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真的有用嗎?

2020-12-12 壹點靈心理

01

提起「心理諮詢」,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心理諮詢的費用比較高昂,但就只是坐著聊聊天,聊完還不一定能解決核心問題,為此花那麼多錢是不值得的。

例如,有一位因為災難失去了多位親人的老人,處於強烈的痛苦之中,但當心理專家提出免費幫助她排憂時,她卻委婉拒絕,原因是她認為這位心理專家也只是和她隨便聊聊,沒有什麼作用,又是城裡來的,肯定不理解受災鄉下人的情緒,所以不想聊了。

這個誤解,一是因為心理諮詢的效果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二是因為心理諮詢通常採用的療法都是非藥物的,而大部分人對於治療的認知都是吃藥、做手術等,認為「聊天」是沒有那麼大力量的。

但心理諮詢真的只是日常坐著聊聊天嗎?

心理諮詢和日常聊天是有區別的。日常和朋友的聊天,多數時候得到的是主觀性較強的安慰、說服或是評價,比如「是你想太多了」「我覺得這個事兒沒有這麼複雜」,這些話語實際上給當事人情緒、心理上帶來的幫助並不大,甚至有的時候可能因為朋友的評價而帶來二次傷害

但心理醫生通常是以客觀的視角,理解當事人的情緒、心理和想法,擯棄說服和安慰,注重於看到深層次的心理歸因和本質,通過深度傾聽、共情後給予當事人科學反饋的談話,這並不是普通聊天可以做到的。

02

第二種誤解,大眾會認為只有很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出現精神問題才需要心理諮詢或治療,例如精神病、抑鬱症。

並不是只有抑鬱症、精神病才需要治療,這些是心理積壓惡化的結果,就好像人的腸胃會胃炎,不加以治療可能會演變為胃潰瘍甚至更嚴重的胃病一樣,心理上也是需要把隱患扼殺在初期。

但人們的深層心理其實是害怕承認自己需要心理諮詢或治療的,因為大家會認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諮詢,而大部分人都不認為自己的心理問題到了那麼「惡劣」的程度。

多數人把「做過心理諮詢」這件事,看成醜聞一般的存在。

實際上,並不是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時才用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就好像我們的身體會感冒,心理也會感冒,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應當同對待「身體健康」一樣。當我們的心理「打噴嚏」時,也應該像正常感冒一樣,找到醫生診斷並且治療,不應該把這看作一個「汙點」。

去看心理醫生並不意味著你就不是一個正常人了。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亞健康;心理亞健康又包含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症性心理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心理亞健康已經慢慢成為當代人揮之不去的隱患。

4月29日,《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發布會在「2018中國整合醫學大會整合健康學論壇」上舉行。《白皮書》通過對全國26個省市,總計約110.3萬城鎮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白皮書》數據顯示,目前,73.6%的城鎮居民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城鎮居民有 16.1%,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鎮居民僅為 10.3%。同時,城鎮慢病人群心理問題伴發率極高,心理健康的僅有5.1%。

回想看看,多少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的人,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分析和治療,從而演變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呢?越是想著自己忍一忍就能過去的人,往往越容易不斷給自己的心理施加壓力。

錯誤的調節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03

在出現難以調節的情緒及心理時,務必要去向心理醫生求助。很多人會好奇,真正的心理醫生是什麼樣的呢?或者說,真正的心理醫生會怎麼對待來訪者以及進行治療的呢?

就拿面對抑鬱症來訪者來說,抑鬱症可能帶來的問題是,習慣性將過錯和衝突向內歸因,也就是不管是和朋友、戀人相處,或者是工作、生活上遇到什麼問題、矛盾或是衝突時,抑鬱症患者會認為都是自己做得不好或都是自己的問題,這種時候,就會給心理帶來巨大的壓力。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當中,心理醫生首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打開來訪者對於陌生人的「心防」,只有這樣,才能從最真實的表達中,汲取信息,在深度傾聽、共情後給予當事人科學反饋。

而後,再根據來訪者的情況進行階段性治療,例如在談話過程中採取認知行為療法,把重心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自己、他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善心理問題。

心理醫生能夠準確捕捉到問題所在,然後對症分析,協助來訪者剖析真實的內心世界。就好像醫生發現我們身體生病的地方並且予以治療是一樣的,當事人自己和家人、朋友是沒有辦法做到這一切的。

同時,真正的心理醫生,是必須嚴格遵守相關工作倫理守則的。

今年7月,山東一名女高中生舉報心理醫生和她的聊天曖昧不堪,這件事很快成為輿論場上的熱點話題,這位「心理醫生」打著「心理治療」和「科學引導」的旗號,對患者進行性騷擾;

在美國,還有一位兒童諮詢師,打著教育的名號,說著玄妙的理論,但是卻用打罵的方式去進行諮詢;同樣的,還有不少人打著」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名號,兜售各種魚龍混雜的課程。

這些都嚴重違反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真正的心理醫生,不能也不會對來訪者亂來,更不會對來訪者進行打罵或性騷擾,出發點只能是以「來訪者」為中心而不會是「銷售課程」。

