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整版聚焦利川脫貧攻堅

2021-01-20 荊楚網

9月6日,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在其09版光明文化周末上整版圖文並茂報導了利川脫貧攻堅的故事。這是光明日報今年策劃的大型系列報導「偉大壯舉·扶貧印記」篇章之一。

該報導由《<龍船調>唱出土苗兒女新生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脫貧之路》和《「尖刀班」讓村裡種上「搖錢樹」》兩篇新聞構成,由光明日報湖北記者站站長夏靜親自率隊耗時6天深入利川採寫而成。

掃二維碼看原版:

(《龍船調》唱出土苗兒女新生活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脫貧之路)

(《「尖刀班」讓村裡種上「搖錢樹」》)

原文如下:

《龍船調》唱出土苗兒女新生活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脫貧之路

利川市柏楊壩鎮農民藝術團在街頭表演。本報記者 夏靜攝

利川市毛壩鎮蘭田村茶旅融合,助力脫貧致富。陳小林攝

利川市民族婦幼保健院深入偏遠鄉村開展義診。姚黎明攝

駐村「尖刀班」班長黃貴全(左)指導貧困戶王青成花椒種植。張宇雙攝

土家族妹娃出嫁。廖顯蓉攝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 

「龍船調的家,就在柏楊壩;綠水繞青山,入眼都是畫……」歌聲從山谷傳來,唱響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楊壩鎮易地搬遷的永興社區扶貧街。身著土家族民族文化服飾的農民藝術團,載歌載舞地展示著當下利川人的新生活。

民歌《龍船調》的發源地利川,是集老少邊窮於一體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地。27.4%的貧困發生率是湖北全省平均數的近兩倍,貧困人口居全省第一。這些都是曾經擺在利川人面前的歷史性難題,但當下這首悠揚的歌曲,卻讓我們不得不駐足。如果不是記者身在其中,眼前看到的、聽到的、感受體驗到的,真不敢相信這些年在利川發生了什麼。

扶貧街的住戶由44個村的124個易地搬遷戶組成。貧困戶莊永鳳清楚地記得,三年前的農曆臘月二十八,一家人來到這裡「拎包入住」。吃住在樓上,一樓做門面出售本地特產柏楊豆乾,屋後就是自家小作坊。現在,扶貧街早已成為「網紅街」,在網上帶貨生意特別好。

「兩個月來,進帳萬把塊。」聊起生意經,莊永鳳情不自禁。打起太極拳、跳起廣場舞等活動,是生活在這條街上的居民安居樂業的真實寫照。同為貧困戶的陳美耀不再外出打工,而是當起了「山間貨郎」,送貨上門。從扁擔籮筐到小三輪,再到小貨車,真是「鳥槍換炮」。碰到生意好時,一天能有上千元的買賣。

到過利川的人,肯定喝過利川茶。利川人敬茶、愛茶,其中的胡家茶園,八代種茶做茶,製作工藝考究。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利川確立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產業扶貧路徑,建成茶葉、菸葉等特色產業面積161.3萬畝,覆蓋率達到100%。

在毛壩鎮,依託生態優勢,十二任書記堅持傳承種茶32年。飛強茶葉公司凝練出精品高山「利川紅」,成為中印首腦東湖茶敘國事活動用茶之一。忠路鎮打造全域高山有機茶葉基地,嘉潤茶業公司十餘年堅守,專注從綠色有機到高山生態鏈的農業循環經濟,致力於申請國際有機農業領域裡的高標準體系德米特認證。現在,綠色、生態、有機、富硒已成為檢驗利川茶產業的幾項硬指標。

窮鄉僻壤,變成避暑勝地。曾經的「窮旮旯」蘇馬蕩,山高坡陡,如今卻依託自然生態稟賦,轉變思路面向全國遊客出售「清涼」。基礎設施改善,民宿旅遊勃興,每年約有20多萬人來此避暑、旅遊、休閒。蘇馬蕩家家有門面,戶戶有小車,截至2019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萬元,戶均存款達到80多萬元,蘇馬蕩也被譽為「中國最美小地方」。

扶貧扶智,人才為要。利川整合駐村工作隊幹部、包村幹部和村「兩委」幹部組建「尖刀班」。利川市4800餘名幹部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選派中青年優秀幹部「墩苗」在基層,15952名黨員幹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脫貧一線,他們成為扶貧的中堅力量。

95萬土苗兒女,在利川市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向貧困發起一次又一次「衝鋒」「攻堅」。2014年至2019年,利川市21.9萬貧困人口脫貧,併入圍中國扶貧效率「百高貧困縣」。

