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夜訪浮士德,你所不知道的?

2020-12-12 三味書屋66

-1-

愛國是一種文化認同

《人民日報》微信平臺發文

《人民日報》微信平臺發文:《「為什麼你們這麼愛國?」亂港分子一開口,網友就笑了》。

為什麼愛國,網友的回答充滿了真誠和質樸的語言:

《人民日報》微信平臺選發的網友留言

語言質樸,情感真實,但其實還可以有更具有說服力的邏輯和更充分可信的內容。

今天的西方文學課,我們不妨給愛國一個理由,從文學文化的角度。

特別注意,如果今年作文的命題是讓我們分析愛國的理由、為什麼愛國、為什麼我對祖國愛得深沉,以下的內容就絕對值得你收藏和抄寫:

邱吉爾曾經說,寧願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亞。為什麼莎士比亞比印度更寶貴呢,失去印度,英國仍然是英國,但失去莎士比亞,英國就不能成為現代英國。是莎士比亞,將原本俚俗的口語變得簡潔優雅,從繁複的中古英語中解脫出來,傳承開拓、豐富升華,才有後來的現代英語。他的作品,無論是語言、文學,還是心靈、文化,都是英語國家民眾深入骨髓的文化認同。莎士比亞,通過他的作品,完成了一個國家文化的進化。

被稱為「俄羅斯文學的太陽」的普希金,照亮了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是普希金,將俄國人從對法語的崇拜和信賴中解脫出來,規範了俄語的表達,為標準俄語敘事文學奠定了基礎。他的作品,無論是語言、文學,還是心靈、文化,都是俄羅斯國家民眾深入骨髓的文化認同。普希金,通過他的作品,完成了一個國家文化的覺醒。

揭示了整個人類「浮士德難題」的歌德,用史詩的語言為眾多德意志邦國樹立了表達標準。是歌德,將農奴社會的德意志奮鬥進取精神喚醒,為四分五裂的邦國提供了精神統一的支柱。他的作品,無論是語言、文學,還是心靈、文化,都是德意志國家民眾深入骨髓的文化認同。歌德,通過他的作品,完成了一個國家文化的一統。

而在中國,這樣的文化領袖燦若群星,《詩經》讓我們學會用「窈窕淑女」去讚美女性,《離騷》讓我們學會用「吾將上下而求索」來面對生活,山水詩裡陶與王、盛唐詩裡的李與杜,在作文素材裡寫過無數次的蘇東坡,在青春筆記裡抄過無數句的柳三變,還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飛雪連天射白鹿」的金庸大俠……他們的作品,無論是語言、文學,還是心靈、文化,都是中華兒女深入骨髓的文化認同。他們,通過作品,完成了一個國家民心的凝聚。

這就是文學藝術的偉大。

「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斯言可證。

今天,亂港分子問我們「為什麼你們這麼愛國」的時候,我們可以驕傲地告訴他們:愛國,是一種深刻的文化認同。

這個民族的文化中流動的每一條血脈都為我們注入相同的基因,文字、語言、文學、藝術、哲學……匯成了每一個量子糾纏般遙相呼應的小宇宙。愛國,不是一個簡單選擇,而是基於遙遠文明世界對今人心靈空間的呼喚。

我愛你,中國。

讓我們共同呼喚,我愛你,中國。

-2-

浮士德難題

以上從國家形成的角度來理解文學的價值,也是從文學經典的角度來理解愛國。相信這個部分會對你的文學觀、愛國觀產生深刻影響。

前面已經講了《奧德修斯》和《李爾王》,我們今天講《浮士德》,他們分別來自於古希臘、英國和德國,後面還有兩部代表性作品。一共五部,幫助大家迅速建立對西方文學重要思想精神的認識,為寫作增添無窮的靈感和素材,最重要的是從本質上提升對人與世界的看法。

