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太原漢人,奉命攻下貴州逐漸成為土司,家族延綿700餘年

2020-12-22 歷史百家爭鳴

土司是在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額官職,尤其是在明清時期,土司在前期發生了很大的作用,土司又成為土官或者土酋,從這個名稱就可以看出是少數民族部族頭目的官名,朝廷是為了以夷制夷,納入到王朝的統治範圍內,這通常發生在西北和西南地區,尤其以西南地區最多,在雲南和湖北等地還存有土司府。

狹義上的土司是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這種基本上都是少數民族的頭目,也就是說他接受朝廷的政令,在他的領地範圍內,可以由其自己決定,這種統治比藩屬國更進一步了,但是廣義上的土司包含的範圍就更大,是指一些有實力的在其勢力範圍內設立的且被中原朝廷認可的政府機構,這可就不僅僅是少數民族,還有很多漢族,這種都是機緣巧合。

有一個山西太原人就抓住了機會,從山西跑到了貴州,攻破了敵國的統治,佔領了土地,從此成為當地的頭目,最後受封為土司,一直到明朝末年這個家族在當地的土司統治才結束,延綿了七百餘年,跨越了從唐到明的各個朝代,比絕大多數的王朝時間都要長,而創造這個土司家族的就是唐朝末年的楊端。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走向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有實力的節度使都割據一方,對大唐朝廷陰奉陽違,原來臣服於唐朝的邊疆藩屬國也蠢蠢欲動,在雲南地區的南詔國對附近的土地也是垂涎欲滴,屢屢出兵侵犯,在859年,南詔國派兵侵犯了播州,也就是現在貴州的播州地區,大唐自然不肯善罷甘休,雖然實力已經下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唐命令安南都護府出兵,收復了播州。

但是大唐對邊疆的控制力越來越弱,於是在873年,南詔再次攻陷播州,大唐政府已經無力組織軍隊去收復播州了,於是在全國招募地方武裝去收復南詔,當時在太原的楊端決定應募,於是楊端與舅家謝氏一起,率領江西向氏、令狐氏、成氏、趙氏、猶氏、婁氏、梁氏、韋氏、謝氏等九姓子弟等組成的軍隊向播州出發,明攻婁山,暗渡赤水,收復播州。

在這次戰役中,唐朝初年封的播州侯羅榮的五世孫羅太汪一起出戰,唐朝廷封羅太旺為播州大首領,但實際上軍隊都掌控在楊端手裡,雖然名義上播州由楊氏和羅氏共同統治,但實際統治權在楊氏手裡,於是楊氏在播州開始世襲的統治。

楊氏在播州採取的都是歸附的措施,不管統治的朝廷怎麼換,楊氏都選擇歸附,先後歸附前蜀、後蜀、北宋、南宋、元、明六個朝代,這六個朝代的播州都是由楊氏和羅氏世襲統治。

到了明朝的時候,在播州設立宣慰使司,駐地在現如今的遵義市,隆慶五年(1571),生性雄猜、陰狠嗜殺的楊應龍世襲了父親楊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職。萬曆十四年(1586),楊應龍升任都指揮使,因從調有功,加封為驃騎將軍。萬曆十四年,因向朝廷進獻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賜飛魚服與都指揮使職。

隨著楊應龍地位的升高,他開始有了不臣之心,對內使用宦官,裝飾用雕龍,儼然土皇帝,楊應龍看到四川兵力空虛,想佔據整個四川省,這當然是明朝皇帝不願意看到的,於是開始了改土歸流,但是楊氏在播州統治已經,勢力盤根錯節,再加上當時發生了援朝抗倭的戰爭,在剿滅楊應龍的戰爭失敗。

等到援朝的戰爭結束,萬曆皇帝抽出手來開始收拾楊應龍,明軍分八路徵繳楊應龍,僅用了一年,楊應龍自殺,他的後代69人被抓,楊氏在播州的土司統治也就結束了。

楊氏在播州的土司統治延綿了700餘年,這可以說是楊氏的機緣巧合,不過即使沒有楊應龍,土司統治也都會結束,改土歸流就是將原來世襲的土司納入到中央的統治,這是歷史趨勢,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相關焦點