《「尖刀班」讓村裡種上「搖錢樹」》

利川南坪鄉稻魚共生田園綜合體。任茂盛攝

土家族的柏楊豆乾。廖顯蓉攝

黃連花茶廠收購加工黃連花。陳小林攝

利川市謀道鎮星光村四通八達的環型交通網。陳小林攝

【扶貧小故事】

「施肥不能靠近花椒樹根,至少保持10公分距離,不然容易燒苗……」近日,利川市南坪鄉長樂村由三級幹部組成的「尖刀班」班長黃貴全,到貧困戶王青成家現場指導花椒種植時,一再叮囑。

讓每個貧困家庭都有一個穩定的增收項目,是駐村「尖刀班」的目標和心願。但要找到適合本地種植、群眾認可的產業,卻絕非易事。「每次都說得好聽,最後卻是顆粒無收,且不論工時費,肥料錢都白花了。這次說什麼也不搞了……」村組會上談規劃,村民一席話道出了莊稼漢這些年的怨氣。

村組會不歡而散,給「尖刀班」迎面「一瓢冷水」。但是,大家並沒有氣餒。「村民被產業搞怕了,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他們重拾信心。」黃貴全下定決心。

「尖刀班」先後多次組織村民到全國各地考察山桐子、金錢柳、花椒等種植產業。最終,憑藉香味濃、抗寒強、長勢快、市場行情穩定、適合本地種植等優點,「尖刀班」決定帶領村民發展花椒產業。

此後,每逢遇到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支部會、小組會等大小會議,「尖刀班」必講產業發展,介紹市場前景,逐步解開村民心結。「尖刀班」不僅引入利川市鬱江源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而且還籤訂保底回收合同,駐村單位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與合作社共同出資提供花椒樹苗、肥料,村民只管出地出勞力,不用出一分錢就有了產業。

2018年3月初,貧困戶王青成率先響應號召,拿出最好的四畝地種上花椒。兩年後,又增種了兩畝。現在,六畝花椒長勢喜人,今年大多已經開始掛果,明年就可進入豐產期,預計能增加近三萬元收入,花椒成為致富的「搖錢樹」。

三年來,長樂村花椒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覆蓋225戶貧困戶。與此同時,生態果園帶動25戶貧困戶,民宿、金銀花等正在形成豐收產業。在「尖刀班」的帶動下,每戶有一個穩定的增收項目正在變成現實。長樂村村民紛紛伸出大拇指誇:「尖刀班」幹部好樣的!

