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紫外線,這些光也可以殺死病毒

2020-12-22 虎嗅APP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在有意或無意間用過紫外線殺菌,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曬被子。有專家認為,天氣暖和了,新冠病毒可能自然而然就消失了,部分也是基於紫外殺菌這一原理。那麼紫外線是否真的可以殺死病毒呢?事實上,除了紫外光,可見光和紅外光也具有強大的殺菌本領。那麼,這些光是如何殺死細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的?這些光介導的滅菌技術又可以應用於哪些場景呢?


近年來,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系列光介導的滅菌技術,既能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也能用來滅活病毒製備疫苗,還可以直接用於創口的治療等方面。根據前人的研究來看,這些技術可以針對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各種類型的生物武器。因此,對於最近正在各國肆虐的新冠病毒來說,這些技術理應也能夠在新冠病毒的防禦和治療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與化學消毒劑、殺菌劑和抗感染藥物相比,光具有很多優點:


1. 對環境友好,無汙染。


2. 相對安全無毒。


3. 不會對周圍的生物介質造成過度的損傷,無論是無機的、有機的還是有生命的。


4. 生產成本相對較低。


5. 反應速度很快,通常僅需幾秒鐘。


6. 可應用於人類皮膚、傷口、黏膜和其他暴露部位,而不會造成不應有的傷害。


7. 尚沒有報導表明,微生物細胞對基於光的抗感染療法會產生抗性。


我們在這裡介紹幾種光介導的殺菌方式,希望對新冠病毒的預防和治療等工作有所啟發。


不同波長的光及其作用


首先,我們平日所說的光由哪些「成分」組成?其中哪些對人體有損害作用,哪些善加利用將有利於殺菌、除菌等工作?


光可以根據其波長範圍和與物質作用時能否產生電離效應進行分類,按波長的升序排列可將其分成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微波和無線電波。波長越短,頻率越高,能量也越大。由於光的電磁特性,它與物質相互作用時能夠引起各種現象。


例如,波長小於100納米的光波在與物質相互作用時,會導致物質原子發生電離;隨著波長的增加,光波所攜帶的能量雖不足以引起電離作用,但可以激發電子,使物質處於高能量狀態,並誘導其分子結構發生變化。


圖1:電磁光譜及其對各種微生物的生理作用


由於基於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的滅菌技術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和醫療中應用較廣,在這裡我們主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展開。


紫外線的殺菌原理和應用


紫外線的波長範圍介於X射線和可見光 之間,大約在100納米~400納米的範圍內。根據紫外線與分子的相互作用,又可將其分為四種類型,這幾種類型的紫外線對物質產生的生理效應有所差異。


真空紫外線 :波長範圍在100納米~200納米。在低劑量下,它也能與氧原子及有機分子發生即時反應,是有害的。


超短紫外線UVC:波長範圍在200納米~280納米之間的光。UVC能夠完全被大氣層吸收,並沒有天然UVC射線照射到地球表面。位於這個波段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人們平常所說的 「紫外殺菌」,其中的有效「成分」就是指UVC,可以通過人造光源獲得。


UVC的穿透能力較弱,大部分會被人體皮膚的角質層和表皮層吸收,只有極少一部分會打到真皮層,而紫外線只有作用到真皮層才會引起皮膚細胞癌變,所以通常認為UVC對人體皮膚影響不大。然而,由於眼睛沒有角質層保護,UVC 對人眼有傷害作用,所以在使用UVC消毒房間時,人儘量不要進入其中,若必須進入的話,一定要配戴專門的防護眼鏡和防護服。


遠紫外線UVB:波長範圍在280納米~315納米之間的光。這個波段的光可以引起皮膚的「太陽灼傷」,與光致癌和光老化有關,塗抹防曬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抗它。


近紫外線UVA:波長範圍在315納米~400納米之間的光。其中波長較短的UVA 由於能夠產生活性氧,也會對皮膚產生有害影響。它的穿透力很強,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及塑料,也可以直達肌膚真皮層,破壞彈性纖維和膠原蛋白纖維,將皮膚曬黑。


