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播州700多年的楊氏家族,為何到了明朝萬曆時就造反了?

2020-12-22 鳶飛九天

中國綿延數千年的古代封建王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就是著名的300年魔咒。中國曆朝歷代,無論是雄才大略如秦始皇建立的秦朝,還是得國不正懦弱不堪的晉朝,亦或是曾威懾天下的大唐,都沒能突破300年的歷史。然而,中國歷史上沒有超過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卻有一個超越了700年統治歷史的國中之國,他就是統治播州超過700年之久的楊氏家族。

播州楊氏所在地

現如今貴州北部的遵義地區,就是唐貞觀年間始置的「播州」。唐末年間,楊端攻取播州成為了這裡的新主人,此後,楊氏家族共傳27世,統治播州長達725年。由於播州地處西南高原地勢險要之地,遠離中原,又擁有著豐富的物質資源,楊氏家族就在這樣的封閉地理環境中建立了穩定的統治。

再加上楊氏家族在每次新舊王朝更迭時,總能夠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快速臣服於新朝,這讓楊氏統治成為了中國土司統治史中的奇蹟。不過,既然楊家能夠在播州統治700多年之久,一直擁護新朝廷,為何在明朝萬曆時就造反了?

首先,楊家末代土司楊應龍,與歷代土司相比其個人品行不端,為播州土司制度走向覆滅埋下了巨大隱患。《明實錄》記載,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在初任土司之初,就有嚴重的僭越行為。他平日裡奢淫無度,甚至效仿中原王朝的皇帝,建宮殿、穿龍袍、睡象牙床,先不討論楊應龍是否有叛逆之心,他的這些行為完全就是對於皇權的不尊重,已經等同於犯了謀逆大罪。

除了楊應龍的僭越行為以外,楊應龍還借著楊氏家族在播州財富兵強,對播州七姓豪族進行殘暴統治,最終激化了播州內部矛盾。楊應龍的這些行為,被播州的「五司七姓」上報朝廷他有謀反之意,明朝廷因此介入播州內亂,楊應龍與朝廷官員軍隊發生多次衝突,他的這些行為,就被朝廷視為有公然反叛之心。其實,一貫跋扈的楊應龍最初只是因不堪忍受朝廷的審問,從而殺官兵洩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叛亂,但是由於他與朝廷之間的矛盾激化,他也只能被逼造反,最終帶領楊氏家族走向了絕路。

其次,土司制度本就存在致命弊端,隨著中央集權不斷的強化,土司與中央王朝的矛盾爆發只是遲早問題。土司制度其實有著巨大的缺陷,土司們都管轄著相對落後的偏遠地區,中原王朝往往鞭長莫及,而且,看似對中央王朝恭順無比的土司,卻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軍隊和地盤,這就讓土司具備發動戰爭的能力。

再加上播州在楊氏家族幾百年的經營下,該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程度遠高於其他落後的土司地區。威望日益增大,財力、物力充足的楊氏家族,必然會引起明王朝的忌憚。所以,當楊氏家族內部出現嫌隙之時,明王朝自然要藉助這個機會,打著平定叛亂的名義,剿滅楊氏土司。

最後,明王朝為了加強對於西南地區的統治,也是明朝廷決心剿滅楊氏家族的原因之一。播州土司制度的建立,起初是因為前代中央王朝對於這塊地區鞭長莫及而採取的一種治理方式,這才讓這個土司獨立王國日益發展壯大。明朝相較於前朝,其人口、經濟、文化都取得了較前朝更大的發展,為了消除邊疆動亂,不讓西南地區與中央王朝背道而馳,加之又有楊應龍趁機造反的這個機會,明朝廷就利用這場「平播之役」,最終讓楊氏土司走向了覆滅。

