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助曹操統一北方,後與曹操決裂之死

2021-01-09 熊貓御史

苟或,本名荀彧(xún yù)。#軍師聯盟荀彧#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荀彧

荀彧被大眾熟知,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軍師聯盟》。

荀彧的命運,從他建議曹操迎接漢獻帝那一刻起,就註定了。

荀彧開始找到了袁紹,但發現袁紹難以成事,他又找到了曹操。曹操有劉邦之才,可惜荀彧沒有張良的命。

張良作為韓國貴族的後裔,和劉邦的目標大抵一致——推翻秦朝,儘管張良是想為國復仇,劉邦是想取而代之,但這不影響兩人的感情。

而荀彧和曹操的目標同中有異,兩人都想統一天下、結束戰亂,但荀彧卻不想曹操篡位,改朝換代。

曹操與荀彧

《三國志·荀彧傳》載:「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整個兩漢,就王莽封過公、加過九錫,王莽後來幹了啥事,大家都清楚。

作為騎牆派的代表人物,荀彧當然反對。曹操權衡局面,雖然暫時擱下了封公的念頭,但無疑會對荀彧不滿。

還是建安十七年,曹操徵孫權。

孫權

《三國志·荀彧傳》傳尾記載,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這是正史中的說法,野史中的說法是另外一種——

裴松之引《魏氏春秋》注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曹操送給荀彧一盒食物,荀彧並沒有像楊修一樣炫耀自己的小聰明,一人一口,大家分而食之,因為盒子是空的。曹操很喜歡玩你猜猜猜之類的遊戲。

這是什麼意思呢?

宋人司馬光說,這叫「隱誅」。

荀彧選擇了飲藥而卒。

建安十八年,曹操進封魏公。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荀彧之死是曹操打壓門閥的結果。

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文士集團,維護漢室只是表象,實際上是為了家族利益而選擇了與曹氏政權合作,誰知曹操在官渡之戰坐大後開始削弱門閥,比如殺孔融、楊修,後來司馬氏代魏,就是世家門閥不想要一個集權的皇室的結果。

北大的田餘慶先生,治這一段歷史,箇中滋味,想必局外人難以體悟。這種觀點可能更接近真相,儘管我們更願意相信荀令君是為了匡扶漢室,如蘇子所言——

「以仁義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將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謀九錫,則文若死之,故吾嘗以文若為聖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張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文王之道,文若之心,大家各取所需,多好啊,何必把張子房逼成伯夷。只是,在「建安」這個悲慨的年號裡,世間的各種不如意,反而是一種常態。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相關焦點

