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崎山村支部書記王進文:能人回鄉當支書 村莊舊貌換新顏

2021-01-19 法制現場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吸引外出人才返鄉創業是實現鄉村振興、全面建成美麗鄉村的有效舉措。賈廟鄉向外借力,精準「引鳳」,一批批鄉賢攜資金、技術、人才強勢回歸,眾多鄉賢幹事創業的身影,正成為山村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大崎山村支部書記王進文

王進文,出生於賈廟鄉大崎山村,是土生土長的大崎山人。1995年外出創業,創辦過小微企業公司,也做過工程現場管理,慢慢積累了財富、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掌握了企業管理經驗。2017年在鄉村振興的政策吸引以及賈廟鄉黨委政府的赤誠之心下,王進文積極響應能人回鄉政策,帶著資金和人脈,毅然投入到大崎山村的建設中來。他以「路在人走、業在人創、事在人為」的信念,滿懷激情奮鬥,使大崎山村村貌煥然一新。

回村後,王進文成功當選為新的黨支部書記。「一張張的選票寄託著村民的信任和希望,對我來說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份壓力」,王進文說道,「尤其是作為一名新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自己還是一個外行,對基層工作既不了解也不夠熟悉」。於是,王進文主動學習基層方針政策,向上級黨委政府尋求政策支持;挨家挨戶到村民家裡走訪,找準制約村子發展致富的癥結,探討發展致富途徑。

2017年「湖北省旅遊名村」活動開展,王進文有幸參加了北戴河、湖北鍾祥兩次全國旅遊名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更加堅定了他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信心與決心。

王進文結合大崎山村生態環境、天然景觀、歷史文化、特色產業等方面,規劃了鄉村振興發展藍圖,致力於打造「五新」鄉村。

01

產業新格局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發展思路,王進文將亮麗風光、特色農莊和特色農業有機結合,積極推進以農家樂和生態觀光為主的大崎山村旅遊產業,計劃在2021-2023三年內發展農家樂30家。並在保持現有柿樹留存面積的基礎上,加大磨盤柿、甜柿、楓、烏桕、油茶等特色經濟林果種植力度,力爭三年內經濟林果面積連片達到600畝,形成觀光農業產業鏈。同時王進文帶領村民開設作坊製作純手工油麵,打造本村特色農產品,油麵年產量達到一萬斤,成為了本地農民增收的富民產業。

02

生活新提高

大崎山村主動加大新農村和精神文明建設。王進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多方籌資,推進道路硬化、庭院淨化、灣組亮化、村莊綠化,給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03

民俗新風尚

扶貧先扶智。大崎山村每年組織開展和諧家庭、和諧小組、「五好」文明家庭、誠信經營戶等評比活動,擬在三年內建成擁有藏書2000冊的村圖書室,建成1個農民體育運動場,組建1支文化宣傳隊。通過吸引群眾、教育群眾、幫助群眾,充分發揮群眾在建設精神文明、崇尚文明新風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04

面貌新變化

王進文說「打造美麗鄉村我們不能有『等靠要』的態度,要主動擔當作為」。王進文組織村民先後自籌資金20餘萬元對大崎山村二組燕家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種植了櫻花、海棠、梅花等,規劃區域建設小菜園、種植小果園。同時加大河道整治力度,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把燕家壋打造成美麗鄉村示範點,進而輻射到全村。在王進文的帶領下,大崎山村安全飲水工程全覆蓋、廁所革命覆蓋率達到90%,招商產業旅遊項目逐步落地,大崎山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5

管理新機制

大崎山村按照「農村發展靠黨建引領、村級治理從黨建破題」思路,制定《村莊理事會議事規則》和《村規民約制度》,構建了村黨支部領導、村委會指導、理事會搭臺、村民廣泛參與的農村基層治理新格局,形成了「黨建促自治、黨建帶治理」的良好態勢。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隨著越來越多像王進文一樣的鄉賢能人回歸,如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魅力村莊。

