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老,是真的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告訴你答案

2020-12-12 四夕的書影時間

0101人生的底層框架

老話說「三歲看老」,說的是兒童時期養成的基本行為模式,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英國暢銷20多年的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說到,人對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階段裡形成的。

也就是說,4、5歲的時候,你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別人,這些態度和觀念就會變成我們的「底層框架」,我們以後的人生都會如此。

看到這樣的說法,很多人可能和書裡的蛤蟆先生一樣,不服氣地否定道:「我那時那麼小,人生才剛開始,之後還發生了很多事情,那些事情對我也有很深刻的影響啊。」

可是,自從我們有了「底層框架」以後,我們便會用它來構建一個世界,不斷確認和支持自己的那些觀念。這就是說,我們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個「自證預言」。

什麼是自證預言呢?

比如,你覺得生活不快樂的時候,你今天就會喝酒解悶,宿醉後起來感覺很糟糕,然後你就會說:「我就知道生活就是那麼糟糕!」

再比如,你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所以你並沒有認真學習,結果考試一塌糊塗,然後你會說:「我早就說過,我不是讀書的料!」

由此可見,童年的經歷強大、鮮活,塑造了每個孩子對世界的獨特看法,無論你對生活形成了怎樣的態度,從此你的行為和幸福感都會受到影響,往後餘生都會如此。

可我們又回不到過去,改變我們的童年,難道就這樣認命了嗎?

當然不是,我們能夠改變,只要你有決心。

0202人生坐標

在談改變之前,我們需要要來了解「人生坐標」,那就是前面說到的,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的「底層框架」,這裡面有四種類型。

①我不好,你好

這類人覺得自己很差勁,別人都比自己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低自尊」。

低自尊的人會認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經常會說「我真不幸」、「我很差勁」,然後還能列舉一堆自己遭遇過的不幸事件。

更嚴重的情況是,有些人會選擇記住那些不快樂的逝去,而忘記或者忽略美好的時光,這種活法,很容易讓人抑鬱。

這也是本書的主角蛤蟆先生所處的人生坐標。

②我好,你不好

處在「我好,你不好」坐標的人,通常佔據權利和權威的制高點,喜歡對別人評頭論足,對別人比較苛刻,總是將自己的怒火宣洩給別人。

就像書裡的獾,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經常譴責、批判蛤蟆先生。

除了直接批判,他們有時候還會說「你真讓我失望」、「你怎麼敢」、「我比你更心痛」之類的話,而且這類人把怒火轉移給了別人,自己從來不會抑鬱。

③我不好,你也不好

在這個坐標就是厭世,消極悲觀,覺得人生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活著也沒什麼意義。可能很多人都偶爾有過這樣的厭世心理,但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就需要求助了。

④我好,你也好

選擇了這個生坐標的人很勇敢,因為這不僅是改變當下的選擇,而是一個承諾,一種發生內心信念的行為,接近人本主義的信條:信自己,信他人。

但是,人生坐標不是靜態的,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我們跟隨蛤蟆先生的步伐,就能夠看到,本書一開始蛤蟆先生是厭世的,什麼都不想做,甚至想過自殺,那時候他處於「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坐標。

後來,朋友們勸他去接受心理諮詢,他向諮詢師傾訴了自己的所有的不幸。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從小就是處於「我不好,你好」的坐標,是個低自尊的人。

在諮詢師的帶領下,他了解到童年是如何影響了他的人生觀,能更敏銳地捕捉到自己的情緒,最終選擇進入「我好,你也好」的坐標。

0303情緒是自我的核心

從蛤蟆先生諮詢中,我們也能看到他改變的過程:先了解自我,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為,然後下定決心改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理解自我的一個前提是,充分理解自己的情緒。

因為情緒是自我的核心,當你對情緒感受越來越清晰時,你就明白情緒不可以被忽略。只要充分理解了情緒,就有成長的機會,這就是情感智力,也就是情商的作用。

近年來,情商也是一個熱門話題。當某個人的說話和處事讓我們感到如沐春風的時候,我們會說:「這個人情商真高。」

書中認為:情商能讓我們在自我成長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遠,因為它將帶我們從獨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關係。

獨立性,是指我們做自己的自豪感,包括獨特的才能、與眾不同的部分;共生性,是指自我接納,以及求同存異地接納他人。共生性可以讓我們在社交和工作上與別人有效聯結,協同合作。

那麼一個高情商的人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高情商的人都有強大的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情感。他們能管理情緒,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控制衝動,懂得延遲滿足,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

其次,高情商的人擁有「共情」的技能,能辨識他人的感受,並通過理解和回應對方的情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因此,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情商,才能從其他的坐標,改變到「我好,你也好」的坐標。

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真是受益良多,而且書中是通過故事的方式,帶我們循序漸進地了解和學習有關自我的新知識,非常生動有趣。