  • 統治遵義七百年的楊氏土司 自稱楊家將的後代 是漢人還是少數民族
    根據明朝初年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受楊氏土司家族之請,為他們所著的《楊氏家傳》裡所記載「端者,其先太原人,仕越之會稽,遂為其郡望族,後寓家京兆。」以及元代播州土司楊漢英請當時名臣程鉅夫為其家廟所題寫的忠烈廟碑文所云「楊氏世系太原,唐乾符初,贈太師諱端者,宦遊會稽,後客長安。
  • 統治遵義七百年的楊氏土司,自稱楊家將後代,他們是漢人還是少數民族
    那麼統治播州725年的楊氏土司到底是少數民族還是漢人呢?根據明朝初年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受楊氏土司家族之請,為他們所著的《楊氏家傳》裡所記載「端者,其先太原人,仕越之會稽,遂為其郡望族,後寓家京兆。」在這裡面都言之鑿鑿地表示楊氏土司的先祖是太原漢人無疑,而且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能夠抬高出身的祖先,一邊不但將楊端捧為太師,甚至不惜在《楊氏家傳》中稱「貴遷,太原人,與端為同族。其父充廣,乃宋贈太師中書令業之曾孫,莫州刺史充本州防禦史延朗之子。嘗持節廣西,與昭通譜。昭無子,充廣輟貴遷為之後。自是守播者,皆業子之孫也。」
  • 貴州四大土司中面積最小的土司——水東土司
    在貴州生活的你,知道貴州名字的由來嗎?知道貴州歷史上的四大土司嗎?何為土司?土司是指:元、明、清時期朝廷在少數民族地區授予少數民族地區首領世襲的官職。遵義的播州土司和黔西的水西土司你應該有聽說過,但水東土司和思州土司你應該很陌生,今天我要介紹的是面積最小的水東土司,它與貴州名字的由來息息相關。看了電視劇《奢香夫人》才知道貴州原來是由四大土司變化而來,知道了在歷史上水西土司是貴州土司家族中最大的,那麼最小的土司又是哪裡呢?
  • 統治遵義七百年的楊氏土司 自稱楊家將的後代
    那麼統治播州725年的楊氏土司,到底是少數民族還是漢人呢?根據明朝初年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受楊氏土司家族之請,為他們所著的《楊氏家傳》裡所記載「端者,其先太原人,仕越之會稽,遂為其郡望族,後寓家京兆。」在這裡面都言之鑿鑿地表示,楊氏土司的先祖是太原漢人無疑,而且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能夠抬高出身的祖先,一邊不但將楊端捧為太師,甚至不惜在《楊氏家傳》中稱「貴遷,太原人,與端為同族。其父充廣,乃宋贈太師中書令業之曾孫,莫州刺史充本州防禦史延朗之子。嘗持節廣西,與昭通譜。昭無子,充廣輟貴遷為之後。自是守播者,皆業子之孫也。」
  • 餘的貴州札記丨龍是王權的象徵,四條龍為播州土司抬棺床,有何深意?
    在1953年考古隊進駐之前,除盜墓賊曾經光顧竊寶之外,老百姓只知道那兒是「皇墳」,就是南宋播州(遵義舊稱)土司楊粲的墓地。用民間風水師的眼光看,楊粲墓面臨小河、後枕青山,是一片「風水寶地」。但它並非皇室成員之墓,只是一個土司的墓地。而作為土司的楊粲家族能夠將墳墓建成為一座地宮,驚世駭俗!楊粲是土司楊端的第十三代孫,祖上來自山西太原。
  • 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城堡,距今已有700多年,震撼人心的文化遺產
    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城堡建於1257年,以「雄奇古秀」聞名世界。其位置坐北朝南,丹峰凸起,四面是懸崖絕壁,絕壁下是以小溪峽谷,唯一上去的路就是靠石臺階。此地易守難攻,曾經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是一座不可撼動的古城堡,也被稱之為「懸崖絕壁上的城堡」。