相關焦點

  • 聚焦脫貧攻堅 捧起水靈靈的新聞
    原標題: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百名記者進百村聚焦脫貧攻堅 捧起水靈靈的新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如何展示出老鄉們的生活變化是黨媒的責任,更是黨媒的使命。
  • 《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作品》巡迴展在我校舉行
    本網訊 11月30日至12月3日,《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精選圖片全國巡展在我校東區新圖書館舉行。展覽作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的鮮明主題,生動見證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的新成就與經驗。同名攝影作品畫冊被中宣部確定為「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展覽精選了畫冊中的100幅攝影作品,讀者還可通過登錄中國日報官網雲展廳和首都圖書館官方網站、「北京記憶」瀏覽畫冊所收錄的全部306幅作品。
  • 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以個體命運折射時代變遷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遊歡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召開網絡視頻會議,調度部署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據悉,已經成片的《愛在青山綠水間》《好雨知時節》《我的金山銀山》等9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將陸續與觀眾見面。正在央視熱播的《一個都不能少》,反映了新時代農村決戰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效。
  • 「經驗」陝西鹹陽:「五個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催生這種「蝶變」的是該市以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為目標,圍繞「五個聚焦」要求,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地見效。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計脫貧122340戶447750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3%。01聚焦強化領導,夯實脫貧責任村民富不富,全靠黨支部;集體強不強,要看「領頭羊」。
  • 【脫貧攻堅】許一鳴院長到太陽坪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許一鳴院長到太陽坪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2020-12-08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創」聚焦「九力」決戰脫貧攻堅
    作者:雲南省社科專家沿邊地區脫貧攻堅實踐經驗總結調研組在凝心聚力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特別是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到騰衝市清水鄉司莫拉村實地調研時對脫貧攻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進程中,騰衝市委、市政府通過聚焦「九力
  • 【央媒關注云南】光明日報整版聚焦雲南!綠色三張牌撬動高質量發展
    2019年,茶、咖啡種植獲得「三品一標」認證面積佔42.04%,有機茶認證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咖啡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產值最高、品質最優的主產區▶ 雲南成功申報麗江等12家單位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成功創建3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4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等,2019年雲南旅遊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000億以上7月23日《光明日報
  • 靈璧韋集鎮黨委「三聚焦」 認真開展脫貧攻堅網絡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韋集鎮積極組織駐村扶貧工作隊成員、村黨組織書記開展脫貧攻堅網絡教學,通過「三聚焦」工作舉措,幫助黨員幹部進一步增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能力,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聚焦中心任務,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 今天,海南日報刊發整版報導,聚焦這件大事!
    今天(12月3日)海南日報A03整版刊發報導《勇立潮頭揚勁帆》聚焦海南「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各項成果五年來,海南通過推進脫貧攻堅、擴大就業崗位、提高薪資待遇、優化營商環境等方式,實現5個國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4.9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推動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增加。
  • 為了「利川紅」越來越紅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夏靜、張銳 通訊員張寶訓  暮春四月,武陵山裡。  湖北利川的片片翠綠茶園,鋪在逶迤群山之上,與漫山杜鵑相映,猶如一幅潑墨灑落人間。  2018年4月28日,「利川紅」成為中印首腦東湖茶敘國事用茶。一夜間,「利川紅」成「網紅」,蜚聲大江南北。
  • 山丹:聚焦「四個不摘」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紀律和作風保障。  強化組織領導,做到摘帽不摘責  對標對表制定出臺《關於強化監督職責督促整改脫貧攻堅各類問題的通知》《2020年全縣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安排》《山丹縣紀檢監察機關監督保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方案》等文件,進一步聚焦重點、明確目標、精準監督,同時,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常態化對全縣脫貧攻堅進行不間斷、無縫隙、全覆蓋的監督檢查,
  • 雲南日報評論: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壓倒性位置來抓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注下,雲南各族幹部群眾團結一心、接續奮鬥,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困擾雲南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邊疆、民族、山區、美麗」正在成為讓全省幹部群眾為之自豪的新省情。但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
  • ...脫貧攻堅》精選圖片全國巡展在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圖書館舉行
    中國日報網12月9日電(記者陸中秋)12月9日,由中國日報社、中國畫報出版社、中國圖書館學會、首都圖書館主辦的「百名攝影師聚焦脫貧攻堅」精選圖片全國巡展在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順義校區)圖書館一層大廳開展。
  • 節目預告|聚焦脫貧攻堅!《在線訪談》等你來交流
    節目預告: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網《在線訪談》第六期節目將於近期上線,上線嘉賓為攀枝花市扶貧開發局黨組書記、局長呂小平,將圍繞「脫貧攻堅
  • 2020年中國紅茶高質量發展峰會在利川成功舉辦
    放眼全球市場,聚焦中國紅茶。10月23日,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學會主辦,利川市人民政府、中國紅茶聯盟承辦,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湖北省茶葉學會、恩施州茶產業協會、利川市茶產業協會協辦的2020中國紅茶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湖北利川舉行。圍繞「後疫情時代中國紅茶發展之路」的主題,全國紅茶產區代表、知名茶業專家、中國紅茶聯盟成員單位積極交流對話,熱議中國紅茶高質量發展。會議現場。
  • 聚焦深圳!廣東省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召開
    2016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聚焦省內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和2277個相對貧困村,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到目前為止,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全部穩定實現;同時,幫助桂川黔滇4省(區)93個貧困縣摘帽、580萬貧困人口脫貧,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廣東特色的解決相對貧困之路,為全國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廣東貢獻。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壯麗史詩——東鄉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精準扶貧伊始,東鄉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一號民生工程,資源向深度堡壘聚焦,力量向脫貧一線集結,靶向發力、集中攻堅,凝聚起敢死拼命、敢打硬仗、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攻堅精神。「戰『貧』這場硬仗,我們必須打贏,也一定能打贏。」東鄉縣委書記馬秀蘭堅定地說,困難再大也要克服,任務再重也要完成,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 脫貧攻堅與社會責任金融論壇今日啟幕
    原標題:脫貧攻堅與社會責任金融論壇今日啟幕   12月18日,由四川日報報業集團金融
  • 天津日報|掛牌督戰助力于田縣脫貧攻堅——西青區2000萬元資金落實...
    >天津日報《天津日報》要聞版刊發:掛牌督戰助力于田縣脫貧攻堅,報導了西青區掛牌督戰她說,今年以來,西青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掛牌督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升級加力、多層全覆蓋、有限無限相結合」的工作要求,聚焦對口支援的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掛牌督戰重點任務,瞄準「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緊密精準對接,實施精準幫扶,助力于田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以奮鬥之姿決勝脫貧攻堅——訪黔南州委副書記、州人民政府州長...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最後總攻階段。黔南州按照「四個聚焦」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建立鞏固脫貧成果長效機制,全力推進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著力抓好產業、就業短板,全面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鄉村整體形象,奮力衝刺90天,堅決打贏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