來 源:團風融媒體中心

責 編:秦永權 終 審:朱珠

【來源:團風扶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村莊舊貌換新顏——記賈廟鄉大崎山村支部書記王進文
    大崎山村支部書記王進文王進文,出生於賈廟鄉大崎山村,是土生土長的大崎山人。1995年外出創業,創辦過小微企業公司,也做過工程現場管理,慢慢積累了財富、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掌握了企業管理經驗。2017年在鄉村振興的政策吸引以及賈廟鄉黨委政府的赤誠之心下,王進文積極響應能人回鄉政策,帶著資金和人脈,毅然投入到大崎山村的建設中來。
  • 綏江:黨建引領「廁所革命」助鄉村舊貌換新顏
    綏江:黨建引領「廁所革命」助鄉村舊貌換新顏 2020-08-10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電鋸與「積分超市」:移民村舊貌換新顏的「秘籍」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電鋸與「積分超市」——移民村舊貌換新顏的「秘籍」新華社銀川12月14日電 題:電鋸與「積分超市」——移民村舊貌換新顏的「秘籍」新華社記者許晉豫為改善村容村貌,欣榮村駐村第一書記顧瑋想了個「點子」:今年7月,欣榮村購買了兩把電鋸,免費上門為村民鋸木頭,鋸完幫助村民整齊碼放。如今,「電鋸工作隊」成了村裡的「香餑餑」,經常有村民邀請工作隊到家裡鋸木頭,原本看著亂糟糟的爛木頭鋸好整齊碼放後還很有鄉村氣息。鄉村不僅要看著美,更要村民的內在美。
  • 用電終端智能化 電錶「舊貌」換「新顏」
  • 長沙縣高橋鎮老街舊貌換新顏 還碧水藍天
    高橋鎮自美麗河流啟動建設後,沿線水生態和景觀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加之當地政府對生態旅遊的大力支持,河流兩岸的村莊農舍逐漸興起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休閒度假、民宿旅遊等產業,使老百姓的錢袋子日漸「豐滿」,真正的享受到了鄉村生態旅遊帶來的紅利。
  • 【幸福市北】老樓舊貌換新顏 提高居民幸福感
    【幸福市北】老樓舊貌換新顏 提高居民幸福感 2021-01-11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能人回鄉「再造」德夫村
    8月11日,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子鎮德夫村,68歲的老支書李於興拉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的手說道。老人中風8年,吐詞困難,但字字真情。短短幾年時間,村裡的破土坯房換成小洋樓,屋前屋後的泥巴路變成水泥路,路邊架起了路燈。村口建起綠化長廊,荒蕪的土地變成了茶油基地、葡萄園。更多的變化,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老支書說,幸福的事兒,一天都說不完。
  • 電鋸與「積分超市」——移民村舊貌換新顏的「秘籍」
    新華社銀川12月14日電題:電鋸與「積分超市」——移民村舊貌換新顏的「秘籍」新華社記者許晉豫、甦醒「以前在老家,幾戶人家一個山頭,燒火的柴、餵牛羊的草隨處亂放。為改善村容村貌,欣榮村駐村第一書記顧瑋想了個「點子」:今年7月,欣榮村購買了兩把電鋸,免費上門為村民鋸木頭,鋸完幫助村民整齊碼放。如今,「電鋸工作隊」成了村裡的「香餑餑」,經常有村民邀請工作隊到家裡鋸木頭,原本看著亂糟糟的爛木頭鋸好整齊碼放後還很有鄉村氣息。鄉村不僅要看著美,更要村民的內在美。
  • 鋼錘鐵煉自學成才 平改坡舊貌換新顏
    廈門後垵村鋼錘鐵煉自學成才 平改坡舊貌換新顏——專訪泉州市凹凸耐建築裝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歷強圖:壽寧修竹村獨具慧眼 「平改坡」使舊貌換新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李歷強和他的團隊在「平改坡」建築設計注重把握與村莊總體風貌的統一,在滿足屋頂防水隔熱通風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對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做到修舊如舊,同時根據每個村莊民俗風情,設計不同的坡屋頂及外立面,做到一村一特色,不斷把握機遇,開拓創新,取得新佳績,再創新輝煌!
