民、民政愛民」這一工作理念,嘉善縣全面實施養老服務提質、社會救助提速、社區治理提效、專項服務提檔四大行動,將民政的「溫度」傳遞到全縣每一個角落,為嘉善美麗城鎮「生活美」建設添磚加瓦。
美麗城鎮建設路上,嘉善民政工作載譽滿滿——全縣養老服務工作列入全國養老服務業現場會典型案例,連續兩年獲省政府專項督查激勵;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入選全省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精準幫扶不斷深化,亮點頻出,奏響了一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和諧樂章!
突出「幸福感」,養老服務託舉「夕陽紅」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推動養老事業發展的動力。目前,嘉善縣約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1.5萬人,老齡化程度達28.49%,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考驗著民政部門的智慧。
該縣將養老服務列入縣政府實事工程,圍繞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打造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傾力打造幸福養老樣板;在長三角一體化浪潮中,嘉善與青浦、吳江籤署長三角示範區區域養老服務協作備忘錄,主動融入長三角養老服務合作體系,為養老事業保駕護航。
全縣養老服務「硬體」和「軟體」全面提升
嘉善縣建成800張床位的縣社會福利中心,啟動8個鎮(街道)養老機構提升擴建工程和10家鎮(街道)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提升50多家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在全省率先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惠及52萬人;建立11家護理領軍人才工作室,構建高素質養老人才隊伍。
居家養老體系的日益完善託起了銀髮一族「穩穩的幸福」。在金色年華養老服務中心的「護航」下,熱騰騰的飯菜每日都能準時送到老人手中;老人理髮、修剪指甲、打掃房間等需求都有專人上門服務;老人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也有專業的組織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各類養老服務有了專業的「供應者」,嘉善老年人的居家養老生活過得更加愜意。
為了守護失智老人的「夕陽紅」,嘉善在全省率先構建失智老人照護體系。2019年,縣社會福利中心成立了全縣首個「失智專區」,引進英國孝爾集團專業服務模式,提供個性化照護、康復訓練、心理幹預等服務;在鎮(街道),5家失智老人社區照護「幸福憶站」為失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日託康復照料服務;我縣還將失智照護服務列入長護險和養老服務補貼範圍,提高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點燃家庭的希望。
科技發展的「東風」為養老事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如今,居家老人只需撥打「95728」熱線,終端的「頤養雲」智慧養老平臺就會派專人來服務。「頤養雲」集成了老年人信息庫、流動健康服務指導中心、老年家政服務指導中心、就餐培訓指導中心和緊急援助中心「四庫一中心」,依託大數據強化養老服務分析研判,為老人精準提供流動健康服務車、緊急救援、家政服務指派、就餐配送等生活「十助」。
堅持「託底線」 社會救助盡顯民生溫度
「太感謝政府了,有了這筆救助金,全家的生活就能夠得到基本保障。」惠民街道的陸先生患有尿毒症,家中女兒尚在就學,僅靠妻子打工維持生活,每年的醫藥費支出,讓陸先生一家深感壓力。民政幹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及時為其辦理了支出型貧困救助,為陸先生一家送去「及時雨」。
社會救助是最集中、最直觀地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領域,關係著困難群眾的衣食冷暖,體現著一個社會的愛心和溫度。近年來,嘉善著力構建社會「大救助」體系,按照託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要求,健全體制機制,整合資源力量,強化服務管理,以低保、特困、受災、醫療、教育等8項基本救助為重點,打造「1+8+X」大救助體系,讓每一名困難群眾都能感受到民政工作的「陽光雨露」。
在嘉善,低保家庭的保障水平始終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目前,嘉善已將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提高到860元/人·月,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提高到14616元/人·年,這是自1997年全面實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嘉善第18次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今年以來,為全縣2552戶低保對象發放救助金1969.55萬元。