這一篇很巧妙,先不說作品的知識,而從其提出的經典設問「浮士德難題」說起,這是整部詩劇帶給後代讀者的無窮問詰和巨大啟發。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我們既想自己的欲望得到滿足,又想符合道德的要求。比如,我們既想睡得好起得晚,又想不被別人嘲笑太過懶惰;又想學得輕鬆愉快,又想被別人讚美刻苦攻讀;既想吃喝玩樂,又想功成名就……

人性中隱藏著的,是好逸惡勞,而社會價值獎賞的,永遠是與人性對抗的自製。在二者間,你怎麼選。

再比如,有一次我講課時,說到大城市很好,就有同學說,大城市房價太貴了,有什麼好。我覺得這種話不像是學生的口吻,倒好像一個中年人的無奈。

年青人有了住房會怎麼樣呢,安心工作、努力奮鬥麼。我覺得那些只會憑空抱怨的人,真的有了房子,還會抱怨為什麼別人的房子更大,他不會努力工作的。我見過最安心工作、努力奮鬥的人,往往是為房子車子拼搏的北漂,見過很多有房的「拆二代」「富二代」,倒是更樂於享受生活。我並不是說享受生活有什麼錯,只是說,房價貴不貴,不是青年人抱怨可以解決的,反正我沒見過任何一個發達城市的房價不貴,也沒見成天只會抱怨的人改變任何事情。

甘迺迪說,不要總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要自問為國家做了什麼。如果你做出的貢獻足夠大,社會對你的回饋一定等量豐厚,或用房子、或用鈔票,來把你留在這個需要人才的城市。如果只想談著戀愛、住著豪宅,而不用承擔社會責任,不工作、不貢獻、不發展,這種人不是青春劇裡的男主角,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敗家子。

人性中隱藏著的,是對小幸福的渴望,而社會價值獎賞的,永遠是更大價值的社會貢獻。在二者間,你怎麼選。

浮士德難題的基本內涵是:在我們尋求人生意義時,面對自然欲求和道德法律、個人幸福與社會責任之間的兩難選擇。

再舉一個「浮士德難題」的小例子:

臺灣女作家劉繼榮寫自己女兒的時候講過一個故事,說同學們在一起討論夢想時,女兒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每天圍著叮噹貓圍裙在廚房裡做飯的母親。這個故事在2012年被設計成了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題目。很多女同學非常欣賞這個選擇,覺得相夫教子就是理想的人生狀態。

當然,今天很多年青人更加獨立,不見得還願意這樣選。但這個選擇的本質問題在於,你享受的個人幸福,是要和對社會做出的價值貢獻相對應的。從整體看,社會不可能保證每個人只享受個體幸福,而不為社會做出貢獻,那樣社會秩序會崩潰。具體到有的人,的確活得瀟灑自我,那是因為他的父輩祖輩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已經足夠他揮霍,但一樣也有揮霍盡的時候,如果持續不努力,他的幸福最終還是會被清零。

你看,個人幸福和社會責任,看上去完全是兩個獨立選擇,但在《浮士德》的故事中其實被整合起來,就使作品具有了討論的深度。

到底浮士德經歷了什麼呢。

-3-

浮士德的故事

(1)賭局

詩劇上部開篇,浮士德已經是一個垂垂老者,正在書房裡無聊地踱步。

以常識看來,滿腹經綸的他應該在一個在老幹部休養中心,每天曬曬太陽、打打門球、練練毛筆字。然而,跌宕起伏的故事才剛剛拉開帷幕。

在此之前,魔鬼靡非斯特和上帝打賭,能否引誘老幹部浮士德走上魔路。

上帝對自己的優秀學員相當自信,講了一大套心靈雞湯:

不妨把他引上你的魔路,

可是你終究會慚愧地服罪認輸;