在各種波段的紫外線中,僅超短紫外線UVC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當用超短紫外線照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時,其中波長為254納米的超短紫外線能夠被這些微生物的核酸中的嘧啶和嘌呤吸收,促使核酸通過鹼基二聚化的方式產生一些光產物,從而破壞微生物細胞中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的分子結構。


當DNA被破壞時,核酸難以進行複製,即便複製能夠進行,通常也會具有缺陷,使細菌無法存活。另外,在使用多波長的超短紫外線去照射微生物時,超短紫外線還可能影響芳香族胺基酸,進而影響蛋白的結構和功能,使細菌無法存活。


超短紫外線是一種成熟的消毒方法,可以用來殺死許多種病原體,包括導致炭疽、天花、病毒性出血熱、肺鼠疫、腺鼠疫、土熱症、耐藥結核病、流感大流行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等疾病的潛在生物恐怖主義製劑。


由於其對微生物的殺菌作用,紫外線的應用也已擴展到食品加工業、汙水淨化、通風和空調系統的消毒、房間和表面消毒等方面,也有人將其用於殺滅通過水傳播的人類病原體。


在食品加工領域,在對鮮切水果和蔬菜進行表面消毒方面,紫外線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它能減緩水果和蔬菜的變質速度,延長貯藏壽命,成為二氧化鈦和氯等化學殺菌劑的有效替代品。


紫外線燈能夠有效對抗各種微生物,並且不會產生化學殘留物或其它副產品,不影響水質,因此也可以用於汙水處理。也有公司會在水龍頭和飲水機上安裝紫外線燈。


紫外線的另一個重要用途是空氣消毒。多種真菌、細菌和病毒病原體可能通過空氣中的飛沫進行傳播,如結核分枝桿菌、流感病毒、SARS冠狀病毒、麴黴菌屬等軍團菌,紫外線燈照射30分鐘能夠有效降低空氣中微生物的濃度。因此除了外科手術室和微生物實驗室中廣泛使用的紫外燈管,在空氣處理裝置和通風系統中安裝超短紫外線燈,也能夠降低室內空氣中通過空氣傳播的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濃度。


外科手術室內空氣消毒的初步成功,刺激了超短紫外線在醫院的推廣應用。例如,在嬰兒病房及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內設置超短紫外線燈,能夠防止呼吸道感染;超短紫外線也能用於減少氣管中微生物的定植和治療呼吸相關的肺炎。


一旦了解了紫外線殺死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潛力,人們就越來越有興趣提高紫外線的利用率。但實際上紫外線殺菌在對付細菌時有兩個缺陷:


一是紫外線不僅對細菌有影響,對哺乳動物細胞也有不利作用。


二是細菌的孢子對紫外線具有很強的抵抗力,這在某種程度上令人擔憂。例如,枯草桿菌等芽孢桿菌的休眠孢子對紫外線輻射的抵抗力是相應生長細胞的5到50倍。


孢子之所以具有如此頑強的抵抗力,主要是由於孢子中有一種獨特的DNA修復酶,稱為孢子光產物裂解酶。在內生孢子萌發過程中,SP裂解酶能夠特異性修復紫外線誘導的DNA損傷。細菌芽孢對諸如熱、電離、紫外線和伽瑪輻射、滲透壓和乾燥等物理損傷都具有極強的抵抗力。孢子還能保護細菌免受化學和生物消毒劑的侵害,如碘、過氧化物和烷基化劑等試劑。所以即便是粗暴的物理、化學等方法也無法除去細菌孢子。


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因此,拓展其他更有效的殺菌方法也刻不容緩。


光催化殺菌技術


紫外線中的超短紫外線UVC能夠在不損傷機體的情況下直接作用於各種病原體並將之殺滅,近紫外線UVA則並不具備殺菌效果,且對人體有一定的壞處。但是,當紫外線中的近紫外線UVA與一些可被光催化的介質聯合使用的時候,又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光觸媒殺菌技術