  • 太原寧化府社區:老舊回遷樓小區舊貌換新顏兩個嶄新自行車棚上崗
    4月20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太原市柳巷街道獲悉,經寧化府社區聯合相關部門,對轄區南肖牆西夾巷裡老舊回遷樓的小區院落環境進行改造後,小區舊貌換新顏,兩個嶄新的自行車車棚和老年活動室建好了,車棚實行智能刷卡進入,並配備了充電樁。
  • 團風淋山河服務能人回鄉有妙招
    黃岡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緒樂)「40萬元扶持資金我不要,鎮幹部曾應才幫扶我們就行」,團風縣淋山河鎮返鄉創業能人曹林元對鎮委書記張彩平提請求。淋山河鎮趙家寨村是典型的空殼村,被團風縣列為村級經濟「消薄村」,鎮、村幹部多次找到趙家寨村在外「爆破專家」曹林元,促其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發展,曹林元高興地接受邀請,要求點將上陣,跟蹤服務,鎮委書記滿口答應。 12月19日「敏瑞藥材」第一期基地200畝在趙家寨村建成,帶動23人在家門口務工,每年上交村集體3萬元。
  • 【法治嘉祥】​法治陣地 | 法德主題文化園舊貌換新顏,變身...
    【法治嘉祥】​法治陣地 | 法德主題文化園舊貌換新顏,變身「打卡」公園 2020-04-30 0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準扶貧讓廟窪舊貌換新顏
    原標題:精準扶貧讓廟窪舊貌換新顏   果品交易
  • 高達模型秀:舊貌換新顏,作者神手,應該看一看
    例如今天的這個自由,全面重新噴漆之後,舊貌換新顏了吧?
  • 電鋸與「積分超市」——移民村舊貌換新顏的「秘籍」_農視網_三農...
    新華社銀川12月14日電 題:電鋸與「積分超市」——移民村舊貌換新顏的「秘籍」新華社記者許晉豫、甦醒「以前在老家,幾戶人家一個山頭,燒火的柴、餵牛羊的草隨處亂放。搬來後,部分村民房前屋後破木頭爛瓦片還堆得到處都是。」欣榮村村民方志華說,沒想到兩把電鋸為村容村貌改善出了大力。
  • 高達模型秀:自由舊貌換新顏,作者神手,應該看一看
    例如今天的這個自由,全面重新噴漆之後,舊貌換新顏了吧?
  • 「鄉村振興」杜爾基鎮雅瑪圖嘎查額木樂圖艾裡:舊貌換新顏 產業帶...
    杜爾基鎮雅瑪圖嘎查額木樂圖艾裡:舊貌換新顏 產業帶旺新生活走進杜爾基鎮雅瑪圖嘎查額木樂圖艾裡,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民房,筆直的水泥路,家家戶戶門口停放的小轎車,到處呈現出一派祥和富裕的景象。駐村第一書記趙常寶表示,嘎查加強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牧民的居住環境,內部挖掘潛力,培養了一批像蘇雅拉圖一樣的致富帶頭人,帶動農牧民致富,不斷解鎖脫貧致富新模式,2019年嘎查46戶貧困戶107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 甘肅白銀:工礦之城改舊貌 老舊小區換新顏
    近年來,白銀市大力開展老舊小區改造,203個老舊小區、1430棟老舊住宅舊貌換新顏,惠及群眾5.8萬戶,成為甘肅省老舊小區改造的典範。打破財政資金「獨角戲」秋末冬初,沿著白銀區長通公園的步道向長通小區行走,已有40多年樹齡的樹木挺拔蒼翠。
  • 湖北黃梅:能人返鄉激活鄉村發展「一池春水」
    圖為黃梅縣停前鎮返鄉能人建立的藍莓基地。新華網武漢12月5日電(胡誠、吳文華)農村要致富,必須有個好支部;農村要脫貧,必須選好帶頭人。停前鎮潘河村位於湖北省黃梅縣北部山區,這裡曾是令當地黨委、政府頭疼的一塊「心病」。村裡組織渙散,建設落後,幹群關係淡漠,事業發展多年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