  • 統治播州700多年的楊氏家族,為何到了明朝萬曆時就造反了?
    然而,中國歷史上沒有超過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卻有一個超越了700年統治歷史的國中之國,他就是統治播州超過700年之久的楊氏家族。播州楊氏所在地現如今貴州北部的遵義地區,就是唐貞觀年間始置的「播州」。唐末年間,楊端攻取播州成為了這裡的新主人,此後,楊氏家族共傳27世,統治播州長達725年。
  • 貴州明代土司王宮遺址現世 西南軍事重鎮有望申遺
    貴州明代土司王宮遺址現世 西南軍事重鎮有望申遺   中新社遵義5月16日電 題:貴州明代土司宮殿遺址現世 西南軍事重鎮有望申遺  記者 王超 趙剛  「五更時分,只聽明軍炮臺一聲炮響,炮彈擊中海龍屯飛龍關右邊的石牆,數十萬明軍齊聲高喊:活捉楊應龍。
  • 各省第一大姓,王姓承包16省,陳姓佔據富裕之地,貴州是哪個姓?
    到了南北朝時期,陳姓已經成為福建四大姓之一。最為代表的就是潁川陳宸家族在福建、浙江地區的繁衍生息。這時候,陳宸的子孫後代出來了一個皇帝名叫陳霸先。他在浙江長興立國,這個陳國在長江到珠江流域分封了很多陳姓王爺,極大促進了陳姓在福建、浙江、廣東的繁衍。
  • 貴州考古新發現 還原播州土司「生活美學」
    考古現場 【貴州考古新發現 還原播州土司「生活美學」】400多年前,明代播州土司如何「玩轉」生活美學?11月3日,記者跟隨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茅衙遺址考古隊,來到遵義市海龍鎮茅衙遺址進行考察。據悉,目前已初步揭露大殿建築基礎格局,400多年前的園林式「豪華莊園」逐漸露出清晰「容貌」。
  • 明朝一個土司的妻子被休,引發殘酷戰爭,貴州官兵幾乎全部遇害
    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技術條件,中央政府很難在那裡實現直接統治,因而實施了一種土司制度,即由部落酋長擔任世襲的土官,對其領地實行自治。朝廷在這些地區也設立官署和衛所,派兵屯田,並推行漢化,以期化夷為夏,使當地土著逐漸融入中華。但是朝廷官員並不具體管理當地的行政事務,所以,土司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鬆散的羈縻統治,使得朝廷在那裡的影響有限。
  • 中國一家族:盤踞西南七百年,曾改變世界歷史,為何後來消失了?
    中國古代從來都注重宗法禮制,上到天子下到貧民,莫不是以宗室血緣來決定家族財產的傳承。也正是因此,宗法血緣成為了一種十分強力的紐帶,進而在中國古代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豪門望族、地方諸侯。而楊家就更是這些地方家族裡頭最為強大而傳奇的家族了。楊氏家族起源於唐朝末年。
  • 從水西千年土司文化看貴州古代歷史
    9月27日上午09:30,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彝學研究院院長,著名的彝學專家王明貴教授蒞臨孔學堂明德廳開啟了孔學堂第790場公益講座,據了解,本次講座是「貴州歷史文化」系列講座第2講。王明貴教授 王教授從貴州歷史書寫的史料問題切入,對貴州古代史進行了詳細梳理,重點介紹了安氏土司史以及貴州彝族史。他表示,「沒有百年皇帝,卻有千年土司」,從妥阿哲到安勝祖,從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為蠻長,為羅甸王,為姚州刺史,為順元宣撫使,貴州宣慰使,為水西宣慰使,號凡六更。」
  • 播州楊氏,一個盤踞西南700年的神奇家族,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扭轉了戰局,而其子孫也因此在播州雄踞了700多年,譜寫了一段傳奇。這個人叫楊端,他是太原人,據說與楊家將的家族有些關係(待考)。他看到「永鎮斯土」這個頗為誘人的條件,立刻將令狐氏、成氏、趙氏、猶氏、婁氏、梁氏、韋氏、謝氏等八姓子弟組織起來,建立了一支軍隊,前往播州與南詔作戰。