二氧化鈦是一種化學性質穩定的惰性物質,在光照條件下可連續發揮抗菌作用。它主要有三種晶型:銳鈦礦型、金紅石型和板鈦礦型。研究表明,銳鈦礦酶是最有效的光催化劑,而金紅石活性較低。令人驚奇的是,銳鈦礦酶和金紅石的混合物,或在銳鈦礦酶中摻雜硫、陰離子或銀等金屬時,都比100%的銳鈦礦酶具有更高效的光催化作用,而且對病毒的滅活效果也更好。另外,相比於塊狀二氧化鈦材料,二氧化鈦納米顆粒滅活病原體的性能更好,研究人員將那些以納米級二氧化鈦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導體材料統稱為光觸媒。


當近紫外線UVA照射到二氧化鈦上時,入射光子會激活活性氧的產生。二氧化鈦光催化表面直接與細胞壁接觸,使細胞壁上發生氧化損傷。最初受到氧化損傷的細胞仍然是活著的,然而,局部細胞壁的喪失使這些細胞的細胞質膜也容易受到氧化損傷,結果就是,光催化作用逐漸增加了細胞的通透性,最終導致細胞內容物流出,進而導致細胞死亡。除此之外,二氧化鈦似乎也可以進入膜損傷細胞,對細胞內成分造成直接損傷,從而加速細胞死亡。



圖2:光催化的作用機制


光觸媒滅菌技術對多種微生物都有很好的殺菌效果,可廣泛地殺滅革蘭氏陰性和革蘭氏陽性細菌、真菌 、原生動物、藻類、哺乳動物病毒和噬菌體。


近幾十年來,耐抗生素細菌感染的發病率急劇上升,並因此成為公共衛生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而二氧化鈦具有滅活耐抗生素細菌的潛力。研究人員發現,UVA激活的二氧化鈦能夠用於滅活懸浮液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多藥鮑曼不動桿菌和抗萬古黴素的腸球菌等。當UVA存在時,二氧化鈦能夠有效減少懸浮液中耐藥微生物的含量。


對於那些對紫外線有抗性的細菌孢子,光觸媒滅菌技術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這一技術可以降低炭疽孢子的存活率,約殺滅25%的孢子。


在醫學上,光觸媒技術可以對病房、手術室進行殺菌,也可以用來治療腫瘤;在口腔健康方面,光觸媒技術可以用於牙齒清潔和漂白;在美容養生方面,也可以用納米二氧化鈦製作防曬化妝品,日本的大多數防曬品中都含有二氧化鈦[3]


(2)補骨脂素和UVA滅活法(PUVA)


補骨脂素是一種天然的呋喃香豆素,由埃及的一種叫大阿米芹的植物中提取出來。它們也存在於芹菜、歐芹、胡蘿蔔、防風草和其他蔬菜中。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食用這些食物後,在陽光下暴曬會導致類似曬傷的光敏性皮膚反應。


1982年,補骨脂素與UVA光結合併開始被用於治療銀屑病,患者口服補骨脂素化合物或在洗澡時使用補骨脂素,在UVA的刺激下,補骨脂素可以促進黑色素的合成,使其沉積於皮下,從而有效治療白癜風、銀屑病等皮膚疾病。


補骨脂素分子具有正確的結構和形狀,能夠插入雙螺旋結構的兩股DNA之間,並在光照下誘導反向互補的核酸鏈之間形成鏈間共價交聯,從而破壞DNA結構。因此,PUVA已被用於滅活血小板和血漿血液成分中的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


圖3:PUVA的作用機制


PUVA的光化學滅活活性可以殺死病原體,但又能保持其新陳代謝的能力,也就是說這種方法可以使整個微生物被滅活,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因此可以用於疫苗開發。一些研究小組已經利用完整微生物個體開發出重組和病原衍生的KBMA疫苗,這些微生物已被證明是無害的,具有免疫原性,這一技術給特異性疾病的預防和減少動物模型傳染病的發生帶來了新的希望。