一個善人即使在黑暗的衝動中

也一定會意識到坦坦正途。

——《浮士德·天上序幕》

於是魔鬼來到了人間,並向浮士德後許諾實現他所有的願望,直到有一刻,浮士德再無願望時,就要把靈魂輸給魔鬼。

帶角魔鬼的經典造型

這個故事本來就是一個流傳久遠的德國傳說,把靈魂抵押給魔鬼的浮士德,在宗教文化中是一個典型的反面角色。我們今天還在採用這樣文藝的方法譴責人:你出賣了自己的靈魂、你的靈魂賣給了魔鬼……這種在文化裡長期沉澱、蓋棺定論的描述,居然在文學家歌德的筆下獲得了嶄新的解釋,表達了更新更深刻的主題,不得不嘆服文學的魅力。

面對魔鬼的誘惑,起初浮士德不僅嚴辭拒絕,而且語帶輕蔑,他歷數了能夠誘惑得自己的所有「迷人」欲望,同時表示嗤之以鼻,根本不放心上:

你這可憐的魔鬼還想拿出什麼來迷人?

從事崇高努力的人的精神

豈是你們魔類所能領悟?

你是不是有不能果腹的食物?

或是流動不停、

像水銀般在手內散失的赤金?

或是永遠贏不到手的賭博?

或是彼女娉婷,

她在我的懷裡已在向別人眉目傳情?

或是顯赫聲名,

轉眼間消逝如星隕?

給我看天天更換新綠的樹木,

給我看未摘先腐的果品!

——《浮士德·書齋》

見到美女的浮士德

插圖作者:彼得·馮·柯內留斯

(Peter von Cornelius,1783-1867)

珍饈、赤金、美女、佳景,浮士德說,這些我都不在乎。

嗯……請問,你不在乎還說什麼?

就好像一個人說,有房有車有戶口有樣貌,這些我都不在乎。

請問,你不在乎還說什麼?

我聽過一個小故事,相親時,男人說,我沒房沒車沒戶口樣貌平平,你覺得我們有可能麼。女人說,你把我當什麼人了,這些都不重要啊!我就關心一點,你吃粽子的話,是喜歡甜的呢還是鹹的呢。男人激動地說,那就好啊,我喜歡吃鹹的粽子。女人立刻說,哦,我喜歡吃甜的,看來我們真的不合適在一起啊。

你看,這種「不在乎」是不是很「巧妙」,至少顧及到對方的面子。不像歌德老爺子,打起人臉來真是噼啪爆響,在後文中,浮士德被珍饈、赤金、美女、佳景紛紛攻破。

但是,這才是透徹看人的文學,直指人性。哪有人不愛物色情慾呢,不過,如果因為人天性愛好,就簡單地迎合而寫作膚淺的人性,那《浮士德》哪裡稱得上超一流的文學經典。

故事中還有一段精彩的鋪墊,是核心的名段名句:

假如我對某一瞬間說

請停留一下,你真美呀!

那你盡可以將我枷鎖!

我甘願把自己銷毀!

那時我的喪鐘響了,

你的服務便一筆勾銷;

時鐘停止,指針落掉,

我在世的時間便算完了。

——《浮士德·書齋》

這個賭局結束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浮士德說,這一刻好美,我知足。魔鬼就可以立時結束賭局,收走浮士德的靈魂。

我在少年時覺得,讓我來玩這個賭局,我肯定讓魔鬼輸到懷疑人生,不是,懷疑「鬼生」,我就能想出好多要實現的事來。

不過,轉念想想,如果是俗世欲望,妻子孩子房子車子、有錢有勢有才有貌,想一圈也只需要一天。然後呢,似乎還真的沒什麼了。

現在我倒是覺得,比起不滿足,防止自己成為容易滿足的人,更值得我們思考。

很多同學喜歡說,我考得不錯啊;很多家長喜歡說,我的小孩完美啊;很多平庸的人最喜歡說知足常樂,很多墮落的人最願意玩得過且過……你看,這些人生賭局都輸在了「對某一瞬間說,請停留一下,你真美呀!」