同時,這也是一本溫暖治癒的專業書籍,通過蛤蟆先生的十次諮詢,展現了一個心理諮詢療程的標準模板。當你情緒低落的時候,也可以按照書中諮詢的過程,嘗試自己治癒自己。

文/四夕

相關焦點

  • 你為什麼不快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書告訴你答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是英國資深心理諮詢師羅伯特.戴博德撰寫的,他為了讓普通讀者也能了解深奧的心理學理論,明白心理諮詢究竟是這麼一回事,於是,他讓經典童話《柳林風聲》的動物主角們紛紛粉墨登場,演繹了一個心理諮詢療程的標準模板。
  • 國民級心理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值得每個諮詢師閱讀
    由於工作關係,最近讀了一本號稱是英國國民級的心理諮詢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抱著看入門書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章,然後迫不及待讀完了全書,這書太贊了,完全顛覆了我對「入門」的理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了10次心理諮詢的故事。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I你的不幸和痛苦都是你一手策劃
    朋友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強迫蛤蟆去看心理諮詢師蒼鷺,這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裡的故事,它可不是《柳林風聲》的續集,這本書出自於羅伯特·戴博德之手,借用了《柳林風聲》中的動物形象,用童話的敘事方式,融合了自己20多年的諮詢經驗,和硬核的心理學知識,講述了一個抑鬱症患者,通過10次心理諮詢康復的經歷,可以說是英國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
  • 10次心靈療愈的童話故事:從悲傷到快樂,蛤蟆先生經歷了什麼?
    別不信,你身邊一定還有幾個抑鬱症患者。據一份調查的保守統計,全球患抑鬱症的人,已經超過3.5億人。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裡,主人公蛤蟆先生,就是我們現實生活裡很多人的寫照。《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英國著名作家、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所寫,出版20多年來,早已成為了英國「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如今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8分。
  • 心理諮詢師是如何幫助人們,重新找回信心的?
    有一個蛤蟆先生一向愛笑愛鬧,以前他都穿的很時髦,偶爾也打扮的很誇張,看上去神採奕奕,但是現在卻一反常態地鬱鬱寡歡,他一個人躲在屋裡,連起床梳洗的力氣都沒有,毛衣上還沾著食物殘渣,朋友們非常擔心他,於是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
  • 心理醫生真的有用嗎?
    這個誤解,一是因為心理諮詢的效果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二是因為心理諮詢通常採用的療法都是非藥物的,而大部分人對於治療的認知都是吃藥、做手術等,認為「聊天」是沒有那麼大力量的。但心理諮詢真的只是日常坐著聊聊天嗎?
  • 樹先生》:導演只告訴你結局,我來告訴你答案
    樹先生》這部電影的人,其中就有7個,在看完後會產生壓抑、痛苦、不舒服等情緒;而另外3個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後,則會陷入迷惑中,因為看不懂而迷惑,因為感覺自己「看懂了」,所以對現實生活產生更深的迷惑。這篇文章,要告訴大家的是,在觀影過程中,或許我們都誤解了「樹先生」,你之所以迷惑,是因為你理解錯了「樹先生」,也理解錯了裡面的部分「劇情」。
  • 蛤蟆草有什麼藥用價值,對扁桃體真的有作用嗎?今天告訴各位答案
    蛤蟆草有什麼藥用價值,對扁桃體真的有作用嗎?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蛤蟆草,只要是生在農村的相信最熟悉不過了,它既是一種藥草,當然也是一種野菜,葉子表面長得像是癩蛤蟆身上的皮一樣,疙疙瘩瘩的,所以就叫做癩蛤蟆草!
  • 心理醫生建議不要去看《五十度灰》的6大理由
    作為一名醫生,我強烈建議你,不要去看《五十度灰》。讓自己了解真相,向你的朋友們解釋為什麼他們也不應該去這部電影。  誤區一:女生們喜歡像克裡斯蒂安這樣的男生對她們發號施令,並且動粗。  不對!心理健康的女性會避免痛苦。在一個她信任的男人那裡,她想要感到安全感,受他尊重,被他照顧。她會憧憬婚禮禮服,而不是手銬。