此外,PUVA還可用於其他多種病毒的滅活,如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SARS-CoV等。有些研究人員使用酸性石灰和合成的補骨脂加強太陽對水的消毒作用。他們對其中所含的諾如病毒、大腸桿菌和MS2噬菌體進行了實驗室評估,發現補骨脂素和酸性石灰提取物與紫外線輻射協同作用,能夠加速微生物的失活。


藍光滅活病原體的機制和應用


儘管紫外線的殺菌作用已為人熟知,但是它具有引起皮膚損傷和致癌的風險,更為嚴重的缺陷是,紫外線不具有或僅具有較弱的殺傷細菌孢子的作用。而生物武器所用的細菌製劑通常是從表現出抗生素耐藥性或能夠形成內生孢子和生物膜的細菌中選擇,以使其能夠對現有的抗菌治療方案具有更強的耐藥性,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破壞能力。由於這些原因,研究人員仍然需要對毒性強的細菌、真菌和病毒進行研究,以便能成功擊敗可能的生物戰。


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見光中的藍光也具有殺菌的效果,它的波長範圍為435納米~450納米。與紫外線照射相比,藍光不僅可以殺傷耐抗生素細菌和細菌孢子,而且對哺乳動物細胞的危害要小得多,因此利用可見光進行殺菌更具有明顯的優勢。


波長為405納米的藍光對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顯示出廣譜的抗菌效果。目前,已經有人提出用藍光作為替代療法,治療一些對甲氧西林和青黴素產生耐藥性的細菌感染。藍光殺傷耐抗生素細菌的機理可能是,它能夠被細菌產生的卟啉吸收,導致自由基增加,進而影響細胞質膜蛋白和DNA,或直接影響細菌的耐光色素。


另一方面,高強度的波長為405納米的藍光也能夠有效滅活蠟樣芽胞桿菌、巨芽孢桿菌、枯草桿菌和艱難梭狀芽胞桿菌。這是一個氧依賴的過程,405納米藍光可能與細菌內生的光致激發生色團,如糞卟啉發生作用,進而在芽孢桿菌和梭狀芽胞桿菌體內產生單線態氧等對細胞具有毒性的活性氧,從而對細菌產生損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藍光不僅能調控細菌的活力,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增強對細菌的光滅活作用,同時也能增強細菌的毒力因子。


高強度的405納米光除了可以在醫療、軍事和農業等領域,用於防治炭疽芽孢桿菌和蠟樣芽孢桿菌等的暴露外,也可以用於空氣、接觸表面和醫療器械等的消毒工作。現在市面上流通的祛痘用的藍光治療儀和藍光洗衣機也是基於藍光滅菌的原理。


光動力療法


光動力療法 是一種非侵入型治療方法,使用無毒光敏劑和無害的可見光或近紅外光來產生單線態氧和其他活性氧,這些活性氧能夠作用於核酸、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等生物大分子,引起細胞損傷。例如,用光動力療法治療癌症時,活性氧會對腫瘤細胞內這些關鍵的生物分子造成損傷,並引發細胞凋亡。光動力療法的生物靶標 是所有種類微生物及其衍生物的主要成分。因此,光動力療法可以摧毀所有已知的生物武器。


光動力鈍化作用產生的短壽命活性氧是導致病毒關鍵分子靶損傷的主要原因。單線態氧和其他活性氧可攻擊不同的病毒靶標,如病毒囊膜、蛋白、衣殼、核心蛋白及核酸等,從而使病毒喪失感染性。已有研究表明,囊膜病毒可因蛋白質損傷而失活。由於光動力鈍化作用能夠對病毒蛋白產生損傷,因此即使是無囊膜病毒也能被有效滅活。


對於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病毒和噬菌體,無論它們是有囊膜的還是無囊膜的病毒,無論是DNA還是RNA病毒,不同類型的光敏劑均能在病毒的光動力鈍化作用中發揮有效的作用。


光動力鈍化是少數幾種能滅活病原體產生的毒素和毒力因子的療法之一。活性氧產生的光動力學作用可以攻擊毒素分子自身的易被氧化的分子特徵,如硫原子、芳香環、雜環、不飽和雙鍵、氨基等。這些氧化反應可以幹擾毒素的構象或改變其官能團,從而破壞其生物學功能。


