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不懼——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

2020-12-24 騰訊網

尚勇,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傳統。盤古開天、女媧鍊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這些言說先民心志的神話傳說,都包含著對「勇」的崇仰和讚頌。可以說,一部中華文明史,就是中華民族英勇面對無數困難和挑戰的不屈奮鬥史。在櫛風沐雨一路向前的歷史徵程中,「勇者不懼」深深地刻寫在中華民族的寶貴性格之中,成為無比珍貴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懼」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過,睚眥之仇必報,這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大勇者何?循大義、迎難上,義無反顧、無所畏懼,是為大勇。大勇之「大」,在與「義」融。魯莽強悍、好勇鬥狠,並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們在危難面前堅守道義、堅定前行的無畏氣概。當弟子司馬牛問君子為什麼能不憂不懼時,孔子從守義的角度擲地有聲地回答:「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勇者的無畏氣概,產生於道義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哪怕有千軍萬馬的阻攔,我們也要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雖千萬人,吾往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人藺相如攜璧出使強秦,為國家大義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在秦廷之上理直氣壯地斥責秦王上下;而面對廉頗的魯莽冒犯之舉,藺相如又能為國家利益計而甘受個人委屈。藺相如的故事生動演繹著「勇者不懼」「義以為上」的品格。司馬遷對此熱情讚嘆道:「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禮記》講:「有義之謂勇敢。」我們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為勇者能夠無懼地堅守並光大道義。

勇者在道義的感召下能夠不懼艱險,甚至不懼犧牲,但勇者並非一無所懼。中國古人向來批評那種什麼都不懼怕、什麼都不忌憚、什麼都不敬畏的蠻勇。孔子曾經在門人面前稱讚顏回的聰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詡的子路不服氣地問老師,如果您行軍打仗,將會和誰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與虎搏鬥、赤腳橫涉河灘,如此死掉也毫不後悔的莽夫,我是不會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的人。亦有史載,孔子常常批評子路「能勇而不能怯」。可以說,中華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懼」,實是「無懼」與「有懼」的統一。從大義、大局的角度出發,要藐視一切困難、無懼任何挑戰;從具體行事的角度出發,則要心懷敬畏、怵惕之心,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義感召下不懼外在艱險,但卻時常憂懼道之不行、義之不彰,這也是勇者內心兼具的「無懼」與「有懼」。《中庸》開篇強調道義不可須臾而離時,就指出:「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真正的勇者,有銳氣,也有靜氣。孟子與弟子公孫丑討論「勇」德時曾提到「不動心」的概念。所謂「不動心」,就是指在突如其來的危險面前能鎮定自若、巋然不動,「每臨大事有靜氣」的境界。同時,這種不動如山的強大定力、靜氣,又「至大至剛」「折而不撓」,有著壓倒和戰勝一切的韌性與力量。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被貶貴州龍場時,萬山叢棘中的「蛇虺魍魎、蠱毒瘴癘」磨礪出他「不動於心」的定力與大氣。這種靜氣和銳氣,在王陽明帶兵平定寧王朱宸濠發動的叛亂時得到了生動體現。據王門弟子錢德洪所撰《徵宸濠反間遺事》載,軍旅中的王陽明不顧戰事繁忙,堅持與門人講學問道。一次探馬來報前方戰事失利,弟子皆驚懼失色,陽明接待完報信者,徐徐就座,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斷的話頭繼續講解。很快又有探馬來報前方叛軍大潰,弟子皆喜形於色,陽明接待完報信者,仍徐徐就座,神色自若地繼續講學。有人請教得勝之術,陽明說:「用兵何術?但學問純篤,養得此心不動,乃術爾。」沉著的靜氣,進取的銳氣,一同滋養著勇者的不懼品格。

如何培養這種臨危不懼的沉著靜氣與進取銳氣呢?中國古人提出了克己與成己的辯證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遊列國時,曾在陳、蔡之間被軍隊圍困而一度絕糧。情勢危機之下從人憂慌失據,但孔子卻始終沉著冷靜,「歌兩柱之間」「修樂不休」。危機解除後,子貢表示要銘記這場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駁道:「夫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從丘者,皆幸人也!」孔子為何珍視這場坎坷遭遇?他把艱難困苦當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條件。當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們面對困境時的修為和態度。《周易》謂:「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對外在的艱難險境,我們要反求諸己,在克除內心恐懼、憂愁、煩擾的同時,積極自我砥礪、超越突破,並在道義感召下奮發有為。孔子在陳、蔡之間弦歌不輟、修禮作樂而不休,體現的就是其於困境之中堅持克己成己、進德修業的勇猛精進品格。

