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從屈子問天到「胖五探火」,我們的徵途一直都是浩瀚宇宙!

2020-12-14 格物至趣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屈原《天問》

01 天問「探火」

央視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火星自古就是人類觀察天象時最重要的觀測對象之一,其記錄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商朝末期(公元前1045年)。由於這顆星熒熒如光、飄忽不定,因此我國古代將其稱之為「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而在西方,火星則被稱之為「戰神」。古埃及人曾把火星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後來古希臘人把火星作為「戰神阿瑞斯」;而古羅馬人則延續了古希臘人的神話,將火星稱為「戰神瑪爾斯」;在北歐神話裡,火星則是「戰神提爾」。另外我們所熟知的英文月份「三月」的名字,也是來自於火星。

因為與其他星球相比,火星顏色呈暗紅色,且在空中的位置時常變動,東西方都一度對火星敬而遠之。但隨著天文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並非不可捉摸,在整個太陽系中,火星是與地球環境最相似的行星,也是最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從上世紀60年代起,人類開始了利用太空飛行器實地探索火星的旅程。前蘇聯、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都先後進行過火星探測任務。

繼人造衛星、載人航天之後,中國深空探測拉開帷幕,探月工程「五戰五捷」。2016年1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立項,邁開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此前,各國的火星探測任務一般都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先環繞探測,再釋放著陸器到火星表面探測。而相比於其他國家,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一次探測就計劃完成三大任務,環繞火星飛行、在火星表面著陸以及在火星上進行巡視。

一次發射完成多項任務,可以趕超世界其他國家在火星探測上的進度,但技術更複雜、風險也更大,此前也經過了反覆論證和考量。火星探測的成果將深化火星乃至太陽系科學認知,推進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研究。

繼月球探測任務命名為「嫦娥」系列後,此次將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

02 屈子「問天」

人類文明在幾千年的演變中越來越豐富多彩,但將其放之於整個宇宙,卻又是滄海一粟。儘管如此,人類的探索之心卻從未黯淡!

仰望星空,面對浩瀚宇宙,我們與幾千年前的古人並無異樣,都存在許許多多的問號。

23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仰觀宇宙,無限神往,巋然發問,於萬千思緒中作下這篇「奇文」《天問》。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悟過改更,我又何言?吳光爭國,久餘是勝。何環穿自閭社丘陵,爰出子文?吾告堵敖,以不長。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天問》全篇374句,一共1553字,為屈原作品中第二首長詩,一直以來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屈原在這首以四字句為基本格式的長詩中,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統計標準不一),其中天文方面三十問,地理方面四十二問,歷史方面多達九十五問,可謂包羅萬象。

屈原在這首長詩中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聖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這其中對「宇宙」、「自然」、「人性」、「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拷問」,哪怕是在現代,也是非常大的哲學命題。

屈原仰觀浩瀚宇宙所提出的這些問題,有許多是在他那個時代尚未解決而他又持懷疑態度的,也有一些明知故問的。

對許多歷史問題的提問,屈原則往往表現出他的思想感情、政治見解和對歷史的總結、褒貶;對自然所提的問題,他則表現出了自己對宇宙的探索精神,對傳說的懷疑。如此種種,我們可以從《天問》中看出作者比同時代人更加進步的宇宙觀和認識論。

《天問》是中國文學史上極具特色的文學傑作,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有相當高的價值與地位,對後世的思考和探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03 徵途漫漫

此次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天問」,正是來源於我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

以此命名,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更是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和地球距離比較近而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

在國際上以往的探測中,發現了火星曾經有水、甚至現在還存在水的一些證據,所以火星就成為當前國際深空探測的一個熱點。

其實在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之前,世界各國已經進行了40多次火星探測任務。但是在這40多次嘗試中,僅有半數成功。深空探索的難度,可想而知。

加之我國計劃一次探測就完成環繞火星飛行、在火星表面著陸以及在火星上進行巡視三大任務,更是大大加深了探測任務的難度。

「天問一號」是我國深空探測的首次任務,這次發射只是一個成功的開始。

能否成功進入環火軌道?能否在火星表面安全著陸?

這一切,對於探測器「阿問」來說,還有很多未知!大約7個月後,「阿問」將抵達火星附近並進行環繞火星飛行,這也是他後續的重要挑戰!

路漫漫其修遠兮~

加油!阿問!

祝你此次「火星之旅」快樂且順利!