我記得曾經有學生對我說,老師,我真不捨得離開你的課。我這時絕對不會像一個吝嗇小氣的護財奴一樣狹隘地護住自己的學生,相反,我喜歡說的是「很愛很愛你,所以捨得讓你,向更幸福的地方飛去」,所以我的學生都知道我的格言:眼中有世界,心中方有天地。遠方還有更美的值得,你應該放眼未來。

——這是對浮士德難題最好的解答。

-4-

浮士德的故事

(2)抉擇

且先讓我說完浮士德的故事。

與魔鬼訂立賭約的浮士德,立時恢復了青春的樣貌,他開始追求一切可以追求的,有魔鬼撐腰,他得到了愛慕的女性葛麗卿。葛麗卿的母親勸阻,被下藥過量致死;葛麗卿的兄弟來決鬥,死在了決鬥中;葛麗卿懷了浮士德的孩子,她親手溺死……這個曾經善良質樸的女性,在魔鬼的謀算下,一步步踏入深淵。

《浮士德》的第一幕結束前,葛麗卿被關入監獄,即將面對死刑。以為有魔鬼便可以無所不能的浮士德去獄中營救。但葛麗卿斷然拒絕,她認為自己應該用死亡來解脫一切罪行。浮士德終於發現,他的私慾斷送了愛人生命,而他卻無能為力——他贏了魔鬼一局,卻輸了魔鬼一城,贏到了美人、卻輸掉了美滿。

監獄裡,葛麗卿重見浮士德時,有一段無比感人的表白:

他在哪兒?我聽見他在呼喚。

我自由了!誰都不許把我阻攔。

我要飛去抱著他的脖子,

我要緊緊貼在他的胸前!

他在叫葛麗卿!

他就站在門檻上面。

透過地獄的喧囂和狂亂,

透過魔鬼的憤怒和嘲訕,

我能將他甜蜜可愛的聲音分辨。

——《浮士德·囚牢》

然而,她堅決地留在牢獄中,再不接受浮士德,其實是不接受魔鬼的任何條件,讓浮士德領悟到這一場賭局中所面對的,不是魔鬼,而是私心私慾的自己。

上部結尾,浮士德暈倒在地。

魔鬼說:

她受到了判決!

是得到了拯救!

——《浮士德·囚牢》

這句話很酷。真正需要被拯救的,其實是浮士德。

葛麗卿得到拯救

插圖作者:彼得·馮·柯內留斯

(Peter von Cornelius,1783-1867)

下部開始,日漸衰老的他,開始反思自己重獲青春後的所做所為。他經歷了宮廷的繁華、見識了美女海倫的魅力、體驗了所有物質和官能,可是他最想實現的大成就呢,沒有。他的所有欲望,都是為了在與魔鬼的賭局中多拖延幾個回合,而從沒有真正佔據主動。

我見過許多人,始終在小欲望上計較而沒有大理想。這種狀態,我也是慢慢從《浮士德》中反思得來。

比如,我見過很多工作者,每日耗在工位上,領一份薪水,每周等的是周末、每季等的是過節、每年等的是年終獎,如果加班一定要多拿錢、如果高要求就一定得高薪水,聽起來很合理吧。其實你換個角度想,每周每季每年的時間只是耗來一份薪水,其實丟掉了去做最有價值事業的時間和選擇。再換個角度想,如果多做一定要多拿錢,那麼你只能用多一點時間去換多一點錢,而不是用值錢的自己去換幾何量級變化的回報。

我剛來新東方的時候,講了許多免費課、免費講座。有的老師說我傻,他們就跳槽去賺更多錢。而我卻用他們空出來的機會更加努力地鍛鍊自己,等領導意識到必須為我漲薪時,我獲得的是理所當然的幾何量級的漲薪。而我前面說到的很多離開者,現在和以前比來進步不大,就相當於落後了。