同時,因為要避免「多重關係」,心理醫生不能給親戚好友做諮詢,也會避免談及任何與來訪者有關的私人信息。一旦心理醫生違反倫理守則,被舉報查證後,就會被行業相關協會記錄進黑名單。

雖然吊銷執照這一法規尚未出臺,但隨著心理行業的普及和完善,來訪者的權益必將會在最大程度上受到保護。

生活中,如果你的心理已經發出了「求助信號」,就不應該去否認它,也不該否認心理諮詢其實只是再正常不過的治癒良藥。

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被無謂的顧慮禁錮住手腳,選擇一個合適的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才能讓自己擺脫「亞健康」,才能給自己的心理一個呼吸的窗口。

- THE END -

作者:傅蘇

相關焦點

  • 心理醫生的心理妙招
    一位女士氣衝衝的進了心理醫生的辦公室…「離婚,非離不可!」她憤憤不平的告訴心理醫生,她恨透她的丈夫,因此非離婚不可。心理醫生透過眼鏡仔細瞧著她,向她建議:「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現在離婚好像便宜他了,我勸你儘量想辦法恭維他、討好他。當他覺得不能沒有你,並且以為你深愛他時,你便斷然跟他離婚,讓他痛苦不堪。」女士覺得心理醫生不愧為專家,給她出的點子倒是非常解恨。
  • 國民級心理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值得每個諮詢師閱讀
    蛤蟆先生的第一次心理諮詢,就很有戲劇性。原本,蛤蟆先生是被逼著去看心理醫生的,費用也由朋友支付。我以為,按照套路,接下來諮詢師會讓蛤蟆先生傾吐心中的不快,然後展露自己的絕招,體現他的高超技術,我沒想到的是,我在這看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專業諮詢!心理醫生拒絕了他說:「這不是錢的問題,是人的問題」!
  • 電影《小丑2019》,亞瑟為什麼沒放過那位心理醫生?
    這部電影開頭確實沒有交代背景,而是通過亞瑟心理變化推進劇情,需要一定的腦力分析,看不懂的影迷給低分也是正常的。看完整部片,劇情中留下了很多懸念,比較明顯的有兩點:一是亞瑟母親和韋恩的關係,亞瑟是不是韋恩的私生子?二是同時窮人,亞瑟為什麼沒有放過他的心理醫生?首先,母親說韋恩是亞瑟的父親,亞瑟去找韋恩時,被他打了一巴掌,罵他母親是痴心妄想。
  • 三歲看老,是真的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告訴你答案
    英國暢銷20多年的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說到,人對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階段裡形成的。也就是說,4、5歲的時候,你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別人,這些態度和觀念就會變成我們的「底層框架」,我們以後的人生都會如此。
  • 提到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你會想到什麼?
    每當你在生活中有情緒困擾的時候,你會採取什麼措施?自己一個人偷偷隱忍?還是找朋友傾訴?或是找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可能大部分人會選擇前兩者,去找心理諮詢師的話,你會覺得別人知道後可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你,目前在中國來講,此方式還不是我們處理問題的首要選擇。
  • 北京醫生首創的中國「心理CT」,你聽說過嗎?
    諮詢門診由有耐心有經驗的醫生負責,內容主要有醫療保健諮詢(包括男、女性醫學);戀愛、婚姻問題諮詢;焦慮、抑鬱等神經症的心理諮詢及對強迫症、恐怖症的行為矯正療法等。諮詢全部採取單獨會談方式,並且為患者保密。
  • 上海心理醫生諮詢
    上海心理醫生諮詢 時間:2020-12-11 11:10 上海新科腦康醫院 上海新科腦康醫院擁有專業的醫師團隊,臨床治療工作均超過40年,擁有豐富的治療經驗,熟識各種精神心理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狀、危害,熟練各種診斷、檢查、診療技術。
  • 心理醫生:父母別輕易對娃用言語暴力,你的玩笑孩子真的走不出來
    有一個當心理醫生的朋友和我說過這樣一個案例:曾經有一位患者,小的時候總是被自己的爸爸沒完沒了的嘲笑。比如:看看他那張臉,我打賭他在醫院裡被掉了包。當時這位患者只有6歲,他真的以為爸爸要把他丟到醫院裡。有一天,他忍不住對爸爸說:你為什麼總是嘲笑我?
  • 全科醫生真的不如專科醫生嗎?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全科醫生的學習當中,為基層醫療貢獻一份力量,使基層醫療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 近年來,全科醫生的概念在各種報導中被不斷提及。但大多數人都不明白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的區別,為什麼要鼓勵大家先去全科醫生處就診,難道不是專科醫生更加專業嗎?
  • 用蒲公英泡水喝能治B肝,是真的嗎?肝病醫生告訴你實情
    對於B肝患者來說,最起碼要吃一年的抗病毒藥物,有的患者甚至需要一直用藥,而在長時間的在用藥過程中,不乏有些患者會著急,一著急就會亂投醫,有人聽說用蒲公英泡水喝能治B肝,這是真的嗎?下面肝病醫生告訴你實情,喝之前要先了解清楚。用蒲公英泡水喝能治B肝嗎?