註:以上圖片和部分文字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部分內容截取自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昔日問天今遣使,阿誰迎駐火星車——賀「天問一號」 發射成功
    趙洪軍(北京)胖五推升天問遠,落巡繞探火星奇。炎黃圓夢千秋業,時代新歌賽楚辭。唐昌棕(北京)胖五航天又立功,推輸天問入蒼穹。幽幽深宇何足懼,飛到火星任暢徉。苗鳳榮(北京)天問飛奔赴火星,長徵五號助飛行。佳鄰相訪多親善,神器來時可蒞迎?
  • 歷史探火成功率約五成,中國天問一號如何「問天」?
    繼7月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大量跡象表明,火星以前很可能與現在的地球一樣,只是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才變成如今大氣層稀薄、溫度較低的樣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探測火星對研究地球演變,防止地球演變成人類難以生存的第2個火星具有促進作用。
  • 中國「探火」任務為何非「胖五」莫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蓄勢待發。7月17日,被稱作「胖五」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
  • 繪寫部落優秀作文——《科技託起強國夢——天問的問天之路》黃詩瑤
    ——《天問》火星,一顆遙遠、熾熱、神秘莫測的星球。從古至今,中國人對科技、對宇宙的探究從未止步。屈原在詩中寫到:「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而今天,我可以堅定而自豪地回答:「世界航天科技的高度由中國度量,探測火星的領域由中國當先!」
  • 為什麼必須是「胖五」?
    為什麼本次任務非「胖五」不可呢?探火任務需要將這5噸重的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為此,搭載探測器的火箭必須達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才能讓探測器脫離地球引力,且不奔向其他天體。而讓5噸重探測器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我國目前只有「胖五」能做到。 2016年11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我國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實現了9噸到25噸的跨越。
  • 世紀浪人:浩瀚宇宙,「天問」出徵,彰顯中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這些國家的航空機構標誌,都被印到火箭整流罩上面。這不僅表明,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得到國際的認可和支持,也代表著中國反對「逆全球化」的生動實踐。 「天問」,是一種面向未來、未知的求索,但「天問一號」出徵,又恰恰是一種基於現實的回答。一言以蔽之,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只有繼續不懈努力,持之以恆謀求發展精進,才能贏得未來。
  • 新華時評:天問探火因窮理而不凡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消息,今天(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向著浩瀚蒼穹出徵了!儘管7個月、最遠4億公裡的長途布滿荊棘,但任何險阻都無法阻擋我們對未知的渴求。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
  • 天問一號探測器即將到達火星,目的是什麼,為啥叫天問
    在2000多年前,不懂得科學的古人就已經對宇宙產生了思考,道家將日月分為陰陽兩極,生生不息的哲學宇宙論更是影響了我們數千年。也正是因為受到了比較濃厚的古文化氛圍影響,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從上個世紀到如今,我國在探索宇宙的時候,經常會取一些特殊的名字,比如嫦娥號、天問號。
  • 「火星貓」揭秘探火背後故事
    誰小時候還沒個成為太空人探索宇宙的夢想呢?7月23日,隨著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曾經夢想的畫面,或許很快就將變成現實。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第一個登上火星的「生物」卻很可能是TA——全球首個虛擬火星宇航喵「火星貓」。
  • 「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營活動直播
    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頭頂這片浩瀚星空的好奇與渴望。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我國行星探測工程以「天問」命名,正寓意著探求宇宙科學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胖五!中國速度!
    」任務非「胖五」莫屬 發射深空探測器,需要運載火箭提供足夠的發射能量,使探測器獲得足夠大的初始速度。因此,發射「天問一號」任務的大號探測器,只有「胖五」能夠勝任。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2006年國家正式批准立項研製,2016年11月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可謂十年磨一「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外形巨大,總長約57米,箭體直徑達到5米,而此前我國現役火箭箭體直徑最大的只有3.35米,由於其顯著粗壯的外形,被網友親切稱為「胖五」。
  • 嫦娥五號給天問一號寫信:我們在浩瀚的宇宙裡相隔遙遠,你還好嗎?
    親愛的天問哥哥: 在最為潮溼悶熱的七月,我倆會師在文昌,不久後我送你出徵,而現在已是寒冷冬日,我們在浩瀚的宇宙裡相隔遙遠,你還好嗎? 我正在環月飛行,等待回家的大門開啟。家人來信讓我堅持,我就突然想到了你。
  • 直播預告|「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營活動直播
    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頭頂這片浩瀚星空的好奇與渴望。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我國行星探測工程以「天問」命名,正寓意著探求宇宙科學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從「火星叔叔馬丁」,到電影《火星救援》裡種植土豆來自給自足,火星一直寄託著人類無數太空夢想,萬眾期待中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即將按計劃開啟。 火星是地球的鄰居,這顆在夜空中紅色熒熒的星球,因為與地球的種種微妙相近,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想提前了解火星快來百度地圖看3D火星模型
    兩千多年前,屈原作下長詩《天問》,面對浩瀚宇宙發出170多個問題。兩千多年後,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2020年正值中國開啟太空時代50年,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探測工程中心"探火項目"正式啟動,百度地圖與百度APP和航天局進行官方合作,為"火星迷"、"太空迷"們帶來了一場神奇的探索之旅,首個落地產品便是3D火星模型。
  • 探火探月都不耽誤,深空探索意義非凡,網友:航天事業勢不可擋
    伴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世界上一些航天大國也開始走一條自己的探索之路,走向太陽系的其他星球,儘管說我國在航天領域發展得比較晚,但我國發展的步伐卻非常迅速,到了今天,我國已經能夠獨立開展火星探測任務,最近又有新的消息傳來。
  • 「天問」問天探索火星,《魔域》上古神技震撼傳承!
    今天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發射成功!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我們一起祝福中國航天吧!「嫦娥奔月的浪漫,敦煌飛天的夙願,這場夢追逐千年,期盼早日攬月九天」從兩千年前的屈原問天,到今天「天問一號」升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一刻不停。人類只有不斷地了解、探索宇宙,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 提問:「胖五」旁邊一圈一圈的圖案是什麼?
    提問:「胖五」旁邊一圈一圈的圖案是什麼?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中國首枚自主實施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接下來,「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亮相。「周邊」穿起,為長五應援!
  • 傳承屈子愛國情懷,老兵夢召回
    詩文/劉國佼(儒子叟) 傳承屈子精神,弘揚愛國情懷;老兵夢召回,重新扛起槍。今日端陽節,整理新作七絕六首(平水韻),敬請老師、同學和戰友們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