看似得到,其實失去,本質上是講你能清醒地判斷,長遠和就近的取捨。

我很喜歡投資大神巴菲特的一句話: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

所以那些急功近利的投資者永遠只賺一點小錢然後賠掉更多錢,就算他看到機會,也等不到成功。

同樣,很少有學生願意慢慢地提高成績,所以,你讓他聽公式模板他立時興奮,你讓他聽晝夜詩文他就覺得見效甚微。最後,聽了一年晝夜詩文的同學水平質的飛躍,而急功近利的學習者提高了一兩分但距離分數線卻越來越遠。

想想這時的浮士德,實現了好多小欲望,卻沒有實現大志向。想想巴菲特,放棄了很多小機會,卻成為了投資之神。

回到浮士德的故事。

晚年的他終於想清楚,如果他能借著魔鬼的力量,那麼就要做一件大事——填海造陸,建設一方新的理想國。

雖然浮士德的願望並未最終實現,但卻在魔鬼面前證明了一個人靈魂的偉大。

-5-

浮士德的精神

浮士德難題,是道德和欲望的兩難選擇。

浮士德精神,是永不停止的探索追求。

一旦止步,靈魂就輸給魔鬼,這不正是暗示,安於現狀、不再成長的人,形同死亡。

我只是匆匆地週遊世界一趟,

劈頭抓牢了每種欲望,

不滿我意的,我拋擲一旁,

滑脫我手的,我聽其長往。

我不斷追求,不斷促其實現,

然後又重新希望,盡力在生活中掀起波瀾。

開始是規模宏偉而氣魄磅礴,

可是如今則明行動明智而謹慎思索。

——《浮士德·子夜》

回顧自己的賭局,曾經的他只為自己而賭,而最後一場他要為人類賭上自己。

我們講過很多成功者的成長,都經歷了類似的道路,從一切為了自己,到自己為了一切。

從自私的愛到為民眾創造一片理想生活的國土,浮士德和《浮士德》完成了人格蛻變。從寫愛情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到用一生創造《浮士德》,作者歌德從網紅作家躋身世界超一流文學家行列,實現了自我的蛻變。

歌德在義大利

讀過浮士德,感受到浮士德難題,認同浮士德精神,這會對我們的生活與選擇帶來很大的改變。

第一,不再糾結,努力求索。

我已經熟識這攘攘人寰,

要離塵棄俗決無辦法,

是痴人才眨眼望著上天,

幻想那雲霧中有自己的同伴,

人要立定腳跟,向四周環顧,

這世界對於有為者並非黯然無語。

——《浮士德·子夜》

有為者,無須抱怨和糾結。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喜歡和那些牢騷滿腹的人同處,這些人一方面無法「離塵棄俗」,一方面又「眨眼望著上天」,踟躕終日、碌碌無為。

是躺著安睡,還是起來鍛鍊;是和不成器的人閒扯,還是去與智慧的人交鋒;是在混亂的課堂裡心猿意馬,還是到熱烈的討論裡心生繁花;是忍受不堪的結局委曲求全,還是不甘命運的安排緊握住日月旋轉;是默默無為逡巡徘徊兜兜轉轉庸庸碌碌歸於塵土,還是宵衣旰食焚膏繼晷夜不能寐晝乾夕惕奔赴浪潮?

浮士德精神,給了你最好的回答。

倘使我悠然地躺在逍遙榻上偷安,

那我的一切便已算完!

你可用種種巧語花言,

使我欣然自滿,

你可用享樂將我欺騙,

那就是我最後的一天!

我敢和你打賭這點!

——《浮士德·書齋》

魔鬼,我也敢和你打賭這點:

我和我的弟子們,不會被享樂欺騙、不會被魔術障眼,我們不再欣然自滿,你的巧語花言,到此算完!