  • 荀彧為什麼背叛曹操?
    《後漢書》跟隨曹操後,荀彧更是盡忠盡責,為曹操出謀獻策,助曹操獲得勝利,為漢天子掃除亂軍,平定天下。漢獻帝流落洛陽,荀彧向曹操進言,他列舉奉迎獻帝的兩大好處。符合曹操的政治需要,獲得民望、服群雄、德義兼收的目的。獻帝雖然沒有控制全國的實力,但大漢天子的名份還在。
  • 作為曹操的忠實謀士,荀彧為何必須死,曹操真的是想殺他嗎?
    而荀彧就因為能力太大而被曹操送來了一個空的食盒,現在人們對這個空食盒的普遍理解就是,盒中無食,請君自取,這就是讓荀彧自殺的意思。那荀彧也是一個聰明人,看懂了曹操的意思,就選擇自殺了,在前期對曹操做出巨大貢獻的荀彧,在死後曹操卻隻字不提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 荀彧為何到死,都不願意稱曹操為魏公
    荀彧生於公元163年,死於公元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荀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主要謀臣和功臣。荀彧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實力的人,而他的家族也是一個很有實力的家族。荀彧身上自帶一個名門名士這樣的標籤。
  • 曹操的霸道之術與荀彧之死
    建安十七年(212年),有人建議曹操進爵魏公,加九錫,但是荀彧堅決反對。事後不久,荀彧死了。對於其死因至少有2個版本。一為《三國志》說,荀彧因為曹操稱魏公之事憂鬱而死。二是《魏氏春秋》所說,在反對曹操進爵「魏公」後,曹操給荀彧食物吃,荀彧打開盒子一看是個空盒子,裡面什麼都沒有,於是服毒自盡。不管這2種說法是否真實,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荀彧的死與曹操稱「魏公」有關。 那為什麼曹操稱「魏公」會讓荀彧求死呢?因為曹操稱「魏公」被世人視作是曹操準備篡漢的標誌。
  • 曹操空盒殺荀彧,世人都以為曹操奸詐,106年後才知曹操的睿智
    在曹操的陣營當中,荀彧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荀彧在棄袁奔曹後,力排眾議獻計「挾天子以令諸侯」,又先後舉薦了郭嘉、程昱、鍾繇、司馬懿等,組建了曹操的謀士集團,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因而被曹操贊為「吾之子房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人物,卻在建安十七年被曹操所逼殺。
  •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打開後,為何服毒而亡?
    不少人看到荀彧,第一個印象就是關於他的錯誤讀音:「狗貨」。實際上作為曹操帳下的首席軍師,幫助曹操開疆擴土統一北方,成就王霸之也,荀彧功不可沒。在早年,荀彧年少成名,舉孝廉成為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物品),談吐不凡的他被評價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天下大亂,荀彧也罷官回家,到冀州投奔了袁紹,被奉為了上賓。
  • 荀彧是曹操的第一功臣,被譽為「吾之子房」,為何卻被害死
    212年,曹操徵討孫權時,要求漢獻帝派荀彧到前線勞軍。當荀彧來到前線時,曹操趁機將其留在軍中,免去荀彧為尚書令的職務,任命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在曹操率軍南下後,荀彧被迫服毒自盡,終年五十歲。當年,曹操曾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為何卻又將其害死呢?
  • 曹操給荀彧的食盒中到底有什麼?竟讓他看完便選擇了自殺!
    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影視劇中的荀彧1.荀彧的才能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空食盒3.荀彧之死《後漢書·苟彧傳》中記載:"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 荀彧輔佐曹操一生,卻終發現自己早已錯付
    曹操果然沒有失望,荀彧這一跟曹操就是二十年。當初建議曹操滅呂布的正是荀彧,不過荀彧並不建議曹操首當其衝,而是重點關注呂布相關戰事當一個旁觀者,等時機成熟可以以最少的代價拿下呂布。事實證明這招確實可以,曹操趁呂布大敗之時,相對輕鬆的拿下兗州各地,這些戰略要地也成為後來曹操一同北方不可缺少的成功原因。
  • 中國歷史人物之荀彧
    荀彧 (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
  • 曹操帳下的荀彧與荀攸,其結果如何?
    曹操聽信了他的話,終於打敗了袁氏,平定了北方四州。表文中指出:「荀彧的兩個計策,以亡為存,以禍致福,謀略有特點,功勳不平常,是臣所不及的。」曹操和他交談之後,對荀彧和鍾繇說:「公達不是常人啊,我能夠和他商量事情,天下還有什麼可以憂慮的呢!」於是以荀攸為軍師,從此就和荀彧一樣,也成為曹操手下的重要謀士了。他也富於謀略,常常隨曹操徵戰,獻過不少嘉謨奇計,對於曹操的統一事業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權侄二人都做過尚書令,所以人稱「二荀令」。
  • 曹操逼死了荀彧,孫權逼死了陸遜,劉備逼死的人更厲害!