中國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撓,闕而不荏」的特點與「勇者不懼」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時,從石到玉的切、磋、琢、磨過程也與人在困境中錘鍊無畏勇氣的歷程相類似。「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華民族在數千年風雨徵程中,沒有被任何外在困難嚇倒,而是憑著自己在其間砥礪出的「勇者不懼」品格,開闢出文明的新天地,書寫出發展進步的新篇章。面對當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華民族強勁地展現著,也進一步錘鍊著這一寶貴的精神品格。

作者:沈壯海 劉水靜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為《也說「勇者不懼」》

百年國學,滄海桑田;沉浮升降,幾盛幾衰。國學之知識,不可不知;國學之魅力,不可不悟;國學之精髓,不可不察。學國學,可明得失、鑑是非、知興替、辨善惡,提高人文修養和德性素養。為推動各級領導幹部學國學,特建此公共平臺,旨在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對國學的溫情、敬意、尊重和認同,知古鑑今,溫故知新,彰往察來,見微知著,為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盡綿薄之力。

相關焦點

  • 「西遷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前進力量
    「西遷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資源。1955年4月,為了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為了改變當時高等教育布局不太合理的局面、支持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黨中央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往西安,1400多名教工、近3000名學生義無反顧參與西遷。如今60多年過去了,西安交通大學由一株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成為全國著名高等學府。
  • 致敬偉大抗疫鬥爭:中國人民無畏,中華民族無懼
    武漢,這座屈原留詩、嶽飛屯兵、辛亥首義的城市,以危難時刻爆發出的不屈力量,成為中國抗疫鬥爭的精神坐標。 歷史前行的每一步,無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動。往古,歲月長河凝結下民族精神,讓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而不絕、縱橫上萬裡而不散,日新又新、亙古亙今;今來,百年滄桑砥礪著家國情懷,讓中華民族穿越戰爭的烽火硝煙、走過創業的篳路藍縷、歷經改革的大潮澎湃,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 西遷精神與中國知識分子的時代品格
    不計名利的奉獻品格  在個人生活與國家利益的選擇與取捨中,廣大知識分子能夠為國家和民族需要放棄個人利益。盧烈英回顧西遷歷史時說道,每個西遷人都經歷了一場「大我」與「小我」的博弈。事後有人認為陳學俊房子交得太虧,陳院士卻說:「既然去西安紮根西北黃土地,就不要再為房子而有所牽掛,錢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去計較。」夫妻二人退休後,他們還拿出積蓄資助了數十名陝南農村的貧困孩子上學。  知識分子的奉獻品格更體現在對事業的執著付出。
  • 輻射避難所ol勇者無懼1boss打法 手把手教你勇者無懼1怎麼打
    輻射避難所ol勇者無懼1boss打法 手把手教你勇者無懼1怎麼打時間:2020-01-09 15:19   來源:小皮手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輻射避難所ol勇者無懼1boss打法 手把手教你勇者無懼1怎麼打 輻射避難所ol是一款末日題材策略類型手遊,勇者無懼分為三個關卡,接下來小編帶來輻射避難所
  • 勇者無懼 致敬最美塑造者
    作者:紫丁香孔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那何所謂「勇者不懼」呢?就是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能置生死於度外。其實經過這一個多月的居家隔離,我想大多數人都體會到了,吃吃喝喝的享受,美美地睡覺而不做事,並不能讓我們真正地快樂。我們很多人會思考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才會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我相信象宋少博這樣充滿正能量的年輕人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一定能越走越開闊,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上也一定能夠大放異彩!平凡的他——不正是我們新時代裡所要歌頌的勇者嗎?
  • 陸遊的愛國名句「位卑未敢忘憂國」,就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
    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無盡源泉,是維護和保衛國家民族利益的永恆動力。中華民族歷來有強大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強不息的民族意志,對於任何外敵的入侵,由寧死不屈的抵抗精神。而且,愈是民族危亡的危急關頭,自強不息,抗敵御辱民族精神表現得越為強烈,從而凝聚成一股不可戰勝的強大力量。所以克服一切困難,直至最後的勝利。
  • 任仲平致敬偉大抗疫鬥爭:中國人民無畏,中華民族無懼
    往古,歲月長河凝結下民族精神,讓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而不絕、縱橫上萬裡而不散,日新又新、亙古亙今;今來,百年滄桑砥礪著家國情懷,讓中華民族穿越戰爭的烽火硝煙、走過創業的篳路藍縷、歷經改革的大潮澎湃,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當生命遭遇寒冬,當民族陷入危難,總有這樣一種精神,在大難中生根,在苦難中磨礪,在艱難中成長,激勵我們不斷奮起、勇毅前行。