凡是認識到的東西就不妨把握,

就這樣把塵世光陰度過,

縱有妖魔出現,也不改變道路。

在前進中他會遇到痛苦和幸福,

可是他呀,隨時隨刻都不滿足。

——《浮士德·子夜》

第二,有我無我,實現大我。

股神巴菲特的父親,在投資汽車時,始終糾結在哪個品牌最有投資價值,最終也沒有在汽車上實現成功的投資。而巴菲特本人雖然無法預測哪個品牌更有投資價值,但他知道汽車一定比馬車領先時代,所以他選擇做空馬車的股票,照樣實現成功的投資。

相比著眼於某個品牌或公司,巴菲特看到的是整個行業,格局更高遠。

志存高遠,聽起來是一句很對的空話,但如果你放眼周圍,很多人的眼光和選擇是志低行邇,甚至乏志匱行。

比如,為了期末多得幾分而學習,還是為了獲得一種改變自己的想法工具而學習;為了鍍金而考研,還是為了研究一個有益於社會的課題而考研;為了月底可以拿到薪水而工作,還是為了和一家企業共同去幫助人們而工作……你的狀態會完全不同。

想想為「萬豔同悲」「千紅一哭」而創作的曹雪芹,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為改造國人精神而寫作的魯迅、為中國文字進入光電時代而選擇研究方向的王選……還有從實現自己的欲望,到填海造陸造福人群的浮士德,是他們的選擇放大了自我。

當然,我前面所舉例子中的選擇並無對錯之分,我們只須選擇自己所認同的價值觀即可。

凡是賦予整個人類的一切,

我都要在我內心中體味參詳,

我的精神抓著至高和至深的東西不放,

將全人類的苦樂堆積在我的心上,

於是小我便擴展成全人類的大我,

最後我也和全人類一起消亡。

——《浮士德·書齋》

我把《浮士德》講給你,因為我和你都需要它。而且,在不同的年齡和境況中重見《浮士德》,認知會完全不同。不妨在留言中寫下你最喜歡的選句,希望這些智慧的文字,在黑暗中的時光中為你綻放光明。