  • 再看《戀愛先生》:宋寧宇追羅玥的「套路」,你真的看懂了嗎
    那麼,宋寧宇追女孩的「套路」,你真的看懂了嗎?01 主動關心,先讓對方卸下心理防備宋寧宇對羅玥的關心,從他們第一次見面就開始了。在飛機上,宋寧宇看見羅玥很狼狽的樣子,主動向服務人員說給她一杯水,還問她要不要吃的,這讓羅玥一下子對他卸下了心理防備。下飛機後,宋寧宇既是提供電話卡,又是幫忙收快遞,一系列的關心更是讓羅玥感動不已。得知羅玥沒有住處,宋寧宇帶她去找房,最後乾脆把自己的房子讓給她住。
  • 你相信「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嗎?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看小」的意思是孩子三歲的時候,只能把它當作純粹的小孩兒看,不能以成年人的行為標準去衡量他們的行為。 從經驗論的角度看,既然有這樣一句話一直存在,那說明它應該有幾分道理,不然也不會這樣一直流傳下來。這句話究竟出自何時、何地、何人之口,已經沒辦法考證。我們先按經驗選擇相信這句話有一定的合理性。經過調查我發現「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確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 線上問醫生靠譜嗎?百度健康十萬醫生用真實經歷告訴你答案
    患兒父母告訴宗醫生孩子已無大礙安心睡下了,宗醫生這才放下心來,起身洗了把臉,結束了這一天緊張而忙碌的線上醫生工作。這是1月22日晚,宗醫生在百度健康問醫生接觸到的一例燙傷患者諮詢。患兒跟隨父母回農村老家過年,胸前和頸部被不小心打翻的熱水燙傷,燙傷面積約為6%。孩子受傷後,一家人都非常著急,孩子的奶奶根據當地偏方的說法,要給孩子傷口處塗醬油。
  • 老妻少夫,女人到了晚年,男人真的還愛嗎?
    蟬鳴知情 2020-07-26 09:07:36其實在這變化萬千的社會,老夫少妻很多人見怪不怪,老妻少夫也有很多人見識過了。老妻少夫其實只要互相愛著對方的話,年齡根本不是阻礙雙方的門檻。畢竟也有句古話說的好,女大三,抱金磚。
  • 電影《小丑2019》,亞瑟為什麼沒放過那位心理醫生?
    很多影迷表示看不懂、劇情爛,高期待卻有點小失望,故給了低分。這部電影開頭確實沒有交代背景,而是通過亞瑟心理變化推進劇情,需要一定的腦力分析,看不懂的影迷給低分也是正常的。看完整部片,劇情中留下了很多懸念,比較明顯的有兩點:一是亞瑟母親和韋恩的關係,亞瑟是不是韋恩的私生子?二是同時窮人,亞瑟為什麼沒有放過他的心理醫生?
  • 朱丹:不敢看微博,只能看心理醫生。口誤這個梗,是被你們玩大的
    這種狀態愈演愈烈,最後她去看了心理醫生。平日裡,朱丹的生活只有舞臺和家庭兩點一線,在舞臺上受了委屈,回到家要只能面對自己的女兒。而周一圍因為拍戲比較忙,基本處於一種常年不在家的狀態。而夫妻兩又不喜歡通過電話的方式交心,朱丹的這種情緒沒有地方發洩。心理醫生讓她多運動,出出汗,發洩一下自己,情緒會好很多。但朱丹連哭都那麼奢侈,總不能抱著女兒一個勁地哭吧?
  • 《精英律師》何賽看心理醫生積極治療,慄娜藍蘭誰更適合他?
    何賽當眾開除了戴曦,自認為自己沒錯的戴曦自然是一肚子的委屈,慄娜則是負責安慰戴曦的那個人,慄娜告訴戴曦何賽失戀了,戴曦還是認為何賽不該因為失戀而遷怒別人,慄娜和戴曦都認為何賽應該去看心理醫生,這也是這部劇中第二次提到讓何賽去看心理醫生了,第一次是在羅檳讓戴曦去跟何賽溝通藍紅遺產案的時候,何賽認為羅檳讓一個助理來跟自己溝通案情是瞧不起自己,戴曦卻說何賽想太多,還建議何賽去看心理醫生
  • 女兒26歲讀碩士了,還愛看動畫片,怎麼教育?需要看心理醫生?
    有一個焦慮的老父親,在社交平臺上求救說,自己女兒都是26歲的碩士了,還沉迷於動畫片不能自拔。並且還喜歡與盟友一起扮演動畫片裡的人物,玩得不亦樂乎。作為家長,孩子年紀小的時候,他並未覺得不妥,相反會買來許多光碟,同孩子一起看。可如今孩子成人了,所學的專業也與動畫無關,還如此沉迷,就有人說孩子不成熟。
  • 《妙先生》一部13歲以上才能看的動畫片
    ​S好人救壞人,這麼奇葩的設定,難怪要限制13歲以上才可以看了但後來收養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便把他再度拋棄,他曾經努力想找尋生命的答案,問「為什麼是我?」。但一路受盡各種惡的虐待,看遍了人間的不堪,最終他接受大地的憤怒,被惡意吞噬成了G。
  • 看完這九部電影,你基本可以去做心理醫生了!
    查理在共處中發現了雷蒙驚人的記憶能力,他試著利用哥哥過目不忘的本領去賭場上試一下身手,贏得了一大筆獎金,使查理足以擺脫窮困生活。而令查理收穫更大的是,他還獲得了慢慢升溫的親情,這種手足情遠遠勝過了他原先圖謀的300萬的遺產。
  • 蔡依林與五月天的《玫瑰少年》,你真的聽懂了嗎?
    關於《玫瑰少年》這首歌,你聽的版本可能是蔡依林的,也可能是五月天的,一個溫柔包容,一個叛逆自我,但聽了都會覺得不僅十分好聽,還會感覺十分震撼。然而,聽著聽著你可能便會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為有些歌詞真的理解不了,但又感覺有其它深意:難道這真的只是一首普通的歌嗎?我真的聽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