圖4:光敏劑化合物


推薦使用光動力療法進行殺菌操作是因為它具有兩大顯著的優點:


一是相較其他化學消毒劑,光動力療法較為環保,在對房屋或汽車等進行消毒後,殘留的光敏劑可被陽光分解;


二是因為光動力療法具有高選擇性,它既能夠通過光敏劑選擇性地針對特定的細胞或組織類型,也能通過控制光照區域選擇性地針對某些區域。


通過使用適當的光敏劑和光,光動力療法能夠用來殺滅水中、車輛和設備等表面、食品、皮膚、傷口中的病原體,甚至能夠在系統性入侵發生之前,治療病原體對人體或動物造成的局部感染。  


飛秒雷射的抗菌效果


飛秒雷射除了用於近視手術外,還能用於殺菌。飛秒雷射是指脈衝時間為10-15秒的雷射,可以破壞透明的或半晶石狀的生物組織,是一種殺滅病原體的新方法。


飛秒雷射在滅活不同微生物時採用的機制不同:滅活病毒時,飛秒雷射能夠促使病毒粒子蛋白質外殼中的氫鍵、疏水鍵斷裂,使弱的蛋白連接分離,或引起病毒衣殼和囊膜蛋白選擇性地聚集,從而使病毒失活;而在滅活細菌時,細菌的失活與可見飛秒雷射照射造成的DNA損傷有關。


研究發現,可見飛秒雷射或近紅外亞皮秒光纖雷射對多種病毒均具有滅活作用,包括M13噬菌體、鼠巨細胞病毒、菸草花葉病毒、人乳頭瘤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結語


光介導技術在對抗所有已知病原體時均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從短紫外到近紅外 的波長均可用於殺死或滅活革蘭氏陽性細菌和革蘭氏陰性細菌、真菌、內生孢子、寄生蟲、病毒,甚至蛋白毒素。


隨著微生物及其衍生物的類型不同,所使用的光的波長不同,以及是否使用光敏劑,光介導技術發揮作用的機制也可能有所不同,但這些技術主要針對兩類目標,如UVC和PUVA針對病原體的核酸,而藍光和光動力療法針對光解的氧化蛋白。因此,當發生任何大規模的生物襲擊之時,都可以嘗試使用這些光介導的滅菌技術進行應對。