補充,附上一個在課上詳講的思考題,你會感受到,能夠解釋無比宏大人生觀問題的《浮士德》,如何在表達和思想上吹滅小小的試題。

2012海澱一模

「我」,是每個人在考慮具體問題乃至面對整個人生時常常顧及的概念。對自我的淡化或強化,表現在生活的諸多方面,我們常常面對「無我」與「有我」的拷問。

請以「『無我』還是』有我』」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相關焦點

  • 知道歌德的《浮士德》是名著,卻沒讀過,了解一下吧
    民間故事書中的浮士德生活在中世紀,就時代來說他是一位鍊金術士,地位不尋常,可謂「人上人」,然而即使如此還是解決不了他精神上的疑惑。作為時代的先行者,他通過與魔鬼籤約的方式探尋了對知識、青春、享受等的困惑,喪失了靈魂的所有權。
  • 《浮士德》:被殺死的是「肉身」,被留下的是靈魂
    我只能就我所看到的來談一談感受。這部電影比較難懂,因為是名著改編,但即使你看完了名著依舊是覺得難懂,因為文字和影像的差別是根本,奈何有些文字在轉換為影像的時候,就更加難以成形。本片名叫《浮士德》,又名《浮士德:魔鬼的誘惑》。當然,第二個片名有助於我們了解本片的主旨,更加有助於我們對於整個故事的基本邏輯脈絡的清晰。
  • 浮士德是一個人,他有著神魔交織的一生|歌德的《浮士德》
    「天堂裡的序幕」就與情節扯上關係了,其中上帝和眾天使還有魔鬼靡菲斯託登場,接著上帝與魔鬼打賭,而浮士德就是賭注。天主說:「好吧,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要是你能將他的靈魂逮住,不妨引誘他背離他的本源,領著他同走你的墮落之路。
  • 電影《浮士德》:如果時光倒流,千萬不要回首
    由此,人生有了遺憾,遺憾存在過往裡,如若當下不順意,那遺憾似乎會被放大,放大到一定程度,人們會產生出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的幻想當中。《浮士德》是德國作家哥德所創,用詩劇的形式表達,故事取自民間傳說。1926年,改編成為劇情類電影《浮士德》。
  • 浮士德精神追求的實質是什麼?
    煩惱之餘,魔鬼適時出現,引逗他出賣靈魂,交換條件就是讓他的人生重新開始,給他機會去品嚐所有過去為了知性而放棄的體驗。浮士德欣然答應了。他被魔鬼變換了身軀,人生重新來過一般,變的年輕有精氣神勁。他開展生命的新奇體驗之旅。魔鬼一直想讓浮士德心中出現享樂主義、投機主義讓他變的庸俗以換取浮士德的靈魂。
  • 《浮士德》:理性悲劇和樂觀主義的糾纏
    第一個賭約是魔鬼梅菲斯特與上帝訂立的,他要引誘浮士德墮落,而上帝相信浮士德是不會停止自己的探索和追求的,梅菲斯特提出如果他成功了,浮士德真的走上了魔鬼的道路,他就要將浮士德的靈魂劫往地獄。第二個賭約是與此相聯的,魔鬼梅菲斯特與浮士德訂立的:魔鬼提出自己未浮士德服役,供他驅使,帶著他去享受現實人生,一旦浮士德滿足了,失去了不斷探索的精神而安與現實的享受,浮士德就會倒地而死,他的靈魂就歸梅菲斯特所有。
  • 廖凡的化身化身為「魔鬼」,戲劇《浮士德》安排在曝光的劇照中
    由著名的世界戲劇大師裡馬斯圖米納斯執導,戲劇大滿貫獲獎者尹鑄勝和中國第一個柏林影帝廖凡執導的這部劇《浮士德》導演曝光。在照片中,尹鑄勝飾演的浮士德拿著一把斧頭,帶著沉重的思想望向遠方。「魔鬼」廖凡是一件長長的黑色風衣,幽靈般的眼睛盯著黑暗之中。讓觀眾對這兩個角色充滿遐想。
  • 《浮士德》:圖米納斯對歌德的「背叛」
    》:圖米納斯對歌德的「背叛」  李靜  歌德的《浮士德》  高揚「人之驕傲」  沒有一部西方作品會像歌德的《浮士德》這樣難以被中國觀眾理解,即便「劇場之王」立陶宛導演裡馬斯·圖米納斯率領中國演員做出的版本(1月9日至12日,北京保利劇院上演)也不例外。
  • 孫悟空降妖除魔 浮士德與魔為伍:一切只為破除「心魔」
    孫悟空在佛祖、觀音的引導下,拜得道高僧為師,斬妖除魔的西行之路,正是他掃除「心魔」的歷程,這是「正向」的求索;浮士德則是主動求變,為了打破人生的困境,受到魔鬼的誘騙而與其為伍,踏上了「反向」的探索之途。一正一反,善惡相間。解脫的根源,都在於破除內在的心魔。
  • 明日方舟:第六章「局部壞死」,超詳細劇情整理,梅菲斯特和浮士德
