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不切會怎樣?沉默的殺手:膽囊結石誘發膽囊癌!

2020-12-05 微創外科雙5槍

門診來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女性,捂著肚子進了我的診室,一進來就對我說,「醫生,我膽囊結石發作了」。這位患者頭一晚就開始肚子痛了,自己想當然,不就是膽囊結石發作了嗎?自服消炎利膽片,忍了一晚上,也沒見好轉。才大清早跑來醫院了。

患者最開始是10年前就診斷有膽囊結石,這十年間,反反覆覆疼痛,一直沒有下定決心摘除膽囊。想著切了膽囊,免疫力就會下降、影響消化吸收、僥倖心理覺得不嚴重等。

經過檢查發現,不僅是膽囊壁有問題了,膽管也出現僵硬,與肝臟組織發生粘連。憑藉著職業的直覺,我一下子知道問題了——少有發生的膽囊癌!

頓時我不知道如何告訴患者,這個女性才四十出頭,人生半百都還沒活到。唯有嘆息,原本小小的一顆石頭,卻給生命畫上了句號。

除了手術切除,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膽囊結石,不是小問題。但凡患者診斷出有膽囊結石,就會問我:除了手術切除,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膽囊結石有很多嚴重的併發症,如果幸運,可能一輩子都不出現。但如果出現,就相當不幸了。為啥?

膽囊的作用是儲存膽汁,吃東西的時候,膽囊內的膽汁通過膽總管排入到消化道(十二指腸),起到促進腸道內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作用。這裡膽囊有一個排洩動作,在這個排洩過程中,膽囊結石也可能跟著排洩,最後的結果就是堵住膽總管,發生急性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急性膽管炎發病急,不立即去醫院手術,威脅生命。

雖然目前臨床上關於膽囊是否切除的爭議很大,但醫生的建議都是手術切除,尤其是適合手術適應症的:

1.有症狀的膽囊結石:右上腹疼痛/絞痛、皮膚黃疸等;

2.膽囊結石合併膽囊炎的:炎症反覆刺激,以及結石對膽囊壁的摩擦,會增加膽囊癌的發病機率;

3.膽囊結石太大,超過3釐米:也是考慮到結石對膽囊壁的摩擦,造成慢性炎症;

4.膽囊結石合併膽囊息肉的:單發息肉大於1釐米;

5.泥沙樣結石患者:檢查報告檢查提示,「膽囊泥沙樣結石」,不要指望細小的石頭能排出體外,而是容易引起膽總管堵塞;

6.充滿型膽囊結石:有膽囊癌變的風險。

膽囊癌少見,起病隱匿但惡性程度高

數據顯示,與其他腫瘤相比,膽囊癌發病率雖然比較低,但死亡率高,總體的5年生存率僅有5%。

膽囊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腫瘤。具有起病隱匿、早期診斷困難、惡性程度高、疾病進展迅速、預後極差的特點。

膽囊癌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與膽囊結石、膽囊慢性炎症、膽囊息肉、胰膽管合流異常、肥胖與糖尿病、遺傳因素等有關。對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加強對膽囊癌的篩查,提高早期診斷率。

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篩查手段。腫瘤標誌物已廣泛應用於腫瘤的早期診斷。但直到目前為止,尚未開發出可靠的腫瘤標誌物能夠用於膽囊癌的早期準確診斷。癌胚抗原和CA19-9在進展期膽囊癌中常可見升高,但其特異性較差。也有其他腫瘤標誌物如CA125、CA242等用於膽囊癌早期診斷的研究,但取得的結果差異較大。

大多數情況下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影像學檢查對胰腺癌及膽囊癌的診斷價值更大,是目前最有價值的臨床診斷手段。

膽囊癌治療方案

膽囊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除手術切除外,應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綜合治療方案,包括支持治療、放療、化療、靶向、免疫治療等。

1.手術

膽囊癌根治術,切除膽囊、切除膽囊周圍組織、周圍淋巴結進行清掃。如果癌症擴散到無法清除,就採取姑息性手術緩解:膽道旁路手術、內鏡膽管支架置入術、經皮經肝膽管引流術。可以緩解膽道梗阻的情況。

2.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

3.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是一種利用患者的免疫系統抵抗癌症的療法。這種癌症治療也稱為生物療法。例如PD-1抑制劑。

在眾多學者的努力下,近些年來我們對膽囊癌的病因學、分子生物學、臨床診療方法學的認識上已有了長足進步。然而,膽囊癌患者的總體預後仍然不容樂觀。在治療方面,免疫療法在其他腫瘤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潛力,未來或許有望成為治療膽囊癌的有力手段。

個人介紹:雙劍博 醫學博士,外科醫生,普外科副主任。擅長甲狀腺結節消融,下肢靜脈曲張微創消融手術,乳腺微創,高危部位肝臟腫瘤消融,腹部疾病,腹腔鏡疝修補,腹腔鏡胃腸道手術。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微創外科雙5槍,歡迎大家把關心的話題寫在評論區,我會作為後續選題,希望創作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如果您或身邊親友有健康疾病困擾,我會為您提供具體、專業的指導意見。

