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綿延數千年的古代封建王朝,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就是著名的300年魔咒。中國曆朝歷代,無論是雄才大略如秦始皇建立的秦朝,還是得國不正懦弱不堪的晉朝,亦或是曾威懾天下的大唐,都沒能突破300年的歷史。然而,中國歷史上沒有超過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卻有一個超越了700年統治歷史的國中之國,他就是統治播州超過700年之久的楊氏家族。
現如今貴州北部的遵義地區,就是唐貞觀年間始置的「播州」。唐末年間,楊端攻取播州成為了這裡的新主人,此後,楊氏家族共傳27世,統治播州長達725年。由於播州地處西南高原地勢險要之地,遠離中原,又擁有著豐富的物質資源,楊氏家族就在這樣的封閉地理環境中建立了穩定的統治。
再加上楊氏家族在每次新舊王朝更迭時,總能夠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快速臣服於新朝,這讓楊氏統治成為了中國土司統治史中的奇蹟。不過,既然楊家能夠在播州統治700多年之久,一直擁護新朝廷,為何在明朝萬曆時就造反了?
首先,楊家末代土司楊應龍,與歷代土司相比其個人品行不端,為播州土司制度走向覆滅埋下了巨大隱患。《明實錄》記載,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在初任土司之初,就有嚴重的僭越行為。他平日裡奢淫無度,甚至效仿中原王朝的皇帝,建宮殿、穿龍袍、睡象牙床,先不討論楊應龍是否有叛逆之心,他的這些行為完全就是對於皇權的不尊重,已經等同於犯了謀逆大罪。
除了楊應龍的僭越行為以外,楊應龍還借著楊氏家族在播州財富兵強,對播州七姓豪族進行殘暴統治,最終激化了播州內部矛盾。楊應龍的這些行為,被播州的「五司七姓」上報朝廷他有謀反之意,明朝廷因此介入播州內亂,楊應龍與朝廷官員軍隊發生多次衝突,他的這些行為,就被朝廷視為有公然反叛之心。其實,一貫跋扈的楊應龍最初只是因不堪忍受朝廷的審問,從而殺官兵洩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叛亂,但是由於他與朝廷之間的矛盾激化,他也只能被逼造反,最終帶領楊氏家族走向了絕路。
其次,土司制度本就存在致命弊端,隨著中央集權不斷的強化,土司與中央王朝的矛盾爆發只是遲早問題。土司制度其實有著巨大的缺陷,土司們都管轄著相對落後的偏遠地區,中原王朝往往鞭長莫及,而且,看似對中央王朝恭順無比的土司,卻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軍隊和地盤,這就讓土司具備發動戰爭的能力。
再加上播州在楊氏家族幾百年的經營下,該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程度遠高於其他落後的土司地區。威望日益增大,財力、物力充足的楊氏家族,必然會引起明王朝的忌憚。所以,當楊氏家族內部出現嫌隙之時,明王朝自然要藉助這個機會,打著平定叛亂的名義,剿滅楊氏土司。
最後,明王朝為了加強對於西南地區的統治,也是明朝廷決心剿滅楊氏家族的原因之一。播州土司制度的建立,起初是因為前代中央王朝對於這塊地區鞭長莫及而採取的一種治理方式,這才讓這個土司獨立王國日益發展壯大。明朝相較於前朝,其人口、經濟、文化都取得了較前朝更大的發展,為了消除邊疆動亂,不讓西南地區與中央王朝背道而馳,加之又有楊應龍趁機造反的這個機會,明朝廷就利用這場「平播之役」,最終讓楊氏土司走向了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