    薩沙的心聲:「我根本不知道他遭遇過什麼。我只知道他給過我吃的。只知道他能讀書,我也能讀,他就教我。只知道其他孩子喜歡欺負他,因為他給我麵包,我更有力氣些,就打了他們,也被他們打過。但我不知道他遭遇的是什麼。」
  • 《罪惡裝備:Strive》角色入門教程 怪醫浮士德參上
    《罪惡裝備:Strive》角色入門教程 怪醫浮士德參上 《罪惡裝備
  • 《大師和瑪格麗特》裡的魔鬼,到底是個什麼鬼?
    這部分著力於展現一幅現代人的道德群像圖——雜技場經理「胡作非為、利用職權搞女人,什么正事也不幹」,房管所主任「為房管所賺得一筆可觀收入,自己也收受四百盧布賄賂」,經濟學家覬覦死者房產,小市民專門打探人隱私……作家藉助魔鬼的惡作劇展現了精神支柱崩塌之後的現代人生存困境。
  • 新冠疫情下,我們都是被魔鬼引誘的浮士德
    如果新冠有一雙眼睛,有著獨立的思想,它似乎也會審視著形形色色的人們和世間百態,就像魔鬼摩非斯特看著浮士德在墮入地獄和升入天堂之間徘徊。 有的人膽怯退縮,有的人不懼生死;有的捐出大半積蓄,有的人從中牟利,恐懼、冷漠、自私、暴戾,勇敢、善良、樂觀、憐憫,新冠似乎對不同人的靈魂做了一次診斷,仿佛CT下的肺或顯微鏡下的病毒。人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才展示出本能也是最不願示人的那一面。好在人並不會時時面臨生命危險或重大的利益抉擇,這些特性好比攜帶的某些病毒,只在特定情況下才危害人體,平時都與我們和平共處。
  • 鑑賞|德拉克洛瓦的文學插圖:從《浮士德》到《哈姆雷特》
    《浮士德》第一部分故事梗概主人公浮士德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但隨著他在學術上的日益精進,他對於學術的意義產生了懷疑,就與魔鬼梅菲斯特定下契約:在此生,梅菲斯特將盡力服侍浮士德,幫助他實現種種欲望;但在來世,浮士德必須為梅菲斯特效勞。
  • 原創《罪惡裝備 奮鬥》新角色公開 殺人醫生浮士德回歸
    原創 《罪惡裝備 奮鬥》新角色公開 殺人醫生浮士德回歸 2020-01-19 20:50  美少女Game
  • 《明日方舟》浮士德怎麼打 浮士德打法技巧教學
    首先是攻擊力,對浮士德有著攻擊力加持的tag分別有「源石環境:刺激」,「浮士德:蛇眼」,「浮士德:銳箭」。 在選用「源石環境:刺激Ⅱ」,「浮士德:蛇眼Ⅲ」得情況下, 浮士德的攻擊力可以達到1262.5,「致命一擊」所造成的傷害將達到4816.5。
  • 《FGO》英靈傳(28):引誘浮士德墮落的惡魔——梅菲斯特
    出賣自己的靈魂,與惡魔籤訂契約,然後惡魔就會實現你的所有願望。這樣的故事小夥伴們在許多的小說或是電影中看到過,本期的主角就是這個喜歡引誘人類墮入地獄的惡魔梅菲斯特。梅菲斯託菲勒斯,簡稱梅菲斯特,或墨菲斯託、梅菲斯,名字的意思是「破壞者」、「不愛光的人」。
  • 格鬥新作《罪惡裝備:鬥爭》「浮士德」封測實機演示
    Arc System Works旗下格鬥新作《罪惡裝備:鬥爭(GUILTY GEAR -STRIVE-)》已在近日開啟封閉測試,而GameSpot也在今日(4月18日)為玩家帶來了怪誕醫生「浮士德」的7分鐘實機演示,一起來了解一下!
  • 《浮士德》:歌德的文學實踐助力黑格爾近代悲劇美學的誕生「二」
    壓抑的念頭毒蛇樣糾纏住浮士德的內心:數百架破書砌成的高牆,使我侷促其間,還能不塵垢遍體?還有這上千種零碎破爛,在蠹魚世界中還不把我的精神壓制?浮士德被代表「憂愁」的幽靈吹瞎眼睛之後,在宮中寬廣的前庭裡,他為自以為已經追求到的虛幻理想而感到滿足:我為千百萬人開疆闢土,雖然還不安定,卻可以自由活動而居住。原野青蔥,土壤膏腴!人畜立即在嶄新的土地上各得其趣。
  • 「給歌德家鄉人民的答卷」——記實驗京劇《浮士德》在德演出
    5月25日晚,實驗京劇《浮士德》到訪德國最後一站的演出,在西南部薩爾州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三年打磨,首度來德。我們像是帶著『進京趕考'的心態,向歌德家鄉的人民交上了一份用中國文化語言闡釋的答卷。」本劇中方導演、身兼劇中魔鬼一角的扮演者徐孟珂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