  • 貴州播州楊氏土司墓入選「中國重大考古新發現」
    新華網貴陽1月18日電(記者李驚亞)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了2014年全國六項重大考古新發現,貴州遵義市新蒲播州楊氏土司墓地以高票入圍。這是貴州考古繼赫章可樂遺址、海龍囤遺址之後第3次獲此殊榮。記者從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新蒲楊氏土司墓地位於遵義市東北側約20公裡的新蒲新區新蒲村官堰組,選址在仁江河西岸的坡地上,背山面水,頗有氣勢。
  • 文化|播州土司遺存究竟有多驚豔?與考古親歷者一起開啟「雲端」探索
    文化|播州土司遺存究竟有多驚豔?,不得不提「土司文化」。從唐代楊端入播,到末代土司楊應龍,播州楊氏一共經歷了30世的傳承沿襲,時間長達700多年。經過一代代考古者的接力,貴州現發掘的播州土司遺址,年代從宋代延續至元明清時期,以貴州遵義海龍囤遺址和土司墓葬為代表的播州土司歷史遺存,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對研究播州楊氏土司,提供了一批極有價值的實物資料,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考古是什麼?
  • 播州楊氏神秘的土司部落!在中國西南部,首領是世襲制!
    播州楊氏神秘的土司部落!在中國西南部,首領是世襲制!提起土司這個官職大家知道的多少呢?這個土司類似於小部落的首領一職,而喜歡踢馬球的唐僖宗時期,在我國貴州地區逐漸形成一股強大的實力,唐朝末期朝廷根本沒有任何兵力去剿滅他們,就連唐僖宗都被趕跑好幾回,播州楊氏慢慢站穩腳跟開始壯大自己的實力。播州楊氏就是他們的代號,沒有任何專屬番號,因為首領姓楊並且是世襲制,所以大家都稱他們為:播州楊氏,要是按照單純的好壞來判斷楊氏一族的好壞是不對的。
  • 唐崖土司城遺址同另外「兩個兄弟」一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唐崖村,以土司遺址而馳名中外。唐崖河,優雅恬靜,碧波如皺,像一個身著漢服的美女,從一座古樸典雅的村落前緩緩走過,哼著一首悠遠的眠歌。唐崖土司城重要遺址——牌坊 。是山的延綿挺拔和水的溫柔靈秀,養育了這樣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落。走進村落,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都是一幅青山綠水、古色古香的畫面。
  • 他是末代土司之子,見證一個五百年土司家族的興衰
    與中央王朝的關係在經濟上表現為納貢與回賜,土司擁有軍隊,平時耕作,戰時從徵,自備馬械,同時也服從中央王朝的徵調。卓尼位於漢藏交界地帶的安多藏區,現屬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本文出現的「卓尼」大部分代指卓尼土司所轄範圍,而非現在的甘南州卓尼縣)。卓尼土司是一種獨特的土司制度,當地藏族並不叫「土司」,而稱之為「嘉波」(本文仍沿用「卓尼土司」這一習慣用法)。
  • 遵義市新浦區被金銀器包圍神秘的墓主人背後竟是如此龐大的家族
    按常理來說在古代,貴州一帶一直屬於偏遠之地所以那裡的考古發現也是讓人倍感神秘,當然這個發現讓考古人員很是興奮,因為早在1982年他們也是在這裡發現了與此格局差不多的古墓,一座是楊鏗夫婦的墓葬,另一座是楊烈夫婦的墓葬,那麼對於楊鏗和楊烈這兩個到底是什麼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