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 | 王德清
從事自媒體的同行在一起交流時,經常說「寫網絡文章不需要詩人,而需要雜家」。大家對這句話頗有同感,因為這就是網絡媒體的特點。
做自媒體和純文學寫作是兩回事,自媒體更多的是取悅機器,而真正的文學寫作是取悅於自己。在自媒體平臺,流量為王。就入駐平臺的創作者來說,有來分享生活的,也有想以此方式謀生的。無論你入駐平臺的初衷是什麼,時間一長就會發現,在這個平臺上能堅持真正寫作的人非常少。有很多人熬不下去了,乾脆退出。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明了,就是入駐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費勁寫的文章沒有多大推薦量,引不起讀者關注,各種權益很難開通,自己沒有了信心。但是當看到那些大V和割韭菜的帳號掙了大錢,有人不甘心,又充滿信心地進來,繼續在這個網絡世界裡追逐夢想。
但是進進出出的創作者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大多數帳號做得好的人,都是有深度生活的人。因為一個生活單調乏味的人,是策劃不出好文案來的。
作為一個自媒體寫作者,應該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保持一定的敏感,凡事都要多觀察、多了解、多揣摩。只有這樣,才會產生創作的靈感,寫出的文章才會有一定的深度,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如果你細心品讀,會發現很多閱讀量大的文章,並不是胡編亂造的。作者旁徵博引,信息量很大,讀者打開後會了解很多新知識。
在任何一個平臺,聚攏人氣,吸引粉絲,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這就需要擁有鮮明的風格與人設。要打造好自己的人設,切勿盲目地寫,要多看爆文,研究爆文的特點。爆文有一個共性,就是非常善於戳痛點、淚點,或者是稀缺的內容,這些都能引發廣大網友的關注。
想要寫好文章,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多看多寫,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二是悟性要強,要善於挖掘、巧妙構思。
那麼要想經常寫出有一定吸引力的文章,有哪些竅門呢?下面這些方法,對你的寫作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