如今,社會救助已然滲透到困難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實施低保家庭「暖巢行動」居室改造,低保家庭重病患者「虛擬崗」幫扶,全縣在冊低保家庭「慈善年夜飯」等項目,以實際工作成效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來,嘉善每年召開慈善大會,積極打造「善心有約·慈行大愛」慈善品牌,開展慈善一日捐、企業冠名資金等捐贈活動;打造「元旦春節送溫暖」「關愛尿毒症血透患者」「金秋助學」等品牌救助項目,為困難群體雪中送炭。特別是疫情期間,第一時間開通微信、支付寶等慈善募捐渠道,開展困難群眾「暖心行動」、疫情一線抗疫人員慰問活動等,營造「人人會做慈善、慈善人人可為」的良好氛圍。
提升「聯動性」 創新社會治理「善治」格局
近年來,嘉善縣民政局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目標,健全以社區為基礎、社團為載體、社工為骨幹的「三社聯動」體系,打造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是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在社區建設方面,嘉善全域推進省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以「善文化」為內涵,初步形成善議、善行、善規、善聯、善為「善治社區」標準體系,目前實驗區已順利通過中期評估;聚焦一體化發展新要求,嘉善高標準編制社區服務體系專項規劃(2020-2035),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被列入未來社區省級試點項目。
今年是村(社區)黨組織換屆之年,這既是基層黨員群眾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引領社會治理的基礎。在換屆工作中,嘉善圍繞「一肩挑」實行率100%,一次選舉成功率100%,足額當選率100%「三個100%」,建立健全以事擇人、憑實績選人的機制。目前,村(社區)黨組織換屆省級試點羅星街道、大雲鎮圓滿完成了換屆選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推動社區幹部擔當作為,嘉善建立「三崗十八級」保障機制,構建與崗位等級、工作年限、專業職稱、績效考核相銜接的社區專職工作者薪酬體系,激發專職社區工作者幹事創業積極性。
社會組織是參與社會治理的主體之一,為了激活社會組織深度參與社會治理,嘉善創新社會組織黨建「5F」模式,以「紅社」引領500多家社會組織通過一線值守、社區服務、心理疏導等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開展「社會組織進網格」專項行動,全面推行社區服務社會化;在全省首創全縣社會組織「公益地圖」,將各社會組織機構設置、業務範圍、服務內容等數據信息納入其中,健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打造嘉興市首條「公益街」、「善心巴士」、「周六志願服務集市」等特色服務平臺,激蕩起社會治理創新的一池春水。此外,嘉善還通過舉辦長三角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項目創投大賽,選拔出「小區客廳運營項目」「手心裡的溫暖項目」等10個涵蓋社區自治、多元融合等方面的品牌治理項目,凝聚惠澤民生「大力量」。
「三社聯動」過程中,不斷發展並壯大社工群體
依託「蒲公英」督導培養項目,引入上海、香港專家團隊推動社會工作高階人才培養;依託市級學校社會工作試點項目,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深入試點學校開展專業服務,初步形成「成長路上,社工同行」服務品牌。目前,嘉善縣共培育社工1327人,形成了一支規模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聚焦「專業化」,專項事務行穩致遠。每年的「七夕」等時間節點,很多準新人都會選擇在這些有特殊寓意的日子登記結婚,而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總會提供周到細緻的服務,確保現場秩序井然。面對群眾需求,嘉善縣民政局不斷提升婚姻登記服務水平,堅持開展婚姻登記周六無休、預約登記、免費頒證等服務,依託社會組織創新開展婚姻家庭專業輔導服務,每年辦理結婚登記約3000件,離婚登記約900件,開展婚姻家庭輔導500次,離婚糾紛化解成功率達30%。
殯葬服務管理水平也實現提檔升級——嘉善陵園擴建項目、鄉鎮公益性骨灰寄存堂提升改造等加快推進;惠民殯葬四項基本服務免費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嘉善縣殯葬事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編制完成,連續11年組織開展海葬活動,推出清明代祭掃、雲祭掃服務,綠色殯葬新風勁吹……
近年來,嘉善民政在民生保障、社會治理、公共服務上持續發力,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展望未來,嘉善將以更加有力的行動守住民生底線、回應百姓期待,不斷推進新時代美麗城鎮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