  • 良醫|外科醫生真的會消失嗎?
    人工智慧在外科手術上的應用,很可能進一步瓦解外科醫生過去在手術臺上的權威身份。接下來,外科醫生真的會消失嗎?文 | 黃祺「不需要醫生操作、機器人獨立為病人做手術,我認為十年之內就能實現。」7月23日,數十位來自上海各家醫院的外科專家參加了首期「華亭書院系列學術活動」。
  • 出現黏液便是怎麼回事,真的是腸癌的「信號」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你知道醫生在問診時,最不願意聽到的話是什麼嗎?恐怕很多醫生會投「我在網上查了一下,說我這是……」一票。沒錯,現在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是越來越便捷,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很多科普成為了「科唬」,讓很多不是醫學專業的人看了之後人心惶惶的。導致很多人不敢網上查症狀,一查就是癌。
  •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心理醫生郭力的走心戰「疫」
    2月18日,隨隊來到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因為有著18年心身科工作經歷和數年神經內科經歷,她不僅擔任心理醫生,還兼任過傳染內科醫生,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穿上防護服就是來治病救人的。我想把全部時間都用上,一分一秒都不想停,要做的事太多了——愛如親人,心手相連「就當我是您女兒,生病了,多吃飯才恢復得好!」「不想吃米飯?那來麵條吧。」這是郭醫生在「哄」一位70多歲拒絕吃飯的患者。說著話,郭醫生慢慢搖起病床,彎下腰,將熱乎的麵條餵給老人,眼神裡漾著疼惜。
  • 《小丑Joker》心理醫生並不是幻想出來的!
    先說說電影中小丑亞瑟幻想出來的情結有哪些吧亞瑟幻想自己在默裡秀節目現場。他和養母正在看著電視,緊接著電視播放著他在默裡秀節目現場的畫面。除此之外,就是心理醫生是不是亞瑟幻想出來的呢?小編個人認為心理醫生不是亞瑟幻想出來的。因為亞瑟幻想的角色是一種愉快的、安靜的、默默陪伴自己,是給予的一方,是按照自己意願為出發點不會誘發病因的那麼一個人。
  • 動物也會需要心理醫生嗎?
    隨著社會壓力不斷增加,現代人患上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也逐漸上升: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等心理問題也越發被重視。「擼貓」、「擼狗」,重壓之下人們會向動物尋求幫助。有了寵物的陪伴,人們的心理問題得到很大的緩解,精神疾病也能慢慢好轉甚至治癒,關於這些「寵物療法」益處的研究也是數不勝數。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去醫院看病,醫生了解完你的情況就會開出相應的檢查單,做完檢查才會進行診斷最後下結論開藥。所以一些老年人感覺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就想著去做個全身ct呀或者核磁共振,感覺這樣自己才能夠放心,才覺得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 新世界高醫生是誰結局如何 高醫生是小紅襖嗎為什麼殺小朵
    《新世界》這部劇真的是驚喜不斷,無論是劇情的編寫還是演員的演繹都非常出色。目前主要人物基本都已經出場了,但追查小紅襖依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有人懷疑周一圍飾演的高醫生是小紅襖,其實這不太可能。因為高醫生也是派到北平和談的人,而且他跟田丹關係不一般,應該不會是反派角色。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下高成亮這個角色,一起來看看吧。
  • 史蒂芬·斯特蘭奇,真的是一個優秀的外科手術醫生嗎?
    在漫威電影宇宙中,奇異博士原本是一個知名外科手術醫生,但因為一場車禍,手部嚴重受傷,再也無法拿起手術刀,在想盡辦法治療自己的過程中意外接觸了魔法,最後成為了守護地球的至尊魔法師。然而,當他洗手之後,穿上了自己的手術服,然後用沒有戴手套的手給自己戴上了口罩。這裡就是一個明顯錯誤了,因為應該先戴口罩,然後洗了手再帶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然後,在奇異博士受傷之後,他跑到醫院求救,讓帕爾默不要告訴別人,於是帕爾默真的就一個人在搶救奇異博士。
  • 平安好醫生---在線問診,真的有保證!
    醫生靠譜嗎?診斷安全嗎?買藥放心嗎?隨著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網際網路醫療的便捷,但對於「雲醫院」的諸多疑慮,依然存在於不少患者心中。在線問診,真的有保證!
  • 新世界高醫生是誰反派人物嗎?高醫生身份資料背景介紹
    《新世界》這部劇真的是驚喜不斷,無論是劇情的編寫還是演員的演繹都非常出色。目前主要人物基本都已經出場了,但追查小紅襖依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有人懷疑周一圍飾演的高醫生是小紅襖,其實這不太可能。因為高醫生也是派到北平和談的人,而且他跟田丹關係不一般,應該不會是反派角色。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下高成亮這個角色,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