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吸引外出人才返鄉創業是實現鄉村振興、全面建成美麗鄉村的有效舉措。賈廟鄉向外借力,精準「引鳳」,一批批鄉賢攜資金、技術、人才強勢回歸,眾多鄉賢幹事創業的身影,正成為山村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大崎山村支部書記王進文
王進文,出生於賈廟鄉大崎山村,是土生土長的大崎山人。1995年外出創業,創辦過小微企業公司,也做過工程現場管理,慢慢積累了財富、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掌握了企業管理經驗。2017年在鄉村振興的政策吸引以及賈廟鄉黨委政府的赤誠之心下,王進文積極響應能人回鄉政策,帶著資金和人脈,毅然投入到大崎山村的建設中來。他以「路在人走、業在人創、事在人為」的信念,滿懷激情奮鬥,使大崎山村村貌煥然一新。
回村後,王進文成功當選為新的黨支部書記。「一張張的選票寄託著村民的信任和希望,對我來說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份壓力」,王進文說道,「尤其是作為一名新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自己還是一個外行,對基層工作既不了解也不夠熟悉」。於是,王進文主動學習基層方針政策,向上級黨委政府尋求政策支持;挨家挨戶到村民家裡走訪,找準制約村子發展致富的癥結,探討發展致富途徑。
2017年「湖北省旅遊名村」活動開展,王進文有幸參加了北戴河、湖北鍾祥兩次全國旅遊名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更加堅定了他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信心與決心。
王進文結合大崎山村生態環境、天然景觀、歷史文化、特色產業等方面,規劃了鄉村振興發展藍圖,致力於打造「五新」鄉村。
01
產業新格局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發展思路,王進文將亮麗風光、特色農莊和特色農業有機結合,積極推進以農家樂和生態觀光為主的大崎山村旅遊產業,計劃在2021-2023三年內發展農家樂30家。並在保持現有柿樹留存面積的基礎上,加大磨盤柿、甜柿、楓、烏桕、油茶等特色經濟林果種植力度,力爭三年內經濟林果面積連片達到600畝,形成觀光農業產業鏈。同時王進文帶領村民開設作坊製作純手工油麵,打造本村特色農產品,油麵年產量達到一萬斤,成為了本地農民增收的富民產業。
02
生活新提高
大崎山村主動加大新農村和精神文明建設。王進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多方籌資,推進道路硬化、庭院淨化、灣組亮化、村莊綠化,給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03
民俗新風尚
扶貧先扶智。大崎山村每年組織開展和諧家庭、和諧小組、「五好」文明家庭、誠信經營戶等評比活動,擬在三年內建成擁有藏書2000冊的村圖書室,建成1個農民體育運動場,組建1支文化宣傳隊。通過吸引群眾、教育群眾、幫助群眾,充分發揮群眾在建設精神文明、崇尚文明新風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04
面貌新變化
王進文說「打造美麗鄉村我們不能有『等靠要』的態度,要主動擔當作為」。王進文組織村民先後自籌資金20餘萬元對大崎山村二組燕家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種植了櫻花、海棠、梅花等,規劃區域建設小菜園、種植小果園。同時加大河道整治力度,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把燕家壋打造成美麗鄉村示範點,進而輻射到全村。在王進文的帶領下,大崎山村安全飲水工程全覆蓋、廁所革命覆蓋率達到90%,招商產業旅遊項目逐步落地,大崎山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5
管理新機制
大崎山村按照「農村發展靠黨建引領、村級治理從黨建破題」思路,制定《村莊理事會議事規則》和《村規民約制度》,構建了村黨支部領導、村委會指導、理事會搭臺、村民廣泛參與的農村基層治理新格局,形成了「黨建促自治、黨建帶治理」的良好態勢。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隨著越來越多像王進文一樣的鄉賢能人回歸,如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魅力村莊。
來 源:團風融媒體中心
責 編:秦永權 終 審:朱珠
【來源:團風扶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