相關焦點

  • 播州楊氏,一個盤踞西南700年的神奇家族,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面對如此大的誘惑,中原地區有些人開始前往播州與南詔作戰,但大都無功而返。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扭轉了戰局,而其子孫也因此在播州雄踞了700多年,譜寫了一段傳奇。這個人叫楊端,他是太原人,據說與楊家將的家族有些關係(待考)。
  • 播州楊氏延續了700多年,為何在他們最強勢的時候,遭到覆滅
    作為貴州播州土司楊應龍,從出生起就沒想過要推翻大明王朝。既然沒做過當皇帝的美夢,他為何還要和大明帝國對抗呢?    其實,楊應龍的家族歷史十分悠久,自先祖楊端在唐僖宗年間平定播州後,便被封為播州侯。  雖歷經4朝,但播州土司之位卻穩穩地被楊氏一族把控襲承。
  • 播州之役:延續四朝的楊氏被滅,楊應龍是如何走上造反之路
    播州土司楊氏屬於以夷制夷的土司管理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末時期。據史記載,播州楊氏造反其實只有一次,而不是屢屢,也就是明萬曆年間的播州之役,相信看過明史的都知道這個戰役,當時的楊應龍確實是造反了,他為什麼要造反呢?
  • 播州楊氏是何來歷?為何明朝需要出動二十餘萬明軍才能徹底平定?
    一舉擊潰佔據播州的南詔羅閩氏族部。後唐朝廷再次冊封羅太汪為播州大首領,楊端為播州刺史,自此播州歸羅氏、楊氏共同管轄,但是因羅氏後人太過無能,播州的最高統治權終被楊氏所奪。之後楊氏開啟了對播州長達725年的實際統治,自唐末楊端入播,楊氏共傳27世,至末代楊應龍敗亡。
  • 抗元反明、統治播州百餘年的楊氏竟是楊家將後代?
    特別是第三次在貴州的大型徵伐,即播州之役,從1599年一直打到1600年,目的是消滅西南土司楊應龍。這次徵伐,萬曆皇帝前後派出了30多萬人,相比之前的朝鮮戰役僅有4、5萬人參加真是大手筆。而在此之前,楊應龍所代表的楊氏已經在播州統治了700餘年。這個楊氏到底是什麼來頭,能統治西南這麼久?難道他們和忠良禮義的楊家將還有關係?他們所建的海龍囤是怎麼成為另一個釣魚城的?
  • 楊家統治播州700年,號稱史上最強割據政權,但為何突然消失不見
    楊瑞在抵達播州後沒多久便打敗了南詔國,並將其徹底趕出了播州及其附近的區域。隨著楊瑞的大獲全勝,唐僖宗也毫不吝嗇的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封楊瑞為世襲播州侯,其子孫可永鎮播州。 從楊瑞這一代算起,楊家在播州歷經唐朝,五代十國,宋朝,元朝,明朝等五代皇朝,直到末代播州候(土司)楊應龍殞命,楊家在播州的統治時間累計長達722年。
  • 統治遵義七百年的楊氏土司 自稱楊家將的後代
    那麼統治播州725年的楊氏土司,到底是少數民族還是漢人呢?根據明朝初年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受楊氏土司家族之請,為他們所著的《楊氏家傳》裡所記載「端者,其先太原人,仕越之會稽,遂為其郡望族,後寓家京兆。」如果楊氏土司真是漢人,哪怕就如其家傳和碑文所言至少從第七世楊貴遷開始真的是楊家將的後代,那麼為何在正史中會稱其為夷族。
  • 努爾哈赤十三副甲起兵奪天下,為何播州楊氏卻被扣上「叛亂」的帽子?
    一、播州楊氏的「起復」準備1.關於播州——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要說播州楊氏為何有這樣的底氣,敢和萬曆皇帝叫板,首先要說的就是播州這個地方,不管怎麼說,想要起兵奪取天下,至少要先有自己的根據地,播州就是當時楊氏佔據的主要勢力
  • 統治遵義七百年的楊氏土司 自稱楊家將的後代 是漢人還是少數民族
    唐乾符年間,羅氏統治播州傳至第四世羅太汪手上時,因其年幼無力管轄,南詔乘機叛亂,入侵播州。萬般無奈之下,羅太汪不得不向土酋楊端求救,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楊端率領鄉兵從合江、消州等地進入播州,並與當地士族聯合,打敗了南詔,並乘機喧賓奪主佔據播州,取代了羅氏對播州的統治,並就此開創了725年楊氏土司統治播州的歷史。
  • 播州楊氏神秘的土司部落!在中國西南部,首領是世襲制!
    這個土司類似於小部落的首領一職,而喜歡踢馬球的唐僖宗時期,在我國貴州地區逐漸形成一股強大的實力,唐朝末期朝廷根本沒有任何兵力去剿滅他們,就連唐僖宗都被趕跑好幾回,播州楊氏慢慢站穩腳跟開始壯大自己的實力。播州楊氏就是他們的代號,沒有任何專屬番號,因為首領姓楊並且是世襲制,所以大家都稱他們為:播州楊氏,要是按照單純的好壞來判斷楊氏一族的好壞是不對的。
