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孔融,大家或許只知道他讓梨的故事。當年孔融4歲,就知道將大個的梨謙讓給年長的兄輩。而千百年來,這則故事也一直流傳下來,成了後世教育孩子遵守公序良俗的經典模板。
通常來說,這種小時候被古人盛讚的孩子,一般都有一個好的未來,不是當了大官,就是成了十裡八村的道德楷模。譬如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後來成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還寫了一本流傳千古的《資治通鑑》。
還有囊螢映雪的車胤,長大後成了東晉的吏部尚書,後來因不畏強權所迫,被司馬元顯逼的自殺,留下剛正不阿的一世美名。因此,按理來說孔融也應該有一個好的未來。不過,事實卻有些出乎意料。很少有人知道讓梨後的孔融人生究竟如何,最後又是一個什麼下場。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聊一聊。
史書上記載,孔融出生於公元153年的山東曲阜,他還是孔子的27世孫,當年名震一時的「建安七子」。由於祖上是望族,孔融一輩子都和朝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走上仕途並不算什麼稀奇事。不過,孔融的仕途和別人還不太一樣,走的可謂是相當兇險。
由於家族裡不少人在朝廷為官,孔融從小就不怕朝廷官員的官威。16歲那年,他哥哥孔褒有一個叫張儉的好友被朝廷通緝,特意來到孔家避難。而孔褒當時不在家,眾人正左右為難之際,孔融挺身而出,擅作主張將張儉留了下來。後來朝廷查到他們頭上,孔褒和孔融還被關入了大牢。不過,因為這件事,兄弟倆也留下了仗義的美名。
可以說,孔融小時候那股強烈的道德觀,也一直沿襲到了他長大後。然而一碼歸一碼,雖然他的道德觀的確無懈可擊,但情商這一塊,卻是他的軟肋。
為何這麼說呢?公元196年那會,漢獻帝遷都許昌,孔融當時身兼少府,和曹操往來比較密切。曹操也很欣賞孔融的才華,對其是十分尊敬。不過,孔融卻不買帳,他深知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狼子野心,處處跟曹操作對。
譬如,當年漢獻帝想要給曹操分封諸侯,甚至還要給領地。但孔融就不樂意了,非得上奏讓漢獻帝遵循古法,不給諸侯封地,最後導致曹操的算盤落空,兩人也從此結下梁子。
這還不算完,孔融還看不慣曹操打著漢獻帝的旗號四處開闊疆土。不僅多次在公開場合嘲諷曹操,並且只要是曹操的提議,他都無一例外反對。殊不知,當時的漢獻帝早就是個傀儡皇帝,朝中真正大權在握的,其實是曹操本人。
雖然如此,但礙於孔融當時的名氣,曹操也不敢拿他怎樣。後來在謀士郗慮的建議下,曹操終於以「蔑視國法」的罪名,開始對孔融動手。
於是,公元208年,曹操給孔融安排了「招合徒眾,誹謗朝廷」等莫須有的罪名,帶著人馬便包圍了孔府。被逮捕時,孔融深知自己死定了。便央求曹操放過自己的子女。結果,等他剛說完,邊上9歲的兒子說了8個字「安有巢毀卵不破乎?」
什麼意思呢?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表明要和父親共同赴死。曹操一聽大驚,沒想到孔融9歲的兒子竟能說出如此驚人之語,留著將來必然是個禍害。於是,便答應了他兒子的要求,直接對手下怒道「一個不留」。
最終,孔融一家的命運就這樣畫上了句號。不得不說,孔融這個道德楷模雖然值得讓人稱讚,但並不可借鑑參考。不懂得審時度勢,一味堅持道德理想的人,最終只會被冰冷的現實碰的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