相關焦點

  • 什麼是UVC紫外線,它可以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嗎?
    當越來越多的機構使用紫外線對飛機機艙、旅館、地鐵和遊輪進行消毒時,人們開始對此表示懷疑:光如何殺死新型冠狀病毒?什麼是紫外線?根據國際紫外線協會的說法,紫外線是比可見光具有更高能量和更短波長的電磁輻射,人眼不可見。
  • 病毒剋星:消毒機器人亮出紫外線利劍
    機器人身上的八個紫外線照射燈射出的紫外線光束通過毀壞細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脫氧核糖核酸(DNA) 和核糖核酸(RNA),使它們無法繁殖,從而達到消毒目的。 完成一間屋子的消毒需要大約20分鐘,完事之後屋裡有一種頭髮燒焦的氣味。
  • 紐約市將在地鐵和公交車上使用強力紫外線燈殺滅病毒
    這項工作是與哥倫比亞大學的合作項目的一部分,該大學認為,紫外線燈可以用來殺死交通系統中的疾病。從5月11日開始,MTA將在兩個地鐵站和公交車站的地鐵車廂和公交車內放置紫外線燈。這些燈發出 的「紫外線」由較短、能量較高的光波段組成,如果直接暴露在陽光下會對人體有害。
  • 美國軍方啟用紫外線消毒機器人,尚未得到FDA認證
    外媒28日報導,為了提高消毒的效率,美國軍方日前已經將一種裝備有遠紫外線的四輪機器人投入到了抗疫一線,對各類設備以及各個封閉的空間進行消毒。據了解,這項技術使用的是一種垂直的紫外線照射裝置,可以在一分鐘以內完成兩英尺範圍內的消毒,消毒期間它可以產生110瓦的輻射。
  • 50度能殺死99.99%新冠病毒,波音希望用高溫給駕駛艙消毒
    毫無疑問,新冠病毒在全球的爆發嚴重影響了航空的發展。波音公司和亞利桑那大學的長期合作正在出成果,作為波音「自信旅行計劃」(Confident Travel Initiative)的一部分。波音和大學研究人員攜手共同研究如何更有效殺死飛機上的新冠病毒。
  • 新型紫外線燈能迅速殺死新冠病毒不傷害人類 已對小鼠進行40周高...
    圖片來源:哥倫比亞大學Manuela Buonanno一種新型紫外線燈能否在車站、機場和學校中用於殺死危險的病毒,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的「新武器」?4月下旬,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發表了令人困惑的言論,稱用紫外線照射人體來殺死冠狀病毒。他有這一想法似乎受到了聯邦政府關於自然光對病毒影響的研究的啟發——但是自然光沒有紫外線。2013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小組開始研究遠紫外線對耐藥細菌的有效性。接下來,研究人員檢測了這些射線對病毒的作用,包括對流感病毒的作用。直到最近它才將注意力轉向新冠病毒。
  • 308紫外線照光啥時候合適
    308紫外線照光啥時候合適,光照已經成為治療皮膚類疾病的首選。因其治療成本低、操作方便 。在價格與治療方法上面,患者更容易接受。同時深受部分患者信賴,當然不管是從臨床效果來看,還有治療方法上,光療都是比較可靠的。
  • 新系統可以將可見光直接轉化為紫外線,效率是以往記錄的一倍
    新系統由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在高強度下實現了20%的上轉換效率,即使在弱光下也能保持相對較高的性能,因此有望利用我們身邊已有的可見光來推動需要高能紫外線的應用。雖然人們通常會因為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而儘量避免紫外線,但九州大學工學部副教授Nobuhiro Yanai一直在尋找增加這些高能射線數量的方法,為光催化劑提供動力,從而實現從生產燃料電池汽車使用的氫氣到淨化室內環境的各種有用反應。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百歐森紫外線殺菌真的有用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敏感。非典時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員發現,使用強度大於90μW/cm2的紫外線照射冠狀病毒30分鐘,可以殺滅SARS病毒[1]。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一樣,同屬於單股正鏈RNA(核糖核酸)病毒[2]。因此,理論上科學合理使用紫外線可有效滅活冠狀病毒[3]。紫外線為什麼能夠殺死病毒?
  • 科普丨如何安全使用紫外線燈進行病毒消殺?
    防疫期間,很多公司會採購一批紫外線燈進行病毒消殺,進一步預防員工感染新冠狀病毒。紫外線燈是把雙刃劍,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對我們的人體造成損傷:紫光燈放射的紫光線能量較大,裸露肌膚被紫外線燈照射,輕者會出現紅腫、疼癢、脫屑;重者甚至會引發癌變、皮膚腫瘤等。它同時也是眼睛的隱形殺手,會引起結膜、角膜發炎,長期照射可能會導致白內障。因此,我們在啟用紫外線燈進行病毒消殺的時候,要確保在無人的環境下使用。