  • 史上最牛家族·雄震西南七百餘年的播州楊氏
    播州楊氏因延續時間長橫跨了唐宋元明四朝,歷經29世,延續了整整七百多年;身份顯赫,創造了一個自成體系的小型王朝,每一世都是土皇帝;影響深遠,曾兩次改變國家命運,南宋的延續和明朝的滅亡都跟他們家有關,更加不得了的是影響還曾擴大到了歐洲。
  • 統治遵義七百年的楊氏土司,自稱楊家將後代,他們是漢人還是少數民族
    萬般無奈之下,羅太汪不得不向土酋楊端求救,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楊端率領鄉兵從合江、消州等地進入播州,並與當地士族聯合,打敗了南詔,並乘機喧賓奪主佔據播州,取代了羅氏對播州的統治,並就此開創了725年楊氏土司統治播州的歷史。土司,作為中國古代的一類官職統稱,通常是由西北、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頭領任職,其作用就是通過他們以夷制夷,來穩定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地區的疆域穩定。
  • 本是太原漢人,奉命攻下貴州逐漸成為土司,家族延綿700餘年
    有一個山西太原人就抓住了機會,從山西跑到了貴州,攻破了敵國的統治,佔領了土地,從此成為當地的頭目,最後受封為土司,一直到明朝末年這個家族在當地的土司統治才結束,延綿了七百餘年,跨越了從唐到明的各個朝代,比絕大多數的王朝時間都要長,而創造這個土司家族的就是唐朝末年的楊端。
  • 《播州楊氏歷史人物》之《話說始祖楊端》(一)
    876年,楊端開始統治播州,敕播州侯,915年逝世,其子楊牧南即位,此後楊氏就一直統治播州,後來被封為播州宣慰司宣慰使,直到明朝萬曆二十八年(1600)朝廷平楊應龍,分播州地為二,改設遵義府屬四川,平越府屬貴州,楊氏土司的統治才結束。自唐末楊端至明末楊應龍,楊氏土司統治播州二十九世七百餘年。播州楊氏土司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貴州省遵義地區、黔東南州黃平凱裡一帶、及甕安、金沙、綦江等地。
  • 《播州楊氏歷史人物》之《話說始祖楊端》(三)
    他的主張,吸引了更多走投無路的百姓響應,其中,有一個秀才兼鹽販也急吼吼地在第二年呼應起兵造反了。他的名字,叫黃巢。    這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最終成為大唐朝噩夢中的噩夢,災星中的災星。    當楊端在播州和南詔兵苦戰時,王仙芝和黃巢也在中原和小皇帝唐僖宗苦戰。
  • 播州楊氏大土司楊端及翁安尤氏土司尤崇義演義
    於是酋龍派大將獨彥寇兵犯守衛薄弱的播州。話分兩頭,卻說貞觀九年(635年),唐以隋朝牂牁郡北部地置朗州。貞觀十三年(639年),廢朗州置播州,改羅蒙縣為遵義縣並為州政府所在地。此時的播州之地有七姓蠻,起初各自為政,皆服於播州刺史。
  • 中國一家族:盤踞西南七百年,曾改變世界歷史,為何後來消失了?
    中國古代從來都注重宗法禮制,上到天子下到貧民,莫不是以宗室血緣來決定家族財產的傳承。也正是因此,宗法血緣成為了一種十分強力的紐帶,進而在中國古代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豪門望族、地方諸侯。而楊家就更是這些地方家族裡頭最為強大而傳奇的家族了。楊氏家族起源於唐朝末年。
  • 播州之役:楊氏一脈世襲29代,綿延725年基業灰飛煙滅
    播州楊氏先祖楊端,原本是唐朝山西人氏,鹹通十四年因南詔國第二次攻陷播州,楊端應召討伐,聯合其舅舅謝氏率江西九姓弟子,設計謀明攻婁山關,暗渡赤水河,順利收復播州回歸唐朝治下。唐僖宗按募徵時金口玉言,賜播州一地歸楊端世襲管制。
  • 楊端(唐朝播州宣慰司宣慰使)
    楊端 (?—915年),唐朝山西太原人,唐大曆五年(770年),播州「土酋叛」,太原羅榮率師入播「平叛」,據有播土。 大中十三年(859年) 南詔酋龍自稱皇帝派兵侵佔播州。安南都護收復播州。鹹通十四年(873年)南詔再次攻陷播州。山西太原人楊端應募,與其舅謝氏率江西向氏、令狐氏、成氏、趙氏、猶氏、婁氏、梁氏、韋氏、謝氏等九姓子弟開始定居播州,明攻婁山,暗渡赤水,收復播州。
  • 明朝播州末代土司楊應龍,真的是逆臣賊子嗎?公正評判歷史更重要
    本人也寫過有關遵義播州海龍屯的一些見聞,但是都是懷著敬畏的心情來描述的,不敢妄加評判。上面這位華夏大師,也不知道從哪裡獲得了比較全面的遵義播州土司的相關史料,在他的文章裡也很少見到引用經典的地方,感覺是自己完全熟悉那段長達700年的歷史。或者是穿越過去的。但是儘管如此,也還是能感覺出這位大師的對楊應龍的憎恨和怒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