    荀彧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士,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大的功臣。他本和弟弟荀諶、郭圖、辛評幾人在袁紹手下的做事,但是荀彧覺得袁紹成不了大器便轉身投奔了曹操。荀彧年少時便很有才能,南陽名士何顒曾評價他才是王佐之才。果不其然,荀彧在軍事方面能力極為出色, 不僅為曹操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還及時修補曹操的戰略漏洞,深得曹操欣賞 ,為曹操舉薦了大量人才,如荀攸、陳群、戲志才等人。
  • 荀彧年僅29歲,又曾投靠袁紹等人,為何曹操等人尊稱「先生」
    荀彧,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系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他出身名滿天下的潁川荀氏家族,是「荀氏八龍」之一濟南相荀緄的兒子,早年間就因有「王佐之才」而聞名鄉裡。時冀州牧韓馥遣騎迎之,乃從馥。
  • 三國中荀彧為何要死?他的死因是什麼?讀懂荀彧之死,即懂三國
    我們從大量的書中和影視劇中,會發現三國的故事到後面時,演繹了荀彧在一個空蕩蕩的房子裡。面對曹操送來的食盒,他靜靜地望著,所有所思。後來,我們都知道素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那麼,你知道他的死因是什麼?他對於三國的歷史來說,具有怎樣的意義?他的死又代表了怎樣的意義?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 荀彧之死的背後:曹操究竟有什麼考慮 要讓荀彧非死不可?
    荀彧對於曹操而言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謀士,被曹操稱為「王佐之才」、「吾之子房」。但就是這樣一個重要角色,晚年卻以悲劇收場,本期月半叔就和大家聊一聊荀彧之死。
  • 荀彧為何會和曹操分道揚鑣?荀攸真的反對過曹操稱王嗎?
    荀彧和荀攸出身於潁川士族,對曹操統一河北起到了莫大的功勞,荀彧之才被當時人譽為「王佐」,曹操更是直言其「乃吾之子房」,在曹操擊敗袁紹統一河北後,對諸人論功行賞時,荀彧為首位功臣,而荀攸為亞位。十二年,下令大論功行封,太祖曰:"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 曹魏配享太廟的有二十六位功臣,唯獨沒有荀彧的身影,到底為什麼
    公元233年,魏國正式實行太廟制,而前魏國功臣的靈位也陸續被搬到了太廟,他們作為功臣享受宮室供奉,榮恩之至。 由此可以看出,從第二次選擇配享功臣開始,曹魏已經不再局限於從曹操時代的文武之臣中選擇了。 正始五年,經齊王曹芳欽定,曹魏另有一位功臣再次入選太廟,他就是荀攸。荀攸是吃曹操麾下的重要謀士,他曾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曹操早期創業史上,荀攸的地位絲毫不亞於程昱和荀彧,其善出奇謀,在曹操心目中的位置很高。
  • 三國歷史:為什麼說曹操的一生輝煌有一半都是荀彧的
    在東漢末年的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代梟雄,也是一代英雄,他在混亂的東漢末年統一了中原大地,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是多麼輝煌和榮耀啊!曹操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榮耀,並不是他一個人能做到的,他也需要招賢納士為己用,曹操手下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荀彧。這個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曾經有傳言說曹操一生的輝煌功績有一半是荀彧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第一:曹操最初起兵得到了荀彧為首的穎川士族的支持。
  • 三國殺: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荀彧解析
    武將小傳荀彧(xún yù),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荀彧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後。時名士何顒評:「潁川荀彧,王佐之器。」(而後又評曹操:「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初舉孝廉任官,董卓掌權後棄官歸鄉,後又至冀州被袁紹奉為上賓。可荀彧覺得袁紹不可成大事,於是投奔曹操,曹操大悅,稱其為「吾之子房」(西漢張良)之後荀彧建議曹操迎天子,藉此招賢納士,獲得鍾繇、荀攸、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後助曹操破呂布、敗袁紹。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荀彧大都有重要作用。
  • 三國演義故事中的荀彧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聊一聊三國時期最出名的人物之一的謀臣荀彧。荀彧名門之後,在三國歷史上也是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彩墨。荀彧作為三國時期曹操的王佐之臣,放眼整個三國都是大名鼎鼎。為什麼荀彧能這麼出名的原因呢,原來啊,在當時,那個亂世時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肯定是想錢財啊,軍隊啊,武器啊之類的,但是大家可能是忽略掉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