  • 總書記點讚過的那些中華民族偉大精神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總書記深情讚頌中華民族,熱情謳歌中國人民,深刻闡釋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5000多年燦爛文明,170多年不屈抗爭,70多年高歌行進,是什麼給了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動力?是什麼給了我們國家絕處逢生的支撐?是偉大的人民,是偉大的民族,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與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 中華法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法文化在形成與發展的漫長歲月中,表現出深厚的物質基礎、強大的動力資源、堅韌的韌性性格,所有這些可歸結為一個基因,那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華法文化的一切特質,都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體現著中華法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內在關聯。歷史法學派認為,法律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體現及產物。
  • 炎帝陵——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據眾多先秦文獻記載以及長江流域古文化遺存發掘考證,在炎帝神農時代開創了多姿多彩的原始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經過後世歷代官方和民間的傳承、融合、發展乃至重鑄所形成的炎帝神農文化,與黃帝軒轅文化融合交匯形成的炎黃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據史籍傳載,炎帝神農氏為中華民族的始興、繁衍和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開創性貢獻,建立了不朽的「炎帝功績」。
  • 勇者不懼,勇敢的人不懼怕
    學了一些就覺得沒意思,看了一些就不想看,跟自己跟別人說沒興趣學,然後半輩子過去,一事無成,然後牢騷上天不給機會。能力是努力修來的,不努力想有能力,天才都會成蠢材,但努力,再笨的人也能成精英。勇者不懼,勇敢的人不懼怕。
  • 國漫木蘭十一院線上映:飽含家國情懷,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2020年9月3日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裡,有這麼一個智勇雙全的奇女子,以忠於君國、孝於父母的精神激勵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她就是巾幗英雄——木蘭。不久後的國慶假期,也將有一部講述木蘭故事的國產動畫電影——《木蘭:橫空出世》登陸院線,用中華民族精神訴說中國故事,獻禮祖國七十一華誕。
  • 畢瀅在張丹峰新劇C位,《勇者無懼》張丹峰重播緝毒警察
    注意鳥類的娛樂活動~張丹峰的闢謠的最後一篇文章說大實話,張丹峰的使用壽命不受「捕峰捉瀅」的影響。不僅洪欣也是張太太,而且連張丹峰正在拍攝電影、電視劇和通告。結果發現張丹峰沒有消除畢瀅,因為她的「業務能力」足夠強大,在連新劇《勇者無懼》的殺戮照片中,女演員們不敢搶劫C位,而是離開了C位到畢瀅。名稱《勇者無懼》的命名非常恰當,就像畢瀅和張丹峰之間的關係一樣。雖然從去年到今年的這一事件並沒有影響到兩人在微博上的熱烈互動,但同樣的戒指、手鐲和包也毫不遲疑地被晾乾。
  • 【戰「疫」說理】中國精神在抗疫鬥爭中堅守傳承
    在抗疫鬥爭中,中國精神熔鑄戰疫之魂,為打贏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注入強大的精神驅動力。  (一)臨危不懼的膽略  近代以來,由於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社會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備受屈辱。面對侵犯和奴役,中華民族湧現出無數仁人志士,勇往直前、甘灑熱血與強敵血戰到底。
  • 政治學科常考考點《中華民族精神》知識點詳解
    在教師資格筆試中,《文化生活》中「中華民族精神」這個知識點歷來是考查的重點,經常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這個知識點主要考察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徵等相關知識,下面我們將就此知識點與大家分享。【考點精講】中華民族精神(一)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
  • 如果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勇者,又何懼那無邊的黑暗與無盡的孤獨?
    但這世上沒有人生來就是勇者,誰不是一邊惶恐著害怕著,一邊想盡辦法給自己鼓勁加油。一個真正勇敢的人,並不是內心沒有恐懼,而是勇者絕不會向恐懼屈服。我們在觀看體育比賽時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個鏡頭,運動員在某次得分後會握緊拳頭大吼一聲,他們的這種做法,一是為了震懾對手,二是為了給自己鼓勁。
  • 光明日報評論員:人無精神不立 國無精神不強
    原標題: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 一切都是最高禮遇——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由國賓護衛隊護衛前往人民大會堂,高擎紅旗的禮兵分列道路兩側,肩槍禮兵莊嚴佇立,青少年熱情歡呼致敬。 這種禮遇來自國家。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以無畏無懼書寫抗美援朝精神新時代價值內涵
    ,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在艱苦奮鬥、勇於攻堅、頑強拼搏中締造的精神瑰寶,是中華民族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無畏無懼、勇往向前、戰無不勝、精誠團結的優秀品質,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鬥爭的根本政治優勢。
  • ...人民和中華民族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
    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 從金庸小說看真正的武俠精神——義字當頭,勇者無敵
    先生在他的武俠世界中為我們塑造了無數形形色色的大俠:《雪山飛狐》中,忍辱負重撫育恩人之子成為一代豪俠的小人物平四;《倚天屠龍記》中,手足情深的武當七俠,光明頂上捨生相救的明教遺孤;《笑傲江湖》中,不為正邪所困,多次救朋友於危難,不惜以身犯險的令狐衝;《射鵰英雄傳》中為保國家大義凜然犧牲的楊郭二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