  • 空氣淨化器帶紫外線好不好
    去除病毒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它的體積極其微小,僅為0.1μm大小,是細菌的千分之一。而且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很多去除細菌的方法,對於病毒來說其實完全沒有效果。現在市場上空氣淨化器的殺滅病毒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臭氧模式,種臭氧含量越高,對病毒的去除效果才會越好, 但是臭氧超標也會對人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皮膚造成傷害。如果長時間處於臭氧過多的環境中,還有潛在的致癌風險等等。所以這類空氣淨化器運行殺菌消毒模式,人不可以在場。
  • 紫外線螢光粉:紫外線光照射下顯示螢光的防偽粉有毒嗎?
    紫外線螢光粉 什麼叫紫外線螢光粉?紫外線螢光防偽粉有毒嗎? 今天,專業生產紫外線螢光粉的金華利進科技給大家簡單介紹下螢光防偽粉的概念和性能。 紫外線螢光粉是一種在紫外線光照射下顯示螢光的隱形防偽粉,也叫隱形防偽顏料。
  • 新冠疫情催生光催化抗病毒新材料的全球技術競爭
    立邦中國(上海)研發中心也曾宣稱採用特殊的病毒抑制技術,研發出針對卷鋼行業的抗病毒塗料,可分別用於建築和家電領域。其抗病毒機理是通過破壞病毒核心成份核酸和蛋白的生存環境或結構,起到抑制病毒複製從而殺死病毒的作用。2020年3月2日,立邦宣稱融合美國康寧公司材料技術,向武漢捐贈了兒童漆抗病毒塗料。
  • 空氣清淨機能不能過濾掉肺炎病毒?專家:須注意這些事情
    空氣濾淨技術四:光觸媒分解型光觸媒(一般為二氧化鈦)分解有機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氣體汙染物,可殺死細菌等微生物。優點是不用如活性碳般頻繁更換濾網。唯光觸媒需要照射於紫外線下才會發生作用,須置於空氣清淨機內,並搭配特定波長之紫外燈才能發揮效用。
  • 自然界中有沒有以病毒為食的生物?
    在自然界中,萬物相生相剋,病毒也不例外。雖然目前沒有發現以病毒為食的生物,但是自然界中卻存在能夠殺死病毒的存在,這就像獅子殺死鬣狗,不一定要吃掉,是一個道理。那麼,病毒的天敵有哪些呢?01 紫外線和高溫病毒固然強悍,但它也有自己的弱點,大多數的病毒超過50℃的環境下幾十分鐘內就會失去活性,比如新冠狀病毒在56℃的環境下30分鐘就可以滅火。
  • 對抗糖尿病後,愛爾蘭科學家又用無人機照射紫外線消滅新冠病毒
    【環球網無人機頻道 記者 趙汗青】據愛爾蘭廣播電視臺(RTE)報導,近日,愛爾蘭國立高威大學(NUI Galway)和利莫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Limerick)研製了一種紫外線無人機,可為公共場所消毒以幫助減少新冠病毒的傳播。
  • 紫外線下水分解制氫效率超96%:日本科學家改進光催化劑
    40年後,他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公布最新研究稱,經過一系列降低副反應的設計,摻雜鋁的鈦酸鍶在紫外線下催化光解水的量子效率已經達到了96%以上。當然,太陽光中強度最高的部分是可見光,並非紫外線。鈦酸鍶因此很難真正進入大規模應用。不過,作為一種模型,堂免一成團隊的結果令人鼓舞,提出的改進效率設計也可能適用於可見光光催化劑。
  • 家用紫外線燈選購使用攻略
    自從聽到權威專家介紹新冠病毒對紫外線敏感後,媽媽就催著我給她買個紫外線消毒燈。 儘管在平日工作中,診區、病房都有紫外線燈(移動式的、頂燈式的都有),但這和家用的紫外線消毒器卻有所不同。
  • 在世界上這些地兒,殺死他們的不是「病毒」是「人禍」!
    都說新冠病毒「一視同仁」,無論人種、膚色,無論窮富、美醜,都可能會被它「盯上」。但是,當涉及糧食時,這種一視同仁就不再存在了。窮人,包括貧窮國家的大部分人正在挨餓!他們每天都在考慮如何獲得足夠的食物而免於被餓死。他們生活在這些國家,沒得選,只得聽天由命,自生自滅。
  • 元旦可以出去玩嗎?強光就能殺死病毒嗎?張文宏釋疑
    元旦可以出去玩嗎?強光就能殺死病毒嗎?冬季來臨,病毒脫離人體後在物體表面存留的時間顯著延長。低溫,哪怕是4攝氏度都可以讓病毒較長時間存活。但是光照下,氣溫升高,則滅活的時間顯著縮短。針對元旦、寒假即將來臨,張文宏建議,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這三招,仍是最好的手段。「中國在國慶已經受過一次壓力測試,冬季輸入性的風險會更大一點,所以自我防護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