相關焦點

  • 膽囊息肉是什麼?會變成癌症嗎?
    03、超聲導引下經皮細針穿刺活檢 有創、無放射性,即在內鏡超聲引導下進行腫物活檢,是獲得組織學診斷的有效手段,提高膽囊癌早期檢出率。在膽固醇性息肉、腺瘤及膽囊癌的鑑別診斷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無法鑑別腺瘤與腺癌。
  • 關愛膽囊,請戒掉這些飲食陋習
    膽囊結石是指發生在膽囊內的結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種常見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也逐漸升高,女性明顯多於男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改變,衛生條件的改善,我國的膽囊結石患者是逐年增多。所以,要想遠離膽囊結石的困擾,請戒掉以下飲食陋習。
  • 影像科醫生告訴你:什麼是膽囊假性結石
    鼎湖影像作者:陳剛 來源:熊貓放射1988 年Schaad等首次報告了注射用頭孢曲松鈉誘發可逆性膽結石,稱為假結石症。
  • 一家三代膽囊都長了息肉,他為什麼不用像長輩那樣切除膽囊?
    爸爸獲悉後,打來電話說:「我和你爺爺都曾經長了膽囊息肉做了手術,你也早點手術,以免進一步發展。」季老師回憶起,爺爺是10年前因為息肉而摘除膽囊,爸爸是5年前摘除膽囊。但是他們隨著年紀的增長,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出現腹痛、腹瀉,人也有點消瘦。切還是不切,季老師網上搜了很久,慕名來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肝膽外科。
  • 如何控制膽囊結石不再長大?專家表示:及早治療才能避免持續傷害
    長沙京石結石醫院肝膽外科主任李小攀介紹,目前醫學界尚未發現可有效控制膽囊結石增大的特效藥物及方法。然而,膽囊結石無論大小,對膽囊功能的損害都不會減少,因此建議髮結石後儘早就醫。專家:暫無有效方法、控制膽囊結石的增速變化膽囊結石是一種成因複雜的常見病,代謝紊亂、飲食、肥胖、妊娠等多種因素均可誘髮結石。李小攀表示,膽囊結石成因、包括膽囊及膽道系統的結構均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個人身體差異,以目前的醫療水平,暫無藥物可控制結石的生長及增速。
  • 膽囊結石膽囊炎不及時手術的後果,拖病拖出大問題!
    女性患者,43歲,十餘年前就有膽囊結石、膽囊炎,經常疼痛不適,醫生建議手術切除,但患者思想保守,覺得膽囊一旦切除,就會損傷元氣,影響吃飯、生活質量下降,做了手術以後身體的抵抗免疫能力也會下降。這些顧慮加上對手術的懼怕恐懼,所以拒絕手術。患者雖然經常右上腹疼痛不適,但疼痛不是很劇烈,忍一忍就過去了,所以一直沒有很重視。最近出現發燒、腹痛加重、皮膚黃疸後住院治療。
  • 膽囊結石不再一刀切,濟南顯微外科醫院醫生妙手「保膽取石」
    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將膽囊與結石「一刀切」,但人的膽囊極其重要,膽囊切除有諸多隱患,甚至可能影響整個身體器官的正常運行。那麼,能否在取出膽囊結石的同時保留膽囊呢?看看以下案例就知道了!保膽取石案例74歲的郭大爺在五年前就查出來有膽囊結石,平時進食油膩食物後就會感到右上腹不適,到當地醫院看過建議其做切除手術,但郭大爺對手術一直有深深的顧慮。
  • 膽囊切除後,身體會有什麼變化?醫生坦言:當心2個後遺症
    膽囊能儲存膽汁,而膽汁是可以促進脂肪消化的,這樣一說,膽囊的作用就不小了,它的健康與否對消化系統會帶來很大的影響。膽囊健康,能正常儲存和濃縮膽汁當然最好了,但如果膽囊出現了嚴重病變,就需要切除它,畢竟保全生命更加重要。
  • 在肚臍眼開個小孔就能切除膽囊?這個團隊12年前就做到了!
    在肚臍眼開個小孔就能切除膽囊?這個團隊12年前就做到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因為患有膽囊疾病而不得不通過手術將其切除一般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需要在患者肚臍和右上腹穿刺3~4個孔而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只需在患者臍部切一個口就能成功切除膽囊
  • 【以案說醫】邱健行:疏肝利膽清熱祛溼治療膽囊泥沙樣結石
    B超示:膽囊大小53mmX29mm,囊壁厚5mm,毛糙,膽囊內見彌散性強回聲光點。診斷提示為:膽囊壁增厚,膽囊泥沙淤積聲像。當地醫院予「消炎利膽片」治療,疼痛症狀未見明顯好轉,遂來門診求治。
  • 網文大神張小花第六次發布新書通告:膽囊封印即將解除,新書或於12...
    這個不可抗力,就是他的膽囊切除手術了。 原本《強人》在4月17號完結後,張小花計劃切膽半個月,攢稿一個月,然後六一再戰。 結果忘記了切膽手術,也是要有恢復期的,再者切膽過程中,又意外發現了膽結石壓迫膽管,又補了手術。 這來回折騰,直到現在,他還在和自己的膽囊鬥智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